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台州知府补遗

2016-02-13林大岳徐媛苹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州府知府道光

林大岳,徐媛苹

(1.中共临海市委宣传部,浙江 临海 317000;2.临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 临海 317000)

清代台州知府补遗

林大岳1,徐媛苹2

(1.中共临海市委宣传部,浙江 临海 317000;2.临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 临海 317000)

古代志书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些并不完善的地方,民国《台州府志》也不例外,其中的清代知府职官表还有很多遗漏。根据大量方志文献和档案史料的排比考索,新增了46名知府,并基本厘清了知府间的交接时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官年表。

清代;台州知府;补遗

民国《台州府志·职官表》(以下简称《府志》)所载清代台州知府从首任陈联璧于顺治三年(1646)任,至末任嵩连于宣统三年(1911)卸,这266年间,共有104位知府。笔者因编撰《台州知府传略》的机缘,专题研究了清代台州知府。在研究中发现《府志》所载知府年表尚有许多记载不清或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广泛搜索各地方志,查询各类史料,从《清代官员履历档案》《清代缙绅录集成》等重要档案资料中得到不少信息,并经过考证,使我们目前所知的清代知府人数增补至154人(包括以同知署任),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府列表和十分清晰的任职年表。现将《府志》未载之知府分四类作介绍:

一、任职时间短而被忽略的知府

有许多知府,或由同知署任,或从他处调署,因任职时间极短,而《府志》未载,笔者所发现的共有12位。

2.吴省三,江苏苏州府昭文县(今属常熟县)人,监生。据《乾隆朝上谕档》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三月二十六日,时任候补同知署台州府事,被闽浙总督钟音参“年力衰庸”。[23]16据此,吴可能在卫诣任内短暂代署。《府志》失载,今补。

3.高模,山东历城县人,贡生。《府志》失载,今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补,该书引乾隆四十四年(1779)七月《浙江巡抚王望遵旨分咨查拿钟倬、蒋翰情形折》中有:“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兹据署台州府知府高模驰往萧邑钱清地方,拘齐钟姓族人”等语。[3]1067。据此,乾隆四十四年六月至七月在“委署台州府知府”任上。

4.华瑞潢。《府志》失载,今据《锡金志外》补。清代诗人孙原湘《西湖建华秋槎司马祠堂记》有“迁同知、代台州府事”[4]78等语。其署理台州府事的时间大概在王贻桂升任浙江盐法道之后,即五十四年四月至五十五年间。因其于四十五年、五十三年两任临海知县,所以在自撰文中称“三任临邑”。

5.巴忠阿。《府志》无载,今据《乾隆朝上谕档》补。《乾隆朝上谕档》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初四日,皇帝上谕:“督缉获犯不及十之三四……署台州府事同知巴忠阿……均罚俸六个月。”[5]651以此知其署任过知府一职。

7.汪廷献,安徽宁国府旌德县贡生,历任中书科中书、宁波府同知等。据《清实录》《道光朝起居注册》载,道光六年(1826)八月,内阁程含章奏称,在黄岩知县刘岩审办命案不实案中,“署台州府事同知汪廷献,饬委临海县知县程璋、宁海县知县林芝英会审开检。……该署府又不亲提审办,转将原验之知县委令会验。卸事后以案多疑窦,禀请存案。其札委起棺之经历曹学曾何以不候尸亲到场,遽行起解。”鉴于当时,“浙江州县审案,动辄回护,吏治废弛已极。若不力加整顿,其弊殆不可问。”于是,将已经在同知任上俸满的汪廷献,“调取引见,并著暂缓给咨,留省质对。”[7]675据此,汪廷献于道光六年(1826)以同知署理过知府一职,《府志》无载,今补。

8.凌文鹗,号爽皋,监生,道光间人。《府志》无载,据《平望续志》载:“任浙江候补布政司经历,历署台州府海防同知、代理台州府知府。”[8]282但具体任职时间无载,据目前所知,道光十年(1830)至十三年(1833)间知府空缺,可能于此间署任。

9.贾臻(1809—1869),字运生,号退崖,直隶故城(今属河北省)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候补台州知府,《府志》失载,今据《清代缙绅录集成》补[9]100。当年十月便被张英伟替代,任职仅半年。

10.朱绪曾(1805—1860),字述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府志》列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台州府同知,《清代缙绅录集成》载:“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升。”[10]107咸丰五年(1855)四月被程钟英接替。《清儒学案》曰:“转台州府同知,晋知府”[11]7733,《府志》无载,光绪刻本《续纂江宁府志》卷十四也载:“转台州府同知,升知府。”因此可能在咸丰五年后任台州知府一职。

