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6-02-12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课题组
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云南怒江673100)
摘要:勤劳智慧的怒江州各少数民族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从漆树中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并不断地注入他们的思想内涵,创造出独特的怒江漆树文化。怒江州要在云南省争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争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就必须认真挖掘漆树文化资源,分析漆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的策略,为做强漆树产业提供指导。
关键词:怒江州;漆树文化;漆树产业;问题;发展策略
课题组简介:段建琴(1978-),女,云南泸水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课题牵头人)
成员:李海曙、韩明春、李川南(执笔)。
植物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展成为独特的植物文化。研究和探讨植物文化,对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怒江两岸各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长期改造大自然的生产实践中,从漆树这种怒江流域广泛种植的植物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并不断地注入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独特的怒江漆树文化。怒江州要在云南省争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中,争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就必须认真梳理和挖掘怒江州漆树文化,分析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的策略,为做强漆树产业提供指导。
一、独特的怒江州少数民族漆树文化
漆树是天然的涂料树和油脂树,又是用材树,是我国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用经济树种。早在7000多年前,漆树就走进了人类生活,成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怒江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从东到西有3条大江并流,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720米,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流域的北亚热带、南亚温带、中温带气候都适宜漆树生长,漆树成为怒江流域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生活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少数民族,都有种植漆树的传统,漆树的各种产品也是各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怒族是怒江州最早种植漆树的民族,怒族种植的漆树品种主要是薄叶漆树,“碧乃金”是怒族赋予其的名字。其中的“碧”是指这些漆树生长在碧罗雪山上,“乃”在怒语意为“黑色”,形容生漆的颜色,“金”则是怒语“漆树”的意思。漆树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对漆树的种植和利用过程中,演绎出具有特色的漆树文化。
(一)漆树是怒族“通灵”的象征
从历代典籍中不难看出,祭祀是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活动之一,祭祀的对象是神灵。从宗教意义上说,“漆”是一个超自然现象的媒介,带有明显的通灵象征,如《韩非子·十过篇》就有:“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的说法。在祭祀仪式上,漆器被认为是与天神沟通的重要祭器。在《礼记·曲礼下》中就有“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的说法。秦始皇为了在他死后继续率领军队统治天下,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陵兵马俑,所有兵马俑都先用生漆涂抹全身,然后在生漆层上涂刷颜料。他认为生漆的特殊能力可以使这支陶制军队进入阴曹地府后,继续听从他的指挥。
祭天是怒江州各少数民族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在怒族的祭祀活动中,漆树被认为是建立祭师与灵魂世界沟通联系的媒介。怒族先民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由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统治着它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参天大树、奇峰异石均由鬼神所控制。由于怒族对神灵充满敬畏之心,逐渐形成了图腾崇拜,以蜂、虎、蛇、鹿、鸡、猴、漆树和石头等物作为图腾,从中不难可以看出怒族对漆树的崇拜。在怒族的祭天活动中,漆树就充当了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在祭天活动中,人们会把公鸡的血抹在漆树树枝上,把洗净煮熟的鸡放在漆树前给天神食用。
(二)独特的割漆技艺
生漆又称“大漆”。生漆干燥固化后,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耐水、耐酸、耐热、耐磨、耐碱、绝缘等,是理想的天然涂料。采割生漆是先民们种植漆树的主要目的。在割取生漆的过程中,怒江两岸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特的割漆技艺。当地人通常把用于割生漆的漆树称为“公漆”。割漆的器具主要有砍刀、漆刀、漆刷、漆筒、背篓、绳索以及专用的割漆护具等。在割漆的过程中,首先用砍刀清理出割漆的空间,然后用漆刀割开树皮,划出“V”字型的口子,接着用漆刷将漆液收集到小竹筒容器中,当小竹筒装满后,将漆液倒入大桶中。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搭建踩踏用的架子,需要借助绳索爬树。采用多层麻布制作的衣服裤子、帽子、面罩和手套等,是割漆时必须穿戴的割漆护具。割漆看似简单,却是一门独特的技艺。
