“四度”策略,提升幼儿园信息技术整合效能
2016-02-13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蒋 晨
“四度”策略,提升幼儿园信息技术整合效能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蒋晨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整合策略”的研究,是对以往整合探索经验的深化,更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的理性思辨和扬弃,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能,提高师幼互动,凸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有力抓手。本文将从注意角度、挖掘深度、明确效度、拓宽广度这四个策略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注意角度,形成信息技术介入时机策略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能夸大其作用,以此取代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
(一)站在活动设计的角度,注意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抓住重点、易化难点等独特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为此,教师应避免把让幼儿讨论思考的问题、体验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上进行展示,否则会影响、阻碍幼儿的独立思考,剥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幼儿对屏幕的依赖。只有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绘本教学中,绘本的静态画面可培养幼儿对图画语言的阅读,如果全部以信息技术动态手段代替,无疑是不可取的。因此,可在解决难点或渲染氛围时使用。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静谧的画面中,添上几片动态飘落的叶子或摇动的小草,无疑会增加萧萧篱落的故事氛围和场景的真实感。又如在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中,由于场景单一,但人物不断变化,从人物的变化中才能看出时间的流逝,需要幼儿仔细观察。因此可将不断变化、增加的人物做成动态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幼儿记忆、了解。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细节进行放大。如放大兔老二身上背的吉他,便于幼儿猜测他是一位音乐家。反之,如绘本解读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则没有必要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讲究信息技术的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在选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而不是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技术。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抢眼的动态效果,这样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在声音的穿插上,不能为了吸引幼儿注意而一味地使用,有时反而会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大班绘本教学活动《小海螺与大鲸鱼》中,描写的是大海景象,时而是静谧的夜晚,时而又波涛汹涌。在完整欣赏时,只需配上一些大海的声效,便会增添故事的魅力,使幼儿既犹如身临其境,又欣赏到故事语言所带来的文学美。
(三)站在教师的角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虽然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教师要善于筛选最为实用的网络资源来辅助于教育教学。要从实用性角度选取信息技术素材。同样两种资源,哪种有利教学就使用哪种,绝不能因为追求技术的效果而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教学资源。例如美术活动《画小鸡》,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给孩子展示各种形态的小鸡图片,以及不同造型风格的小鸡作品,便能实现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而不需要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一只动态的小鸡。
二、挖掘深度,构建信息技术效能升华策略
要发挥信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效能,把难以理解的(或抽象的或微观的)现象或事物,进行动态模拟,化抽象为具体,使难点重点直观化、感性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一)提高效率,解决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这对于化解教学难点十分有效。如在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帕》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解决了教师徒手示范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也解决了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得清楚而且听得仔细。当幼儿有疑问时,多媒体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有效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二)丰富认知,手脑并用
在活动的操作环节,信息技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帮手。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教师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爱心献灾区》。活动首先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场景,拓展幼儿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立体图示的方法指导幼儿按照大小、厚度等物体的属性分装礼物。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课件还会以音效作提醒,以检验操作是否正确,有效促进了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情感互动,师生共鸣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移情入景,形成了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比如语言活动《爱心树》,要求体会“树”和“少年”彼此之间的情感,这些细腻、复杂的情感很难言传。而多媒体课件,把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语气、优美音乐集于一体,深深感染了幼儿敏感、纯真的心灵。
三、明确效度,探究信息技术经验运用策略
(一)感官刺激、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效率
激发兴趣是提高参与效度的第一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
如美术活动《爱心鱼》,多媒体课件首先把幼儿带入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海洋世界:在蓝蓝的大海里住着一群快乐的热带鱼,小鱼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海中玩耍。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然后我再结合课件示范讲解鱼身花纹鳞片的画法,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画。又如大班诗歌活动《祖国山河》,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朗诵黄河段落时,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便展示出了黄河时而波澜不惊、缓缓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浊浪滔天的风光,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朗诵、表达愿望。
(二)抓住重难点,提高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
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这样就提高了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如在美术活动《画曲线》中,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线条与旋律之间的联系,播放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旋律,而线条也随音乐的变化而起伏:诙谐快乐的小曲——小波浪弯曲的线条,悲伤低沉的大提琴曲——大波浪弯曲的线条。通过音乐,配以形象的动画,幼儿较容易地就掌握了线条的画法。同时,通过体会线条的数量、形状、起伏变化、疏密相间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感觉,继而展开想象的翅膀,便能把音乐的旋律转化成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线条画。
(三)开阔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幼儿的创造效率
教学活动需要幼儿进行自我创造,但是创造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常常会阻碍孩子发挥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的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整合”起来,给幼儿一定的直接经验,能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
如在大班故事活动《小猪变形记》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里设计了电脑游戏,有四个不同的页面,其中包括了图案、声音和动画等。幼儿只需自主操作电脑,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图标,就可以看到听到不同的内容。幼儿形成丰富的事物形象,为随后的创编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创编故事的丰富性和积极性。
(四)面向全体,照顾个别,提高幼儿的操作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过程简单化、直观化,可以节约教师对于简单内容的讲解所占用的时间,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与创作,同时也能照顾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如绘画活动《小花伞》,为让幼儿掌握按两种颜色交替涂色的规律进行绘画,我通过课件展示了画法,但是仍有一部分幼儿未能掌握。这时,在操作过程中,电脑反复播放绘画步骤,便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掌握绘画技巧。
四、拓宽广度,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策略
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突破限制、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将人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包罗万象的资源呈现出来,全方位拓宽幼儿的视野。
(一)拓宽时空广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球村的概念,已融入每一个现代人的心中。因此,教师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宽时空广度,使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为开放。
如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发现昆虫种类万千,并对此充满了好奇,他们总想走近昆虫世界,揭开昆虫之谜。我便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登陆昆虫网站,形象逼真的各类常见的、罕见的昆虫立即展现于眼前。声音、形态、生活情景……所有的一切都让幼儿仿佛置身其中。又如幼儿经常讨论海底鲨鱼的情况,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教师组织了《神秘的鲨鱼》这一活动。通过网络在线播放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并寻找了大量的资料,让幼儿不知不觉中便进入到了海底世界。他们发现原来鲨鱼有三百四十多种,在这么多鲨鱼中只有二十多种会攻击人,而大多数鲨鱼性情温和,从不伤人。幼儿还知道了贝塔鲨游动的速度最快,大白鲨最凶恶……同时,也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大白鲨那么凶,它的牙齿一定很厉害,不知道它的牙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的鱼会游游停停,而鲨鱼却游个不停呢?”
(二)拓宽地域广度
我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地域广度,使幼儿足不出户便犹如置身社会和自然之中。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亭林路风情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进幼儿对昆山亭林路的了解,丰富社会性认知,我在教学时登陆“昆山视窗”等网站,使幼儿获得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信息。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了实况DV,浓缩参观过程。借助这些信息,幼儿的反馈更加真实生动,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
“四度”策略的运用,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整合的效能。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声效图像、主体背景、动静方式、出现时机等应结合领域特征和教学需要,形成侧重点。此外,信息技术对于幼儿个性化教学帮助的研究,还需加强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晶、俞芳.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综述[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1):58-61.
[2]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7-43.
[3]郭力平,钱琼,王隽,曾智.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