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时代,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孔子文化研讨会综述
2016-02-13吴卫东
吴卫东
(天水师范学院 图书馆,甘肃 天水 741001)
立足于时代,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孔子文化研讨会综述
吴卫东
(天水师范学院 图书馆,甘肃 天水 741001)
立足于时代需要,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重大关系,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2016年8月在天水成功举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孔子文化研讨会”的宗旨。本次研讨会一是参会者众,领域广泛,二是选题恰切,主题鲜明,三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是真诚交流,收获巨大。兼备这些内容与特点的研讨会,让与会者有一种深厚的获得感、喜悦感和启迪感。
传统文化;孔子文化;研讨会
一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很有必要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特别是应立足于时代需要和人们的期待,“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30日讲话)。任何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会转化为历史,而历史总是千方百计地嵌入现实,影响现实。从历史的视角审视现实,从现实的立场反思历史及传统,汲取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让我们的社会更理性、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经主办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天水分校、天水孔子文化研究学院精心策划、扎实准备,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于2016年8月27~28日,在甘肃天水成功举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孔子文化研讨会”,有12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40余篇。研讨会期间,学者们既有主旨发言,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也有精彩学术点评和生动的思想交流,纵贯古今,互融情理,成效显著,让与会者有一种深深的获得感、喜悦感和启迪感。现加以简要综述。
二
参会者众,领域广泛。从代表状况分析,一般来说,研讨会的参会人员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思想交流分享的内容、质量和方式。本次研讨会诚邀来自社会各界代表,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员,既有来自全国高校的教师、社会科研机构的研究者,有从事社会管理的领导和从事社会文化志愿活动的“义工”,还有来自中学、小学乃至街道社区的儒家文化的身体力行者。聆听先圣孔子后裔的贺信,感受传统文化的血脉相传;阅读耄耋老人的文章,体会赤子之心的难能可贵;对话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关注年轻心灵的历练成长;观察儒家文化践行者的成效,见证一种学说的现实力量;欣赏理论探索者的新视域新发现新观念,沐浴情理交融的智慧光芒。这种不同主体多元学术文化的交流,激发了我们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选题恰切,主题鲜明。从主题视域研究,无论是主旨发言,还是主题发言,以及其他征文,都能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孔子文化”研讨会主题开展。天水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汪聚应博士的主旨发言《儒家思想与小康社会》,从《诗经》、《礼记》、《论语》等经典中分析小康一词的来源及儒家对小康社会政治理想和社会模式的基本看法,从现实社会中系统阐释我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历程,深入辨析儒家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特别指出儒家思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和谐中国”、“大同世界”的价值指向,提出儒家学说是指导当代知识分子树立神圣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精神的思想之源。其他主题发言和提交论文,既有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根源考证,譬如刘孝义先生的《伏羲易是儒学之根》,康云峰先生的《道德是生命的本源—道德文化生命探源》,有对儒家经典的深刻反思、钩沉和创新理解,譬如路则权先生的《礼仪文化的典制化—兼论〈大唐开元礼〉的历史地位》,王元忠先生的《〈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有关女性的言行》,又有对儒家文化现代化的仔细考量,譬如安志宏先生的《中华精神的提升——应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小学抓起》,张克源先生的《对孔子大同小康思想中社会主义元素的探析和孔子以“礼”治小康的思路》,更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教育和文化的全方位现实关照。与会学者以理论联系实际,用祖先的智慧,创新的智慧和科学的态度,为解决我们的困惑和忧虑,增强社会自信和文化自信,出谋划策,贡献方略。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呈现状态考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交的论文和大会发言,视野开阔,思想丰富多彩。其中有理论探索思考,有实践经验总结,涉及不同领域;有宏观的一般性问题思考,又有微观的个案性研究(诗圣杜甫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就成果展现方式而言,有文章交流,以文会友;有大会发言,绘声绘色;有主持人和专家现场述评,画龙点睛;有相互提问,促生新思考;有天水本土学者向北京、山东、江苏学者的借力学术请求,联接学脉,贯通思考;有学术演讲,抒发情感;有体验陈述,激发思考。就学术表达层次来说,学术严谨,品味高端。各篇论文有摘要、关键词、引文,文章观点突出、结构合理、图文并茂、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其中有大希望(赋予当代知识分子新的使命与社会担当),有新视角(从女性视角观《论语》,以身体视角谈生命,用新民视角说人的变迁),还有殷切寄托(对合理利益的呵护,对幸福社会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大家能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实践开拓,所以使本次探讨会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
