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咏六朝诗疏证
2016-02-13张承宗
张承宗
(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
胡曾咏六朝诗疏证
张承宗
(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
摘 要:胡曾的《咏史诗》大都选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名为标题,并且不以朝代为序;其咏六朝诗采用的是广义的六朝概念,实际涵盖了整个魏晋南北朝。这些作品比较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对六朝历史和人物的看法,对于研究唐人的六朝观,是一份难得的资料。
关键词:胡曾;六朝诗;疏证
胡曾,邵阳人,唐咸通中(860~874)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著有《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全唐诗》卷六四七合编其诗于一卷。
胡曾《咏史诗》的特点是,大都选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名为标题,并且不以朝代为序;其咏六朝诗采用的是广义的六朝概念,实际涵盖了整个魏晋南北朝。今选其中咏广义六朝之诗加以疏证,不属于咏魏晋南北朝的诗一概从略。
一、胡曾咏三国诗疏证
(一)咏曹魏诗疏证
胡曾咏曹魏诗共五首。其一《江夏》,诗云: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此诗写曹操用借刀杀人之计,让祢衡死于黄祖之手。《三国志》卷一〇《魏书·荀彧传》注引《平原祢衡传》曰:“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贵其才,上书荐之……至十月朝,融先见太祖,说‘衡欲求见’。至日晏,衡著布单衣,布履,坐太祖营门外,以杖捶地,数骂太祖。太祖敕外厩急具精马三匹,并骑二人,谓融曰:‘祢衡竖子,乃敢尔。孤杀之无异于雀鼠,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乃令骑以衡置马上,两骑扶送至南阳。”
《后汉书》卷八〇(下)《文苑·祢衡传》载:“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厄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祢衡在江夏遇难之江中小洲,从此被称为“鹦鹉洲”。李白有《望鹦鹉洲怀祢衡》诗(《全唐诗》卷一八〇),起首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揭露了曹操的阴谋诡计。
其二《官渡》,诗云:
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
若使许攸财用足,山河争得属曹家。
官渡之战中,曹操火烧袁绍辎重粮草,从而取得决定性胜利。其破敌之关键在于许攸的献计献策。《三国志》卷一〇《魏书·荀攸传》载:“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尽斩琼等。”
许攸之所以要弃袁投曹,与他个人的财用问题有关。荀彧早就预料到此事会发生,《三国志》卷一〇《魏书·荀彧传》(第314页)载其言:“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在两军决战之前,果然“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战争的胜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许攸的投奔曹操,造成曹胜袁败,就是如此。
其三《铜雀台》,诗云:
魏武龙兴逐逝波,高台空按望陵歌。
遏云声绝悲风起,翻向樽前泣翠娥。
此诗写曹操在邺城筑铜雀台,畜养妓人,供其享乐,临终遗令仍念念不忘铜雀台中的妓人。《文选》卷六〇之陆机《吊魏武帝文》引魏武帝遗令:“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正是:“魏武逐逝波,空按望陵歌。声绝悲风起,樽前泣翠娥。”封建统治阶级对妇女的压迫令人发指。曹操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其残忍的性格特点也不容忽视。
其四《西园》,诗云:
月满西园夜未央,金风不动邺天凉。
高情公子多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
《晋书》卷二三《乐志下》载:“曹植《鼙舞诗序》云:‘故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坚者,能鼙舞,遭世荒乱,坚播越关西,随将军段煨。先帝闻其旧伎,下书召坚。坚年逾七十,中间废而不为,又古曲甚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作新歌五篇。’”
其五《灞岸》,诗云:
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
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二)咏蜀汉诗疏证
胡曾咏蜀汉诗共四首。其一《南阳》,诗云:
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此诗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以成霸业的故事。末句“旧庐”,一作“草庐”,指诸葛亮居住的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当时属南阳郡管辖。
其二《檀溪》,诗云: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到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前绕大堤。
此诗写刘备跃马檀溪,以避蔡瑁之害。《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跃三丈,遂得过,乘桴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
其三《泸水》,诗云: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此诗写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之事。泸水,一名泸江水,指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诸葛亮《出师表》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载:“(建兴)三年(225)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注引《汉晋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其四《五丈原》,诗云: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
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五丈原,在今陕西郿县西南斜谷口西侧。《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234)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注引《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此诗描写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以秋风徘徊、长星殒落、半夜流光而借景抒情、烘托气氛,令人惋惜而悲壮之情油然而生。
(三)咏孙吴诗疏证
胡曾咏孙吴诗共五首。其一《题周瑜将军庙》,诗云:
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帝旌旗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谒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此诗为庙前即兴题诗,不在其《咏史诗》之中。周瑜之成长,与孙吴之创业同步。他与孙策同年,《三国志》卷五四《周瑜传》注引《江表传》(第1260页)载二人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孙权继兄统事后,他全力辅佐,统率军队,取得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其二《赤壁》,诗云: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此诗在其《咏史诗》中。有关“唐人咏周瑜(周郎)诗”,请参阅拙稿《唐诗咏史说孙吴》(载《阅江学刊》,2014年第6期)。
其三《濡须桥》,诗云: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濡须,一为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巢湖,东南流入长江,当江、淮间交通要道,六朝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又为堡坞名,孙权令筑,以拒曹操,据濡须水口。此诗标题在“濡须”后面不用“坞”字,故意加一“桥”字,颇为幽默。孙权筑“濡须坞”,抵挡曹魏,是为壁垒;曹操若能架“濡须桥”,便成通途。依照当时的工程条件,曹军哪能“一桥飞架南北”呢?
