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策略思考
2016-02-13鲁雅男刘亮
鲁雅男 刘亮
中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策略思考
鲁雅男 刘亮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相当丰富。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的全球化,我国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对于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我国民俗体育而言,新时期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不同地区之间可以很快速和便捷的进行交流,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语言相互交流。竞技体育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奥运会、亚运会等其他的各种大型赛事将全世界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相比之下,民俗体育发展的比较缓慢。本文就从中国传统体育对外传播策略的角度进行思考,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民俗体育;对外传播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24
1.民俗体育的概念和特征
“民俗体育是长期流传在各民族民间的以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各种竞技与游戏活动。”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民俗体育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一种有着浓厚独特的民族气息的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娱乐的、地域的、群众的。
1.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1.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
1.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所谓娱乐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都具有娱乐的特性。“民俗体育在比赛和平时练习的时候本身就是具备着娱乐和游戏色彩,其竞技的本质就是为了娱乐和游戏。在为民传项目分类中,特别设置了娱乐游戏类,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传统体育竞技中带有娱乐和游戏性的鲜明特征。这是民俗体育产生之时就具有的特性。”在传统体育竞赛中,比赛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远远大于比赛的对抗性。虽然,这类竞赛中也讲究输赢和名次,但是人们往往更加重视的是比赛本身的娱乐性和游戏性,而不是那么重视输赢。
1.5所谓地域的,就是我国的民俗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因此,浓厚的地域性也是我国民俗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过去我国少数民族多居高山、谷地,生产水平不高,交通不便,信息量少,文化氛围狭窄,受经济自给性、地方封闭的影响,孕育出来的体育文化,必然带有很强的地域性。草原骄子的蒙古族,过着随草迁移的游牧生活,精骑善射。随草迁移,形成了以骑射为特点的赛马、赛骆驼等传统体育项目。而居住青藏高原的藏族,爬山、骑马、射箭、使用耗牛是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原登山、赛马、射箭、赛耗牛的传统体育等等。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各民族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习俗差别大,因而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各具本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即使同一运动项目,所包含的内涵、技艺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数民俗体育项目共有多项。分布地域广,是形成少数民俗体育项目繁博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些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例如东北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朝鲜、满等民族的滑雪滑冰运动。另外,西北、西南和内蒙古草原上几个牧业民族的马上运动、南国水乡一些民族的龙舟赛等,都与地理,地域和环境有关。”这些都显示出地域性在民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1.6所谓群众性,就是群众广泛适应性。与我国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整体特征相适应,民俗体育的群众性一直比较突出:一是因为民俗体育基本的特征和健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使得它越来越被广泛的群众所认可、接收和参与,并使得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下来,形成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民俗体育健身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使群众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适应它;三是民俗体育项目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其活动的方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功效显著,这些都与我国现阶段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2.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明大国,民俗体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和不同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无论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是在现代生活中,我国的民俗体育都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民俗体育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历史上,由于历代的统治阶级都忽视发展民俗体育,让其自生自灭,甚至遭受人为的扼杀,所以,到新中国成立前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近于湮没。虽然时代发展了,但是我国民俗体育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外来文化的融合,让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虽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注重健身,但是在现代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对于运动的需求也更加偏重于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随着全球化的加快,世界文化互相融合的脚步也日益加快,全球化纵然是造福了全世界的人们,但是全球化带来的许多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文化入侵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表现。由于文化传播的选择性,竞技体育便会在西方这种强势文化传播中扩散、渗透、张扬,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而中国传统体育这种弱势文化慢慢被淡化。西方的文化思想传到东方,发达的西方让东方的人们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头脑风暴,西方的文化侵蚀着我们的思想,人们趋之若鹜的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西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的很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体育运动,篮球、斯洛克、网球、高尔夫……截然相反的是,西方体育运动在我国大行其道的同时,我国的民俗体育运动却受到人们的冷落。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华民俗体育思想缺乏竞争意识,与当前的大环境不适应,而且大多数民俗体育项目在现代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很难普及开展。尽管从国外引进的洋运动项目高尔夫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投资大,消费高,但是在我国大中城市却开展得非常普及;与此同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我国独有的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场地要求不高,设施要求简单,便于开展,可是却也很少有人津问,众多因素使民俗体育活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人们也逐渐丧失了对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影响了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总之,我国民俗体育的继承、发扬者日益减少,民俗体育整体呈现弱化和衰退的趋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回归与兴衰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体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民俗体育在一个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承担着在体育领域的民族文化自我识别的角色。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对于民俗体育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引起重视的具体表现为中国民俗体育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好,国家及地方召开了各种形式的民族体育运动会,以及制定了大量民族体育项目规则,这些都为民族体育的推广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民俗体育的社会化奠定了更好的经济基础,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农牧民有条件更多地投入到民俗体育活动中去。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给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被作为旅游资源重新开发和被重视起来,这些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参与。
