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视角下培训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设想

2016-02-13李晓庆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培训

李晓庆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71)



经营视角下培训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设想

李晓庆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300171)

伴随着培训教育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教学质量则成为了培训事业的生命线,培训教育是否能长效的存在,是否能有效的发展,优异的教学质量是其最有力的保障,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培训教育迅速发展的支柱。目前,各行业对于人才引入和防止人才流失已日趋注重人文关怀,尤其在教育事业中,人文关怀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师生人文关怀,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先进的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我校培训部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教育环境;人文关怀;有效课堂;师德建设

一、构建和谐、民主、先进的教学环境

和谐、先进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学校要根据开设专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构建,为学生创造和谐、舒适、先进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打造高效、舒畅的环境。为了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我校树立先进教学的理念,建立了机电实验室、数控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及3D打印实训室等等实训基地,旨在学好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也为学生,就业去向,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学校根据各专业设置专业课的特点,适时地增设教学设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在亲自动手学习中锻炼实践经验,为今后在工作顺利上手铺垫基石,同时也展现了教育教学的课堂实践的效果。

(一) 注重人文关怀

1.利用“人文关怀”促和谐教育学习大环境

人文关怀强调对人的理解、尊重、爱护和关心,把人文关怀应用到培训教育教学管理中,,在充分尊重师生格尊严的基础上,关注其个性差异,运用人文关怀的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针对我国独生子女教育的特点,教师们除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以外,还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义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犯的错误要耐心、正确的引导;细心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给予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念,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先进的学习氛围。

2. 人文关怀与教学管理制度冲突的平衡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以国家法规、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针为准则,依据校园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为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已达到高效管理,规范教学的目的。

校园管理需要制度的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与人文关怀看似矛盾,其实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当“铁”一样的规章制度与人的情感需求之间发生了矛盾,针对这种“情”与“理”的矛盾,制度这展天平应向哪方倾斜呢?我们知道,制度是冰冷的,具有强制性;制度的制定者——人是感性的,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将人文关怀巧妙融入制度的制度及决策当中,以“利于教职工的团结,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利于学生教育的发展,利于学校的整体运作”为根本宗旨来解决矛盾。在制定的制定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计划中来,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建议,增强教师的民主性,展现他们的权利,体现管理中的人文精神。第二: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校需求的校规校纪,在具有人文关怀条件下制定的纪律发挥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三:在执行制度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公平、公正为为基础,即从领导班子做起,自律、自强、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严格遵守校园规章制度,高标准考核自己,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但在确保制度执行的同时,还应能够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样的学校制度管理才能真正与人文关怀有效结合在一起,使“情”与“理”有机结合起来,感受到“校昌我荣,校衰我耻”平等和谐的人文教育大环境。

3.培训教育应加强对培训学生的人文关怀建设

作为培训类教育教学的管理的工作人员,我认为这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对象是“学生群体”。培训类教学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目前进行管理的弊端,尊重市场的人才需求,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从目前我培训部培训学生的现状来看,许多学生的从众心理较强、行为盲目、意识模糊、内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在培训专业技能的前提下,首先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即了解自己要做什么?要制定近期实现的目标。其次,我们的教育理念应加强人文关怀与时代发展潮流的一致性,在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同时,首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即教师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其次建立师生平等、友好、和谐、长效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从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社会实践的管理、创业教育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心的呵护,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氛围中学会做人,学好知识,这点尤为重要。

(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要使教学环境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培训部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需求、生理等特点。教师了解这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关注、研究、探索和思考。同时,它也激励着广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条道路上不懈探索求知。

首先构建有效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自己的经验,把教学中的实践移用到日常生活的空间中来,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行和积极性,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然后通过实践,形象生动的让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达到有效课堂教育的要求。

其次在教师方面要求做到规范备课、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定期教研,这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教师们定期定时进行教研活动,规范个人备课,通过集体备课,抓重点,闯难关,科学架构所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学科特点来设计、组织教学,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简单、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有创造的制定生动而有效的特色课堂。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认真深入地钻研大纲和解读教材,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线索,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任课教师要了解面授学生知识水平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适宜的指导,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第三,学生——有效课堂的活动主体,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知识的的载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有效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当给予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然后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主动求知,已达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发现性的学习知识。其次,在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空间还需要老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挥想象力,阐述自己的个人观点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难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份责任心也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同样教风、学风,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的教师往往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尊敬。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这个高尚的职业,教师应谨记自己的言行、品德、才能、习惯,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1. 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古今中外为人师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道德行为上要做“人之楷模”,在知识的海洋要做领航人,在遥远的夜空要做一颗明亮的启明星。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操守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启迪智慧、甘当人梯、两袖清风、默默奉献。所以兢兢业业的工作、任劳任怨的付出,服务于学生,这一切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教学的理论水平及艺术鉴赏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升理论知识的精华,在实践中探究真理;第三、具有科学创新的意识,增强职业技能的锻炼;第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尊重、爱护学生,深爱自己的职业,乐于奉献。

2. 教书育人,树立良好教风

教师是高尚而平凡的事业,它两袖清风,严谨求实,终身学习,乐于奉献,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对学生可以起到激励、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培训事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可以提高培训学科的知名度。教师的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应该具有的风范,即敬业、严谨、爱生。

(1)敬业。敬业,即精湛的业务能力,意寓教师要倾心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精通专业知识,学以致教。师者,可谓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强弱、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一位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学术思想进步、具有创新精神、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敬佩。教师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人格休养及学术水平、治学精神和业务知识能力,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

