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德育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2016-02-12徐晓婧
徐晓婧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232007)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德育教育的关联性研究
徐晓婧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极为重要。对全体国民实施终身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使每个人实现全面的发展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文明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现,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德育教育;关联性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590)的阶段性成果。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教育,在孔子的《论语·为政》中就已经出现了,西方国家则是在柏拉图时期开始的。
例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社会主意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终身教育体系对提高国民素质、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极为重要。
一、学习型社会概述
(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认为,“学习社会不仅仅是为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每一个成年男女提供闲暇的成人教育,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的价值转换。学习社会的目的是学习,是自我实现,使其成为人,而学习社会的所有机构或制度都以这一目的为指向”,在他看来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立足于这个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使自身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除此之外英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家彼得·贾维斯(Peter Jarvis)通过分析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十种不同的方法,他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很复杂,让人难以理解的概念,而变化(change)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变化越是深刻、广泛,就越是容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而我国学者对于学习型社会是从教育、社会、管理以及政治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的,我国学者叶忠海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和教育为其本质职能,人人愿学而又时时、处处可学,这样一种开放、创新、发展的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并且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靠所有民众来共同支持共同保护的。
(二)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学习型社会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因此学习型社会对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终身化学习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对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要求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这就需要人们不断进行学习与接受教育,使自身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脚步,不被社会所淘汰。
2.全面化学习
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们通过学习与教育获得某一方面等范围比较小的知识,而是要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们的总体素质,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促进人们全面化的学习与教育。
3.全民化学习
全民化学习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与学习的权利,因此我国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与对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进行补助就是最好地促进全民化学习的措施,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除此之外,全民化学习的重点还在于人们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从而打破原有的强迫学习与教育的模式,只有做到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接收教育与学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4.社会化学习
所谓的社会化学习是指人们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与生活中进行不断的学习,学习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与课堂之中,在生活与社会中一样会有很多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将整个社会看作学习的“课堂”。
二、终身德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终身德育的内涵
国内最早提出终身德育这一概念的,是2003年《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刊登的学者高德胜的论文“终身德育引论”中所提出来的,他在文中对终身德育的概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定义,认为:终身德育是包含学校德育在内的体系,但终身德育所倡导的不是传统学校所践行的“他律”式德育,不是用外在于人的德性来“拥有人”,而是“人拥有德性”。在他看来,现代的所有教育都是与社会发展所同步的,从而与现代化社会生产相适应,因此对于人们来说仅有校内教学是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因此学校要求学生也要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终身德育教育。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终身德育思想的奠基人和当代终身德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认为,终身德育主要是指人们的一些思想或者一些做人的原则,是对教育过程的一个统一,他认为终身教育要贯穿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从出生的一刻开始直到生命结束都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虽然国内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在定义终身教育时各有各的意见,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们成长与生活的各个时期的,无论是通过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都是以全社会为范畴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的社会。
(二)终身德育的特征
终身德育贯穿于整个人生的阶段,但是针对不同的阶段其终身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是不相同的,终身德育不仅具有空间上的生活性与社会性,还具有本身价值的人本性和自律性,因而终身教育是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的,具体特征主要有如下。
1.鲜明的阶段性
人类是社会在发展中的产物,也是社会成长的基础,因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与人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对于21世纪来说,社会的经济在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在无形中要求人们具有更好的知识水平与能力,那么为了达到社会的需求与要求,人们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来丰富知识与提高能力,从而在社会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与长期立足。而且对于个人来说,在一生中会经历童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以及老年时期,在不同时期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对一些生活与物质上的欲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人们在不同时期为了不同的欲望所学习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终身德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针对人生的各种阶段实施不同的德育教育,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与综合能力。
2.鲜明的生活性
对于终身德育来说,主要教育的内容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制度、信仰、价值观、情感等进行的教育、疏导和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因而终身德育的实施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在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那么在人们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与困难的过程当中就是实施教育的过程,因为对于一些问题人们不能立即解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总结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而对终身教育来讲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所接受的,要求我们终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与社会有关,还要解决一些生活当中的问题。
3.鲜明的人本性
所谓人本特征就是指在进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都要以人类的需要出发,从而最大化满足人类的需求,因而终身德育的主要实现方式是“自律”和“自省”,这就说明了施行终身德育教育不仅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还要充分调动人们的主动性,重点在于体现对人的关心与关怀,进而达到人类全面而又自由的个人发展。