第一,割漆工具的制作方法是祖上传下来的。年轻人使用父辈用过的或者在父辈的指点下制作的割漆工具。其中,漆刀是采割生漆的最重要的工具,常常用自己的名字给漆刀命名。
第二,为了祈求山神保佑割漆人的安全和增加生漆产量,怒族在上山之前都要祭祀山神。割漆是一项辛苦且危险的工作,在山林中还会遇到各种危险,漆的产量也不确定。怒族在上山之前,要在家中供奉的山神前上香敬酒,祈求山神保佑割漆人的安全和增加生漆的产量。家中的妇女不能抚摸割漆的工具。据说,如果割漆工具被妇女摸到,那么当天割到的生漆产量就会很少。
第三,怒族的割漆方法也具有特点。在《碧江县志》中就有:“用利刀旋皮易断,须留肋路,若割断则木枯。收时先放本水,然后以竹管插入皮中,纳其汁液,须晒干生水、收用”的记载。割漆时,先用砍刀砍开漆树外皮,但不要割断漆树的肋路。收漆时,先放出漆树中的汁液,再把竹管插入树皮中,通过竹管将生漆液引入竹筒中。
(三)独具特色的食用漆油文化
在怒江州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习俗中,积淀了丰富的漆树文化内涵。《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中记载:“漆油,怒傈遍种漆树,结籽后取籽榨油,以碗盛之,凝结后去碗取出,状似牛油。”把成熟的漆树籽通过特殊工序榨油,榨取的油冷却后凝固成块,便是漆油。
在云南,一提到怒江州特色饮食,大多数人就会想到“漆油炖鸡”和“侠辣”。“漆油炖鸡”和“侠辣”虽与其他地方的名菜大系不能比肩,却别有一番滋味。在怒江州诸多的漆油菜品中,漆油炒鸡最为著名。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当地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侠辣”为怒语,意为“肉炒的酒”,是将肉剁成小块放在锅里,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经过特殊烹调方法加工出来的肉酒,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甜中带辣,特别可口,是滋补身体、强壮筋骨和治疗风湿病的良药,也是当地人接待宾客的上好食品。过去,妇女生完小孩之后,在坐月子期间,都服用“侠辣”来补充营养,恢复体力。
(四)漆树的中医文化
漆树作为一味重要的中医药材,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漆属金,有水与火,性急而飞补”,其中详细记载了干漆、漆叶、漆籽和漆花的中药用法。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也提到漆树具有平喘、解毒、散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用于哮喘,急、慢性肝炎,胃痛,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创伤出血。在《怒江流域民族医药》记载了漆树的医药价值,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用法以及漆树叶、生漆、干皮或根皮的使用方法。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怒江两岸各少数民族认识到,漆油营养丰富,具有提神补气补血、舒筋活血、去湿消炎等功效,漆树的叶、花、根、皮、果实等均可入药。建州以前,怒江州的医疗条件极差,在缺乏医药和营养品的情况下,漆油及其漆树的叶、花、根、皮、果实成为当地村寨妇女坐月子、男女劳累过度、跌倒内伤时的必备的营养品,用漆油煮鸡肉、猪肉或炒菜,以漆油补气补血。当地人还利用漆树的叶子、树根以及果实作为药物,治疗外伤,漆树的花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的良药。
(五)民间弹拨乐器文化
漆树是优良的木材。漆树的木质坚硬,不易腐烂,经久耐用,成为当地人制作木制器皿、家具、蜂巢、猪槽、生产农具、家庭用具以及修建房屋的重要材料,漆树木材更是制作传统弹拨乐器“达比亚”的首选材料。
二、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漆树种植和管理面临新问题
漆树是怒江流域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生活在怒江流域的各少数民族都有种植漆树的传统。在历史上生漆曾经被用作怒族献给丽江木氏土司和西藏农奴主的贡品。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漆树的种植数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2005年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为了探索全州脱贫之路,根据怒江州山地面积广、气候类型多、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的实际,把推进生物经济富州,实施产业开发扶贫战略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提出要发动群众种植林果,建设百万亩林果基地,漆树被确定为“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中。
为搞好百万林果基地建设,怒江州委、州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从政策、资金、种苗、科技上对林果基地建设给予扶持,还以林业小额贷款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农民群众多渠道参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漆树种植业的发展,漆树种植数量不断增加。全州各乡镇,不仅建有漆树种植基地,而且还有从事漆树产品加工的云南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种植漆树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到2014年,全州漆树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
虽然漆树已经被定为“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重大项目,但与怒江州可种植漆树的条件和空间优势相比,产业基地建设仍然滞后。每年生产的生漆还不够满足当地人的需要,云南省唯一一家对漆树籽进行开发的公司——云南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所需原料无法在当地得到满足,需要到州外购买。由于受原料供应的制约,公司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
