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探析
2016-02-12吴承霞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郑州450064
李 光,梅 杨,吴承霞(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郑州450064)
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探析
李光,梅杨,吴承霞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郑州450064)
摘要:当前河南省建设类高职院校面临与中原经济区域内建筑产业发展形势脱节的问题:即建筑类专业设置重复雷同率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质量保障。应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筑业发展需要,发展和创新特色专业建设;依托行业管理优势深化校企合作,遵循建设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原经济区
此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4SJGLX098)的部分研究成果。
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另外随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势必将迎来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新一轮建设热潮,也对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河南省建设类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
1.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省建筑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但担负着探索“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路的重任,而且还要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并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河南在更高起点上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实施必将拉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诸如新的现代化工业城镇、现代化标准工业园区以及为之服务的现代化高标准生活居住园区的建设等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建筑工程人才,因此,培养大批的建设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正是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河南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中原经济区发展所需要的。
2.河南建筑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张,河南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在支撑河南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省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40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7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润总额391.98亿元,增长25.4%;税金总额292.88亿元,增长13.7%。全省年产值超百亿的企业达到6家,建筑豫军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在非洲、东南亚、中亚等境外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全年建筑劳务输出1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0亿元。[1]
建筑专业人才需求强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使得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不断涌现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例如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空调工程节能技术等等。土木建筑类专业作为建设类专业的核心专业群,近年来在绿色建筑施工、新型建筑节能等方向出现了强劲的人才需求。在2014年学校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调查、大型企业走访等工作,对河南建筑市场进行了调研,在此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但是建筑业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且技术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承揽大型工程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造成障碍。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应用相对建筑业全行业的发展速度来说更快、更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调研中许多企业表示,企业招聘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并不是看重他读的是本科还是专科,而是看他是否具备工作实力,只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责任心,有组织与协调能力,企业任何时候都是欢迎的。与此同时,河南省建筑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偏低,人均年产值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排名仅居中游,建筑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尤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当前河南省建筑类工程技术人员24.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仅4.58%,技术与管理人才缺口很大,而建筑行业一线技术与操作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更为缺乏,与全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极不适应。河南省建筑业大而不强,凸显出河南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表明建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已逐步成为河南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就业的主导产业,建筑队伍人才结构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建设行业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社会需求量也将急速增长。因此,加强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已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建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河南省建设类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三个叠加期”,即:一是招生数量和新校区建设等外延型速度和规模扩张已渐势微;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对现有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正带来巨大冲击;三是机构升格、土地置换和借贷投入等刺激政策和粗放式、雷同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有动力。具体表现在:
1.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河南省57所高职院校中有45所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重复率高达78.94%,近三年全省招生人数最多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4年招生计划是4835名,工程造价专业招生人数是3501名。相同技术专业人员的堆集,给就业带来压力。而建筑信息化相关专业开设的较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科学界定城市规模、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将逐步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建筑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房地产业进入调整和转型期,这都对建筑业发展和就业群体有一定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偏重于传统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等二次产业形态,已不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不适应新建建筑增量趋缓而既有建筑存量现代化改造需求扩大的新常态,不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建筑业规制与监管等衍生的三次产业形态的新型服务业发展。
2.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
建筑类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针对性较差。专业设置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慎重进行,学校的师资、教师、实训设备资金等硬件是增开一门新专业首要考虑的因素。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看到建筑业发展势头猛,就业形势好,就盲目开设建筑类专业,但大量课程需聘请外校教师上课,到外校做实验实训。假如仅仅开设这些专业而没有相应的资源配合,这些建筑类专业的发展是难以保障的。有些行业特色比较突出的非建设类院校仅开设一个专业,没有考虑该专业相近专业的重要性,这也容易产生上述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紧跟高等教育的扩招大潮,相续扩大招生规模、增开热门专业,已形成数量型、规模型的发展模式。建筑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总量是大的,但是紧缺专业人才却很少,如建筑设备专业、电梯专业,用人单位需求量大,供不应求问题表现严重。
3.缺乏专业质量保障
质量观念淡薄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误区,在他们看来,设置一个专业,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开设一些课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这是理想化的假设。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并重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即使理论加实训的培养模式也未必能做到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何况这些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的程度远远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建筑专业过少,这将不利于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因为一些高职院校是非建设类行业学校,又与建设行业贴近度极低,如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等,势必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从而使得学生专业能力局限性大,视野不够开阔,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建设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新型城镇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形势,学生综合素质与从事建筑业必备的职业素养存在较大差距。建筑市场存在的质量、诚信、社会责任缺失和法治不健全等问题,也对建设类职业教育和就业环境预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建设类高职院校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筑业发展需要,发展和创新特色专业建设
