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廉政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价值与契点

2016-02-12刘洪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洪波



毛泽东廉政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价值与契点

刘洪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作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渊源,毛泽东廉政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在社会转型引发文化多元的今天,毛泽东廉政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者是一种共生关系。在高等学校中,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廉政文化,必须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着手,以此为嵌入契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价值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廉政教育中完成人格的培养与完善。

关键词:毛泽东廉政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价值;契点

廉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的重要的精神财富。2013年12月,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牢记毛泽东同志“绝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必须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1]今天,毛泽东的廉政思想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廉政思想,自古有之。作为由一定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体现着人们对清廉政治的认知与追求,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廉政思想,也形成了灿烂的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廉政文化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及其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人们廉洁从政从业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政文化的根本特征。[2]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

党从建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早在1926年8月,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要标志。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对党的廉政建设进行了毕生的努力和探索。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发端于“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在长期的残酷革命斗争中,总结中国历史上革命斗争与廉政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廉政理论相结合后,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升华。其后,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毛泽东廉政思想,成为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二)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廉政思想建立在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深刻领悟的基础之上,因而具有中国特色。毛泽东廉政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超越,更是对后来党的廉政建设进行了战略预见与整体构建,并通过身体力行,形成了党的优良的廉政文化传统。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核心,同时,也发展成为了党的根本宗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命题。[3]随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人民服务》中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廉洁奉公、务实高效,决不能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这也意味着为人民服务与政治清廉是相辅相成的。

2.用民主制度保证廉政。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用制度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纪律性、革命性。从“三湾改编”中的“官兵平等”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毛泽东如何“跳出历史的周期律”,如何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时,毛泽东的回答是通过民主监督,让政府不敢松懈,即用民主制度保证、监督政府的廉洁。

3.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防变。毛泽东高度重视党风建设,认为党风建设关系到革命的胜利,关系到人心背向,关系到政权的安危。1944年,毛泽东以《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必须在胜利时保持自身的优良作风,并在“七大”上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949年,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必须要注意糖衣炮弹的进攻,要继续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建国以后,由于执政地位和工作重点的变化,毛泽东更多关注的是执政后反腐防变的问题,并果断地处理了一批腐败分子,给全党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腐防变的廉政教育课。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贪污、杜绝浪费,精兵简政、勤俭建国。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一直倡导着勤俭节约、反贪污浪费、勤政简政等思想。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治国理政;不管是根据地的局部执政,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全国执政,都体现着毛泽东宝贵的廉政思想。从苏区时期的“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约每一个铜板”到延安时期的“精兵简政”,从解放战争时期的“要作长期打算,避免滥用和浪费”到《共同纲领》中的“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再到1956年八届二中全会上“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这些廉政思想,都是贯穿于毛泽东一生的精神品质与信仰追求。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廉政思想。

(三)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继续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阐述廉政思想。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首次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在众多中外记者面前也谈到了廉政建设的极端紧迫性,“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4]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后,立刻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同时全面深入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如果从党的廉政建设的发展脉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廉政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

二、毛泽东廉政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坚决反腐斗争,不仅在社会民众中顺民意、得民心,而且,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应。新时代的反腐斗争,实际上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升华与实践。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廉政思想,不仅自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而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即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有共同的价值核心

早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5]毛泽东强调:“世间一切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6]为了谁的论述,反映在毛泽东廉政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0多年前,胡锦涛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本质。[7]培养什么人,为了什么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部价值核心之所在。

(二)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一,从意识形态层面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从个人发展层面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确定成才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毛泽东认为,思想教育为政治服务,这是阶级社会的普遍特征。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就是由毛泽东首次提出的。第二,毛泽东廉政思想作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思想渊源,其目的是我党通过廉政文化的培育与熏陶,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提升执政能力,完善执政理论,从而实现跳出“历史的周期律”。这也意味着,毛泽东廉政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两者都追求的是,教育对象必须要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从而实现执政的科学性与长久性。

三、毛泽东廉政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毛泽东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的主干与源头,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对全党、全社会的廉政文化与风气进行价值引导,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

(一)毛泽东廉政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考量

第一,毛泽东廉政思想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廉思想的继承,且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反复检验,成为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并由此带来的思想复杂、价值多元的格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官尊民贱”、“权力崇拜”等封建糟粕与西方社会思潮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相互作用、呼应,都极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扭曲他们的价值体系,滋长腐败文化。[8]第二,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高校中重要部门的腐败案件频频发生。例如,学术腐败、招生腐败、保研腐败、考试腐败,套取、违规使用学术经费,利用学术地位色诱学生等等,这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廉政观的形成。从长远看,极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廉政思想。同时,当代大学生本身也存在着廉政思想模糊、廉政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一边痛恨贪官污吏,一边却对自己身边的腐败现象习以为常。

