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的路径探索

2016-02-13徐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纲要教学法大学生

徐岩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的路径探索

徐岩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主体的人格特征和思想特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党中央爱国主义教育的呼吁,都迫切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以大学生为主体实施互动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通过网下课堂和网上课堂相互结合起来的方法来加强课外实践教学,适当运用虚拟实践来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实效;网络信息化;互动教学法;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践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学生对国史、国情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对“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含义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关部门要想增强教学效果,就需要扎扎实实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所以在新形势下,怎样增强《中国近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效果,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国际形式复杂多变,国际关系扑朔迷离,特别是日本一再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还有钓鱼岛争端,以及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等敏感问题。在对中国青年进行教育时,必须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针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了多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加强中国屈辱史、近现代史学习,正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诠释。特别是如何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教学实效,这个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

新时代大学生主体的人格特征和思想特点,也急需提高近现代史教学实效。当代大学生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生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当代大学生多多少少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特点,并且他们的思想特征具有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群体在个体意识、认知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往往善于打破条条框框,使用自己的方式去积极思考各种问题,不愿意受到教师教导的束缚。根据本人对当代大学生的观察和认识,笔者发现这一群体往往表现出个体意识强、认知方式直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纲要》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深入学生内心,提高教学实效也显得极为迫切。

当前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针对中国网民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上网人数在世界各个国家里面是最多的。该项调查表明,网民数量最多的人群是学生群体,在校大学生中,非网民人数不到5%。大学生在获取信息和交友的过程中,网络媒体是重要手段之一。网络,这个新时代出现的新型媒体,正在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网络上散布有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包括历史观念有的针锋相对;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虚假历史信息和各种似是而非的历史观念,令大学生无所适从。网络是开放的,能方便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网络有交互和隐匿性,使得大学生有更自由的空间进行历史信息交流。总之,由于网络有其自身特点,比如信息传输量大、传播快且覆盖面广等特征,这就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工具互相联系、传播信息,这对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手段都是不小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很便捷地查到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历史信息和多元的历史观念,使得传统课堂教师的信息和观念优势部分丧失,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历史观念,做到有的放矢,就势必会在近现代史教学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就要求《纲要》课教师应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进行教学方法变革和创新,增强教学实效。

二、新形势下提高《纲要》教学实效的实施路径

1.以大学生为主体探索互动教学法,注重课堂实效

在互动教学法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平等交流,发表各自不同观点,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得到激发,这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之一。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知识,喜欢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知识,所以我们大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知识以及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教学内容去做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互动教学法具体又可以细化为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法教学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注重提升课程的学术性、引领性,另一方面注重引入学生关心的话题,寻找到教材主题与成长主题的结合点,让课程真正地深入人心,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具体实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老师可以课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心的话题设置问题,让学生乐意参与其中,通过话题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思考,从而起到思政课教学和爱国主义的教学目的。

2.实行网下网上两个课堂相结合

运用网络手段,建立专门的《纲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提高《纲要》教学实效。由于当代大学生主体的人格特征和思想特点,《纲要》课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含义。通过现代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课堂,可对《纲要》课程教学的不足进行补充。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插入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把过去死板的说教变成了拥有海量信息和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有声课堂,这种有声课堂不但能使教学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化,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习《纲要》的兴趣和吸引力提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开展《纲要》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辟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值得重视的,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教师通过网络学堂和QQ、博客等媒介跟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介为学生答疑。通过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很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无疑也能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3.加强课外实践教学,适当运用虚拟实践

实践教学对于深化理论教学效果,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庆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历史名人故事会、辩论会等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抵御各种有害文化和思潮腐蚀的能力。校外实践可以采访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达到实践目的。网络时代的教学,除了这些传统的实践模式外,在经费、安全以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助虚拟实践。虚拟实践也可以说是网络实践,就是引导大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传递与接收教学内容。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其实践的目的、过程和内容等全部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学校只需要建立一个网络实践平台与网站,模仿不同场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场景与栏目,并参与其中去完成预定的内容。举个例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一些实践任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访问一些跟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网站,这些网站可以是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等。成果可以是电子书或幻灯片等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拟题,而且还可以针对门户网站开展相关的调查。还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和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调查,并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评价;或者要求学生就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等,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形成有独到见解的研究论文;同时可以把微博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微博与教师进行观点互动,但微博发言必须和《纲要》课程有关等等。通过这种大学生喜欢的虚拟网络环境,轻松达到《纲要》课实践教学目的,提高教学实效。

[1]王兴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运用研究——基于重庆理工大学“青年红色根据地”网络建设工作[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8-101.

[2]李小豹,徐建军.网络文化与青年道德社会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3]陈从楷.谈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G642

A

1673-0046(2016)8-0077-02

猜你喜欢

纲要教学法大学生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大学生之歌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