1.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怒江州是漆树的传统产区,在漆树生产、利用和栽培上历史悠远,拥有薄叶漆和碧乃金等优良品种。然而,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从未进行过漆树的优株选育,致使漆树品种退化、树体老化,漆树的种质资源难以保障,“有什么种育什么苗,有什么苗造什么林”的现象较为严重。
2.漆农零星分散种植较为突出。以泸水县古登乡为例,古登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漆树种植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且可种植的范围广。虽然在佑雅、腊斯底等村均种植了漆树,但群众仍习惯到偏僻的荒坡或到陡峭的乱石堆附近种植漆树,导致漆树成活率不高,也给后期的管理带来不便。过去曾经被称之为漆树之乡的福贡县匹河乡,现在连片种植的漆树林已经不多见。
3.群众种植漆树的积极性不高。漆树虽有植物金子的美称,但漆树的生长周期长,植株占地面积大,产量低,且不稳定,对增加农户收入的效果不明显。漆树较其它经济林木而言,收益不高,加上生漆价格波动大,导致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不高。从现实看,群众更喜欢种植经济效益高、前期投入少、收获方便的经济作物,漆树逐渐被经济效益更好的树种所替代。例如,在福贡县匹河乡的架究村,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黄连、草果、重楼等经济作物。
4.漆树种植管理粗放。尽管怒江州、县、乡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漆树基地建设,给农户发送漆树苗,但群众造林方法、技术不科学,其结果是劳动力投入大,但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地处边远山区的群众,第一,大多采用原始的栽种方式,不按种植标准种植。第二,大部分农户种植漆树后,不进行后续管理,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第三,有的农户重收割轻培育的思想严重,导致漆树资源过度利用。
(二)漆树产品加工和有效利用有待创新
1.加工技术水平落后。怒江州各少数民族对漆树资源加工技术水平低,手段原始落后。第一,生漆的收割仍然采用人工完成。第二,漆树籽榨油技术水平低。福贡县、贡山县的村民种植漆树,主要是用漆树籽榨取漆油。大部分村民都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制作漆油,即使是漆树种植合作社对漆油的加工,仍然是作坊式生产。第三,漆器的制作技术水平不高。时至今日,村民大多只能使用生漆对木制工具进行简单的装饰。例如,利用生漆加固需要长期使用和保存的物品,如祭祀用的碗、酒杯、勺子等物,或者使用生漆在小刀、锄头等生产工具的柄部过漆,以及用生漆装饰家具、砍刀、弓弩等。
2.漆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目前,怒江州对漆树资源的利用,一是割取其汁,制作生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二是从漆树籽中榨取漆油,提取脂肪酸、脂肪烷醇等。三是从漆油中提取木腊。从走访的农户中了解到,割取生漆的农户已经为数不多了,只有兰坪县的部分农户仍然保留割取生漆的习惯,福贡县、贡山县的农户对漆树资源的利用,更多的是榨取漆油。究其原因,第一,连片种植漆树的地方,距离村民的住处较远,交通不便,村民割漆的成本太大。零星种植漆树的地方,生漆产量太少,割取的生漆对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第二,割漆劳动强度大,工作十分辛苦,漆的过敏性让人望而却步。随着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增多,农户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割取生漆上。第三,由于种植管理粗放,过度采割,使得漆树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和退化,不仅造成了漆树的大量死亡,还严重影响了漆树籽的产量和质量。第四,漆树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在当地人看来,漆油是滋补身体、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特色滋补食品和“跌打油”,其益气补虚功能十分显著,无论市场上漆油价格如何上涨,村民都舍不得把漆油拿到市场上出售。在当地市场上,很难买到使用生漆制作的漆器产品。
3.缺乏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怒江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无论是茶叶加工、草果加工、中药材加工,都属于消耗资源为主的初级加工,缺少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漆树及其相关产品的加工,更是步履艰难。全州只有云南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和为数不多的漆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漆树产品进行加工,而且加工层次低,大部分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即使是云南省唯一的对漆树籽进行加工的云南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也受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是对漆树籽进行初级加工,主要生产粗漆蜡、碧乃金固体植物油、碧乃金营养粉和漆籽饲料,缺乏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由于受原料供给的制约,该公司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对村民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较弱。割取生漆的农户,更多的是出售生漆,很少进行传统漆器制作。
(三)漆树产品逐渐被工业品取代
1.生漆被化工油漆替代。随着化学漆的飞速发展,一系列合成高聚物的相继出现,使油漆涂料的品种和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化学涂料生产设备简单、贮存运输方便、价格低廉,更容易被市场用户接受。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用化学漆,生漆逐步被化学涂料所替代。如今,在琳琅满目的家具市场上,生漆家具已近乎绝迹,大漆家具已经变得非常罕见,人们对生漆和生漆家具的认识也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水漆的出现,对生漆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更大的冲击。
