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制造提质“浙江制造”

2016-02-12陈军

浙江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需求者供给制造业

陈军

协同制造提质“浙江制造”

陈军

制造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生态环境制度与标准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升制造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应对严格生态环境约束的基本思路,也是实现制造业绿色化的根本出路。协同制造是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上进行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浙江制造业企业体量庞大,推广协同制造模式对浙江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协同制造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领域实现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式生产模式,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协同制造的经济学本质是利用新兴技术实现传统制造业企业部门间与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将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进行有效匹配。协同制造模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协同制造在浙江省的推广具有天然的优势,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制造业企业体量巨大。浙江省2014年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为417132个,占全部行业的33.75%,这使浙江省推广协同制造并逐步形成协同制造的“浙江模式”具备可能性。二是块状经济明显。浙江省典型的块状经济使得各行业在区位上不连续,协同制造可以整合块状经济,部分缓解各行业各自为战的格局。三是互联网平台建设基础较强。协同制造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降低信息交易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而浙江省互联网平台建设处于全国领先,诸多互联网平台企业落座于我省,为推广协同制造提高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协同制造的路径存在两条可行的路径:

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协同制造。此种路径是指众多企业在生产之前预先将产品相关参数通过平台发布给众多产品特定需求者,众多产品需求者依据产品参数确定是否需要预定产品。如果需要产品,则下放订单,由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否则企业修改产品设计参数重新发布给特定需求者。这种路径一般适合于闲置生产力充裕生产企业。

消费端到生产端的协同制造。此种路径是指众多产品需求者通过平台发布产品规格及需求量,众多具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匹配找到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需求者订单进行生产,最后交付生产产品。这种路径一般适合于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或消费者,

两条路径中的制造企业和产品需求者的数量和身份并不固定,数量不固定使得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双向选择的可能性。身份不固定是指企业可能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处于供给侧,到下一个环节就可能处于需求侧。

从路径图来看,信息平台是链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键节点,信息平台也是协同制造区别于传统制造的重要特征,信息平台的建设直接决定协同制造能否实现。因此,协同制造必须以信息平台建设为出发点。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在于及时匹配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能及时匹配到对应的生产目标,闲置生产力最小化是其目标函数;对于产品需求者而言,能及时匹配到符合要求的产品生产商进而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给(或消费产品)。这样,产业链上才会达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信息平台能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的核心在于信息及时与有效匹配。因此,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坚持及时性原则与有效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平台信息上供给侧信息和需求侧信息必须是实时发布的;有效性原则是指平台上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需求和供给都必须是有效的。这两项原则对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要求平台运营商必须实时验证平台上每条信息的真实性、生产企业资质等详细内容。

猜你喜欢

需求者供给制造业
信息不对称下个人健康数据交易双边定价策略研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基于信号博弈的我国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研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体育保险市场化发展研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