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发展及教育研究
2016-02-13李晓莉罗恺
李晓莉,罗恺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发展及教育研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类专业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的现状及心理发展情况。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岗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深入了解学生、企业需求,健全机制,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高职生;顶岗实习;心理发展;教育研究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要进入企业实习,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他们是否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在实习前后经历怎样的心理变化,学校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呢?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研,并试着寻找解决的办法。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心理发展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对顶岗实习的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8份,有效问卷288份。
(一)顶岗实习现状
从抽样的结果看,整体状况良好。例如:(1)大部分学生看重顶岗实习。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的学生261人,占到90.6%;认为顶岗实习对自己有提高的学生255人,占88.5%;认为通过工作可以在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的109人,占37.8%;认为增长了见识,对毕业后工作选择有很好帮助的128人,占44.4%。
(2)大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认为顶岗实习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学生117人,占40.6%;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的136人,占47.2%;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34人,占11.8%。
(3)大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适应度较高。对“喜欢工作还是留在校园”的回答中,选“工作”的192人,占66.7%;认为在实习期压力大,但是能接受的208人,占72.2%;在实习期间与同事或者领导发生冲突能冷静地看待问题的学生234人,占81.3%;在实习期间对公司安排的加班有心理准备,坚持加班的228人,占79.2%;回答与同事关系很融洽的143人,占50.7%;回答较融洽的118人,占41.0%。
当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1)学生普遍与校方指导教师联系不紧密。“实习期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的问题中,170人,59%的学生选择向同事及领导寻求帮助,而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的43人,占14.9%。(2)对实习期工资待遇满意度问题。35.4%的学生对实习期的工资待遇满意,认为工资待遇一般的学生157人,占54.5%。(3)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普遍感觉经验缺乏。感到经验明显不足的207人,占71.9%。
(二)心理发展状况分析
根据学生实习期的状况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后及实习过程中有以下的心理发展状况:
1.顶岗实习前产生“好奇”心理
高职生也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进入大学,且学习成绩普遍相对不佳,对学校的学习早已产生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梦想着走入社会。而且实习期间一般都住在学校,父母还会提供生活费,并且自己还能有一部分收入。调查发现,无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工资在1000-2000范围的91人,占31.6%;在2000-3000之间的学生134人,占46.5%。而2016年无锡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910元,显然高职生在实习期间的薪水并不高,但对薪水满意的学生102人,占35.4%;感觉一般的157人,占54.5%。其原因除了学生还没有开始独自承担生活开销之外,更重要的是“好奇”心理,瞬间从学校解放所产生的愉悦心理。
2.顶岗实习中产生“角色模糊”、“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还要回校参加毕业论文设计,还是学校的学生。部分学生很难在“学生”和“工作人”之间自如进行角色切换。例如,对“你觉得公司规章制度严格吗”的回答中,回答“是”的学生有198人,占68.8%。
对“你认为高职生实习有何不足?”的回答中,有143名学生选择的是“理想中找工作与现实中找工作有差异”,占49.7%。计算机类的专业知识日新月异,高职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只有2年到2年半的时间,而且相对来说高职生知识底子薄,学习能力差。虽然实习岗位一半以上都与所学专业相关,但是实习工资远远低于IT技术人员的收入,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应该是与计算机有关的边缘性工作,与理想中的精英还相差甚远。这种落差心理也与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有关。高职教育培养的应该是“高级蓝领”,而很多学生还把自己定位成“白领”,自然会产生落差。
实习期感觉经验缺乏,因为刚刚实习,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现有的教学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尤其是计算机类的学生,进入企业才会发现很多软件、语言在学校根本就没有学习过,这也会导致落差的产生。
3.顶岗结束后产生“迷茫”心理
对“在实习期间,你感觉适应不了社会,你会继续读书吗?”的回答中,有这个想法的只有53人,占18.4%;而回答“没有这个想法”的学生是105人,占36.4%;回答“有时有这个想法”的是129人,占44.8%。学生已经体会到自己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巨大差异,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愿意选择回校学习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学校提供的知识他们觉得没有用,处于选择的迷茫之中。对“根据目前的实习情况,你认为未来自己会不会换领域工作?”,回答“不会”的是45人,只占15.6%。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自己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顶岗实习结束后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有些学生顶岗实习结束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工作,存在“迷茫”心理。
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顶实习期间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1.引导高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满足谋生是就业,满足一生是职业,满足人生是事业。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很多学生都是在懵懂的状态下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而萨帕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年期(15~25岁)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了解自己和职业,并初步进行尝试和确定职业,这一阶段把握得好坏,将对一生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部分高职生也不例外,迷迷糊糊进了学校,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模糊。该实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一开始就只有“好奇”心理。在经过半年的实习期之后,“好奇”心转变为“迷茫”。
目前高职院校也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很多开课时间是在二年级下学期甚至是三年级上学期,这门课是学生们心目中的“水课”,在很多院校的这门课程也是流于形式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上多集中于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而少有自我评估、职业分析、决策、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所以我们要在学生进校之后就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一年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二年级做好“就业预备”、“职业分析”,三年级做好“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2.顶岗实习前做好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生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顶岗实习,所以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在三年级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调研,就学生所关心期待的问题进行解答、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具备双重角色,让学生事先明白这些,并懂得这两个角色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避免出现“角色混淆”现象。
引导学生做好实习岗位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个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及发展状况等,并引导他们学会进行“职业分析”。
对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做好团体心理辅导,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帮助学生预测他们在企业会遇到什么问题,面对问题该如何做。帮助他们学会在校期间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3.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做好沟通及疏导工作
对“实习期间,遇到困难,你会向老师求助吗”的回答中,只有43人肯定回答,只占14.9%。而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每个学生既有企业指导教师又有校方指导教师。可见,校方指导教师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很大程度上都是摆设,没有切实地去关心学生,跟学生疏于沟通,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只要上交“顶岗实习手册”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指导教师疏于跟学生沟通,最后给学生的分数也毫无客观性。所以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机制,确保指导教师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不缺失,与学生及时做好沟通。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电话、网络等。通过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做好与企业的联系,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表现及企业要求,只有倾听了企业的心声,职业院校才能设计出跟时代接轨的教学计划,让每位高职生都觉得在学校两年多的学习是值得的,而不至于对“实习期间,遇到发展问题,你愿意回校继续读书吗?”的回答中持肯定回答的只有53人,只占18.4%。只有学生满意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最后还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良好互动。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对高职生来说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出现心理波动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高职院校要做好与学生、家长及企业的良好沟通,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和良好的心理干预系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1]邹艳荣.顶岗实习中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4).
[2]彭敏等.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产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
G718.5
A
1673-0046(2016)8-0014-02
校级科技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职学生实习期职业心理发展及教育研究;项目编号:RJ15004;项目负责人:罗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