2.漆油被其他植物油和外来营养品替代。漆油虽然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滋补身体、益气补血、舒筋壮骨之功效,在历史上曾挽救了无数妇女的性命,但它也面临传承上的挑战。第一,随着怒江州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的口味也随游客的要求而发生改变。游客到怒江州旅游,都要尝一尝当地地道的农家菜。为了不使游客因食用漆油而导致皮肤过敏,餐馆一般都使用菜油制作“漆油炖鸡”和“侠辣”。当地人也认为,使用漆油炒的菜颜色较黑,没有菜油炒出来的色彩鲜亮,于是,大都改用菜油炒菜。第二,漆油曾经是病人大病初愈、产妇坐月子时的营养补助品,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逐渐被东阿阿胶、人参、桂圆等营养品所替代。
(四)割漆手艺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
由于割漆是一件又脏又累又苦的力气活,加之割漆收益不如外出打工收入高,现在会割漆的村民已不多了,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割漆技艺,割漆手艺已面临绝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造成了村寨的劳动力匮乏。很多村民只好雇人割漆,或者把漆树出租给外地人割漆。于是,割漆,这种民族传统技艺逐渐被年轻人淡忘,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
(五)达比亚面临蒸发的危险
怒族民间传统乐器“达比亚”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植根于怒族地区,凝聚着怒族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但是,“达比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受宗教意识的影响,很多村民都走进基督教堂,参加每周在基督教堂固定举行的礼拜活动,很少弹奏“达比亚”了。现在,除了不信教的个别老人外,年轻人中会制作和弹奏“达比亚”的人已经不多了。达比亚还被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认为“很土”。“达比亚”正面临着向下湮没、向上蒸发的挑战。
三、促进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的策略
文化与经济的相谐共生,既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怒江州要传承和发展漆树文化,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一)发挥漆树种植优势,推进优质漆树基地建设
怒江州具有种植漆树的优势:第一,怒江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为漆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漆树对光照、温度、雨量、土壤等条件均有严格的要求。怒江州河谷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其气候、地理条件非常适应漆树的生长。第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大规模种植漆树提供了空间。怒江州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小,垦殖系数不足4%,且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这样的环境条件,虽然不利于普通农作物的种植,但却为大规模种植漆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怒江州四县均可种植漆树,在全州29个乡镇中,比较适应种植漆树的有23个。全州林业用地面积1734.7万亩,适宜种植漆树的土地资源较多,有利于连片种植。第三,怒江州漆树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云南省是我国漆树的重要生产地,而云南省的漆树主要分布于怒江州。另一方面,怒江州漆树与国内其他主要产区的漆籽相比,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1986年,在四川广汉全国漆树品种鉴定会上,怒江州漆树“碧乃金”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与全国优良漆树品种齐名。基于此,怒江州要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造林补贴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州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优质漆树种植,进一步扩大漆树的种植面积,尽快实现漆树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
1.要从种苗入手,繁育优良漆树品种。要坚持适地适品种的原则,开展优良漆树品种选育,培植出具有流量大、漆酚含量高、单位面积乳汁道数量高的优良适生品种;扩大优良品种漆树的栽培规模,在全州推广种植薄叶漆树和碧乃金漆树。
2.要合理栽培漆树和提高植保技术。第一,要改变过去零星种植漆树、栽种技术含量低、管理粗放的做法,对零星种植的漆树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以漆树为主导的特色经济带。第二,要动员农民积极参加漆树产业建设,扩大漆树种植面积。乡政府要按照“办样板、建典型、抓特色、促带动”的要求,抓好漆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样板,引导群众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漆树。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栽植技术要领,教会村民采用科学植保技术,实行林间套种的方式,保证漆树的正常生长。
