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哲学意蕴

2016-02-12汤利光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湖南益阳413002

图书馆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本质哲学

汤利光(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湖南益阳 413002)

·学术论坛·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哲学意蕴

汤利光
(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 湖南益阳 413002)

“改革与转型”是当今世界图书馆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内在动因、“改”与“转”的“度”及其关键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准确把握,事关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或存亡之大计,任何图书馆人对此都不能等闲视之。而这,恰恰正是图书馆哲学本体论所要探索的理论内容。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 哲学意蕴

〔引用本文格式〕汤利光.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哲学意蕴[J].图书馆,2016(5):26-29, 72

图书馆改革,泛指图书馆事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变革活动,是把图书馆原有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变化发展的成分[1]。改革成功,会激发图书馆人的职业自信心,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否则,不但不会促进事业发展,反而会使事业倒退或消融。转型一般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1],图书馆转型无疑是指图书馆存在结构、图书馆文化形态、图书馆价值观念等发生的变化。导致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本质原因是其面临的诸多普遍性问题,而对这些普遍性问题的思考正是图书馆哲学的开始。

1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内在动因

当代图书馆存在许多带普遍性的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这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虽经人们不懈的研究探索,但仍未取得统一的认识,且明显地阻碍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时,图书馆改革与转型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1.1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及其表现

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即指图书馆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或被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或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负面效应。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很多,按照不同的参照标准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按哲学认识论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可分为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物质问题与精神问题、有定论问题与无定论问题等;按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又可分为资源建设问题、系统管理问题、读者服务问题等。不管什么类型,对图书馆改革与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的许多元问题长期认识不清,以致当代图书馆学理论难于指导图书馆实践;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有图书馆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致有人怀疑传统图书馆的存在是否还有必要;三是开放知识环境改变了人们对图书馆需求的形式和内容,现有图书馆管理体制难于适应。

图书馆元问题主要是指在图书馆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图书馆本质问题、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关于图书馆本质的问题居于首位,直接引领其他问题的研究走向。从诺德的“图书馆本质是图书馆工作”到施莱廷格“图书馆的作用是图书收集整理与利用”;从杜威的“图书馆是最好的教育场所”[2]到吴慰慈的“只要存在一种充当社会知识、信息的记忆、扩散装置的机制,就可视作图书馆的未来存在形态”[3]论断,无数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存在的本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尽管如此,中国学者还是认为对图书馆本质的探寻永远都只能“在路上”,而不能真正“到达”[4]。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无不感叹当代图书馆业已出现严重的危机,改革与转型已成必然[5]。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给传统的图书馆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催生了云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但云计算、大数据、MOOC、互连网+、微信服务等新型的网络事物及技术仍给当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图书馆消亡论”自20世纪80 年代由兰开斯特提出来后持续发酵,时隔近30年,美国 Alfred 大学的指导馆员对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新的预言,并将消亡期限界定在 2050 年,再次动摇了图书馆人脆弱的信念[6]。这一形势和局面也迫切需要当代图书馆改革与转型。

开放知识环境主要是指近年来,全球已有近万种学术期刊开放出版,有几千个知识库的几千万篇论文免费开放获取,海量知识信息使用等[6]。图书馆开放获取的障碍与机制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改革,怎样转型,令我们深思。

1.2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大都缘于哲学思维的匮乏

在图书馆普遍性问题中,凡有定论的问题都属科学问题,凡无定论的问题都属哲学问题,无定论是哲学的本性[8]。图书馆学中的无定论问题,追根到底,无一不是人们对图书馆哲学基本问题认识之差异所致[9]。当无定论问题经人们努力探索最终形成统一认识时,它即转变成科学问题,正如亚里士多德时代天文学、算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样。要消除或减少人们对图书馆普遍性问题认识上的差异,就必须寻找先进的哲学理论作指导。

