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

2016-02-12赵忠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沧市

赵忠武



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

赵忠武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党史党建研究室,云南临沧677000)

摘要:近三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成就斐然,效果明显。但局部地区脱贫任务艰巨、生产方式滞后、民族文化亟待传承、边境不稳定因素隐存、民族干部队伍有待加强等困难问题仍存。为此,要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状况,加强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切实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边疆的社会和谐稳定,多举措抓好民族教育,多渠道培养各级各类民族干部,确保临沧市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

关键词: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为实现2011年5月国务院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1]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好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2013年1月11日,临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一)经济增速加快,发展质量提高

1.基础设施有了突破性改善。经过临翔区的省道319线过境公路已完工,连接云县、凤庆县的一级公路正在建设,沿边境线的三条段公路和德党镇至勐堆乡连接永德、镇康二县的二级公路正在加快建设,通往各建制村的2266公里通畅工程和县乡95公里道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2015年9月29日,临沧城至机场全长30.5公里高速公路开工。2015年12月6日,全长201.8公里,项目总投资155.3亿元、设计行车速度160公里/小时的大理至临沧铁路项目和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开工。

2.“三万三带”工程扎实推进。临沧市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市核桃、澳洲坚果、咖啡、竹木等产业化基地总面积达1974.8万亩。至2014年底累计建成“万元山”80万亩、“万元田”15万亩,新培育收入达2万元以上“万元人”10.2万人。第二,加快推进南汀河流域“三带”建设,建成苗木产业带基地109.3万亩、生态景观带林荫大道178.8公里,启动5个林产品交易中心建设。

3.民族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临沧茶马古镇、沧源摸你黑狂欢城等一批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勐来、鲁史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古墨、翁丁、冰岛等一批避暑避寒“恒春小镇”,腾龙、南美、芒团等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取得新成效。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00.9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66亿元,外汇收入4361.02万美元。2014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7亿元。

4.沿边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推进。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托管工作有序推进,与边合区发展配套进行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人民币跨境结算、提高人民币进出境限额、开展外币代兑业务等谈判协商取得新突破。由清水河出境至缅甸登尼的跨国二级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清水河至缅甸果敢、腊戌,南伞至缅甸果敢三条跨国边境旅游线已获批开通。至2014年,边合区入驻企业达149户,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43.8%;外贸进出口总额41.1亿元,增长29%。

(二)民生加速改善,人居环境更优

1.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第一,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新增转移就业20.4万人。第二,稳步提高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待遇水平,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56个,新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68个,新增住院病床1100张。第三,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193万人,净增扩面2.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19%。

2.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临沧市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电站库区万人移民、扶贫整乡整村推进、兴边富民工程顺利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万人。

3.美丽家园建设深入推进。临沧市全面启动20个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提升美丽村庄110个,改造旧村400个村(组)、危旧房4万户。实现4个建制村、15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21个“千户村”启动建设,评选出首批十佳“最美乡村”。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治理水土流失267.5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124.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5%。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完成城乡植树559.9万株。临沧中心城市森林公园基本建成,花果山森林公园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三)示范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关系更加和谐

1.示范区建设成绩突出。2014年,临沧市共投入资金1.225亿元,实施了1个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其中70个民族团结示范村、3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示范社区建设。全市共有模范集体266个、模范个人846名受国务院及国家民委、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表彰,市民族宗教局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被表彰为模范集体,在全省示范区建设2013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和全省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双双被评为一等奖。

2.后进民族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临沧市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制定《临沧市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2011年—2013年)专项规划》,市县两级按照“由易到难”和“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因族举措,围绕“安居房建设、素质提高、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五大工程对彝族支系俐侎人开展帮扶,共启动安居房建设3091户。

3.依法治理能力普遍提高。第一,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变通规定共有10件。第二,市县乡党委政府以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利用民族团结月、团结周、团结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寺庙活动,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 《云南省民族乡条例》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三,层层落实示范区建设和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4.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得到保障。2015年上半年,缅甸果敢局势急变期间,临沧市迅速抽调基层党员干部深入村寨开展工作,实行处级领导分片、包村,科级领导住组,县、乡(镇)、村干部分级负责,扎实有效做好边境一线群众疏导、安抚及稳定工作,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和顾虑,增强群众相信和依靠国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的信心,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边境安全稳定。

(四)民族教育创新发展,民族干部茁壮成长

1.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第一,临沧市着力实施“兴边富民”教育工程和“国门学校、口岸学校”建设,有民族中小学8所,省定民族中小学4所。第二,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全覆盖。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所需经费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在市一中、市民族中学开办两个少数民族高中班,按条件招收农村户口的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品学兼优、贫困学生100名。完成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学生助学补助资金225.4万元。