3.加大对漆农的培训,为漆树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漆农的培训,第一,要规范割漆技术。生漆的采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劳动。漆农割漆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生漆的产量,并对漆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目前,有丰富割漆经验的漆农较少,加之割漆劳动强度大,收益不如外出打工,很多年轻人都不懂得割漆技术。因此,需要当地技术部门对漆农进行割漆培训,让漆农掌握开割树龄、采割时间和割位选择以及割漆操作等技术。第二,要引导漆农创新生漆的采收方式。长期以来,怒江州生漆的采收均使用人工完成,漆农割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技术部门要引导村民创新采收生漆的方式,开发半机械化、甚至远程可控的生漆自动采收装置,既可以减轻割漆的劳动强度,还可以保证生漆质量的稳定性,提高漆农的经济效率。
(二)扶持漆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
目前,怒江州漆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而且产业链短,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利益分配机制也不完善,不少订单只是口头协议,存在忽视漆农利益,或者漆农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因此,必须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把抓好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漆树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
1.加大对生物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第一,要把培育生物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纳入怒江州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倾斜力度。第二,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协同企业精心规划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思路,使之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三,积极引导多种资本多种渠道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尤其是漆树资源开发龙头企业,着力带动漆树产业的发展。通过努力,力争培植一批竞争力强的生物产业加工龙头企业。第四,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走精深加工的路子。
2.着力培育漆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第一,要在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和资金补助上扶持漆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二,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漆树产业的发展,将漆树产业纳入全州重点扶持的农产品项目,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支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第三,做好漆树综合利用的舆论宣传工作,向农户宣传漆树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3.把漆树产品的深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亮点。第一,要依托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做好漆树籽综合利用研究工作,开发出以漆蜡为原料的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第二,充分利用怒江州可以大规模种植漆树的优势,吸引省内外医药公司,对漆树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第三,鼓励龙头企业与漆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合同,这样,既可以保障漆农的利益,又能保证企业原料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赢”。
(三)培育漆产品市场,保护漆农的利益
由于漆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漆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第一,由于没有固定的生漆收购点,漆农辛辛苦苦采割的生漆往往不能及时销售。有的农户从山上很艰难地把收割到的生漆背到市场上,由于遇不到收购生漆的商人,只好又把生漆背回家中。第二,农户的生漆还经常被外地商人低价收购,严重地打击了村民种漆、割漆的积极性。为此,怒江州必须在漆树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漆产品交易市场或建立生漆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农民生漆自产自销、得不到保护的局面,还有利于保护漆农的利益,为农民提供增收平台。
(四)加强对漆油脱敏技术的研究,普及漆油脱敏技术
尽管漆油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但漆树具有一种致敏源,无论是食用漆油,还是使用生漆,会引起部分人群的皮肤过敏反应。这种致敏反应,一方面严重影响它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还会促使人们转而寻找其它替代品。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漆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滴漆入土,千年不腐”的性能,要开发食用漆油文化,开发漆树医药文化,就要加强对漆产品的脱敏技术研究,才能使漆油食用文化走出怒江州。