起首两句“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是概括写三国魏、吴之间多次在濡须口交战。双方都是才略无双的英雄人物,旗鼓相当。如《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载: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黄武元年(222)秋九月,曹魏命“曹仁出濡须”,孙权遣“朱桓以濡须督拒仁”。黄武二年(223),“三月,曹仁遣将军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雕等。是月,魏军皆退。”注引《吴录》又载:黄武四年(225),“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权严设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
总之,曹魏出兵威胁,孙吴坚决抵抗,受降之事就不可能发生。北方骑高头大马的骑兵及步兵,不可能南渡长江。这就是“天所以隔南北”的道理,故此诗结尾云“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其四《白帝城》,诗云:
蜀江一带向东倾,江上巍峨白帝城。
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
《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载:夷陵之战后,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载:“黄武元年(222)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三月,鄱阳言黄龙见。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注引《吴历》曰:“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魏书》载诏答曰:“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罢弊,外困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摇动江东。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此虏,正似其事,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此诗结尾“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即用此典故。
其五《武昌》,诗云:
思量铁锁真儿戏,谁为吴王画此筹。
这首七绝写西晋灭吴之情景,与刘禹锡七律《西塞山怀古》之意境相近似。首句“王濬戈鋋发上流”,气势豪迈,堪与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相比肩。戈者,横刃长柄之兵器;鋋者,铁把短矛,皆兵家利器。第二句追忆当年孙权在武昌称吴王,如今失国,土崩瓦解,故称“武昌鸿业土崩秋”。结尾两句,是批评孙皓以铁锁锁江,如同儿戏,责问是谁筹画的馊主意。
二、胡曾咏两晋诗疏证
(一)咏西晋诗疏证
胡曾咏西晋诗共五首。其一《华亭》,诗云: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华亭,在今上海松江西。三国孙吴封陆逊为华亭侯于此。《晋书》卷五四《陆机传》载:“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晧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晧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八王之乱中,陆机被成都王司马颖下令诛杀,“因与颖笺,词甚悽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此诗写陆机遇害,运用典故真实,情深意切。
其二《金谷园》,诗云:
一自佳人坠玉楼,繁华东逐洛河流。
唯余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
金谷园,又名“河阳别业”,在洛阳西北郊金谷涧,为西晋腐败贪官石崇所建。石崇在园中优游岁月,畜养家妓,供其享乐。此诗首句“一自佳人坠玉楼”,是说家妓绿珠殉情,坠楼而死。石崇本人也被满门抄斩,正是:“繁华不再在,东逐洛河流。唯余园中树,蝉声送客愁。”贪官遭此劫运,实在无人同情;绿珠以死相报,反为后人赞赏。
其三《高阳池》,诗云:
古人未遇即衔杯,所贵愁肠得酒开。
何事山公持玉节,等闲深入醉乡来。
《晋书》卷四三《山涛传附子简传》载:“永嘉三年(309),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其四《岘山》,诗云: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酷似当时堕泪人。
岘山是襄阳城南的重要屏障。西晋初年,羊祜被任命为荆州都督,镇守襄阳。羊祜为官,注意增修德信,令人感动。襄阳百姓于岘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碑落泪。羊祜的继任人杜预,称此碑为“堕泪碑”。此诗以“松间残露频频滴”,来比喻人们的“堕泪”,情真意切。具体内容可参阅拙稿《唐人登岘山诗》(载《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其五《洛阳》(一作司空图诗),诗云: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石勒,上党武乡羯人。《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记上》载:“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祖耶奕于,父周曷朱,一名乞冀加,并为部落小率。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中庭,见者咸异之。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驰遣收之,会勒已去。”王衍字夷甫,琅邪临沂人,为西晋高门士族的代表人物。永嘉之乱,王衍被石勒所俘,“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见《晋书》卷四三《王戎传附从弟衍传》,第1238页),可见石勒在处置王衍时的智慧。
