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民警遭受近距离持刀袭击的应对训练研究

2016-02-13武利文田雪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5期

武利文 郭 斌 田雪峰

公安民警遭受近距离持刀袭击的应对训练研究

武利文郭斌田雪峰

摘要:刀具是违法犯罪分子极易获得的冷兵器,但是其在近距离上产生的杀伤效果却可以超过枪械,每年都有大量的公安民警因遭受持刀袭击而受伤甚至牺牲。近距离持刀袭击具有突然性,而公安民警往往反应较慢并缺乏有效的应对技战术,因此加强民警应对近距离持刀袭击的能力在刀斧砍杀案件频发的社会治安环境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警务技能;持刀袭击;应对训练

1.前言

因我国对枪支有着极为严格的控制,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便将刀具作为作案的首选工具,而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民警也就成为不法分子持刀侵害的主要对象。这些刀具,既有《管制刀具认定标准》中规定的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便于携带、隐藏,有较强的杀伤效果的管制刀具;也有居民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得的菜刀、水果刀、西瓜刀等等,但不论是哪一种都会给警察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日常执法中,民警往往会携带手枪,手枪作为热兵器,其威力和攻击范围远远超过刀具,但是当持刀的违法犯罪分子在足够近的距离(小于6m)上向配枪民警突然发动袭击时,民警枪支的优势将难以发挥,而违法犯罪分子的刀具将占上风,这就是美国警方通过对上百名警员实验后得出的21英尺法则,即在6m的距离以内,警察是很难拔出手枪并完成规避动作的,大部分警察在枪刚出套时就已经被砍伤,甚至有的警察在巨大的压力下紧张倒地,成为待宰的羔羊。近年来,“暴恐”案件频繁发生并开始向内地蔓延,公安民警也装备了更好的武器警械,使得公安民警的远程打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考虑到“暴恐”案件的主要袭击方式是刀斧砍杀,广大公安民警也应重视在近距离上防范持刀袭击的训练。

2.近距离持刀袭警案件的类型和特点

2.1“暴恐”案件中遇袭

在“三股势力”的煽动下,“暴恐”案件在我国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在对2014年“3?01”、“4?23”等暴力恐怖案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在此类案件中恐怖分子多为团伙作案,使用长刀袭击民众和警察,自身受过一定的训练,专挑人的要害部位进行劈砍,且都是亡命之徒,面对警察敢于以命相搏。在这类案件中,民警往往有足够的距离和时间来开枪制止暴徒,但是血腥的场面和恐怖分子迎枪口而上的疯狂行为会让缺乏实战经验的民警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而近乎崩溃,导致民警的射击、格斗技能完全丧失,最终被恐怖分子接近砍伤。

2.2执行日常勤务时遇袭

日常勤务是指出警、巡逻、走访、清查等危险性较低的勤务,在这类勤务中,嫌疑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没有立刻暴露出来,其通常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在与警察的交流过程中通常假装配合工作,态度诚恳、友好,当违法犯罪行为即将被戳穿之时,则利用狭小空间、昏暗光照等条件突然发动袭击,这种突发性、隐蔽性和不可预知性的近距离临战事件,往往使得民警来不及反应就遭到砍杀。

2.3抓捕嫌疑人时遇袭

抓捕犯罪嫌疑人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因为犯罪人的行为已经暴露,逃避刑罚的本能会促使他们反抗抓捕,更有一些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因为是属于法律上规定的无刑事能力行为人,警察在将其控制的时候不得不慎用警械武器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在这类行动中,民警被持刀袭击往往是因为事先没有设计合理的抓捕计划、分配抓捕任务,在装备上没有配备防刺服等防护器材,在抓捕过程中贸然进攻,遭遇埋伏,或者没能做到一招制敌,尤其没能对嫌疑人的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给犯罪嫌疑人以可趁之机。