近年来,怒江州东方大峡谷生物城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合作,攻克“漆树籽油脱敏技术”,先后取得了“漆树籽油粉末化技术”和“中国木蜡无损伤精制技术”等成果,成功开发出以漆蜡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碧乃金固体食用植物油”、“碧乃金营养冲剂”、高档化妆品工业原料“中国怒江木蜡”、“红螺七片”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但是,对生漆产品和脱敏技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研制出的改性漆,就是对纯天然生漆进行脱敏性处理。他们在保留生漆环保性能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改性漆,不仅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还使得施工更加方便,扩大了生漆的使用范围。基于此,第一,怒江州要加强与这些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发出经过脱敏技术处理的精致漆树系列产品。第二,普及漆油脱敏技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漆油,大多是未进行脱敏处理的,从而使消费者望而生畏。要进一步普及漆油脱敏技术,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这样,才能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使漆油食用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五)深度开发漆树资源,扩展增值空间
1.重视对生漆的利用研究。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使用生漆的过程中,将生漆涂料和传统工艺完美融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生漆文化。漆器作为一种日用品、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伴随着人类发展了几千年。但是,随着化学漆的飞速发展,生漆逐渐被化学涂料所替代,在家具市场里,纯生漆制作的家具已经很少见到了。因此,传承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漆文化,必须重视对生漆的利用研究,扩大生漆的应用范围。为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生漆优异的性能和环保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漆文化。尤其是在世界资源越来越匮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要教育年轻一代传承好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漆文化,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多地选择天然生漆,减少对人工合成涂料的使用,让生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扩展漆树木材的使用范围。漆树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生漆丰产期过后,就要被砍伐,砍伐的漆树是非常珍贵的木材。漆树木材材质软硬适中,花纹美观,切面光滑,干燥后无收缩和变形、翘裂,容易加工,具耐腐耐湿抗虫害,是家具和乐器的首选用材。要采取科学的脱敏方法或防护措施,加强对漆树木材的基本性能、加工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测量与研究,扩展漆树木材的使用范围,使漆树木材物尽其用。目前,人们对生漆家具使用不多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高、受众少。要使漆器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必须降低成本,这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生漆供给。只有实现漆树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才能为漆器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提供物质基础。
3.把生漆与民族工艺品开发结合起来。怒江州各少数民族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发明了很多生产生活工具。随着怒江州旅游业的发展,很多生产生活工具已经走进旅游产品市场。例如,当地人把先民用来狩猎、防身的武器———弩弓,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开发。一把精致的弩弓,就是一件外来游客钟情的手工艺品。独龙族编制的背篓也十分精致,为外来游客所喜爱。如果将这些工艺制品开发为生漆工艺制品,不仅可以增添手工艺制品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提高工艺品的经济价值。
4.开发食用漆油。随着人口膨胀和耕地减少、全球食用油供不应求,开发木本油料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问题的主要渠道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食用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营养与保健。漆树生长在山上,抗虫能力强,从其种子中提取的油脂,采用低温压榨工艺,未使用任何添加剂,是上好的食用植物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虽然漆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但养在深闺不为人知,食用范围不广,只是限于怒江州当地居民。基于此,第一,要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漆油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优异的保健功能,让更多人了解其独特的功效。第二,在挖掘原有食用方法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发新的食用方法,扩大漆油的食用范围,并对漆油进行包装,做好漆油的QS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让漆油进入各种超市,让更多的人熟知并食用。第三,改进传统生产工艺。目前,大部分村民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压榨漆油,不仅出油率低,而且,因卫生条件差,使压榨出的漆油难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鼓励农户使用先进的设备压榨漆油,从而使人们对漆油“买得放心,吃的安心”。
