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速度在短兵技击教学中的训练方法及其运用
2016-02-13洪奎
洪奎
论速度在短兵技击教学中的训练方法及其运用
洪奎
短兵技击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它的特点是动作复杂,对抗激烈,使人高度紧张。要想在这样复杂、激烈、紧张的情况下战胜对手,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灵活多变的战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先人一步的速度。速度是技击之灵魂,在短兵技击实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运动成绩和比赛胜负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短兵速度训练规范性问题的探讨很有限,并无很多可以参考的文献与研究成果。而从现代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一个现代化的运动项目,它的良好发展一定是首先建立在完善的训练基础之上。因此,笔者从速度的角度展开对短兵技击教学的研究,一方面弥补短兵在速度训练规范性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希望可以为后来短兵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短兵;速度;对抗性;技击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062
短兵,又名中国式击剑,是继散打、太极推手、中国式摔跤之后开展的又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对抗性运动,是我国古代武术短兵器械——刀、剑、锏、鞭等技法综合运用得具体体现。[1]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是我们祖辈们在千百年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一支奇葩。[2]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本质的特性,短兵也不列外。短兵发展至今,其最根本的特性——技击性,仍然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最重要的特征。与人相搏,如何才能达到制胜的目的,这就需要理解和掌握好短兵技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速度。速度是技击之灵魂[3],在短兵技击实战中它是决定运动成绩和比赛胜负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短兵速度训练规范性问题的探讨很有限,并无很多可以参考的文献与研究成果。从现代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一个现代化的运动项目,它的良好发展首先应是建立在完善的训练基础之上。因此,笔者从速度的视角展开对短兵技击教学的研究,一方面弥补短兵在速度训练规范性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希望可以为今后短兵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 何为速度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能力。也就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或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它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人们在短兵技击中的胜败。拳谚曰:“拳似流星,眼似闪电”,“出似离弦箭,回似火烧手;抢在他力前,跟在他力后……”。这些都说明了,对阵交手多以快致胜(快,乃速度也)。
2. 决定速度的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速度是技击之灵魂,在短兵技击实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运动成绩和比赛胜负的关键。短兵技击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它的特点是动作极其复杂,对抗十分激烈以及使人情绪高度紧张。运动员若想在如此复杂、激烈、紧张的情况下战胜对手,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灵活多变的战术外,还必须具备快人一步的速度。明代戚继光在《拳经》中曾曰:“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此理由同于枪法中的拦扎动作,借用戚继光《长兵短用说篇》中的话说就是:“疾上加疾,扎了还嫌慢”[4]。戚继光也曾在五百余字的《拳经》前言中两次提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这段话,即如同棍法中的“连打连戳一法”。连续进攻之法固然是一种技巧,但说到底要害还是一个“快”字。
“快”是技击致胜之道[5],在短兵技击实战中唯独“快”才能避敌锋芒,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以说在实战中,机会转眼即逝,有时我们发现了敌人的空当,因自身速度太慢或动作不灵活而错失良机的情况不胜枚举。正如《论语·阳货》中所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如何解决呢?由运动训练学可知,速度是一个集合体,它是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个子集所组成,它的快慢是由三者共同来决定的,单靠某一子速度快还不够,必须把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技击实战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2.1 反映速度对速度的决定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快慢反应的应答能力,这种能力受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所需时间长短的影响,即由反应时来衡量。[6]由运动生理学可知,人体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以及反应速度快慢的一个常用生理评价指标是由反应时来衡量的。[7]它的长短受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以及人体感受器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平时训练时要注意这两方面的机能锻炼,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练习:
2.1.1 两人拍击练习。即两人相距1-2米面向站立,并保持身体肌肉适度的紧张,运动员听到教练员发出开始口令后,设法用手掌去拍击对方肩部,却又不被对方击中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每次3分钟左右),拍击到对手次数较多者为胜。
2.1.2 追逐游戏练习。即两队相距两米面向站立,然后教练员编排哪队为奇数,哪队为偶数(或者其他信号)。编排好之后,教练员发出预备口令,双方运动员保持身体肌肉适度的紧张,然后听教练员接下来发出的口令是奇数,还是偶数(教练每次只喊一个数字),按照事先的规定(如教练员喊的是奇数,则奇数对的运动员转身跑,偶数对的运动员追。或者奇数对的运动员追,偶数对的运动员转身跑),一队跑,一队追,在20-30米左右的距离内追上对手者为胜,追不上者为败。
