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作品①分析与启示

2016-02-12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大学

陈 敏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作品①分析与启示

陈 敏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融入公共英语教学,构建多元、高效的教学网络生态,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攻坚战。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首次将“公共英语”设为比赛项目,大赛获奖作品在资源建设、课堂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公共英语课程深度融合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逐步与教育相结合,将现代化教育带入智慧化新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在悄然颠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打造信息化大学英语课堂提出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构建多元、高效的教学网络生态,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攻坚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 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

“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更加便捷的获取地道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权威的专家讲解。语言输入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主动权和自主性。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观念悄然发生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

2. 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围绕教材展开“填鸭式”教学。而“互联网+”时代,随着慕课、微课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的出现,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样,英语学习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各种交互式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软件的大量涌现,挑战了大学英语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转变”。[2]

3.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为应对“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冲击,除了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交互式教学平台、课程视频资源等硬件条件建设以外,如何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优秀的教育资源要靠教师的力量有效整合到教学中,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既要更新育人理念,还要具有对微课、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提炼整合能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课堂掌控能力,以及移动教学平台和学习终端的操作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3]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并于2011年起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大赛”开办迄今已有五届,赛事规格之高、参赛范围之广使之成为目前国内极有影响力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大赛”平台推出了一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优秀课堂设计作品,成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风向标。而2015年,大赛组委会首次将《公共英语》课程列为比赛项目,共评选出26个“课堂教学设计”获奖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来自职业院校,但都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精心之作,尤其是6个一等奖获奖作品,更是为推动大学英语改革创新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二、大赛《公共英语》类一等奖作品分析及启示

1. 利用“移动互联+学习平台”,打造自主学习环境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强调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式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各类校企合作开发,或者学校自主开发的互动学习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6个“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作品中,学习平台成为最常见的技术手段,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保证。

首先,基于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教学资料或者教学任务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由下载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内容和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例如:在作品《Business Meals》中,课前教师课前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了若干个不同情境的模拟表演活动,学生自由分组,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用英语进行模拟会话练习。由于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开口说英语的潜能被大大激发。

其次,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管理。学习平台一般具备网上作业、在线测试、讨论答疑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发布词汇练习、翻译练习、篇章写作等语言学习任务,并且设置完成期限。例如:在作品《Writing A Resume》中,课前学生要观看学习平台上的微课视频,课后要针对相应的岗位进行实战写作练习,并且提交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程、答题情况,并且进行在线点评。在《Business Meals》的课堂设计中,教师还通过讨论区的互动功能,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进行回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4]

此外,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针对每单元学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或者测试,并且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基于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认知和了解,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调控,及时调整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更好的发挥学习潜能。例如,在《Product Introduction》这一单元设计中,教师基于教学平台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且结合教师评价,形成“三维评价模式”,并且将评价结果汇总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使评价机制“动态化、多元化”。学生根据在“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养成”等不同方面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学习目标。

2. 积累个性化英语资源库,丰富语言输入渠道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只有基于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习者通过语言实践实现语言输出。但是仅仅依赖于课堂,语言输入的数量受到了局限,输入的形式也比较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资源库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资料以及真实的语言素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不同语言素材,这正是建立有效语言输入的理想方式。[5]

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资源库建设已经流于商品化,所谓的“海量”资源多是从网络下载而来,形成简单的材料堆积。开发公司或者开发者并不具备教学经验,不能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终导致资源库因质量不高,脱离教学失去利用价值。

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大赛”的获奖作品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借助教学平台或者云空间,逐渐形成针对性强、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库。例如,在《Product Introduction》作品中,“英语学习屋”平台自带词库、句库,但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表现,“汇总错误清单”,形成易错题库;在听力练习中,学生总结听力句型,实时上传平台,教师纠错汇总,在原有句库中标记出“必须掌握的句型”并且补充更多句型,形成“提高篇句型库”。课后拓展阶段,教师“进一步丰富词库、句库”,“基于真实场景,完成产品词库、句库积累”,“存放于平台上”。在作品《Business Meals》中,教师借助百度云盘给学生推送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阅读材料,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形成了关于“筷子、圆桌、新鲜食材”等不同中国饮食文化元素的阅读素材库,供学生按兴趣选择。这些微型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丰富,经过了教学的检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注重资源搜集的广度和深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完成语言输入。

