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
——《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2016-02-13刘左元马相飞
□文│刘左元 马相飞
让马克思人本思想深入人心
——《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评析
□文│刘左元 马相飞
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人本思想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以人为本同样是其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其多部作品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其人本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之中。由天津师范大学陈尚伟教授所著的《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研究——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文本解读》(学习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以一种贴近马克思的方式解读马克思人本思想,探究其以人为本理论的精髓,使其人本情怀更加深入人心,从而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全书以马克思哲学为研究视域,以解释学范畴特别是马克思的解释原则作为研究方法,以《资本论》等著作为理论依据,以人本主义在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学术综述为切入点,在与马克思的学术对话中分别讨论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学术地位及其自身的理论发展,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本质理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在学术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之外,本书更加注重立足现实语境对马克思人本理论进行本真的文本解析,阐明了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书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学术史研究理路进行了梳理。书中从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渊源,到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兴起,再到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变革,从转变中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人本诉求及其发展轨迹,到阐释人本思想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都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回顾与介绍,而这种追溯学术史进而对学术理路、学术成果的整理,恰恰是学术史研究的核心与重心。
全书力求在文本的解释中实现对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合逻辑性、合理性的把握。作者结合马克思提出的新世界观原理、异化理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来表述马克思把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把社会存在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基本规定,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的人本思想内涵。此外,书中对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解读,蕴含了本体论、实践论、认识论等多个理论层面的理解。既有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概括,也有把事物、现实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去理解的认识论层面的论述,还有把人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将衡量尺度由物转移到人、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论论域内的讨论,以及人作为历史实践主体的实践论角度的探析,等等。可见,对马克思文本的详细解读,体现了马克思人本思想在各个哲学维度的合理性和发展逻辑。
全书坚持求本求真,坚持在马克思解释原则的框架内还原马克思人本思想。作者在诠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同时,在文本的客观分析和知性剖析之外,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反思,对以人为本思想真谛的探究、对其本质的领会,以及对其理论功用和学术价值的定位,进而向读者展现更为具体的、直观的马克思人本思想,以其武装头脑,用以指导当前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