2.1.3 俯撑起跑练习。即让运动员从俯撑姿势开始,并保持身体肌肉适度的紧张,听到教练员发出起跑信号后,迅速收腿起跑10-20米。
2.1.4 利用视觉信号反应进行练习。例如,两人一组,一人手持散打用的脚靶,快速多变的做出各种持靶动作,另一名运动员快速做出判断,并进行迎击,进而提高运动员对各种简单信号的快速反应能力。
同时,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即应在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注意力集中以及肌肉处于适宜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切不可在运动员身心疲劳的状态下进行,以免影响反应速度的正常发挥,进而起不到预期训练的效果。
2.2 动作速度对速度的决定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个或组合动作快慢的能力[8],它寓于具体的动作之中,是短兵技击不可缺少的要素。根据物理学中重力加速度公式:a=F/m可知,在阻力负荷相同时,力量越大,加速度越大,从而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进而加快速度。因此,在进行速度训练的过程中看,增加力量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由运动训练学可知,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运动技能越熟练,动作速度也越快。
由此可知,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成度以及引起该部位运动肌肉力量的大小。[9]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注意这两方面的机能锻炼,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练习:
2.2.1 快速跳绳练习。通过快速跳绳练习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脚步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踝关节以及脚趾的专项力量素质。
2.2.2 后效作用练习。即利用身体附加器物重量的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例如:腿绑沙袋进行步法移动练习或利用比比赛时重量较重的短兵器械进行练习等。
2.2.3 多次重复练习。由运动训练学可知,大量的重复训练,不仅能够使技术动作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完善的动作组织,以便于动作的定型,还能够为后期实战中动作的良好使用创造条件。
按以上方法进行练习时,教练员对训练量的控制应以保持运动员以最高速度为准则。当运动员出现机体疲劳或不能保持以最高速度进行训练时,教练员应停止练习或转向练习其它内容。
2.3 移动速度对速度的决定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移动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通过某段距离的能力[10]。它的快慢与身体的灵活性、步幅、步频以及柔韧等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因此,我们在提高移动速度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具体可采用以下途径进行练习:
2.3.1 台阶跑练习。运动员听信号起跑,快频率的往返1-2层的楼梯。在跑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不可以扶扶手或跃台阶,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快频率的上下往返,每往返2-3次为一个组合,重复2-3次,每次间歇4-5分钟。同时,在发展运动员步频的过程中,教练员也应该注意加强运动员腿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练习,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和防止受伤。
2.3.2 折返跑练习。由于在折返跑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自控能力以及协调转换能力,对运动员移动速度身体灵活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情况,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但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保持在20秒以内,练习的次数与组数也不宜过多,一般每组练习3-4次,重复3组即可。组间间歇时间的控制,可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2分钟之间。
有资料表明,移动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例如50米跑速的遗传力为0.78[11]。因此,在训练时,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即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3. 速度在短兵技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短兵技击实战中,无非是进攻与防守两种形式。双方交手之前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处于相持和窥视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试探性攻击防守后,对对方实力有所了解,这时,一旦发展对方在防守方面有明显漏洞,便可主动发起进攻,运用最快的速度出兵,并在有效的距离内完成技击。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并在有效的距离内进行攻击,进攻才可能有效。[12]如果距离太远,即使速度再快也是慢的,不容易击中对方,反而容易被对方反击;距离太近,又不利于出招发力,速度优势体现不出来,所以说发挥最快的速度应当在距离合适的前提下进行。然而,距离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因此,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多进行实战模拟训练,让运动员在模拟实战中去寻找距离感。同时大量的模拟训练,对运动员克服赛前恐惧心理也有极大的帮助,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同时,在短兵技击实战中,如果对对方的实力不清楚或者自己由于贸然出击等情况,造成自己一时陷入被动局面。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这就必须发挥相对对方更快的速度去防守或者躲闪对方的攻击,进而改变被动的局面。明代陈王廷曾在《拳经总歌》中曰:“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13]说的就是在进攻或防守时要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最快速度击中对方或防守成功。
