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语境下武陵旅游的再思考
——主持人语

2016-02-13黄柏权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陵旅游传统



【武陵论坛】

新语境下武陵旅游的再思考
——主持人语

黄柏权(1962-),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武陵”,一个神秘的去处,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记》中描述武陵人怡然自乐、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桃源胜景”便成为世人追逐的乐土,令多少人心驰神往。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大师孔尚任的密友顾彩,怀着对武陵的向往,毅然只身前往,并流连5个月之久,写下了享誉华夏的游记——《容美纪游》。他在开篇中情不自禁地写道:“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丛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当今学者同样对武陵的风景人文赞不绝口,张良皋先生在其《武陵土家》中深情地说:“武陵的奇峰异洞,悬崖巨瀑,可与世界上任何风景区媲美。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有几乎四季如春的气候。”他把“武陵”称为“历史文化冰箱”、“人间仙境”;杨匡民先生把武陵地区誉为“文化聚宝盆”;张正明先生认为:武陵地区是一条“文化沉积带”。武陵地区不仅山奇水秀,自然风光秀美,而且人文底蕴深厚,古老的聚落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依相存,保留了较多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无论是“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黔东北,还是“绿色生态州土苗风情园”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张家界,都可以说明武陵地区旅游资源的富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武陵地区各县市几乎都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故此,从政府到学者都十分关注武陵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从以往研究看,武陵地区旅游研究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整合、旅游规划和定位、旅游线路、旅游协作、旅游产业集群、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形成了系列成果,为推动武陵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期3篇文稿,围绕武陵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从不同视角入手展开研究,展示出武陵地区旅游研究新的动向。田永红的《打造武陵山大文化旅游圈的构想》是一篇从宏观入手的文章,他把武陵地区的旅游放在一个跨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审视,无论是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还是对旅游问题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按行政区域来看待,必须放在整个武陵地区审视。他认为:武陵地区旅游景点虽多,但旅游协作没有切实展开。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仍然突出,严重制约武陵地区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因此,他建议:从整体出发,推出区域内特色旅游,实施精品战略,重点开发以“张家界——凤凰——梵净山奇山古城文化旅游”、“长江三峡——武隆——乌江山峡——思南石林喀斯特地质文化旅游”、“乌江沿河、德江、印江——遵义红色旅游”、“清江——酉水——乌江土家族文化旅游”、“松桃——湘西苗族文化旅游”等为龙头的国际旅游精品。按照武陵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构建“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四条环线,五条走廊”的发展格局,即将张家界建成武陵地区的旅游中心,将湘西、黔东、渝东北、鄂西建成四个特色旅游片区,联通构建长沙、贵阳、武汉、重庆四大省际国际旅游环线,利用长江三峡、清江、乌江、沅水、酉水等江河干线为通道和联结景点网络的走廊,发挥武陵地区境内各大重点旅游区的优势互补与联合发展。并建议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培养旅游人才;加大宣传力度,让武陵大旅游走向世界。武陵地区的通力协作、共同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界都关注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稿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武陵地区全面协作的推进。

发展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随着游客的大量进入,旅游地民众的生活和文化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文化的变迁、民族文化的丢失和文化的非地方化。余达忠的《旅游开发:民族地区再地方化的实践——以黎平侗族地扪村为例》一文,通过对地扪侗寨十多年的田野观察和资料搜集整理,介绍了地扪侗寨的基本情况和传统文化,陈述了地扪侗寨发展旅游的过程,分析了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地扪侗寨再地方化的成功经验。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地扪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较之以前更加强烈,形成了文化自觉,更注意维护自己的文化,有强烈的文化尊严感和自豪感。旅游开发促进了地扪侗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侗族歌舞进入全面繁荣时期。旅游开发让村寨有了生气和活力。游客的不断到来与离开,让地扪总是处在一种动态状态,与往日的宁静相比显出了生机,而且不断开展的旅游活动让村寨总处在节日的氛围中,激发起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对于民族文化的信心,对于地扪地方的信心,对于未来的信心。地扪村发展旅游的文化再地方化的实践,给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范本,这种文化的重构,或文化的再地方化是值得总结和深思的。

与文化的再地方化相关联的是,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原样,还是适应新的需要、新的形势进行创新或包装,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践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龙叶先的《旅游开发形势下武陵山区苗族传统特色酒文化创新研究》一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答案。文章在介绍武陵山苗族传统酒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苗族传统酒文化中不适宜游客参与的障碍,如苗语让人听不懂、说唱形式单一、曲调欠优美、演唱内容过于地方化、饮酒器皿不卫生等。因此,作者提出:在发展旅游的背景下,要对武陵山区苗族特色传统酒文化礼俗进行改进和创新。其一,改变歌的单一苗语表达形式,兼用苗语、汉语作为表达媒介;其二,改变苗歌唱法的单调形式,创作较为抑扬顿挫的说唱方式;其三,适当地对歌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便于外来旅游者的亲身参与;其四,改变饮酒器皿公用的习惯,使之既体现传统又符合节俭和卫生需求。龙叶先教授关于苗族传统酒文化创新的建议,对民族地区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业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武陵旅游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旅游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武陵晨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