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探析
2016-02-12吕亚君王艳梅
吕亚君,王艳梅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8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探析
吕亚君,王艳梅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88)
摘要:“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在实践中存在目标界定不明晰、构建课程体系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全面等问题,提出基于四个衔接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四个衔接
此文为以下项目的研究成果: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游学制’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363);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现代学学徒制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363);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物流管理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编号:PPZY2015C247)。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也称为“3+2”高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即通过3年的高职学习,完成高职阶段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所有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得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后,通过考核转入对接的本科院校,再接受2年的普通本科教育并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普通本科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一种分段人才培养体制。目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在宁交通类高职院校联合与南京林业大学之间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工作。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2012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14名,第一届(2015届)毕业生36人,其中33人已于2015年9月转入南京林业大学就读。三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的运行管理经验,但发现了高职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晰、高职与本科段课程体系构建中考虑的因素不全面等问题。笔者正是基于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需考虑的因素
(一)明确“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公路、铁路和水运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业务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各级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掌握“公铁水路”物流及综合联运方面的专业理论,具备从事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物流系统仿真与规划等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大交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两个阶段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给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效衔接将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明确“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衔接性问题
1.细化“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实现课程体系的目标衔接
为实现“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不同阶段目标,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即高职阶段课程体构建中重在培养增强物流市场开发能力,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运输操作能力及物流方案的组织实施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本科阶段课程构建重点关注物流规划设计能力、评价选择物流技术方案的能力、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物流企业运作管理能力及在物流领域应用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中既要关注实现本阶段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又要关注实现本科阶段培养目标衔接课程的设置。
2.明确“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特点,实现课程体系的专业技能衔接
为体现“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不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特点,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衔接。即高职阶段重点培养物流业务运作能力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能力;本科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物流技术方案设计评价与选择能力、物流企业综合管理与运作能力等。因此,在高职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中既要有高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又要有实现本科阶段人专业技能培养的衔接课程设置。
3.分析“高职-本科”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的内容衔接
为实现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分析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差异,同时还要关注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与吻合度。因此,在高职段要设置初级内容的课程及与本科对接的课程,在本科段课程设置要有高级内容的课程。
4.了解“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不同阶段的证书要求,实现课程体系服务于证书衔接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在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阶段的证书要求,高职阶段学生应获得的证书有英语A级证书、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证书,本科阶段学生应获得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等。另外,高职及本科院校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在专业技能证书方面也提出了获得助理物流师证书、物流师证书的要求。因此,“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在高职阶段,课程体系设置应服务于岗位证书的要求,如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物流基础、仓储配送实务等;本科阶段课程体系也应设置岗课证融合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
二、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保障条件
(一)实训条件
目前,拥有基本技能实训区、专业技能实训区、以及创新研发实训区,实训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总值500余万元。为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培训和教师教研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师资条件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校级优秀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兼职教师15人。全国交通行业教学名师1名,省交通行业教学名师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9名;教授4人,副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7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6人。团队成员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教学满意度98%以上,是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业务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并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构建“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思路
通过对“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中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了在“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转段证书”等四个方面相互衔接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衔接”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高职课程、衔接课程、本科课程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岗位(核心)课程等三类课程构成。本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衔接课程的设置,同时也是本研究成果的重点内容。
四、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衔接”课程体系
结合“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高职段课程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及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充分考虑四个衔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高职段“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衔接”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特色,突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及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性。
五、创新点
(一)厘清了高职与本科教育的差异,提出高职与本科教育间有效衔接的方法
首先是厘清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与基本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是针对“高职-本科”教育的差异,提出了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职业证书”等四个衔接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高职段的课程体系的思路与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纵向衔接性。
(二)创建了基于“四个衔接”的“专业平台+专门方向”高职阶段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是由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交通类院联合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项目,且三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进行三个高职院校间的游学活动,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课程体系中,集中展现物流管理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的不同专业领域的专门化课程,即在公路物流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铁路物流业务模块课程和海运物流业务模块课程,满足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及在不同领域岗位间有效迁移的需求,突出课程体系的横向拓展与人才培养的复合性。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游学制视角下“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3.
[2]王艳梅,祁洪祥.“公铁水游学制”人才培养体制实施条件与学分互认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4(6):68-70.:
[3]祁洪祥,张智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开发,2015(6):76-77.
编辑郑晶
Analysis 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s in“Vocational College-University”Subsection Training Program
LV Ya-jun,WANG Yan-mei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88,China)
Abstract:Th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university”subsection training is found that the objective definition is not clear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not comprehensi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bottom-sharing,middle-layer division,and high-level engagement”.
Key words:Sectional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four connection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3-008-03
收稿日期:2015-12-08
作者简介:吕亚君(1966),女,浙江新昌人,教授,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王艳梅(1968),女,黑龙江桦南人,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向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