以往图书馆哲学长期关注的重心是图书馆机构或客观知识而不是现实的人,这就导致了图书馆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本就是哲学不关心人的结果。我们认为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为实践唯物主义是基于人的生态全面发展的哲学[10]。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一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图书馆的本质认识模糊,所以人们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也众说纷纭。“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11]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原理,我们认为揭示图书馆的本质关键就在于揭示图书馆人的劳动,从分析人的劳动本质入手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论的基本观点。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和本质思维,才能透彻理解图书馆的本质,只有透彻理解了图书馆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在现实的图书馆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困扰图书馆改革转型,而且仍将成为思想混乱的病灶。图书馆普遍性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在此我们不可能穷尽。至于是否存在某些普遍性问题不是缘于哲学思维的匮乏呢,我们认为不存在。如果存在,那也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当前科学技术或人们的认识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水平,或者说这一问题从本质上讲根本就不是哲学问题,而是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

由此可见,图书馆诸多普遍性问题的存在大都缘于图书馆哲学思维的匮乏。

1.3图书馆普遍性问题是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内在动因

图书馆普遍性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许多元问题得不到解决迫使人们对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予以重新审视。对许多元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转变,以前以保存图书与提供借阅为主,现在转向了知识服务。在关于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的问题上,不少人认为它是客观知识[12]。我们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因为波普的客观知识论本身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传统的,波普尔关于知识论的两个基本思想:知识是客观的,本质上是猜测性的,严格意义上讲,它与图书馆人的知识再生产劳动原本无直接的联系[13]。在图书馆人的知识再生产劳动中,不管是客观知识还是主观知识,图书馆人虽都关注,但关注的重心是这些知识中的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开放知识服务促使移动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得以发展。由此而来的是对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正确理解与实施。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开放知识环境迫使人们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与范围予以新的探索及界定。对这一范围内的服务的深入开展,以及对这一范围边界的正确把握,还有对这一范围边界外知识服务的无限向往,正是图书馆哲学优良的品质与魅力。

2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本体论揭示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是图书馆发展历史中的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对这一过程或现象的本体论揭示正是图书馆改革与转型哲学思考的主要内容。

2.1图书馆改革与转型是其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

哲学以本体研究为己任,图书馆哲学无疑以图书馆存在形态研究为己任。纵观图书馆发展历史,从古埃及泥板图书馆及中国古代藏书楼到现代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它们都是图书馆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大可不必惊慌,既不要担心图书馆会消亡,也不要责怪图书馆学以图书馆命名不应当[14],更不要诅咒图书馆人无学术良知[15]。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要尊重现实社会的发展,准确把握人们对图书馆阅读需求的变化,即坚持实践的观点;与此同时,又要勇于探索图书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即坚持唯物的观点。这正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为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的方向。从兰开斯特的“图书馆消亡论”与沙利文的“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实用主义图书馆哲学的枯竭。我们认为图书馆是社会存在,它的发展变化始终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图书馆本质规律的认识,丝毫离不开哲学认识论的指导,人类对图书馆存在的探索即构成了图书馆哲学的生命。

2.2图书馆改革与转型是对其传统服务的扬弃

图书馆改革转型是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传统服务的扬弃,而不是传统图书馆的消亡。图书馆传统服务是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积淀,图书馆的历史发展从来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在图书馆传统服务基础上的改革总是一种宏观上的常态,图书馆改革转型与传统服务是统一的。改革与转型不管怎么进行,图书馆人从事知识再生产劳动的本质不会变。图书馆人的知识再生产劳动与一般科研人员的原创劳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图书馆改革转型主要是以图书馆系统的整体性和有序性为前提。整体性即指当今世界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结构与普遍联系自成一体。有序性是指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后,内部诸多要素或方面的有机联系或排序与人类对知识信息的整体需求趋于吻合。这种整体性与有序性的结合是一种符合人意的图书馆美,图书馆人的人生境界就是对图书馆美的永恒追求。从哲学角度来看,图书馆改革转型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总是要有一定理念,只是在涉及顶层理念的情况下,才叫“改革转型”。对顶层理念作更深入的阐述。合理有效的“顶层理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只能从图书馆实践的起始点、出发点、路径、目标和原则等入手,才能提出图书馆改革转型的理念。也就是说,图书馆改革转型的必要性来自于图书馆实践,或者说归根到底,图书馆改革转型离不开图书馆传统服务,它需要在最大范围的图书馆实践中探索总结。