5.开发漆树资源的药用价值和美容保健功能。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生漆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其药用价值在古书中早有记载。现在,科学技术发现,漆酶在药物生产方面,尤其是在药物合成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怒江州要加强与内地的漆文化交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云南白药、腾冲制药等龙头企业,加大对干漆及漆树资源的药用研究,应用漆酶合成新的抗生素药物,把漆树的药效成分与其他药用植物配方,生产成复方型的中药保健品或中成药,为怒江州漆树文化的开发开拓更大的空间。
“木蜡”由漆蜡经过物理精制技术加工而成,是漆油的深加工产品。由于木蜡具有很好的防水性、润滑性、光亮性、细腻性、粘着性、延展性,与人体皮肤接触性好和使用安全的特点,可食用、也可外用,所以,被广泛使用于化妆品工业、文教品工业、食品工业等行业。目前,怒江州对木蜡的开发较为粗放,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深度开发漆树资源美容、保健功能。第一,开发高档化妆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化妆品生产龙头企业对漆树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生产润发油、眉笔、发蜡、口红、润肤膏、面霜等产品。第二,开发以漆蜡为主要原料的营养保健品。第三,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通过对漆油进行脱敏处理,让到怒江州旅游的客人品尝到具有独特风味的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鸡蛋、漆油炒米酒等。
(六)弘扬传承漆树文化,提升漆树产业的文化含量
1.培养漆树文化的传承人。民族文化的大部分领域,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相传的。在这些领域里,传承人是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漆树文化中的通灵、割漆、漆树籽油加工、“达比亚”制作和弹奏等技术,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如果现在不及时传承和保护好这些传承人,那么,不久的将来,随着老艺人们的去世,这笔珍贵的财富也将随之消亡。因此,必须做好漆树文化传承人的挖掘、保护、培训和扶持工作。
2.以民族歌舞来升华漆树文化,把漆树打造成怒江州各民族的母亲树。可以借鉴《云南映象》的成功经验,收集民间流传的关于漆树的传说、民歌和舞蹈,结合怒江各民族的创世传说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漆树为主线,打造怒江州民族文化大型歌舞剧,展现漆树文化对怒江州各民族的重要性,将漆树塑造成怒江州各民族的母亲树,使漆树和怒江州走出大山,为世人熟知。
3.将漆树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漆树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把漆树文化定位为怒江州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进行包装和对外推介。在包装推介过程中,要强调这种文化悠远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性和对怒江州各族人民的重要性,将漆树文化贯穿于怒江州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成为怒江州古老文明的一个象征。在六库成立漆树文化博物馆,对漆树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展示;在主要的漆树种植区设置漆树籽油手工加工点及风味饮食点,招徕游客前来体验;在主要景区出售漆树产品,如漆树籽油、“达比亚”、化妆品等。
4.建设漆树文化博物馆。传承漆树文化,需要设立漆树文化博物馆,在馆内形成有别于一般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方式,将静态传承与动态展示相结合,呈现给观众更直观、完整的漆树文化。例如,在展区可移植漆树,进行技艺演示、陈列播放有关漆树的科普知识,将漆树图腾、割漆技艺、制造漆油技艺流程、漆树乐器等,让观众近距离感知漆树文化。
5.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认识一个民族、一方地域、一种文化的鲜活的方式和手段,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怒江州漆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是古老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和融合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漆油似母亲的乳汁,哺乳着怒江峡谷各民族儿女在贫瘠大山间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漆油食用文化。这是祖先留给怒江人民的宝贵财富,要让它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怒江州各级政府要重视漆油食用文化的保护工作,将漆油食用文化上升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高度进行申报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韩汉白.漆树与怒族社会的生态人类学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3.
[2]韩汉白,崔明昆.怒族对漆树利用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2).
[3]李艳娟.怒江(漆人漆事)[N].香港文汇报.2013—03—06.
[4]怒江州林业局.怒江州漆树产业发展情况[R].云南:怒江州林业局.2013.
[5]漆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22.
[6]刘盛洲等.漆树的栽培与利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78.
责任编辑:马树勋
中图分类号:S7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145-07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