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6-02-12周曦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周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周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栋梁和希望。文章通过解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先进典型、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高校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西方社会思潮逐渐涌入,由此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冲击,这种转变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成因

总的来说,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党和国家的教育下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共产党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诚信做人,待人友善,团队意识较强,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大学生爱国缺乏理性,缺少理想信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诚信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但缺乏理性

当代大学生受高等教育熏陶,思想较先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也空前增强,对于报效祖国亦是满腔热情。但是,爱国需要理性地表达,需要着眼于长远的、国家的利益,而不能采取过激的行为。例如,在反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错误,有些大学生为表达保卫钓鱼岛的爱国热情,参与打砸国内“日货”,损害了他人合法利益,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爱国,还突出地表现在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有助于培养国民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44.2%的人认为自己“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态,67.3%的人认为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了解肤浅,欠缺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生活安逸,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总是畏畏缩缩,抗挫折能力较差。

(二)缺少理想信仰,实用性和功利性较强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一份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社会调查显示,“34.5%的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学生不相信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和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理想信念,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患得患失,认为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就主动去做,认为对自己毫无利益关联的事情就不闻不问。

(三)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较弱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为活跃、最有潜力的优秀群体,他们最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新思想、新事物,同时也很容易产生认识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它在给我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国人的价值观念、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鼓励竞争,却也滋生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给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这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处世态度,使得有些大学生一味地张扬个性,忽视了集体利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时也不能正确做出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还表现为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这些人由于平时清高孤傲,刚愎自用,在与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不虚心听取他人看法,待人态度不友善。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当代先进大学生,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与人为善的道德规范,为人谦恭,待人宽厚,积极投身于集体中,在集体中大放光芒。

(四)诚信意识缺失,“失信”现象较普遍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应该把诚信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做到诚实劳动,真诚待人,信守诺言,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但是,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在给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投机取巧,缺斤少两,欺诈消费者;校园里,少数教师为追名逐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出现学术、学位造假现象。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争强好胜,却又甘于现状,欲求一劳永逸,坐享其成,不能做到诚实劳动,例如,大学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总是屡禁不止。一份关于“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的调查问卷中,“有24.7%的大学生表示理解,28.3%的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言而无信”、“不守诺言”、“自食其言”等失信行为。如有些大学生是在政府的助学贷款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作为受助大学生理应在毕业后履行承诺,将贷款按时还清,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违背诚信原则,拖欠贷款。由此可以看出,校园中“失信”现象较普遍,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现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大、战线长。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性、导向性和实践性,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必须以此为依据。”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改革传统课堂教学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例如,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过于偏重教学理论,忽视了客观实际,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课堂使用单一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和课堂感染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果较差。一份关于“您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您的思想影响如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有很大影响,有很大转变”的占6.0%,选择“较有影响,有一定转变”的占43.4%,选择“基本没有影响,没有多大转变”的占38.1%,选择“没有影响,没有转变”的占12.5%。为此,要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增强实效性,应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时关注社会的新变化,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教材、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认真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动机,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电教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社会上出现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的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应通过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度,拓宽普及途径,让学生真正下意识地学习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最后,高校教师还应认真研究相关课程内容,探寻课程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共性,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传授。

(二)以先进人物为导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倡导高校大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先进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公民,也许有些人并不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但他们却用言行诠释着自己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爱与奉献。虽然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校中积极号召大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对于引导他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中可以组织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榜样就在身边”、“诚信最光荣”等教育活动,发扬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充分发掘大学生周围的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强不息、不畏艰难、诚实守信、心系祖国、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文化,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校园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风建设可以起到熏陶作用,净化学生的心灵,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能够让学生在美好的校园风气中安静地学习。因此,高校中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针对校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开展以“我爱我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品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风建设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增强求知欲的动力,高校要积极创建优良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是举办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的文化活动,并将其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并在校园内尽可能地扩大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时政热点问题举办爱国主义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广泛讨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敢于担当重任;学校社团可以组织手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人物纪录片,展现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励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奋勇拼搏。

三是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推动校园的人文建设。人文建设是和谐校园文化内容之一,它涵盖校园的建筑、文化广场、展览馆、雕塑、体育设施、校园环境等方面,这些都是大学生经常要接触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因此,学校应加大物质文化的资金投入,合理布局校园,增设艺术文化广场、展览馆,陈列一些有教育价值的人文资料,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免费开放,增强学校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艺术魅力的熏陶下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社会实践是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体验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探索确立的,大学生要切实掌握它的丰富内涵,就应走到社会中去,跳出课堂的束缚,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现阶段,加强高校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实施建议有以下几点:

1.加大实践经费的支持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必须要有充足的活动经费作保障,因此政府和学校首先要意识到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充分重视起来,然后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支出。与此同时,为扩大实践主体,满足全校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要努力拓宽实践渠道,除在校园内设立实践场所外,还应与社会合作,到更广阔的大社会中去。最后,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保证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2.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影响力很大,能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但由于目前部分高校并未真正重视实践课程,导致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较晚,尚未形成一套体系,因此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资源短缺,且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为此,各高校要增设实践活动课程,并培养专业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3.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力求贴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在活动中培养核心价值观。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更加深入社会,能够与社会亲密接触,作为学校应在政府和各方的帮助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高综合素质,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直接途径。比如,组织大学生瞻仰烈士陵园、重走长征路、参观历史纪念馆和红色革命老区等,感悟革命人士为振兴中华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根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还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学校还可以与西部贫困山区学校合作,支持大学生去西部支教,发展当地的教育,以此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发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组织大学生参观科技公司、举办科技节等,让大学生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激发创造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保障其有效实施,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大学生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伟大光荣使命。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4(,1).

[2]吴宏亮,陈思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原则和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14.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D64

A

1009-6566(2016)05-0058-04

2016-09-05

周曦(1991—),女,甘肃天水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公民道德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