11.林树滋(1838—?),字德庵,奉天锦县人,附贡生。《府志》失载,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林树滋,奉天贡生,年五十五岁,现任户部郎中,俸满截取,保送知府,今签掣浙江台州府知府缺,敬缮履历恭。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日。”[12]113当年十月,改署处州府知府。

12.何彦达(1846—1926),字月担,号羡榕,祖籍嘉兴,其父迁居江苏常州府江阴县。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据《光绪朝朱批奏折》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十一日,任浙江试用知府,但未载何地,《江阴县续志》则曰:“官浙江台州府知府”。[13]496民国期刊《虞社》刊发的《故兵部郎中浙江台州府知府何羡榕先生墓志铭》记载:“……而宁海闹教案起……大府委重先生往治其事,至则准情执法,悉中款要……上嘉其能,令署台州府知府,兼综台防营务,并榷税隶焉。台地濒海多山,寇盗出没无常所,民俗犷悍,县官多畏葸贪纵不治事。先生下车,即饬官方,清匪穴,禁械斗,信赏必罚,综精审,民乃大服。尝夜烛治官书,不假手胥吏,一岁平反冤狱数起,颂声交作。”[14]2-5宁海教案起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何可能在此间署任知府。《府志》失载,今补。

二、未实任而失载的知府

在许多史籍中,笔者还发现有许多已任命的台州知府,却因种种原因而未实任或到任,从这些知府的迁任中可以发现许多正史所难以得到的信息。

3.杨志道,字圣阶,湖北荆州府监利县人。《府志》失载,据国家图书馆藏《乾隆缙绅全本》载,杨志道于乾隆十八年(1753)六月升台州知府[17]135。又据《乾隆朝上谕档》载:“乾隆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据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奏,台州知府员缺紧要部选之杨志道须候给凭交代赴任,请以处州知府赋琏调补,所遗员缺即以杨志道补授等语。赋琏现已丁忧,台州知府员缺着奇灵阿补授,其处州知府员缺即照该督等以杨志道补授。钦此。”[18]699因此,杨志道实际并未到任,而由奇灵阿补授。

5.陈万吉(1737—?),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市)商丘县人,监生。《府志》失载,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陈万吉的履历片载:“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内用浙江台州府知府,不胜知府之任,奏明以同知改补。乾隆六十一年(应是嘉庆元年)九月内借补金华府通判。”[6]390《乾隆朝上谕档》载,五十九年(1794)三月十八日浙江巡抚吉庆奏称其不胜知府之任,遂以同知改补,所遗台州府知府员缺以杭州府同知李坦升补。[5]796因而,陈万吉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六月至五十九年(1794)三月任台州知府。

6.韦协中(?—1798),字懋斋、谦恒、仲子,安徽芜湖人。乾隆六十年(1795)十一月,擢升浙江台州府知府[20]94,但“视事方匝月,闻父讣,奔丧京师”[21]卷12,后因过度哀伤而得病。嘉庆三年(1798)秋,在芜湖老家病发身亡。

《府志》失载,今据《清代缙绅录集成》《芜湖县志》等补。

7.沐翰,正黄旗满洲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清代缙绅录集成》载:“嘉庆二年(1797)四月升(台州知府)。”[20]288《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嘉庆二年四月内,推升浙江台州府知府。”[19]486但因留办军务,回京清查仓谷缺额案。嘉庆六年(1801)二月(时年56岁),任云南昭通府知府。《府志》失载,今补。

8.汪全泰,字子淳,号大竹,又称竹海,又号铁盂居士,江苏仪征人。《府志》失载,今据《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同治续纂扬州府志》等补。《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其著作所附小传载:“乙亥(嘉庆二十年),截取以知府用,选授浙江台州府。引见,回本衙门。”[22]343实际并未到任。

9.温启熊,山西太原府太谷县人,贡生。因其父广东按察使温承志办理洋盗出力,加恩以员外郎用。历任刑部督捕司郎中、工部屯田员外郎等。据《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载:“道光五年(1825)十一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本日召见新选浙江台州府知府温启熊,察其才具不胜于外任,不甚相宜,着仍回刑部郎中之任。”[23]368。属于未到任的知府,故《府志》无载。