2.民族干部结构更趋合理。2014年末,临沧市有县处级民族领导干部238名,占处级领导干部总数(714名)的33.3%。8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均配备有1名以上少数民族干部;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德昂族外,均配备了1名及以上处级领导干部。全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以上民族干部的单位比例达79.5%;耿马、双江、沧源3个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有2名以上主体自治民族干部,同时,3个自治县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中配备民族干部的比例分别为74.2%、69.4%、93.5%。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民族干部。从2010年起,在全市公务员招录计划中,拿出10%的计划数用于定向招录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

3.民族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临沧市把加强民族干部培训列入2013—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各县、自治县、区各部门紧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干部成长的需要,确保每2年至少安排1次脱产培训。共选派民族干部参加调训881人次,重点选派30名民族干部参加云南民族干部学院举办的“丽江临沧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培训班”。组织了民族干部培训班和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培训班,培训人员160人。

(五)民族文化百花齐放,民族理论研究深入

1.实施了一批民族文化发展项目。临沧市以推进临沧新闻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佤文化广场、茶马古镇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化创新及营销。

2.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第一,2014年,临沧市实施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3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12个,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甘村被列为国家民委、中国科协双语科普工作示范点。第二,积极申办2018年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得承办权。

3.民族文化研究得到加强。第一,成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临沧研究院(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院),专门研究临沧的历史、民族、文化等社科领域问题。第二,完成《临沧市跨境民族及其特点》、《关于创办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佤族文化学院”的几点想法》、《关于佤族支系“本人”的含义、人口分布及其形成与发展》等课题。2015年1月,临沧市彝学研究会成立。

二、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1.贫困面大。2015年底,临沧市仍然有近20万贫困人口。第一,全市唯一不是贫困县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山区面积占92.2%,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48.4%,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坝区农民的一半,全县8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第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79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14%。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3.96%,比全市的12.7%高1.26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八县区仍有27个贫困乡镇,241个贫困村,完成市委市政府2018年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2.贫困程度深。例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是彝族支系俐侎人聚居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962元,全县垫底,仍有4个贫困村,19个深度贫困村民小组,1865户贫困户,7026个贫困人口。同样,地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凤庆县三岔河镇、云县后箐乡、镇康县木场乡、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班丙乡、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兴乡、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都以农民人均纯收入4012元、6379元、6940元、4700元、6120元、4397元、5459元远低于全市全县平均水平。

3.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第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受教育程度有限,发展能力有待提升。例如,2014年,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96年。由于山区各族群众综合素质不高,发展产业和安排生产能力较弱,先进科技推广利用难度大。第二,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已解决温饱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因自然灾害、急重病、车祸、供学等原因致贫和返贫现象偶有发生。第三,一些少数民族青年不敢到外面打工,也找不到发展的路子,生产生活仍然沿袭传统,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只求有饭吃,有衣穿,维持基本生活,经济收入上不去,生活水平提不高。

(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

1.区位造成的不平衡。第一,由于政府的公共投入有限,大部分山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扶贫资金捉襟见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山区资源优势基本还没有显现出来,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坝区和城镇。第二,山区、半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政策够不到,村民无能力。许多村组道路路况差、等级低、通行难度大,缺水或水源质量较差,输电线路没有架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广大山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实现“两个共同”的目标还任重道远。第三,农业发展缺乏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一,增收困难。

2.政策实施的不平衡。例如,临翔区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差,受教育程度低,发展能力弱,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艰巨,需要得到上级更大的支持。但是,临翔区未能享受“兴边富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民族自治地区”、“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县”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点扶持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全区少数民族的发展。

3.产业发展不协调。至2015年底,临沧市已经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86.9万亩,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456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15户。目前,临沧市的坚果面积已居全国第一,蔗糖面积产量居云南省第一,茶叶产量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产量全省第三,烤烟跻身全国大烟区行列,现代农业产业初具规模。但是,蔗糖、咖啡、核桃、橡胶等的精深加工基本为零,与出产的规模不成正比。烤烟产业按国家计划面积产量提高较快,但复烤厂仍然没有建成。进行澳洲坚果深加工的云奥达公司地处边境城市南伞,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三)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形势紧迫

