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

2016-02-13

关键词:全程幼儿教师幼儿园

梁 艳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

梁 艳

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强调通过幼儿园与高校的全面合作、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保障学前教育师资良性发展的现实出路。作为一种园校双方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共谋发展的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互动系统,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表现出资源的共享性、过程的支持性、结果的互惠性等特征。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价值取向:注重合作时间的贯通,强调合作过程的延续,追求合作内容的统整。为保障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有效实现,则需要开设以基础理论知识为特色的协同课程体系,构建以综合教育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以有效的专业引领为支撑的“双导师制”,探索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全程式;“园校合作”;学前教育专业

随着师范教育培养形式的多样化和培养口径的扩大化,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的瓶颈。走出幼儿师范教育专业发展的困境,打破制约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瓶颈,需要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全程式“园校合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原则,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以及突出问题,建立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培养新机制,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卓越以及具有自觉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未来幼儿园教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范式,也为深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意涵解读

全程式“园校合作”,即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之日至毕业,高校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即全程式“园校合作”注重学生入学至毕业,针对幼儿教师教育专业的知识、能力及素养等进行层进式、全方位的训练和培养,强调各实践要素在时间上全程延通,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内容上全面整合,理念上全息浸透,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2]通过推行“园校合作”模式,有利于整合幼儿园与高校各自拥有的优势资源,各取所长、各取所需,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提高。

(一)资源的共享性

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强调优势资源的共享。高校与幼儿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资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具体来说,资源的共享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将幼儿园视为稳固的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提供训练场。充分发挥幼儿园场地、设备、环境和真实的教学对象等资源优势,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职前学习与职后岗位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幼儿园通过与高校合作,及时汲取高校先进的专业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师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与此同时,在有工作需求时,幼儿园可以协调高校,派出该专业学生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除此之外,园校双方可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现代技术交流平台,建设自身的技术支持平台,用以发布信息、展示活动图片视频、发起讨论、交流反思成果、进行评价等[3],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过程的支持性

在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机制是一种支持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幼儿园与高校的相互支持、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相互支持,以及园校双方之间通力合作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支持,促进学生现有优势能力的发展,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相互支持、相互激发、相互唤醒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的有效发展和成长。

(三)结果的互惠性

高校以幼儿园为技能训练的实践基地,幼儿园以高校为理论提升的平台。高校与幼儿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并为幼儿园储备优秀幼儿教师。高校与幼儿园在相互合作、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还能反省并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升华。通过有效的互动、合作机制,实现互惠共赢,确保园校双方共享人才的合理培养、课程的有效研发以及共同服务于社会的合作成果。

二、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价值取向

全程式“园校合作”,强调以高校为理论基地,以幼儿园为实习现场,通过双向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分享,构建基地培养、教学互动、以学促研、即出即用的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合理就业的良性循环。全程式“园校合作”,突出幼儿园参与高校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合作时间的贯通、合作过程的延续以及合作内容的整合。

(一)全程式“园校合作”注重合作时间的贯通

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合作时间具有连续性和贯通性,即以学生入学为起点,直至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和训练后毕业,力图把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中所涵括的技能操作成分,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分别通过观察、实训及实习的方式进行统一安排、分期进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从纵向上来说,注重时间的前后衔接。例如,大一学生,定期安排一日见习活动,使他们深入到幼儿园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形成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认同感。大二、大三的学生,随着专业理论课的深入,适时安排课程见习,让他们把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反思,逐步提高自我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

从横向上来说,注重时间的充足、宽裕。即注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分配不同的时间,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实习、见习以及锻炼的时间,在幼儿园活动中提升自我。

(二)全程式“园校合作”强调合作过程的延续

全程式“园校合作”强调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贯穿学前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同时开展入职式、体验式、调研式、参与式和模拟式的实践教学。[4]园校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断断续续的,而是强调合作过程的延续性、持续性和全面贯通。合作过程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学生参与过程的延续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进入大学为起点,开始参与合作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其次,教师参与过程的延续性。一方面,高校教师深入到幼儿园指导幼儿园的各种实际工作,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如高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家型教师到高校为学生开展各种讲座,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丰富学生关于实践方面的知识。再次,高校与幼儿园合作过程的延续性。双方通过协商制定共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展开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合作,构建适合双方需求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合作过程的全面贯通。