一要紧跟新的建设理念和建筑科技发展,开展专业建设。围绕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村镇规划建设,结合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综合管廊建筑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等新要求,建筑职业教育应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打破原有专业设置单一和专业面窄的局限,按照建设需要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使学生一专多能,融会贯通,增强适应综合多样性工作环境的能力。如集成建筑、规划、园林工程、建筑设备、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初步形成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专业群;适应老旧建筑改造和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把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缺陷修复、工程质量检测、建筑装饰、给排水、暖通工程等专业集成为绿色建筑专业群;把建筑管理、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工程、智能楼宇、智慧社区等专业组合在一起,形成智慧社区物业管理专业群。开展装配式建筑专业建设,成立以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下管线建设为重点的名师工作室等。
二要按照建设类新型服务业发展建设新专业。积极开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融合的专业建设。适应建筑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需要,开设建筑市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专业,包含的市政信息系统、房地产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和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等新兴专业。针对房地产事务的多样性需求,增设房地产税事务、房地产法律事务等专业。适应中小企业和专业化企业管理需要,开设建设会计专业和施工档案管理专业。适应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开设建设投融资方面的专业;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和惩治防灾减灾需要,开设建设标准化专业、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电梯、消防等城市安全类专业。探索建立城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群。围绕郑州航空港和“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区域优势,发展建材物流管理、建筑设备租赁、国际建设商务、国际招投标和建筑设备与材料报关等新型服务业。把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建筑装饰专业和园林工程专业等当作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筑施工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专业来抓,带动新的专业链建设。
三要发展利于就业创业的专业。突出专业化分工,开设一批规模不大、有定向就业需求的小专业,如展览设计与施工专业,石材装饰与加工专业,古建筑设计与修复专业,建筑防水、基础工程、结构焊接等专业。
四要改革相关课程。结合政府建设管理和建筑市场运作实际,总结提炼真实实用的建设管理程序概论,作为建设类各专业统一必修课,使学生全面掌握建设工程的市场运作规律和政府监管规律。
2.依托行业管理优势深化校企合作,遵循建设规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以广泛进驻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进驻重点建设项目,就是进入建设工程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基地,直接参与国内外知名建筑企业的竞赛,使学生和教师在不断吸收最新理念和建筑科技成果,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新的业态变化,从中感受优秀特色建筑企业文化的熏陶,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学习和锻炼。
二是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回到校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把企业的人才资源和建设项目资源纳入学院的教学改革创新过程,开展专业建设与建筑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建筑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建筑建设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真正形成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三是以掌握建筑工法、熟悉建筑标准为核心,增强教学和实习的实战性。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和建筑施工组织计划开展教学,把关键部件、关键工种的方法和需要执行的标准结合起来,把有关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等有关规定纳入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实行分类教学,根据建筑工程专业化分工开展专项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工程建设的工序和操作过程,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和标准化意识。
四是以信息化全面推进各个专业的升级改造,加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共建共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教学体系全覆盖,建设学习型校园。
五是探索建立建筑业现代学徒制度,尝试招生就是招工,根据工程职业标准,推行课堂学习、校内实训与施工现场实习相结合,分工种实训和分部分项工程实习相结合,教师教学和师傅带徒弟相结合,校园或施工现场阶段性测试与模块化考核相结合。
六是树立入学就是参加工作的理念,把教育的所有设施和工作场所都作为学生校内实训的课堂,建设项目请学生参与,学校作为一个社区让学生参加管理,吸纳学生参加建筑设计院、质量检测中心、物业管理公司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校办产业运作管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关键技能、健全的人格素养和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实现校园学习与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夯实学生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七是与省内外大型建设集团深度合作,通过互派教师和工程师,科研共同攻关,加快培养新型的“双师型”教师,促使学院的教师尽快实现由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课堂教师向善于教学的工程师转变。
3.加强职教统筹,促进职教结构与布局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结构的切入点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在各个地区之间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基本均衡化,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以实现协调发展,在管理主体之间统筹权利和义务,以理顺机制。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应兼顾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好地配置和利用职业教育资源。
4.提升技能水平,把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员工由于受自身水平的限制,难以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对这类员工,企业希望他们能通过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企业出于自身人力物力、成本控制等因素的考虑,不可能能完全提供在职培训,而职业院校在承担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建设类人才,建设类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参与城镇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其角色和地位尤为重要。“十二五”以及今后的“十三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以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对建设职业教育发展来说,是一场难得的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设类高职要认清形势、把握契机、主动作为,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为使命,在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倒逼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2014河南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3-06).http://www.ha.stats.gov.cn/ 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5/03/1425257775958563.htm.
[2]蒋笃运.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J].河南教育(中旬),2011(1):7.
[3]张能云,张振山,方红彬.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9):5-7.
[4]董学勤.河南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互动关系探究[J].河南科技.2013(17):278.
[5]孟白.河南应在农业大省力推建筑劳务转型升级.河南日报[N].2015-08-11.
编辑朱荣华
Exploration on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LI Guang,MEI Yang,WU Cheng-xia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Zhengzhou 450064,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edu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disconne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The main problems are high similarity in major setups,irrational major setups and lack of quality guarantee. Colleges should conform to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try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specialties,deepe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follow the rules of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construc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3-011-05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李光(1973),男,河南濮阳市人,副主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