此外,敬业还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海量传播,伴随慕课、微课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呈现多渠道化,对于授课老师也有选择的权利。在如今的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学有所长,加紧“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加精湛;因材施教,不断研究学生心理,思考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开展创新教育,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潜心钻研业务,使每一堂课变得生动而不普通,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严谨。严谨是指严肃谨慎。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对一个学校的教风乃至师德建设至关重要,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终身学习,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同时教学严谨的治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这严谨的学风会对学生终身受用。

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包括两点内容:一是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吾将上下而求索,勇于探究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新的创新,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终身学习。二是认真、严谨、细致、客观、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做到诲人不倦,这是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严谨治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学习、实践中探求有效教法。

教师不仅治学严谨而且也会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小事开始,做人、学习专注力等方面严格要求的,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严谨的教学态度下耳濡目染,养成他们严谨的求学、做事认真、坚持不懈的态度,无论将来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受益匪浅的。

(3)爱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生,即关爱、爱护学生;爱是一种美,是对学生的尊重、欣赏、理解、信任;爱是一种奉献,是教育的源泉。爱生应该从生活、学习、思想认识上的点点滴滴做起,只有牢固树立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倾注无私的爱才能全面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思想上、认识上、情感上的距离。没有心灵上的爱护,何谈教育上的引领?因此,“爱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基础,是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是优秀教师树立良好教风的关健所在。

在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具有优良的教风、良好的师德及一颗爱心是培训事业成长的重中之重;是培训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培训事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3.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语言修养。

首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仪表上庄重、朴素、大方、整洁;教师在语言上具有教育性、启发性、说服性、简洁性、逻辑性等。在对学生评价的言辞中,在与问题学员的交流中,在参加学员组织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批评不能贬斥;既能让学生认清自己的错误,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掌握好分寸,要达到需要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言上规范自己,不说“过头话”。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时时刻刻的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同时学生从教师言行举止中接受着启迪和情感熏染,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思想上的碰撞,道德上的较量。之一,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身体力行,时刻以自己的品德感化学生;之二,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学生,做到处处是学生的模范,事事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成长,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正确分析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

(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重点

1.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校方提供“双师型教师”教学科研的条件,尤其是与一些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参与涉及企业重大的技术攻关项目和课题开发活动的平台,注入科研资金,通过参加企业的攻关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使教师们能够站在企业攻克难关、技术发展的立足点上,通过参加课题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学术理论水平。有了这一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开拓教学的思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得心应手,学生终身受益。例如我校今年建立3D打印实训室,从市里引进资金,在校生通过实训室可以深入了解这世界性的科技项目,对于老师的讲授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实践了。

培训部任课教师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应尽快地从学科型向技能培训型方向转变,即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这是新时期培训工作的客观要求,这一转变,尤其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其转变途径主要是通过参加教科研活动、参加实践获得经验、考取证书而完成。这种转变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实践性,应把参加专业实践作为教师业务提高重要途径。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难于发现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在培训课程上可深入实训基地、实验室、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使教师能够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以便了解实际工作中实验产生的情况,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教改实践;同时,实践引导理论知识。我校机电专业的部分老师获得电工中级证书;会计专业部分教师考取会计中级、高级证书等等。教师们通过证书考试的学习、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来,开拓了业务研究的思路,开拓了眼界,这将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启发性的引导。

2. 目前培训机构就教师及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培训部内部师资结构不合理,整体上教师人数多,但具有高学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前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习惯灌输式的理论教育,并无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了解不多,在培对岗位培训的管理、培训方式、教学的实践经验知之甚少。

(2)培训中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兼职教师 “双肩挑”,遇到本职工作繁忙时,安排教学有困难,他们不仅要处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事物,在工作之余还要备课,这有些力不从心;外聘教师,不了解本培训中心实际情况,无法解决学员所关心的具体业务、技术等实体问题;再者,来自企业的技能带头人,虽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经验,缺乏专业理论,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表述不清,不适应课堂环境,授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差,教学效果不佳。而专职教师是我培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自我校,在教学的第一线,理论性很强,但相对的实践经验可能不如来自企业的技术带头人。

(3)加强培训部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涉及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进行教案的检查等,以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的管理。使制度化行之有效的带动教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3. 建立培训师资人才库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规范

(1)完善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它细记载教师在历次培训教学过程中所任课程及工作量、教学评估效果,课题(专著、论文)研究方向;同时教师的业务档案记载相应实践工作的教学成果、实践经验、完成课题的记载。

(2)建立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体系,尤其是要特别明确考核过程的主体是学员,向培训市场要结果。避免人为因素,教师要经得起检验并得到广大培训学员的认可。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信息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培训部门提高教学质量,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张宏喜.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4,(05).

[2]曾兵芳,崔友兴.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系统与生成机制[J].教育探索,2015,(02).

[3]李宏芳,李宏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分析与基本策略[J].教育探索,2014,(07).

[4]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5,(01).

Proposal for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Department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LI Xiao-qing

(College for Workers and Staff of Hedong District, Tianjin City, Tianjin 300071)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raining educ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teaching quality has become the lifeline of training career. On whether training education can exist for long and develop effectively, excellent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most powerful guarantee, and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 is the pillar for quick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education. Currently, all trades have increasingly paid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i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brain drain,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career, the education reaching management under humanistic car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also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This paper carries out discussion from these aspects, including making effor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optimizing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and advanced teaching environment, aiming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level of out school’s training departm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humanistic care; effective class;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2016-08-30

李晓庆(1976-),女,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培训部,助理研究员。

G724

A

1673-582X(2016)11-0049-06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