10.杨晋春,山东长清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府志》失载,据《清实录》载,道光六年(1826)六月,“甲戌,谕内阁:伊里布奏请将推升知府之直隶州留滇办理盐务一折。前任云南镇沅直隶州知州杨晋春,现升浙江台州府知府。该署抚因筹办盐务需员,奏请留滇补用。现当整顿盐务之时,该员又系前任督抚特保人员,着准其开缺,留于滇省差委。俟有相当知府缺出,酌量奏补,嗣后不得援以为例。”[7]621因此,杨晋春应该没有到任。

11.李瑶。直隶(今山东省)东营人。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道光)二十年(1840)十一月内用浙江台州府知府。”[19]664又据《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初三日,道光帝召见新选台州府知府李瑶,“察其才具不胜知府之任,着以户兵刑工四部员外郎,归部铨选”。[24]449实际没有赴任,故《府志》未载。

12.福瑞,《府志》失载,据《清实录》载,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上“谕内阁,本日召见新选浙江台州府知府福瑞、湖北安陆府知府冯国桢、贵州铜仁府知府赵连标,均系初膺外任人员。察其才具,尚须练习。着各以知府发往原选省分,学习试用。所遗各缺,著该部照例办理。”[25]353因此,并未实任,后遂有贾臻之任。

14.徐虑善,字伯安,诸生,广州人。《府志》无载,据《驻粤八旗志》载,徐虑善由训导因战功升知府。咸丰十年(1860)委署处州知府,未赴,改署金华知府,时金华失陷。十一年(1861),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后,委署台州府知府。因当时太平军陷台州,兵民相斗,“糜烂甚于金华,辞不愿往”[29]1703,又署金华,寻以艰于筹饷,又辞。一年后,因失落印信,罢归。数年后,卒于家。属命而未任的台州知府。

15.吴艾生,字引之,江苏吴县人。据《清代缙绅录集成》载:“(同治)四年(1865)八月补(任台州知府)。”[30]30《4府志》无载,据《马新贻(时任浙江巡抚)文案集录》,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初五日《浙省来岁新糟酌议海运章程折》中有“同津局总办委员道衔台州府知府吴艾生”[31]126。《浙江海运糟粮全案重编·新编》亦有在上海负责验米的台州府知府吴艾生支银的记录。而据《吴引之自订年谱》载:“(同治四年)补授台州府知府,以亲老不便迎养,乞允缓赴新任。”同治五年又记曰:“是年恭遇覃恩,以台州府应得封典,赠三叔祖福堂公为中宪大夫。”[32]46因而,未实任,挂名到同治七年(1868)尚在任。

16.文英(1846—?),正蓝旗满洲人,监生。《府志》失载,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文英,正蓝旗满洲恩祥佐领下,监生,年四十四岁,由四品衔,现任内阁侍读。钦奉懿旨,着在任以知府即选……今签掣浙江台州府知府缺。敬缮履历表。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三十八日。”[33]696又《清代缙绅录集成》载:“(光绪)十五年四月选(任台州知府)。”[34]156是年六月便由李鸣梧接替,可能未实任。

17.吴世钦(1847—?),字绍春,云南保山县人,光绪十五年恩科举人。据《政治官报》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二十七日,有“又奏委吴世钦署台州守等缺片,吏部知道”之语。[35]434《光绪朝朱批奏折》载,三十四年十二月,“署台州府同知试用同知吴世钦……据该抚胪陈政绩,均着传旨嘉奖”[36]576,浙江巡抚增韫对其评价是:“洁清自好,办事认真,于学务颇能实力提倡”。据此,吴世钦应该是张西园因病离台时,以台州同知身份代理过知府。《府志》失载,今补。

18.刘宗标(1833—?),原名刘有科,后改为“忠标”,又作“宗标”,字学典,号海臣,广西平乐府贺县双莲乡人。光绪三十四年(1909)十月,浙江巡抚增韫,因前任知府张西园于三十四年四月告病,五月知府开缺,举荐时年七十六岁的刘宗标任知府,并称其“学识优裕,律己甚严”,“实堪胜任”。因此,《清代缙绅录集成》载:“(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补(任台州知府)。”[37]165而且直至宣统三年(1911),刘都是正任知府,但此间并没有在台州任内的相关信息,可能未实任。《府志》失载,今补。

三、因不明原因而失载的知府

有一部分知府,任职时间不可谓不长,但《府志》却往往语焉不详,不仅任职年份、生平籍贯,甚至连姓名也有搞错的。这些知府当中,大多是满洲人,中间可能暗含一些不能明言的情由。