3. 制作与应用微课资源,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等新形式课程资源的出现,微课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的新焦点。“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在《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一书中总结了“微课”的三大核心特征——“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简短有效”。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微课的作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设计开发微课的能力,加大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首先,教师是“微课”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微课”设计的根本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次才是呈现方式的设计。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认可、接受“微课”的关键因素。在短短的几分钟“微课”视频里言简意赅,清晰完整的讲授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要求教师同时具备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把握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例如在《Writing A Resume》作品中,教师将本单元教学重点“求职简历的写作方法”制作成“微课”,推送至手机微信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观看。教学设计通过引入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完成任务的真实感。教师邀请外教参加录制,结合醒目的文字注解,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学习的不同通道,在学习写作的同时,完成了听和读的输入。

其次,教师是“微课”的应用者。由于短小精悍,“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可以灵活应用于课前预习、单元导入、知识点讲解、课后巩固练习等各个教学环节,起到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加课堂容量等作用。但是“微课不是简单的教学资源形式的替代”,[7]正确使用“微课”,实现“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8]是对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Business Meals》示范了教师如何利用“微课”实现课堂的“翻转”。在“菜名翻译”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菜名翻译的基本公式,学习大量的翻译示例,然后按要求在教学平台上完成“菜单翻译”作业。教师在批阅学生平台作业时,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并进行解释和点评。教学将传统的“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内则在教师的帮助下内化知识,解决问题,为课堂的深度互动提供可能,实现教学相长。

4. 借助移动设备和APP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具有教育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些APP覆盖面广,通过苹果官方应用平台“iTunes App Store”搜索可以发现,与英语学习相关的APP应用不计其数,包含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考研、语法、听说训练、电台广播、英文报刊书籍等各个方面。这些APP具有下载方便、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规划性强等特性,同时借助设疑、闯关、挑战等游戏化的设计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完成枯燥的语法、语音、词汇等学习,从乐趣中获取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何将移动APP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重要课题之一。2015年“大赛”获奖作品在运用APP开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示范。在一等奖作品《Product Introduction》中,教师使用了词汇分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词汇的认知、理解和归纳,并且调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真题词库,进行单词练习和讲解,“解决了学生词汇不足的问题”。在听说环节,学生使用Aboboo听说软件进行跟读训练,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跟读语速,由系统打分,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学生主动反复练习,改变了原本被动诵读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语音的准确性、流利度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一等奖作品《Writing A Resume》中,教师课上使用手机微弹幕游戏和学生进行互动,“复习巩固课前内容”,“调动课堂气氛,激活了课堂”。在制作简历环节,Flash拼图游戏帮助学生了解简历的组成部分,掌握常用语言表达,等等。这些APP应用巧妙的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寓教于乐,缓解了学生的畏难和抵触情绪,激发了学生挑战、竞争、合作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论

“互联网+教育”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严峻考验,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更是挑战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公共英语》类获奖作品推动了信息化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平台建设、资源库建设、课堂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抓住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良机,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注:

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5年度获奖作品详见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nvic.com.cn/FrontEnd/ ZZBMDS/index.aspx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EB/OL].[2007-09-26].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 07/09-26/1036802.shtml.

[2]王丽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56(8):159-162.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11(4):46-51.

[4]朱俊武.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2,16(3):84-87.

[5]刘海霞.英语校本网络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1(8):164.

[6][7][8]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周金萍)

G642.0

A

1671-752X(2016)04-0075-04

2016-09-23

陈 敏(1979-),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开放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英语教学。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作业与作品互动展示平台的构建及其对学习的反向影响研究”(D/2015/01/109);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课题“翻转课堂与过程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写作课堂的融合研究”(14SEW-Y-0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微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