(二)咏东晋诗疏证
胡曾咏东晋诗共八首。其一《豫州》,诗云:
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
当时更有三年寿,石勒寻为关下囚。
《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载:“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先是,华谭、庾阐问术人戴洋,洋曰:‘祖豫州九月当死。’初有妖星见于豫州之分,历阳陈训又谓人曰:‘今年西北大将当死。’逖亦见星,曰:‘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杀我,此乃不国也。’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此诗写祖逖壮志未酬身先死,充满悲壮之情,感人肺腑。
其二《东晋》,诗云:
石头城下浪崔嵬,风起声疑出地雷。
何事苻坚太相小,欲投鞭策过江来。
石头城,最初为吴主孙权所建,濒临秦淮河与长江交汇之处,东晋时仍为都城建康的战略要地。苻坚发兵讨伐东晋时十分骄傲,《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载其语:“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晧因三代之业,龙骧(西晋灭吴名将王濬,号龙骧将军)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最终淝水之战大败,随即前秦政权土崩瓦解。此诗结尾“何事苻坚太相小,欲投鞭策过江来”,是对其骄傲狂妄的有力讽刺。
其三《八公山》,诗云:
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
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载:“晋龙骧将军刘牢之率劲卒五千,夜袭梁成垒,克之,斩成及王显、王咏等十将,士卒死者万五千。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初,朝廷闻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助于钟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之见草木状人,若有力焉。”可见当时交战双方都有迷信思想,敬信鬼神。此诗结尾云“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如实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其四《东山》,诗云: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不知携妓重来日,几树莺啼谷口风。
《晋书》卷六《元帝纪》载:“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晋书》卷七九《谢安传》载:“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谢安出山后,不仅对内抑制了桓温的觊觎之心,对外还取得了淝水大捷,立下殊功。“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此诗形象地写出了谢安的心态与处世之道。
其五《牛渚》,诗云:
温峤南归辍棹晨,燃犀牛渚照通津。
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
牛渚山,又名牛渚圻,在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名牛渚矶。因江面较狭,形势险要,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晋书》卷六七《温峤传》载:苏峻之乱平定后,“朝议将留辅政,峤以(王)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顾而泣。”
其六《柯亭》,诗云:
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没事空传。
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
此诗写桓伊吹奏柯亭笛的故事。《晋书》卷八一《桓宣传附族子伊传》载:“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蔡邕柯亭笛,只是一种传说,并无确切的历史记载。《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仅有制琴的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其七《武陵溪》,诗云:
一溪春水彻云根,流出桃花片片新。
若道长生是虚语,洞中争得有秦人。
此诗典故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其八《彭泽》,诗云:
英杰那堪屈下僚,便栽门柳事萧条。
凤皇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
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后辞官,归田园居。此诗为赞赏其人格与事迹而作。《晋书》卷九四《隐逸·陶潜传》载:“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406)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三、胡曾咏南北朝诗疏证
(一)咏南朝诗疏证
胡曾咏南朝诗共三首。其一《石城》,诗云: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
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门送莫愁。
《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载:“《石城》,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歌云:‘生长石城下,开门对城楼。城中美年少,出入见依投。’《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一二》亦载:“《石城》,宋臧质作也。《莫愁》,《石城乐》所出也。”
