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体适能”热点研究
2016-02-12邱楠
邱楠
面向21世纪“体适能”热点研究
邱楠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有关“体适能”的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体适能”的概念辨析日趋明确、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方式不断完善、美国“体适能”教学模式对我国传统教学的冲击力不断增强、“体适能”产业的构建及相关应用技术手段逐步成熟,但是在这一形势下仍存在相关问题需要解决。
体适能;概念;评价指标;影响;应用技术
1.前言
在人们高度关注健康的现代社会,体适能的研究目前在高校以及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受到重视,对体适能的测量与评价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高校已把体适能作为体育课程的选项之一[]。“体适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出现相应的成果,以下就主要研究的热点进行梳理。
2.“体适能”的相关概念辨析综述
“体适能”概念(physicalfitness)源自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简称AAHPERD)的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所下定义为是指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体适能”的概念辨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适能与体能、身体素质、健康、身体适应能力这四个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2.1 体适能与体能概念辨析
张建平认为从概念的内涵来看,体能对体适能是一个一般属性的概念,体适能对体能来说是一个特殊属性的概念。从其外延来说,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与运动竞技体适能;而体能则包括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包括特殊能力、适应能力等),其外延与体适能比较显得更扩展,它包含了体适能,但二者不是完全重合。因此,体能与体适能之间的概念关系是属于真包含关系[]。肖夕君认为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静态的,就好比是制造物品的“材料”和“材质”。体适能是身体的适应力,是动态的,就如物品的“用途”和“功能”。体质与体适能的关系是“材料”与“功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材料”决定了“功能”[]。终上所述,两者就不同的方面提出体能与体适能的关系,前者认为体能包括体适能,但两者不是完全重合,后者认为体能决定了体适能,而不是包含关系,笔者认为体能是体适能发展的基础。
2.2 体适能与身体素质及健康的概念辨析
刘功聚、张建平认为体适能、身体素质都属于身体的健康标志之一,最佳的体适能,一定的身体素质,是健康概念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它们包括的对象范围,体适能的有关竞技体适能与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等呈部分重合。体适能的有关健康体适能,如良好的心肺耐力与健康概念的生理健康也呈部分重合[]。
2.3 体适能与身体适应能力的比较
刘功聚认为从字面上理解,容易误解体适能就是身体适应能力。事实也不否认,身体适应能力与体适能概念的相近关系,身体适应能力包括适应自然环境能力,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其中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就明显与体适能概念相近,只不过体适能更具体地确定了这种能力的恰当程度。概念的特殊属性得到了充分的揭示,明确了体能基本能力包含了身体适应能力,身体适应能力也包含了体适能[]。其中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就明显与体适能概念相邻,只不过是体适能更具体地确定了这种能力的恰当程度,概念的特殊属性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二者同属概念有了特殊属性的区别,从而明确了体能的外延的基本能力包含了身体适应能力,身体适应能力的外延也包含了体适能(体适能,港台的定义认为:身体适应生活、活动环境的综合能力)。因此,体能—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属于真包含关系,而不是全同关系。
研究综述:从体适能与体能、健康、身体素质、身体适应能力的相关概念辨析中可以看出,体适能与四者不同,但是在某些部分体适能的概念又与四者有重复的部分。例如,笔者认为就体能与体适能来说体能内涵概念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其外延概念是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生理功能,它与体适能中的健康体适能和竞技运动体适能都有重合部分;健康体适能中的心肺耐力、肌耐力和肌力、体脂百分比等指标都与健康相关;竞技运动体适能与身体素质中的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也都有重合部分;在体适能与身体适应能力中,身体的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回顾体适能概念,发现连着的对象都是研究身体对外界的适应性,但是体适能概念对这种适应程度做了简要说明。
3.“体适能”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运动竞技体适能两个部分,但是对体适能的评价指标确不一样。台南示范学院的龚忆琳把体适能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适能,并且指出健康体适能包括五要素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柔软性适能和适当的体脂百分比[]。陈佩杰认为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指标为:心肺血管机能、身体成份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包括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度,而技能体适能的相关参数包括体适能中与技能相关的参数是灵敏度、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和速度。灵敏度在空间迅速、准确地改变整个身体运动方向的能力。平衡性稳定或运动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体适能中与技能相关的这些素质不是每个健康人都均衡发展的,因为拥有这些素质还要有一个动作练习过程,因而与技能相关的体适能的组成部分有时也叫运动技能或是体育技能[]。
研究评述:目前对与体适能的评价指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上述各位学者对体适能指标的评述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看出期都是从生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的角度入手,选取相应倾向的指标体系作为体适能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对于体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随着研究的进行或许有些新的指标及有些旧的指标会出现和删除,后续工作任重而道远。
4.“体适能”对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的冲击和启迪