4.鲜明的社会性
对于终身教育的社会性主要分以下两方面来体现,第一方面是对于实施终身教育的受教育者来说,受教育者具有社会性,他们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进而做出自己的改变,而他们又在无形中改变着社会;第二个方面是实施终身德育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就像文中所提到,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等十分狭隘的人群,而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团体,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三、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德育的关系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德育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整个社会都实施终身德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因而终身德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而只有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与扩大终身教育所实施的范围,才能被大多数人自主的接受。
(一)学习型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
首先,在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目标一致,都是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正如保罗·朗格朗所说幸福的追求是同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就是那些在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所要走过的道路。”因此,人们只有在不断地以任何方式与方法追求幸福的时候,才真正的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此,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所追求的是人们在经过努力与奋斗之后,达到自己人生中的目标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幸福感。除此之外,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不论是终身教育与终身德育,其目的主要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增长的知识,从而提高人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因此对于提高的方面不仅仅涉及到人们的智力发展,还涉及到的情感、精神等,因此终身教育与终身德育所追求的都是人类自身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达到心灵上的幸福。
其次,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具有一致性的实施路径。实施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的空间与时间是一致性,教育在进行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一个特定的时间以及一定的教育空间内,所针对地是整个社会中的人类与团体,并且贯穿于人生的整个阶段。例如,对于终身教育来讲其进行终身教育的空间不是局限于校园以及课堂内的,是贯穿于所在的企业、家人与朋友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的。除此之外,实施终身教育和终身德育实施的主体和受众是一致的,不论是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德育所针对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中的人类,因此不会有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的限制,不论是教育还是德育,每个人都会存在一些知识上的局限,以及一些思想上的难题,因此都是需要接收教育与德育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
(二)终身德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对于终身教育来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每一位公民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高每一位公民的道德水平,从而使每一位公民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与道德风尚,因而在进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个体的道德建设,只有每个个体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而终身德育是通过对每个人的教育、全方位的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来实现对人类内心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遵守纪律的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从而帮助人们形成一个成熟稳重、理性的内在品格。
德育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们的生活为依据展开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就会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到最后我们总会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自身的经验与生活中的总结来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在无形中终身德育就实施了其自身的作用。可以说,终身德育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终身德育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所谓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中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社会公德的建立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与人之间基本的社会秩序,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终身德育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每个公民的道德水平与文明素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因而对于构建社会公德的重要手段以及重要的基础。
四、结语
社会公德是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公民的行为准则,对公民的具体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对全体国民实施终身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使每个人实现全面的发展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文明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现,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大光.终身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13-14.
[2]张典兵.终身德育理念的概念解析与实践路向[J].成人教育,2014(05):25-27.
[3]袁桂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1995(5):1-6.
[4]王一兵.社会转型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学习--国际比较的视角[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1-9.
[5]张典兵,孟祥萌.终身德育理念的意蕴及实践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03):71-73.
[6]王弢.从客体引导到主体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方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06):58-62.
[7]吴家桂,王翠.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终身德育[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7-21.
[8]李莉.学习型社会高校德育人性化实践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03):43-46.
[9]刘爱玲,史静文.约翰·杜威终身德育思想的产生及内涵[J].陇东学院学报,2014(04):119-121.
[10]蒋华,何光全.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在我国的传播与实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1):29-32.
[11]张典兵.学校德育模式的内涵解读及现代转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46-49.
编辑郑晶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and the Lifelong Moral Education
XU Xiao-jing
(An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Huainai Anhui 232007,China)
Abstract:Lifelong moral education in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civil quality,construction of social moral syste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long moral education,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ble 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can be improved continuously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civilized society. And it is the basis of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Key words:Learning-oriented Society;Lifelong Moral Education;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3-100-04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徐晓婧(1978),女,安徽金寨人,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律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