3.民警难以应对近距离持刀袭击的原因

3.1缺少安全意识,形势评估能力弱

无意识则无防备。由于内地长期处于较好的治安环境中,公安民警的防范思想较为松懈,具体表现为在执勤中不穿戴防护装具,出警时不携带武器警械,同事之间没能发挥相互保护的作用等等。正因为某些民警毫无戒备之心,当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时,其连反应都来不及就已经被害。另外,警察职业的高危性更是决定了每个民警必须具备强烈的危险预判意识和能力。有经验的警务人员会主动自发地去预测现在还看不到,但在几秒后马上要发生的潜在危险。但是在实战中,很多警务人员由于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戒备意识差,导致对这种本能的运用不够到位。他们没有对潜在危险进行主动和合理的预测,而等到潜在危险演变成实实在在的危险时才匆忙采取措施应对,这时往往措手不及、为时已晚。

3.2临战心理素质差

一线民警在近距离面临危险时,必须做出必要的应急反应来进行有效的应对,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将危险系数降至最低。但是由于实战经验的欠缺,很多民警在极度血腥的场面和杀气腾腾的恐怖分子面前,临战心理处于几乎崩溃的状态,大脑一片空白,结果导致连基本的避险措施都没有,只能以最原始的本能动作进行手臂格档。

3.3缺乏必要的警务技能

公安民警定期都要接受警务实战培训,但由于教官素质不高以及教学内容滞后的限制,大量无实用意义的技能教学充斥课堂,最常见的就是空手夺白刃练习,这对于没有武术功底的民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公安民警常用的擒拿格斗招式主要表现为多人配合,趁其不备制服犯罪嫌疑人,然而针对犯罪嫌疑人主动持刀砍、刺的防范教学却很少涉及。枪械本是公安民警在中远距离上克制持刀袭击的绝佳武器,然而基层民警长期坚持精度射击而忽略应用射击,导致民警枪械使用决断差,不懂得依法用枪,在符合射击条件的情况下,优柔寡断、信心不足,错失良机;在运动中、高心率条件下的射击准确度又极差,难以做到一枪制敌,最终只能任由持刀犯罪嫌疑人一步步逼近。

4.公安民警应对近距离持刀袭击的训练建议和方法

4.1加强戒备意识和危险预判能力的训练

警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减少遇袭伤亡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1]。戒备意识的加强除了靠民警自己在内心深处的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之外,还与单位领导、同事有关。警队领导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障下属的安全,因此领导自身要有较强的戒备意识,随时检查、提醒下属携带好装备,定期通报民警遇袭事故并总结经验教训,使民警把加强防护当成一项命令去执行。同时,同事之间要形成安全执法的良好氛围,相互提醒、相互学习,尤其是老民警不能对新民警按照战术规定进行的执法行为冷嘲热讽,认为其是小题大做。

在加强民警危险预判能力训练方面,可以按照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的方式由易到难、由虚拟到现实依次进行。首先,最基础的可从静态图上作业开始训练,训练部门可以制作一批实战场景图片,让受训民警去查找图中的危险点,并做好标注,以此来锻炼民警观察和发现危险的能力;其次是动态视频评估训练,可精心挑选有教育意义的警察实战视频供受训民警观看,让其对潜在的危险和民警的安全意识做出点评;也可以用第一视角来自行拍摄预设场景,把知识点贯穿其中,要求受训民警在观看的过程中实时报出各种危险点。最后就是模拟情景对抗实训,该训练以民警对危险点的认知水平提高为前提,初期场景设置可以将刀具等放在稍明显位置,让显示员的动作幅度略大,故意露出破绽,锻炼受训民警的初级观察、判断和分析能力。接下来的场景不断加大难度,让受训民警在各种干扰和压力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每个情景模拟训练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点评。

4.2加强民警遭受持刀袭击时的应急反应训练

在近距离下被犯罪嫌疑人持刀突袭,民警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如果防卫得当就可以减少甚至躲避伤害。考虑到民警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复杂的防卫动作,所以应急反应训练要以犯罪嫌疑人的持刀攻击方式为研究对象,以人的本能反应为基础,改进格档动作并进行大量的条件反射训练。21英尺法则表明近距离下警察拔枪防卫持刀袭击是不明智的,因此建议采用徒手防卫的方式,人的本能决定了其在遭受攻击时特别是在要害部位遇险时会选择用手格档,来尽量降低攻击的危害。我们可以把这种本能加以改良利用,在动作设计上力求简单易学,最多不超过3动,让警员在短时间里一练就会,并将简单实用的动作,通过激发人体本能而反复练习,获得肌肉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做到在紧急情况下仍能应急运用。

