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2016-09-03谢芳
增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
紧紧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这一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创投基金集聚重镇等重大战略举措,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图/金川
纵观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一般都是以创业资本、高端人才汇集为源泉,以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等产业地理集中为依托,不断积聚和形成的巨大创新能量又最终扩散到周边腹地的区域范畴,既是富集创新资源的地理平台,又是相互增进的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城西科创大走廊,要紧紧围绕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这一核心任务,通过打造创投基金集聚重镇、信息经济重镇、新型商业模式涌现重镇、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重镇等重大战略举措,把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打造创投基金集聚重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金融向科创金融转型。科技金融的前提是如何为企业增信,政府的推荐、补贴都有利于企业增信,从而帮助企业拿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双创”背景下,资金要更多地投向初创型科技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科技金融为科创金融,将服务重点放在创业前端,充分鼓励创新创业。
发展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着力完善科创金融生态。发达国家对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有很多有益经验可供借鉴。一是强化国家制度安排。美国、日本都对商业银行从事权益性投资业务做了例外的豁免制度安排,允许商业银行有限参与风险投资,支持科学技术创新。二是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成长期需要场外市场融资,成熟期主要以证券交易所场内融资为主。三是发展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在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之外,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提供信贷资金,以及为股权基金提供过桥贷款。四是加强政府基金与信用担保体系。发达国家政府既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或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也注重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帮助商业银行分担风险。
探索科创金融模式创新,向产业化、一体化模式转型。创业型企业能够成功,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外,还需要有正确的创业模式引导和各类资源作为支撑。如天使投资合伙模式,不仅给创业者带来资金,还可以给创业者带来资源、经验和广大的人脉关系,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强的爆发力,同时也降低投资人的风险。又如构建研究院、资金、咨询的合伙式组合模式,成立全球化的产业研究院,并以研究院为主体,与基金深度结合,以咨询支持企业的顶层设计来孵化和扶持企业,使技术创新更具持久性。
打造信息经济重镇
牢牢抓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正迅疾并将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对提升产业乃至综合竞争力将发挥关键作用。
依托阿里巴巴等标杆企业辐射效应,做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浙江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培育新产业,去年阿里在美国成功上市,梦想小镇已累计引进创业项目380多个、创业人才近4100名、金融机构148家、管理资本达到319亿元。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浙江是有基础、有经验的,下一步应以互联网产业为主题,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由创意到创新再到创造,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全球创业新高地、浙江新名片。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纽带,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浙江尤其是杭州,是互联网产业先发地区,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发展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空间无限。城西科创大走廊要迫不及待地抢抓大数据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全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数字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打造新型商业模式培育重镇
营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形成让创新主体自由选择、自由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机制,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同时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为创业者当好“店小二”,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问题,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升创新专业化服务水平,催生新型商业模式。发明家或创业者一旦有了好的技术或创意,市场上便有大量分工精细、专业高效的各类第三方机构能够提供从资金筹集、申办执照到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公司上市及资本退出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如同在有着“专业设备”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企业。进一步催生以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等阿里系为代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创新创业向更多领域开放,推进以快的打车、车蚂蚁、时空电动汽车、挂号网、喵街等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涌现,从供给侧创新、改变传统的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活消费方式。
再谋划一批创新创业小镇,营造创新业态涌现空间。近年来,浙江打造的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等特色小镇,已经具备了打造全球人才创业新高地的先发优势,新商业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和发展,拓展了创新创业的生态空间。浙江在打造特色小镇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接下来要再谋划一批创新创业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创新业态涌现提供更多的高端平台和要素保障。
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重镇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流入。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向该地区集中,也往往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选择落脚地的决定性因素。政府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创新创业环境,调整政策利益机制,大力鼓励与保护创新,把有限的资源(如资金、土地等)集中配置在创新上,严厉打击侵权行为,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注重创新创业与就业形成一个良性的平衡,创新创业既要追求新技术和新产业,但也不能导致本地居民群体性失业,要避免技术资本对人力资本的盲目替代。
加强国际高端开放性合作,实现国际高端人才的连接和流动。在创新国际化背景下,更为重要的是要从顶层设计上实现科技与人文的互联互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而言,实施开放式创新至关重要。大走廊要与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创新机构、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搭建行之有效的科技合作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合作平台,也要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各类教育培训项目搭建国家化的人才大走廊、大通道,为本地引入高端国际人才,带来新的创新资源,促进新的合作、新的创新或新的产业,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和浙江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高度重视本地人才培养,充实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后备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既要高度重视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创造力的培育。一是通过人才合作委托培养有助于本地人才短期内从“低价值创新”走向高技术含量、高度专业化的“高价值创新”。二是针对浙江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少,不足以支撑后续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背景,建议加快筹建几家综合性、应用型工程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是借鉴欧洲、以色列的成功模式,搭建重大科研项目平台,吸引物理、数学、工程等领域的年轻人,把他们培养成这个领域的精英。
课题负责人:谢芳,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课题组成员:王祖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包海波,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