王亚立采用对比实验为主要方法以我国高校的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它把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融为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美国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此建议1)应分析其内涵,结合本国国情,学习他国体育模式的精髓,改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服务。2)应重视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认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体适能的教育的氛围中,在体育课中能够学习运动知识,享受运动过程,也愿意从事更多的身体活动以提升体适能,并具有正确的态度能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终生受益[]。张健忠、谢佩娜对美国高校“体适能与健康的原理与应用”的课程、教材和内容体系进行了阐述和剖析,挖掘了其可借鉴的价值,认为:1)应对其课程体系加以分析研究,取其有用者而用之;2)开发教材,购买仪器;3)加强师资培训,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4)实现课程内容主体化,与个体信仰、情感相联系[]。罗平,张剑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的开发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重心从“提高体力”转向“增加身体活动”、确立“HELP”健身教育理念以及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类型的多样化等,推动美国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实践的发展。我国应重视学生健康体适能培养的教育实证研究,增加体育教学的运动学习时间,从而使我国的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教育得到发展[]。
研究评述:以上文献从体适能健康计划、国外体适能计划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外健康体适能标准的比较、国外体适能教学对我国学生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体适能在国内的影响做了阐述,可以看出“体适能”这一美国的舶来品确实对国内传统教育包括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中外体育教学的比较中,确实发现了现有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国内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法,存在诸多矛盾,例如,目标注重结果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多采用横向比较,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纵向进步幅度;学生教学分班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水平来进行统一分班等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一篇实验研究性文章也从一个侧面通过对比分析出,运用体适能课程模式的教学确实要比传统的教学最终效果及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等长远目标要好的多。
5.“体适能”的应用—“体适能”产业的构建
刘功聚研究的系统区别以往评价系统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采用新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第二、采用新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采用构架进行开发,接口灵活,可移植性强,易维护,便于扩充[]。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类别的管理和数据操作的权限管理。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添加删除普通管理员系统能对用户自动判断分类,拒绝、警示非法操作并加以记录用户权限由超级用户进行新用户注册时授权确定,“普通管理员”分为“类别管理”和“常模表管理”新产生的用户凭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后可进行数据输入评价与查看。数据库安全利用“控制面板”中的“数据源管理器”创建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名,即,构建网页防火墙,对数据库进行了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安全。数据自动检验利用各种函数自动检测用户输入数据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地避免垃圾数据的产生,以及由于因为数据不合理所产生的系统不稳定现象。因为我们大多数用户使用家庭版系统或者安装盘所安装的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很多插件是无法使用的,管理员在使用主程序之前,请安装插件,根据系统的不同选择安装的不同版本。
研究综述:“体适能”的发展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形成完整体系,未来社会以此为契机,形成一条及测量、评价、处方干预、再测量于一体的产业链,一方面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将拉动体育产业的增长,这对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有的科技还有很多不足:不易操作和实效性差也是后续技术研究应该改进的地方。对体适能产业的发展,有从专门地健身俱乐部中寻找出路,如相应的体适能健身计划等私教课,有运用专门的仪器指标进行一套系统的运动干预,显然后者的前景更大,效果和科学性更高。但是现今对于体适能的产业整体计算机发展还多停留在小规模实验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
6.总结
6.1 “体适能”的热点研究从概念的逐步的明晰,内容和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大面积展开,必将形成体育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也应该重视现如今存在的种种问题。包括上面五个专题中提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我国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体适能应用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等实际问题。
6.2 “体适能”研究发展至今很少走出高校和健身俱乐部的局限,使其面向国民大众,解决实际中的科研经费短缺等困难,进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全民体适能测量评价体系。
6.3 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体适能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在国民体质监测网的基础上,建立更科学和完善的国民体适能监测评价体系,为综合提高国民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103
邱楠(1992.12-),男,汉族,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