近距离的持刀袭击方式主要有劈砍和直刺两种方式。防范劈砍的动作要领是在面对刀砍时,迅速提手格挡,一手挡格对方手臂,另一手用手臂前尺骨震击对方锁骨神经;迅速用鞋尖前踢其迎面骨(腿部的致命点,遭受打击时损伤严重,对人体反抗能力有极大的限制),让嫌疑人由于剧痛瞬间失去继续攻击能力;防范对手捅刺的动作要领是在嫌疑人用匕首近距离前刺时,迅速闪身并用前臂格挡后前踢其迎面骨。这两种招式的训练要由慢到快,反复练习,要从训练馆中应用到实际的警情模拟处置中。

4.3加强武器警械实战模拟对抗训练

4.3.1近距离用枪防卫战术训练

虽然在近距离上民警的枪械与刀具相比不占优势,民警最好采用徒手防卫的方式,但是刀具的的局限也非常突出,即攻击距离较短,一般情况下仅为嫌疑人手臂加刀具的长度[2]。为此,民警可以训练近距离用枪防卫战术,有效开展近距离用枪防卫战术的关键要素有两个:一是时间,二是空间[3],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同时躲避对手攻击,民警躲闪路线的选择十分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双方距离在2——5米时,警察选择攻击者弱手侧45度角的避险线路是最佳选择,因为此路线出乎攻击者的意料,攻击者需要紧急制停并转身。该项目的训练方法以两人对练为主要方式,攻击方冲向警察,警察需要准确判明对手弱手方向并选择躲避路线,在躲避过程中完成枪械的出套上膛、概略瞄准以及更换弹夹。

4.3.2近距离警械僵持配合战术训练

使用警械近距离防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除92式手枪外,中国64、77等警用手枪容弹量少、威力小、可靠性较差。所以一旦发生子弹打光或者枪支故障而没能制止嫌疑人的情况,警员只能克服消极心态,以最快速度抽出警棍、辣椒水等警械甚至是皮带与嫌疑人僵持;二是对于一些病人、醉酒者、吸毒产生幻觉者的持刀暴力犯罪行为时,本着人道和最小武力原则,警察也不能轻易使用杀伤性武器[4]。因我国当前基层警察大都没有经过使用伸缩式警棍和胡椒喷剂支付犯罪嫌疑人的对抗训练,所以民警应与其对峙争取时间等待其他警员支援,而不能与之缠斗。该战术训练的要点是根据个人习惯合理配置警械具,必须做到随手可取。该战术的训练方法同样以两人配合为主,两人分别手持塑料刀具和塑料警棍形成对峙局面,要求嫌疑人扮演者主动试探性进攻,警员不能因兴奋与之缠斗而是要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方式使其不能脱身。如果警员上前缠斗,嫌疑人扮演者要以较大力度砍向警员,通过增加疼痛感固化其动作记忆。

5.结束语

防范近距离持刀攻击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警务技能,其对公安民警的观察能力、神经反应、心理抗压、肌肉快速力量等多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实战模拟场景的多次、反复练习才可能将技能转换为本能,做到在现场处置中游刃有余、临危不乱。也只有民警成功做到快速反应躲过致命一击之后,才有可能和战友们通过战术配合,运用各种警械武器装备进行反击,安全、有效、合理、合法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盛大力,钟兴龙,张杰.暴恐案件之持刀袭警防范研究[J].公安教育,2014,09:39-42.

[2]黄庆贵.对警察近距离用枪防卫的战术思考[J].公安教育,2012,10:36-40.

[3]赵辉,瞿晓虎.针对持刀类警情应急处置的新战法研究——以一起持刀伤人案为例[J].公安教育,2015,06:34-38.

[4]朱庆宾,许金锋.警械配合人道处置——对持刀嫌疑人控制的新策略[J].公安教育,2013,01:45-47.

作者简介:武利文(1986.8-),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系; 郭 斌,男,硕士在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系; 田雪峰,男,副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系指挥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