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对中华民族概念及特征的探索和把握

2016-02-12

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国家

李 贽

(1.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2628;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认清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也必须认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所赖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基本国情。在对中华民族构成国情的认识上,我们党历来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不同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不同语境下的中华民族概念、对象及其构成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把握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特点和任务,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特征和基本国情,从国际和国内两个不同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不同语境下的中华民族所包含的民族对象及其构成属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1 党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探索和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领导)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1]270在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实际上明确地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民族国家的问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列宁则把无产阶级的这个历史任务与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指出“在不发达国家里,客观上还有全民族的任务,即民主的任务,推翻民族压迫的任务”[2]153。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对中华民族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结合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历史任务来认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民族纲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6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毛泽东报告通过的决议中又明确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傜、夷、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3]541940年,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了“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的宣传纲领。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整体命运的把握和思考。

1.2 结合党的性质与党的领导来认识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要求自己成为集合各民族先进分子的组织,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民族,均可接收为党员。”[4]3在党的早期活动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为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5]。1935年,毛泽东在谈到党的领导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所以我们有权利称我们自己是代表全民族的”[6]158-159。同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决议对我们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7]620-621

1.3 结合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来认识

1939年,毛泽东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著名文章中的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中华民族”。他在该文中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共同生活地域、具体的民族人口构成、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及面临着的政治斗争环境等。他从不同方面对在中华民族这个母体和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作了论述:“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8]622-623。

1.4 结合中国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国情来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使用“少数民族”一词是在1926年11月,而且“少数民族”一词所指的范围是逐渐扩大的[9]。由此可见,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认识、运用和把握,要先于“少数民族”一词。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各构成民族的认识也逐步深入。1940年,经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并报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两个文件,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中回族和蒙古族两个构成民族进行综合分析的范本。从1939年到19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数次独立举行了对黄帝与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其政治意义就在于把成吉思汗纳入“中华民族英雄”行列,与汉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儿女共同敬仰的民族政治符号[10]。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又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各构成民族的民族识别,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了中华民族构成的多元性特征。

1.5 结合中华民族与各构成民族的关系来认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就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1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从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相互间的关系两个层次,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庭关系”进行了说明。这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与各构成民族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最为准确、最为精辟的把握和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党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认识把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是与无产阶级政党所承担的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相结合的认识过程,是与本国社会历史发展、革命及文化传统、政治斗争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过程,符合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个体的认识发展规律。

2 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征的分层把握

2.1 从国际层面把握中华民族的一体性

中华民族是从国家层面上代表中国各构成民族,并且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集合名词。在国际上与中华民族相对应的民族,只能是美利坚民族、英吉利民族等从国家层面上代表各自所有构成民族的民族称呼,而绝不会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等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构成民族。同所有屹立于国际民族之林、代表多民族国家构成民族的民族一样,中华民族的一体性也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几千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共同的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斗争促进了各民族人民中华民族统一体意识的觉醒。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各构成民族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共同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和各构成民族实现小康梦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生产力基础。可见,在漫长历史中形成,在近代斗争中加深,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促进的中华民族一体性特征,正是保障其能够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习近平号召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2]151

2.2 从国内层面把握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作为集合名词的中华民族,在国内层面上包括了56个构成民族和港澳台同胞。这些构成民族和特殊地区的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一体性前提下的多元性特征。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更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我国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曾经有众多的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引领和参与了中国历史发展。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繁衍、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这些构成民族在缔造和捍卫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并且通过相互间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推进了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体性程度。尊重历史,我们就要认识到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和今天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往日辉煌的铸就者和未来民族复兴的承担者。习近平从历史表现和现实格局的角度对这种多元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12]150

2.3 分层把握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征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与各构成民族及成分的关系:其一,强调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主体身份的一体性,就是强调国家的集中统一。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流和常态。习近平指出:“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都是大一统的组成部分”[13]。这种集中统一的国家形式因为有利于各民族的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交往,而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肯定,并将其当作是无产阶级政权尽可能采取的国家组织形式。其二,强调中华民族在国内构成民族上的多元性,就是强调中华民族大团结。习近平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构成民族多元特色之“利”,体现在民族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发展动力上,体现在民族地区各种丰富资源的经济潜力上,更体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卫疆戍边的奉献上。而众多之利的实现条件就是中华民族大团结,无民族团结则对国家和民族均无利可图。其三,在正确把握中华民族一体性与多元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与各构成民族及成分的关系。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12]151可以讲,前一个“关系”的核心就是国家统一,后一个“关系”的核心就是民族团结,就是“三个离不开”。前后两个“关系”的关系就是:“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14]79-80习近平强调,维护和实现好这两个“关系”,就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15]。各民族要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包容和欣赏、相互学习和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团结起来。