1.奇灵阿,满洲正黄旗人。《府志》失载,据《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帝起居注》载,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因杨志道无法到任,而由奇灵阿补授。因此,荣锦堂坊《新刻乾隆十八年爵秩全览》亦作“乾隆十八年九月升(台州知府)。”[38]136乾隆十九年(1754),调任漳州知府。据此,奇灵阿乾隆十八年九月至十九年任台州知府。

2.吴作哲,字颖思,江苏徐州萧县人,由监生捐知州。《府志》失载,而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内用浙江台州府知府。”[19]76《清代缙绅录集成》台州知府吴作哲任职时间亦为:“(乾隆)三十年三月升。”[39]296

3.雅清阿。雅清阿,字星伟,满洲镶白旗人,贡生。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辽阳州知州,《清代缙绅录集成》乾隆三十三年(1768)秋所列台州知府为雅清阿,后注:“三十二年(1767)十月升。”[39]538至少说明雅清阿乾隆三十二年十月至三十三年秋在任。《府志》失载,今补。

4.双福纳,生平不详。乾隆三十三年(1768)在署理任上。《府志》失载,据《齐召南跋齐周华天台山游记案》所存朱批档资料,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初三日,浙江巡抚觉罗永德《奏将齐召南宽免递回原籍折》载:“适署台州府事、乍浦理事同知双福纳在省,奴才随将齐召南面交双福纳带回,转交原籍地方官查收,令其闭户安分。”[40]163

5.克升额(1726—?),镶黄旗满洲人,生员。《府志》失载,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片载:“(乾隆)三十四年(1769)十月内补授浙江台州府知府。”[19]150而浙江档案网清代档案显示时间是“乾隆三十五年”,应是正任或到任时间。

又据《清实录》载,三十五年(1770)闰五月,上谕军机大臣等,“本日召见新选台州府知府克升额。看来其人系一中材,且属循例推升,恐难胜方面之任。知府有整饬地方,表率属员之责。着传谕熊学鹏,令其留心察看。将该员是否胜任,不致贻误地方之处,据实具奏”。又八月,署浙江巡抚熊学鹏覆奏,“新选台州府知府克升额,曾为太常寺赞礼郎。臣任太常寺卿时,为臣属官,该员材具实属中平。兹于八月初四日到浙,正值办理科场之时。随带该员入闱,襄理一切。虽尚无贻误,但未见有精明强干之处。台州系海疆重地,未敢即令赴任。可否以升衔留浙,遇有同知通判缺出,酌量请补。”但谕旨是“:且令赴任,果不称职,再奏可也。”[41]554、637

6.潘观藻(1787—1852),又名光藻,字宾石(或滨石),号湘门(《府志》误作字),湖北阳新县宏卿乡(今阳新县兴国镇,或说浮屠镇)人。《清史稿》作“潘盛”,而《清实录》《黄爵滋奏疏》《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等均为“潘观藻”,或是潘观藻的别名。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至二十年(1840)九月任台州知府,因任内无法禁种鸦片烟而被罢免。

7.张庭桦(又作张廷华、张廷桦),号兰台,山东兖州府滋阳县人,书法家。《府志》失载,据《冷庐杂识》卷二“孙瀛帆诗”条:“仁和孙瀛帆茂才光裕……道光癸卯客台郡滋阳张兰台太守庭桦幕中,一见如故,遂订交焉。”[42]102“道光癸卯”为道光二十三年(1843),周师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调衢州府知府,张刚好接署。又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其履历折载:“(道光二十二年)八月补授宁波府知府,经升任浙江巡抚刘韵珂遵旨奏请留浙另补,历署湖州、金华、台州府知府,二十七年(1847)六月补严州府知府。”[43]348据此,张庭桦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离职。

8.蔡鉴泉,字炯堂,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监生。《府志》失载,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蔡鉴泉……(咸丰)六年(1856)正月签掣浙江台州府知府,嗣于八月剿办番案,保奏蒙恩赏戴蓝翎,并赏加道衔,本月初二日吏部补行带领引见,奉旨补授浙江台州府知府。”[43]490离职时间不详。

9.曹芳溢,湖北武昌府江夏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举人,同治七年(1868)二月候补台州府知府。[44]304《府志》失载,余事不详。

10.李松龄,直隶河间府吴桥县(今河北省吴桥县)人,监生。据《清代缙绅录集成》载:“(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选(任台州知府)。”[45]103《府志》失载,余事不详。

