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工业化探讨高职教育“六化”观念
2016-02-13徐火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徐火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基于新型工业化探讨高职教育“六化”观念
徐火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摘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科学与技术的大力支持。在新型工业化教育中,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将工业发展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运用到课堂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将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学生成长和教育进步的首要目标,所以对社会发展中工业化趋势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断改善高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行“六化”观念,会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新型工业;高职教育;详细探讨;“六化”观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针对这一趋势培育目标市场化、专业设置集群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师资建设团队化、教学过程实境化、质量评价社会化的新型高职教育路线。新型工业化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是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立足于教学实际,促进培育目标市场化
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时,要避免社会和人才需求脱节问题,培养高职人才的环节要对产业界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时刻把握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产业界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联系,学校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校教师代表到企业深入走访,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用人情况,还应该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实地考察,探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现阶段教育与企业生产脱钩的地方,做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加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导致大量的高职学生虽然拥有十分良好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生产环境中,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需大力开展综合性的培训项目。针对职前培训活动,需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培训入手,开展一定强度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培训人员要建立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
二、重视职业规划,促使专业设置集群化
高职应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大力重视,在大二上学期,可分批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在实习期,可培养学生实操能力,还可适当让企业负责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产线工人和学生密切交流。了解生产线上的各个生产环节,多向一线的生产工人提问题,以实践检验教学知识点的真伪。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训,定位和找好角色,明确求职方向,使职业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迁移力和创新力,实习培训时,时刻注意发现生产线上的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学生由于尚未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对生产环境比较好奇和新鲜,可以通过他们敏锐的目光进行产业创新和改造,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的信心。由于以往学校开展的针对性培训大多数局限在理论部分,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往往会轻视。为了改变传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阶段性学习中,企业必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每学期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高职院校必须要和企业在培训目标方面,初步达成一致。
根据企业季度生产计划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企业的订单产量的具体情况,具体性地对学期内的课时安排进行相关设置。努力追求师资力量的均匀分布,防止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过程中出现目标脱轨的现象。在培训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在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梯度性的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课程设置模块化
让一般的在校学生(不分年级)在实习活动中,与企业的一般职工进行学习和交流。安排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一线的企业骨干技术员进行深入学习,目的在于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养和工业生产的技能水平。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建设,使之符合“六化”建设的需要。重点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向社会,逐渐适应企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力求课程设置能够实现模块化。通过及时地调整课程设置的相关模块,在不同的课时阶段对学生的对应能力进行分段培养。对于一些学生普遍反映理解上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应该适当延长该阶段的课时教育。必要的情况之下,学校可以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从壮大师资建设团队化的角度出发,可以花费较高的薪酬聘用一批省级名优教师,弥补全校教学学科设置区域的短板位置。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对于CAD制图等重难点软件教学,可以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进行初步教学,让学生能够早基础、早接受。动态反馈学校的就业水平,以市场需求及时地修正运作系统,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紧跟市场脚步,在课程教授进度安排、专业设置方面其导向要符合企业职业需求,教育工作者应对职业教育本质明确,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以提升,满足企业岗位和市场竞争需要。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针对学生的技术理论建设,需要从嵌入式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应用方法、计算机语言JAVA和SQL-Server程序设计的相关细节入手,体现出对于学生基础技术理论的辅助性建设。从教学过程实景化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在实体承办培训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号召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企业在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先征询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建设团队化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职业能力拓展的角度出发,将理论与实践彻底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校企双赢”的根本性目标。在教学过程的细分活动中,培训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出实境化的特点。在制定学生的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应该从市场的饱和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学校可以对社会大分工的趋势进行研究。结合近几年的工业大宗商品的制造业增长方向,对学生的培训课程模块进行深入优化。在制定培训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培训方案与市场脱离,避免在最终人才输出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为了防止培训效果片面化,在日常的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现“学研产训”相结合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能够全身性地投入到职业培训活动中去,从而丰富自己的技能,取得阶段性的成长与实操能力的提高。
在协调安排的前提下,学校应该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完整的实地培训活动。在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企业主要是针对专业理论和岗位技能进行培训,还应该安排技术部的骨干成员利用自己独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生产活动讲解。让学生明白生产工序中一道机器操作中蕴含的基础性理论支撑的相关细节。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的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废水达到最终的排放标准。在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新材料的运用,从而使单位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比较快,提高工业生产水平需要一线的技术工人运用新技术,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的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废水最终的排放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努力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整体提高。
五、重视培训细节完善,促进教学过程实境化
建立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需要教师坚持以实际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中心,促进课程结构灵活性建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内容比较实用。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和拔高性训练,在内容的设置上一定要倾向于综合型和实用性。在推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社会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中心,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让学生具有自我完善的学习能力。在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传授并督促记忆。
在职业能力标准的建设过程中,确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在课程内容分析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项目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分配的细节完善入手,实现单元设计的整体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的分析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整体,根据学生作业的相关文件,调整高等职业教学计划所推行的思维分析安排。
六、立足市场考察,促进质量评价社会化
在就业能力培训上,学校应建立良性培训机制,保证知识和技能的前瞻性。企业与院校可结成直接就业联盟,把学校努力打造成企业的培训就业基地,企业提出订单式培养方案,加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针对性。学校与对口企业联合成立就业咨询会,接受学生就业咨询,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教学内容质量评价的社会化建设。从项目开发主体的角度出发,专业教师应该从教学专业的难易程度入手,对专业课时的设置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探讨。为了指导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调查情况,出具相应的专业调研报告。根据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师应该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能力模块分解的角度出发,对职业能力标准的建设进行具体规划。课程结构的研讨工作,学校可以邀请学生代表参加,积极吸收学生的意见。
结束语
打造高职院校与意向企业合作的综合性人才培训模式,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校企合作开展职前培训活动,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工业生产大环境的培训需求进行准确分析。在市场需求分析的活动中,主要由校方和合作企业共同对社会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准绳确定相关的培训方案。部分企业也可以进行市场需求的相关调查,对于特殊行业的人才,如电梯维修、高空作业等,可以由企业单独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反馈给学校进行培训方案报备,即可完成高职人才培训方案的制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技术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建求.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J].教育与经济,2001(23):22-25.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0-72.
[3]施晶晖.江西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0(21):178-180.
[4]彭新宇.高等职业教育支持湖南省工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7):116-117.
[5]胡立和,傅家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策略选择—以湖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35-39.
[6]王全旺,赵兵川.高职教育发展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路径选择及预测模型研究[J].学术论坛,2013(27):223-226.
[7]赵明安.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方向—湖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与路径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172-175.
[8]熊惠平.寻求高职教育新的服务域与发展域—从“需求‘上移'—供给‘下移'”对接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4):137-139.
[9]李建求.特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前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27-131.
责任编辑:刘文华王远
教学应用研究
“Six Modernizations”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XU Huo-ju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Hubei 438002)
[Abstract]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industrial education,teachers need to start from students' interes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So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new techniques”and “new technologies”in class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imed to provide more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with improvement of laborer quality as the primary goal.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spects of both content and form and pursue the concept of“six modernizations”.
[Key words]new indust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detailed discussion;concept of“six modernizations”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37(2016)02-00051-04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徐火军(1973—),男,汉族,湖北省黄冈浠水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