3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及其构成民族的属性差别

从“中华民族”概念产生到现在,理论界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有三次大争论,这些理论探讨形成了众多观点,其中争论的主要分歧点集中在中华民族是否已经像其构成民族一样成为实体民族[16]52-76。赞成者和否定者都各执一词,直到今天似乎也无法得出定论。笔者认为,把两个并不在相同层次上的对象做比较,是争论本身难以取得广泛共识的根本原因。同时,结合党对中华民族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也为我们正确把握关于中华民族及其构成民族属性上截然相反的两种争论观点中的合理性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对中华民族是否已经成为实体民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正在于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思考,也即我们考察和认定一个民族已经成为实体民族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什么。而其答案,可能也只有从国际国内两个层次上把握和区别民族所享有的不同的政治权力来进行分析,才会比较切合实际。

从国际层次上来讲,实体民族就意味着在现有国际政治体系下能够有权力独立地建立自己国家的民族。此即所谓“民族国家”的民族构成基础。笔者认为,当今世界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当然也算是民族国家的类型之一,只是这种民族国家的“民族”显然不同于单一民族国家的单一“民族”,而一般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复合民族,甚至可以是潜民族。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国际层面把握民族概念,“这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法认为民族国家是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来源”[17]279-280。所以,如果非要按照西方学者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点来套用在多民族国家上,那么我们认为,在学理上,与美利坚民族构成美国建国的民族基础、英吉利民族构成英国建国的民族基础一样,中华民族同样也构成了中国的建国基础。在国际法法理上,美利坚民族、英吉利民族和中华民族作为包含众多构成民族(西方学者将其称为族群)的复合民族,与那些已经存在的单一民族国家一样享有平等的建国权力。

从国内层次上来讲,实体民族则意味着国家应该保障其构成民族成员除了可以享有普通公民权力外,还可以享有以民族身份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权力,以及除民族独立以外的各种层次的民族自治权力。所以,从不同层次的民族实体所能够享有的政治权力的角度出发,我们绝不能把国际民族与国内民族混同起来、没有区别地讨论民族实体问题。或许构成多民族国家基础的复合民族在民族实体的特征上,没有国内民族那么成熟、鲜明,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在当代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体系下,这些复合民族所享有的建立统一国家的实体权力。正是在此意义上,有学者指出,这类享有国家权力的民族更为突出的特征是其政治性,而那些原生态的国内民族更突出的特征是其文化性[17]279-280。也有学者从法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把“中华民族”写入宪法的建议[18]。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国内层次上考察民族概念时,某些学者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实体已经形成”持否定意见的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如果从对国内民族实体的特征把握上来考察,中华民族的确在很多方面“不符合民族实体的概念内涵”,“中华民族形成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尤其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整合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16]70。我们认为,在国内层次上考察和把握中华民族概念时保持这样的理论清醒,对于我们在民族工作上进一步增强提高各族人民对“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于我们避免再犯前苏联那样盲目、急躁地用“苏联人民”概念来掩盖其大俄罗斯主义错误,都具有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对“中华民族”内涵的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在国家历史使命的转换里的民族认同的过程,因而,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所有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过程,并且将会伴着这种认同的加深而成长[19]。只有保持这样的理论清醒和忧患意识,我们才能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统一、共同发展繁荣的纲领原则指导下,继续解决好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强化和提升各民族人民群众的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各族人民共同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综上所述,在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考察和把握上,或许我们应该再次强调和学习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对研究民族问题的方法提出的要求:“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20]375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分清我们是在什么理论背景、什么考察范围、什么研究层次上讨论中华民族实体问题,对于问题提出的不同的背景、范围和层次,我们能够给出的答案必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正确把握中华民族概念,要求我们从国内层次上,应当尊重构成民族的多元性,包容差异,缩小差距;从国际层次上,必须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巩固和扩大认同,增加共同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坚实的共同体基石,才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彻底科学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室.党的民族政策文献资料选编(1922.7-1949.10)[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1.

[4]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杨宗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党的多民族基础[J].党的文献,2006(4):66-70.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李翠.金炳镐:相伴中国民族理论40年[N].中国民族报,2015-02-13.

[10]李俊领.仪式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对黄帝与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G]∥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1]吴跃农.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与费孝通谈民族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4-11-18.

[1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室.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13]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N].中国民族报,2014-11-07.

[1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5]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5-09).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

[16]金炳镐.民族理论前沿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17]宁骚.民族与国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8]李占荣.论“中华民族”入宪[J].社会科学战线,2008(10):248-251.

[19]陈艳飞.关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含义研究[J].东疆学刊,2005(2):32-38.

[20]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国家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多元民族
把国家“租”出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