2.3图书馆改革与转型需要哲学认识上的清醒与自觉

首先,要承认哲学的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就是讲党性的。哲学自其诞生至今,就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如果这种对峙消除,那哲学就会不复存在。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存在,人们对这一社会存在的认识,毫无疑问要受社会认识论的影响,不同的人们持有不同的哲学认识观,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以及不同的图书馆价值观。

其次,是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我们考察当今图书馆改革与转型应有的科学态度。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表明,改革是一种社会历史运动,它既有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又有其自身的局限。图书馆作为社会构成的一个部分,其发展的历史过程自然贯穿了各种改革活动。不同时代的图书馆人,总是继承前人所创造的包括图书馆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在内的各种既成条件,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社会情况变革已有的条件和环境。图书馆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的。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观涵盖了图书馆发展本体论、图书馆历史辩证法、图书馆历史认识论和图书馆历史价值论等主要领域,阐明了图书馆历史本身的价值[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是正确认识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理论基础。

再次,要充分吸收原有图书馆哲学理论的合理成分。说到“改革转型”,我们一向强调图书馆哲学对于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意义。是不是所有的哲学理论都对图书馆改革与转型发挥指导作用呢?我们认为那不一定。但是,现有的图书馆哲学理论出现了多种解释和应用形态,什么是图书馆哲学的时代化?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当然,与图书馆改革转型相关的顶层理论,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一些孤立的结论,如实用主义图书馆哲学、理想主义图书馆哲学,等等。对顶层理论作具体的论述。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不在于实践,而在于理论认识上的脱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图书馆哲学理论的构建,才能展示当代图书馆哲学的完整内容和清晰逻辑。

最后,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指导。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我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用辩证法、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实践的观点、唯物的观点来处理当代图书馆实际问题。尽管如此,但至今还有人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不要讲辩证法、不要讲哲学,只要讲科学、讲技术,这是不可取的。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技术至上与人文关怀等问题上我们要把握好其平衡点。

由此可见,图书馆改革转型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哲学认识上的清醒与自觉。

3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度”

在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改”与“转”的“度”十分重要。改得适时合理,显然会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否则会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传统图书馆可能会被相近行业消融。究竟要如何把握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度”,我们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正确把握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内容

任何一种事业都有其主体内容或核心部分,这一主体内容或核心部分就是构成该项事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标志。在图书馆职业领域,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图书馆本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不矛盾的。看不到图书馆职业的核心,就无法认识图书馆的本质,最终总会认为图书馆会消融掉。我们认为图书馆事业的核心是图书馆人从事的知识再生产劳动。这一劳动与原创性劳动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大范围内的、宏观层面的,而后者是小范围内的、微观层面上的,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图书馆改革转型不管怎么进行,我们都不能忘本。

3.2图书馆思维的想象与超越

人类对图书馆的认识缘于他们关于图书馆思维或意识的想象与超越,超越的形式有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超越的形式与内容、超越的阻碍及超越的途径与办法都直接影响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度”。在纵向超越中,第一种方式首先是传统的概念哲学所采用的由感性中的东西到理解中的东西的追问。西方现当代哲学特别是欧洲大陆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如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已不满足于以主体客体关系为前提的追问方式,特别是不满足于概念哲学追求形而上的本体世界,追求抽象的、永恒的本质,而要求回到具体的现实世界。但这种哲学思潮并不是主张停留于当前在场的东西之中,它也要求超越当前,只不过它不像旧的概念哲学那样主张超越到抽象的永恒的世界之中去,而是从当前在场的东西超越到其背后的未出场的东西,这未出场的东西也和当前在场的东西一样是现实的事物,而不是什么抽象的永恒的本质或概念。所以这种超越也可以说是从在场的现实事物超越到不在场的 ( 或者说未出场的)现实事物。如果把概念哲学所讲的那种从现实具体事物到抽象永恒的本质、概念的超越叫做 “ 纵向超越”,那么,这后一种超越就可以叫做“横向超越”。所谓横向,就是指从现实事物到现实事物的意思。“纵向超越”是指从表面的直接的感性存在超越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这种超越,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横向超越”所讲的从在场的东西超越到不在场的东西,人们一般感到比较生疏,需要我们多做一点解释。在场和不在场是西方现当代哲学所用的一对比较新的术语。