3.我国民俗体育的相关传播策略
3.1构建以学校为基地的民俗体育发展教育体系。学校体育对于我国民俗体育来说是最基础的普及推广途径。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传统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学校是作为发展我国民俗体育的一个主要渠道,我们应努力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不光是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俗体育教育,也可以将经过改造、加工和包装之后的民俗体育,推广到更多的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中去。
3.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俗体育的影响。首先,按照《关于加强少数民俗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把民俗体育推向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之中,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民俗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把全民健身作为普及推广民俗体育最广泛的基础途径。其次,加大宣传,国家及各地方的各个相关部门和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对民俗体育的宣传力度,扩大民俗体育的影响,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了解到我国民俗体育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我国民俗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民俗体育的普及推广工作做好积极的舆论准备。
3.3大力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事业。大力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事业是最有力的推广传播途径。民俗体育旅游是指以民俗体育为载体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近年来,各地在以民俗体育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承和推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积极开发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既可提升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使民俗体育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事业也可以为对外传播我国民俗体育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
3.4积极纳入体育竞赛体制。传统民族体育规则的不规范化是制约其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中国民俗体育的文化价值和身心愉悦、群体整合等功能令世人瞩目,但因其缺乏完善的体育竞赛规则,不便于量化统计和胜负名次的判别,因而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统计和胜负名次的判别,进而阻碍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向外传播。
目前,我国的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各地传统节日、农闲季节中开展,与民俗活动紧紧相联,难以显示其高超的技艺性和观赏性,这是阻碍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国家和各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推广民俗体育项目到各大运动会中,例如,全运会、农运会、体育大会、大运会等各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增设有广泛群众基础、发展较为成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保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底蕴的同时,改进其竞赛不公平性的缺憾,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标准。
3.5加强专业教育,培养民俗体育优秀人才。民俗体育的对外普及推广需要一大批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民俗体育事业的人才。因此,加强民俗体育专业教育,造就一大批优秀民俗体育专业人才,是当前民俗体育普及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少数民俗体育工作的意见》就有要求,鼓励和支持开展民俗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民族体育人才;民族学校和民族地区的体育学校应将民俗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创造条件将民俗体育列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民族高等院校体育系和民族地区体育院校应开设民俗体育专业,进行民俗体育的教学和研究。
3.6对民俗体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民俗体育源自传统社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特定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但是,时过境迁,当今的社会环境不再适合民俗体育生存。因此,要加强对民俗体育的科学研究,对民俗体育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吸收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对优秀民俗体育项目,特别是那些既体现民族特性,又融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项目,进行积极改革、创新与弘扬,使其在运动方式、技术结构、规则与裁判方法等方面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并明确地赋予其现代竞技、健身、教育和娱乐等意义。在对民俗体育项目改革的同时,改善民俗体育的场地和器材也是很有必要的。
4.结束语
中国民俗体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岁月变迁,很多都被人们遗忘了。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我国民俗体育的进行传承和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得中国传统体育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使中国传统体育和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走向世界。让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在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追求新的变异、变通与涵化发展,并最终促成世界体育文化的共同交汇、异质互补与全面繁荣,最后在世界体育文化文化舞台上绽放出其独特的魅力。
[1]韦晓康.民俗体育教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王岗.民俗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宗旨与动力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3]徐泉森,宋彩珍.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的竞技特点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9).
[4]夏淼.全球化背景下民俗体育未来发展的构想[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
[5]尹恒.我国少数民俗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J].民族大家庭,2006(4).
鲁雅男(1985.6-),女,汉族,湖北应城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助教,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