(三)全程式“园校合作”追求合作内容的统整

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中合作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制定,还包括培养观念的一体化、培养组织的一体化、校内外教师的一体化、培养课程的一体化等方面,追求合作内容的全面和整合。园校合作是高校与幼儿园两个不同机构的合作,强调内容的全面、整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实施过程、考核评价,以及不同设备、资源的相互利用。园校合作同时也是高校与幼儿园两个不同教师群体的合作,强调合作内容的有机整合,主要包括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的培训、科研方面的合作。

三、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打造协同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基础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有机整合。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实习,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突出幼儿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独特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技能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使幼儿园初任教师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中往往“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因此,针对传统师范教育的弊端,“园校合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协调一致,构建以基础理论知识为特色的协同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把教育理论知识与研究、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这两条主线贯穿其中。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还要有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做支撑。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以一体化为引领,以基础理论知识为特色,实现教师教育课程在时间上、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实现幼儿教师的能力要素和实践场所共融,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教育实践性智慧,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能力为重”是全体幼儿教师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因此,构建以综合教育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的应然要求,更是对“能力为重”这一理念的充分彰显。

实践教学体系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过正规的教学实践训练,才能为高校培养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为幼儿园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师资力量。因此,构建以综合教育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发挥高校大学课堂的功效。通过大学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传授给学生关于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让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教学要领,从而对教学有一个笼统的认知和感悟。其次,需要幼儿园实践训练现场的必要支撑。校外导师通过对学生五大领域的悉心指导教学,将五大领域的教学艺术和方式通过示范、讲解、传授给实习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对幼儿园教学的直观认识,切实掌握教学的技能和本领。

(三)推进“双导师制”

推进“双导师制”要以有效的专业引领为支撑。需要两位导师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通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论水平。导师必须了解自己所带领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指导初期,应就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就业走向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清楚的了解。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导师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及时察觉学生的疑问,给予有效的指导。

教育实习、实践技能的训练由校外导师负责。校外导师主要职责在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合理应对突发状况的随机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幼儿教师工作。这就要求导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差异,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分配不同的训练时间,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通过校内、外两位导师全方位、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展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的研修、基地幼儿园的发展与帮扶,引领教学反思并形成问题[5],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理论素养、创新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探索考核评价体系

在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下,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利用高校及幼儿园的优势教育资源,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幼儿园教育的协调一致,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在园校合作一体化的背景下,探索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还注重校内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幼儿园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形成以专业特色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应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幼儿园评价相结合、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6]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园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通过“园校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否符合幼儿园对教师的需要、能否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儿园工作,探索合理的评价体系,并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结合幼儿园工作岗位的考核标准,制定理论考核与能力考核所占的比例,构建以专业特色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以理论掌握为落脚点的评价考核体系,确保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专业标准要求相吻合十分必要。总之,在全程式“园校合作”培养模式下,建立有效的、稳定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必将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内涵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7]

[1]徐微,滕建河,樊文汉.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式“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5(9).

[2]高闰青.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5(7).

[3]赵家春,李中国.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教师职前实践的组织建设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4]蔡东霞.园校协作互动:学前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09(5).

[5]霍力岩,高宏钰,姜珊珊.导师制在美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6]王新兴.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J].教育探索,2013(5).

[7]卢新予.论幼师学校“园校一体、学做合一”办学模式[J].教育导刊,2012(5).

[责任编辑:陈 浮]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Entire“University-kindergarten Collaboration”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LIANG Yan

The entire“University-kindergarten Collaboration”mode emphasizes optimal configur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all-round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kindergarten to create synergy,and it is a realistic way 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As an interactive pre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with mutual support,close collabo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nd kindergarten,the mod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ring of resources,supporting of process and the reciprocity of results.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ode i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herence of the cooperation time,emphasizing the continuation of cooperation process,pursu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operation content.So,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it is important to setup cooperative curriculum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construc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skills as the core,implement“double tutor system”supported by effective professional guidance,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riented by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entire;“University-kindergarten Collaboration”;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G619.21

A

1009-7228(2016)04-0073-04

10.16826/j.cnki.1009-7228.2016.04.016

2016-07-15

梁艳,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教育学院讲师。

安徽省教育厅人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增升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sk2015a135); 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2015zdjy203);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MOOCS再设计、开发及应用研究”(SK2015A446);阜阳师范学院国培校本研究课题“国培计划模式优化及创新策略研究”(FYGP1503)。

猜你喜欢

全程幼儿教师幼儿园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