真诚交流,收获巨大。从取得成效总结,会议进行期间,大家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共享了一次精神的盛宴,提高了思想认识的境界。有参会专家向莘莘学子赠送佳作,并现身说法,解说学问之道,也有学校邀请初显才华的大学生进校园宣讲国学,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用成长中的典型事例,激励年青一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努力创造儒家文化的传承载体,让人身临其境,真实可感,切实可行。每位参会者都能领取一册由张国强先生敬书的《孝经》,装帧精致,书写优美,使百善孝为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人在领略优美书写之时,用心体会孝道内容,实践孝道理念。天水雕塑名家董明全向大会捐赠他精心创作的表征孔子社会生活理想的“侍座雕塑”和实验中庸思想的“宥坐之器”。睹物思人,促使我们重温孔子伟大思想和情怀产生的历程,“更能了解中国文化之优点与孔子之崇高中正”(吴宓)。孔子所向往的社会生活理想并不是外表的华美辞令、政治的正大庄严和人口的众多、军事的强大,而是对话中明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简单淳朴、轻松雅致、和谐畅美、物质丰裕、精神充盈的社会生活景象,为孔子所赞赏,也为我们所追慕。而孔子参观宗庙所遇一种倾斜易覆的宥坐之器,引发了他的深思,更让一个民族自省。他通过询问说道,此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深以为诫,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他所指导的宥坐之器的注水尝试,不仅是一种“中则正、满则覆”的器物实验,更是中庸之道的思想实验。经过对能够保持充盈而又不致覆没关系的辩证思考,孔子指出了满而不覆的办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攻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孔子家语》三恕篇)他深刻体悟到人们贬损自己以保持充盈和谐之道,并进而创造了中庸之道的伟大思想,从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指引着中国社会中正和谐地生存和发展。
三
参加本次会议不仅让我们有许多的收益,更对我们的思想和探索产生了重大启迪,“散发着耀眼的启示之光”(布克哈特)。
我们的生活,既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优秀的文化引导,我们的生命既需要理性的智慧,还需要感性的情怀。这正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所言,我们应当在物质世界之上,建立一个意义的世界,诗意的世界。的确,人类创造的把握世界的多种文化方式,形成并丰富着我们的世界,充盈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意义和情趣。
我们要尽力克服因时空差异、社会变迁所造成的对经典的误读和误解,改变因不当论证方式而造成的“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的现象(陈寅恪),培养一种历史的在场感,在诸如孝道观、女性观、义利观、刑礼观、君子小人观等方面正本清源,获得新意,取得新解,使其更适于社会和人生之用。同时要向经典致敬,主动汲取经典中积极、合理、彰显生命价值的文化精华。要养成高举远慕的与先哲对话的胸怀、气度和能量,让民族的智慧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当今时代人类进入一个急剧复杂变化、成就与问题并存的时期,社会由沉重的生存占有逐渐向超越的生存体验转化。人们在生命的繁忙征途中适当停歇下来需要得到解释、宽慰和体验的时代已经来临。不管社会如何复杂多变,人们如何心浮气躁,众说纷纭,只要有人注重时代关怀,关注诸如人与世界、人生与人心、传统与现代、当代生死苦乐等这些安身立命、安心立命的大问题,努力提出解决它们的优选价值方案,并着力进行实践探索和实际解决,我们的社会就更有深度与温度,我们的人生就更有价值与意义,我们的生活就更有理想与希望。
〔责任编辑 余粮才〕
Symposium of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Confucius’s Culture
Wu Weidong
(Library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741001,China)
In August 2016 The Seminar of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Confucius’s Culture was held in Tianshui,which 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the time,aiming to solve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today,developing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creatively.This seminar was successful in many ways:active partici⁃pating,wide fields;appropriate topics and distinct theme;rich content and a multitude of forms;sincere communica⁃tion and good effect.
tradition and culture;Confucius culture;seminar
G353.11
A
1671-1351(2016)06-0011-03
2016-08-26
吴卫东(1963-),男,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