其二《金陵》,诗云:
侯景长驱十万人,可怜梁武坐蒙尘。
生前不得空王力,徒向金田自舍身。
此诗前两句写侯景渡江,长驱直入,才十万人,却使梁武蒙尘,坐困台城,《梁书》卷五六《侯景传》载“御膳亦被裁抑,遂忧愤感疾而崩”。第三句究其原因在于勤王之师互相观望,不肯出力而各有打算。正如侯景自称:“今来南渡大江,取台城如反掌,打邵陵王于北山,破柳仲礼于南岸,皆乃所亲见。”(《梁书》卷五六《侯景传》)第四句批评梁武帝生前佞佛,多次舍身。因佛像多用金装饰,故佛寺又称“金田”。
其三《陈宫》,诗云:
陈国机权未可涯,如何后主恣娇奢。
不知即入宫中井,犹自听吹玉树花。
此诗写南朝陈后主叔宝不能当机立断、执掌国家大权,其放纵恣肆、荒淫奢侈的生活与未可逆料的政治生涯早该结束。当隋军攻入陈宫时,后主携张丽华、孔贵嫔俱入于景阳井。结尾“犹自听吹玉树花”,是对这位荒淫君主的讽刺。《陈书》卷七《后主沈皇后传附张贵妃传》载:“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
(二)咏北朝诗疏证
胡曾咏北朝诗,仅一首《沙苑》,诗云:
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裴回。
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此诗写沙苑之战。公元537年,是年为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三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四年。宇文泰大败高欢于此。冯翊在今陕西大荔。沙苑在大荔南洛、渭二水之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第一句“冯翊南边宿雾开”,是描绘古战场的景色。第二句“行人一步一裴回”,是写凭吊这一古战场的人,往返回旋,犹疑不决,左右徘徊,来回地走。《魏书》卷一二《孝静帝纪》载:冬十月,“壬辰,齐献武王西讨,至沙苑,不克而还。”同书卷一〇五之四《天象志四》载:“十月,遂及勃海王欢战于沙苑,欢军败绩,捕虏万余。”
《北齐书》卷二《神武帝纪下》载:“十月壬辰,神武(高欢)西讨,自蒲津济,众二十万。周文军于沙苑。神武以地厄少却,西人鼓噪而进,军大乱,弃器甲十有八万,神武跨橐驼,候船以归。”可见高欢从蒲坂津(今山西永济西蒲州)率领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在沙苑与宇文泰决战失败,损兵折将十有八万,乘骆驼候船以归,仅以身免。
《周书》卷二《文帝纪下》载:“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神武军六十余里。齐神武闻太祖(宇文泰)至,引军来会。癸巳旦,候骑告齐神武军且至。太祖召诸将谋之。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进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葭芦中,闻鼓声而起。申时,齐神武至,望太祖军少,竞驰而进,不为行列,总萃于左军。兵将交,太祖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队,大破之,斩六千余级,临阵降者二万余人。齐神武夜遁,追至河上,复大克获。前后虏其卒七万。留其甲士二万,余悉纵归。收其辎重兵甲,献俘长安。还军渭南,于是所征诸州兵始至。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此诗结尾云:“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与《周书》所记“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相符合。
《周书》卷二《文帝纪下》云:“太祖田无一成,众无一旅,驱驰戎马之际,蹑足行伍之间。属与能之时,应启圣之运,鸠集义勇,糺合同盟,一举而殄仇讐,再驾而匡帝室。于是内询帷幄,外仗材雄,推至诚以待人,弘大顺以训物。高氏籍甲兵之众,恃戎马之强,屡入近畿,志图吞噬。及英谋电发,神斾风驰,弘农建城濮之勋,沙苑有昆阳之捷。取威定霸,以弱为强。”说明沙苑之战是北周战胜北齐的一场关键战役。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何历蓉)
The Historical Poems on Six Dynasties by Hu Zeng and His Annotations
ZHANG Chengzong
(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huzhou, Jiangsu 215006, China )
Abstract:Hu Zeng generally chooses place names related to historical events as the titles in writing the Historical Poem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dynasties. His historical poems on Six Dynasties are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concept of Six Dynasties, which in fact cover the whol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ose poems intensively convey the poet’s opinions towards the history and figures of the Six Dynasties and are very valuable to research the views of Tang people towards the Six Dynasties.
Key words:Hu Zeng, poems on Six Dynasties, annotations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6) 03-0046-07
收稿日期:2016-01-31
作者简介:张承宗(1943-),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