由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可知,速度是由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三者共同来决定的,最快速度也不例外。在技击实战中三者必须综合运用,单靠动作速度快还不够,还需做到反应灵敏,步法迅速,移动重心与进攻动作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4]例如腹部击法防守,即对手向前上步,同时右手向前使短兵由左向右击向我方腹部;我方立即向左前方上步,身体右转,同时外格对方短兵,迫使对方短兵改变方向;但由于对方进攻失败,再加上自身的上步左闪,使对方的整个背部留给了自己,进而为自身的防守,创造了良好的反击机会。同样,在防守反击时最快速度的运用,就是在对手主动向我进攻,我在防守后立即运用最快的速度向对手发动反击。例如对手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右臂前伸,使短兵点击我方头部;此时,我方应迅速下潜,右臂外旋上架对手短兵,迫使对手短兵改变方向,同时右脚向左前方上步,后迅速反击乙方躯干,这在短兵技击实战中是经常被用的。
然而,在短兵技击实战中,速度的快慢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对手的个体情况来说的。例如,甲乙双方交战过程中,如果乙方的速度较快,甲方必须用比乙方更快的速度制服乙方,进攻或防守才有可能有效,这时甲方的速度可以理解为最快的速度。当面对另一个速度更快的对手时,甲原来的速度相对此人就不算是最快的速度,而是需要甲用比原来‘最快的速度’更快的速度来制服对手,进攻和防守才有可能有效。然而,即使遇到一个速度较慢的对手时,甲原来的速度也不能理解为最快的速度,这时甲还以原来的速度与之交战,速度快可能就很容易暴露他的目的,从而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即使得其反。所以最快的速度是相对而言的,即在达到最好技击效果的前提下发挥相对最快的速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速度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以及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是实战技击的灵魂。短兵技击动作大多要求快速的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利于运动员在技击实战中更好的保卫自己。在短兵技击训练中,科学合理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影响速度的因素结构,深入研究发展速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提高运动专项速度,是各运动项目的根本任务。[15]同时,在短兵技击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紧紧扣住现代运动技术发展的脉搏,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速度素质训练。
4.2 建议
4.2.1 在短兵教学中,教练员应结合一些实际场景进行模拟教学,并让运动员在实战中去寻找技术运用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使技术运用得心应手,达到提高自保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进而更好的发展速度。
4.2.2 在发展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同时,作为教练员也应该培养他们所必须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处理突发事件时所具备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达到遇敌不乱、沉着冷静,为实战中速度的良好发挥创造条件。同时短兵运动对提高运动员协调性和灵敏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2.3 短兵运动不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精神的成长,在培养“尚武精神”[16]方面,对于人格塑造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快”的速度,有利于运动员更好的进攻对手,为自己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为自己树立良好的自信,因此发展速度是短兵运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4.2.4 在发展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同时,作为教练员也应该培养运动员树立正确的“技击”价值观。拳谚曰:“未曾学艺先明理,未曾习武先明德。”[17]可见树立正确“技击”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从教育的层面看,“技击”并不是要让运动员崇尚武力,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心力”、“胆力”、“体力”,培养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1] 马永通.论武术技击制胜的五最要诀[J].山东师范大学,2008,04,17.
[2] 刘跃伟.试论武术技击五最诀[J].搏击·武术科学,2007.
[3] 王华锋.中国短兵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
[4] 马明达著,说剑丛稿增订本[M],中华书局,2007.12.
[5] 海彪. 散打——速度至上[J].精武,2007,02.
[6] 吴文军. 如何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反应速度[J].少年体育训练,2006, 04
[7] 陈新平.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与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8] 习开磊.对武术训练中动作速度的运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0,06,15.
[9] 王云杰.张瑞勇,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的本质及意识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
[10] 李鸿江.影响和决定速度的因素结构及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科技,1998.
[11] 张广玉.技击训练之我见[J].武林,1999,8.
[12] 王文忠.散打中距离意识的培训[J].武林,1991,12.
[13] 陈正雷著.中国陈氏太极[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年08月第1版,第346页.
[14] 陈守军.浅谈格斗中的战机[J].武林,1994,6.
[15] 李鸿江.影响和决定速度的因素结构及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科技,1998.
[16] 闫存慧.论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
[17] 龙永斌.论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对武术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8.
洪奎(1991-),男,河南虞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