3.3正确把握图书馆服务的有限与无限

图书馆存在的物理环境与信息资源总是有限的,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总是多种多样的,或无限的。对图书馆服务形式和内容无限性的探索与追求正是图书馆哲学的精髓。在这里,有一个深层的理论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带过,即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标准甚或制定标准的标准是什么?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原理,我们认为它只能是图书馆实践。检验图书馆理论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我们把握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度”的标准也只能是实践,唯有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人们对图书馆的所有需求及其满足才是我们科学把握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度”。人对图书馆的需求许多方面本是天然的、自发的,如人天生就是知识的欠缺者,人天生就需要利用知识信息造福于自己,图书馆人的知识再生产劳动就是为满足人类的这一需求而进行的。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与图书馆同在。

4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关键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关键是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造。在改革与转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有大胆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充分做到解放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

4.1图书馆管理体制在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包括理论研究在内的图书馆文化领域,图书馆管理体制是一种起基础作用的组织形式。好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能为图书馆改革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正能量”。反之,就会造成人才和资源向“体制外”流失,滋生不利于图书馆改革发展的“负能量”。总之,在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一点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

4.2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图书馆自身体制的改革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的政府管理力度。图书馆本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其建设与管理理应由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主要作用,靠民营或商业化运作是根本行不通的。那些能生产或完成当代图书馆部分劳动产品或业务工作的社会公司,他们的目的与图书馆根本不同,他们只能依靠图书馆生存在,图书馆可以借助他们的产品发展自己。

其次,是要完善图书馆法律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坚强后盾,图书馆法既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工具,又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手段。

再次,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图书馆精神或图书馆文化毕竟是社会意识,属上层建筑范畴,图书馆的存在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

第四,是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图书馆人一定要勇于探索,刻意求新,与时俱进,加大开放知识服务力度。

第五,要树立正确的图书馆价值观,并适度保持价值中立。这应该是推进图书馆体制改革最基本的措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实证分析。知识信息自由获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事实上,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实际状况已经表明,图书馆体制改造是当代图书馆改革与与转型的关键。

(来稿时间:2016年1月)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6, 1790

2. 霍国庆等. 西方图书馆学流派论评 (一) [J].图书情报工作,1998(4):3-9

3. 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54

4. 刘君.图书馆本质:“实存”还是“虚构”?——图书馆本质研究之一[J].图书馆杂志,2012(4):2-6

5. 储流杰. 论图书馆学研究的当代困境与危机[J].图书馆,2013(3):13-17

6. 陈莹.图书馆消亡论的前提批判——基于图书馆与人的关系视角[J].图书馆,2014(4):41-44

7. 张晓林.开放获取、开放知识、开放创新推动开放知识服务模式——3O 汇聚与研究图书馆范式转变[J].数字图书馆,2013(2):1-7

8. 陈修斋.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3

9. 汤利光.图书馆哲学研究随想[J].图书馆学研究,2015 (15):7-10

10.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对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思想的新解读[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6: 74-94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2

12. 蒋永福.客观知识与图书馆——从客观知识角度理解的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46-50

13. 波普尔.客观知识[M].舒炜光,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2-270

14. 徐引篪.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0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Library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Tang Liguang
( The Library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is the library common focus of the world that is related to the library c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 survival in the aspects of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y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curately grasp on the “degree”of the “change” and “turn”and the key problems . The library personnel can not be taken lightly about it. This is exactly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library philosophy ontology.

〕Library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专题研究·

G250

汤利光(1966-),男,湖南城市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本质哲学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菱的哲学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