(二)毛泽东廉政思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考量

第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毛泽东思想中廉政思想的积极引导,在大学生中形成良性的廉政文化,这不仅能让大学生抵御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袭,而且为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夯实思想文化基础。这关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乎民族的发展。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廉政文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廉政文化的保证与引领,也离不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渗透熔铸。第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生力军、未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构建的主力军,不仅是廉政文化的熏陶者与享有者,也是廉政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正如毛泽东在1952年1月4日亲笔修改《人民日报》社论中所指出,“对于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严重现象,如果不加以彻底肃清,……,这就有亡党、亡国、亡身的危险。”[9]

四、毛泽东廉政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契点

基于大学生现实问题的廉政教育是指“发现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寻找道德规则——强化廉政思想”的教育方式。在价值多元和充满物质引诱的时代,学生仅有道德顺应能力,依然不能保证其正确的道德取向。在新世纪里,人们的实践领域与学习领域日益扩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不断地“面对现实问题”,将是人们的生存常态。因此,毛泽东廉政思想要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廉政文化素养,更要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廉政思想的精粹来解决未来职业中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面临新的现实问题时尝试创造新的廉政规则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基于大学生的现实问题的教育模式中,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

(一)理直气壮,立场坚定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就是要立场坚定地把廉政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毛泽东在苏区提出的“节省每一个铜板”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光盘行动”,可以看出,勤俭与廉政就是我党的传家宝。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底气要足、腰杆要硬,要充分利用毛泽东廉政思想这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立场导向,把廉政思想融合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用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来消解社会转型所带给高校的负面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敢于直面国内外重大腐败案件,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立场导向,把廉政教育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用毛泽东廉政思想审视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自身原有的廉政思想和道德素养。

(二)有破有立,正反结合

互联网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学习的过程与方式,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批判意识不断地增强。那么,在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正面的说教,即“立”,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单纯的正面说教,如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在“立”的同时,注重“破”的手法,即反面说服。只有先运用毛泽东廉政思想中的精髓,深入地、客观地、全面地剖析各种社会腐败现象,正面说教才有现实的根据。不破不立,破为了立,就是这个道理。

(三)潜移默化,细雨润物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尤其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来说,要让毛泽东的廉政思想成为武装大学生思想的重要武器,在课堂教学中,第一,必须遵守教育规律。要打破“说教”、“灌”的思想意识和惯性,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历史、历史联系未来的方法,深刻摸清大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接受能力以及对教育的多元需求等客观实际,深入挖掘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廉政的真实历史事件,再用历史事件对比现实问题,通过有破有立、正反结合的方式应用于课堂之中。通过这些途径,才能让历史鲜活起来,以史鉴今,也才能让历史昭示未来。第二,要巧妙地把显性廉政教育方式与隐性廉政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以校园文化活动、团学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为载体,寓廉政文化教育于环境感染之内,施教于无形熏陶之中。

(四)形成体系,全面渗透

廉政文化的教育,不是高校思政教师独自担负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健全育人的体系,才能实现全面渗透的效果。因此,在高等学校里,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强化廉政思想最经常的途径,对培训大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基础会计》 《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等。所以,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廉政思想,除了学生工作部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党校理论教师,高校专业课的教师也应该基本了解毛泽东廉政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相关职业道德的特点,把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廉洁思想、勤俭精神、奋斗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廉政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形成一种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体系。要知道,大学生的廉政教育,不是哪个部门哪个老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必须要多管齐下,全民皆师。

(五)身体力行,德高为范

作为高校教师,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否则,一边是满嘴的马列主义,一边却是歪风习气,这样的廉政教育,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教师自己一身正气、洁身自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大学生,通过言行举止将廉洁文化与思想耳濡目染地传递给大学生。这样的教师,才有底气、有说服力,才能真正地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10]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以身体力行来进行廉政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廉政观念,关键还是得看教师自身的廉政文化素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1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2]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0-01-05.

[3]宋成东.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启示[J].学术界,2014(02).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2.

[7]刘龙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N].人民日报,2004-05-31.

[8]黄振宣.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08).

[9]王治国,李雪慧.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N].检察日报,2009-09-29.

[10]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04).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0.

责任编辑:刘建文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034-04

收稿日期:2015-12-03

作者简介:刘洪波(1978-),男,湖南隆回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低星级酒店员工晋升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