四、孤证而存疑的知府

还有一小部分知府,史志不载,笔者只从宗谱及现代的书籍中有所发现,缺少旁证,兹录备疑。

1.孙进。《高淳文史资料第16辑》载,“进士孙进,能文能武,顺治十八年(1661)任台州知府,为收复台湾,促成全国统一立有战功。”[46]92《府志》失载,史事无考。

2.王□□。据《仙居船山郭氏宗谱》卷一《年表》载,康熙四年(1665)任台州知府。《府志》失载,今补,余事无考。

3.王累曾,生平不详。台州三门《山根邵氏宗谱》:“康熙五十五年(1716)岁次丙申畅月吉旦,奉政大夫钦升礼部尚书郎前台州府事王累曾。”《府志》失载,余事无考。可能与王成巳、高其佐均在张联元患病期间暂时署任。

4.王成巳,字性斋,河南祥符(今开封市,或说封丘县人)人,贡生。曾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知县,康熙五十四年(1715)任平湖知县,又任台州府同知。据《临海项氏宗谱》王成巳序署衔及系年,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署台州知府。《府志》仅载于康熙五十四年任台州府同知,余事无考。

5.李源。《府志》失载,据《易说评议》载:“(李)源,字巨涛。山东利津人。乾隆己丑进士,官至台州府知府。”[47]259著有《易经简明集解》,余不可考。具体任职时间不明,根据乾隆朝知府空缺年份推断,可能在乾隆十一年(1746)后任。

6.赵学辙(1768—1833),字季由,号庸吾、蓉湖,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府志》失载,据《常州观庄赵氏支谱》载:“历署温州、台州府知府。”[48]卷5而道光五年(1825)八月在署温州府候补知府任上[49]662,因此,任台州知府时间可能在道光五年至六年(1826)间。

[1]陈支平主编.台湾文献汇刊第1辑第6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三七年至四十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代档案史料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沐云叟.锡金志外[M].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5]中国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论档第15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五十七年八月至五十九年六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清实录第3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翁广平纂.平望志//中国地方志集成[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9]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1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10]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0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11]徐世昌等.清儒学案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2]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8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3]缪荃孙等.江阴县续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14]章钟祚.故兵部郎中浙江台州府知府何羡榕先生墓志铭.虞社[J].1934:203.

[15]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9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6]戎毓明.安徽人物大辞典[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

[17]国家图书馆藏.乾隆缙绅全本第1册[M].

[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上谕档:第2册[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19]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0]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4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21]梁启让修,陈春华纂.芜湖县志[M].刻本.

[22]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27册[M].齐鲁书社,1996.

[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9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第45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5]清实录第39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浙江采访忠义局编.浙江忠义录//清代传记丛刊第41册[M].明文书局,1985.

[27]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2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2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16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29]长善.驻粤八旗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M].台湾:文海出版社,1999.

[30]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6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1]高尚举.马新贻文案集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2]吴艾生.吴引之自订年谱[M].上海图书馆藏刻本.

[33]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7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4]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51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5]奏设政治官报第3册[M].台湾:文海出版社,1965.

[3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政·职官//光绪朝朱批奏折第25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7]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90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8]国家图书馆藏.新刻乾隆十八年爵秩全览第1册[M].北京:荣锦堂坊.

[39]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40]军机处撰.清代文字狱档//笔记小说大观四十五编第5-6册[M].成都: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7.

[41]清实录第19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

[43]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3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4]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28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45]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清代缙绅录集成第33册[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46]高淳县政协宣教文卫委员会.高淳文史资料:16辑[M].

[47]尚秉和.易说评议[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48]赵烈文.江苏常州常州观庄赵氏支谱[M].

[49]彭勃.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第2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On Addendum of Taizhou Magistrate in Qing Dynasty

Lin Dayue,Xu Yuanping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PC Linhai Committee,Linhai,Zhejiang 317000;Linhai Bureau of Culture,Broadcasting,Television,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Zhejiang,Linhai,Zhejiang 317000)

Due to various reasons,ancient local annals inevitably have some uncompleted records including Taizhou Chronicle compil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which some officials of Qing dynasty are omitted.By researching mass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material,this paper adds 46 magistrates more and mak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official chronology.

Qing dynasty;Taizhou magistrate;addendum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4.005

2016-06-08

林大岳(1982-),男,浙江乐清人,文学学士、法学学士。徐媛苹(1982-),女,浙江温岭人,文学学士,群文馆员。

猜你喜欢

州府知府道光
一道光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济公传
婴儿的眼泪
远处识人
白成一道光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