1.许多民族文化面临失传。临沧市少数民族包括彝、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回、苗、白等23个,世居少数民族11个,信仰的宗教包括了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的道教,也有部分信仰原始宗教。澜沧江沿岸的彝族、布朗族风俗,边境一线典型的佤族木鼓文化,冷凉山区拉祜族的葫芦文化,低热河谷地带的傣族风情,汉族地区各民族特色相互柔和的多彩文化,无不绽放着绚丽的色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娱乐,或歌或舞,或吟或唱,或口口相传,或技艺秘授,各民族群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各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终老锐减,加上传承载体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频率的渐渐减少,使少数民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或绝迹,传承危机快速显现。

2.民族非物质文化扶持力度孱弱。目前,临沧市及各县、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例如,文物保护、遗址发掘、古村落建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古文化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技艺工艺等的传承保护,由于无项目、无经费、不注意培养新人,从而导致一些民间文学,如诗歌、舞蹈、民间故事逐渐走样或失传,一些技艺工艺因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率的制约逐渐湮灭,一些充满少数民族情趣的风俗习惯、文体活动,随着老一代的渐渐离去而永不复存,民族特点逐渐丧失。

(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繁荣稳定任务繁重

1.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第一,受境外复杂局势、改革发展遗留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临沧市边疆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禁毒防艾、边境管控、卫生防疫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等任务繁重。第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因山林、土地、水源、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一些社会问题很容易与民族问题交织叠加,影响民族团结稳定。

2.边疆安全面临诸多挑战。第一,沧源、耿马、镇康三县与缅甸接壤,缅方边境一线,缅中央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的矛盾,仍然没有全面化解。与临沧市境毗邻的果敢、佤邦属于民族跨境居住地区,双边居民历史源远流长,其地方武装与缅甸中央政府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果敢地区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事,不安定因素随时存在。第二,中国与西方大国在缅甸的地位、利益争夺中矛盾日渐凸显,意识形态和政治纷争日趋强烈,边境地区防渗透任务十分艰巨。反华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也常常以边疆的特殊区位,利用民族、宗教挑唆双边关系,甚至搞渗透破坏,影响边境的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

(五)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2014年底,临沧市少数民族人口972862人,占总人口2493000人的40.9%。全市民族干部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38名,占全市处级领导干部(714名)的33.3%。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德昂族还没有实现配备1名及以上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

2014年末,双江、沧源、耿马三个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45.7%、55.1%、93.8%。双江县的民族干部结构为处级干部19人,占51.35%;科级干部169人,占36.5%;公务员453人,占35.6%;事业干部1011人,占32.4%。除处级干部占比较高,其余比例都低于人口占比。耿马县共有公务员1627人,少数民族公务员744人,占总数的46%,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394人,占总数897人的44%。沧源县共有公务员970人,少数民族626人,占总数64.5%,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83人,占总数449人的63.02%。

三、扎实推进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策略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是临沧市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之一。

(一)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第一,扎实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争取国家更多易地扶贫搬迁支持,按照“规划先行、政府推动、政策激励、产村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自主自建、抓住重点、稳步推进”的方式,解决农村衣食住行医教文娱等一揽子问题,加快全市近20万人的精准脱贫步伐。第二,要把培育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之本,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对发展条件较差和属于国家生态保护区的群众,有序实施异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对原“直过区”等素质型贫困地方,在壮大富民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技能培训,选派工作队、志愿者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年轻人以更开阔的视野走出大山去创业发展。

2.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要全面解决饮水安全、电力供应全覆盖问题,打通县际“断头路”,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通信信号全覆盖。第二,推动医疗卫生、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基本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残疾人服务等公共资源优先向民族地区配置。第三,充分发挥民族民间医疗技术优势,培育壮大民族医药产业,积极发展中药、生物医药、康复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等产业,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服务水平。第四,力争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到2018年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达到全市总体水平。

(二)促进民族地区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1.实现民族地区平衡发展。第一,建立和完善扶持民族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平台和机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支持绿色和有机品牌的打造,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门槛低、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能够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和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第二,巩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促进旅游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六位一体”融合发展。第三,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物流快递和电子商务。鼓励工商企业到民族地区开发优势资源,做大种养基地,做强龙头企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第四,增加对少数民族的专项扶持。取消示范区建设市、县(区)的配套资金,提高每个示范点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额度;要将不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拉祜族、佤族、傈僳族以及临沧市内的彝族支系俐侎人纳入十三五规划进行专项扶持,帮助散居在少数民族村寨中发展滞后的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尽快脱贫,将仍然贫困的内地山区少数民族纳入重点扶持范围,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2.提升沿边开放合作水平,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第一,发挥民族地区沿边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向外开放与向内开放并重,紧紧抓住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及其云南省“6115”工程。第二,加快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全球华商创业园建设,以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耿马(孟定)边境贸易加工园区、沧源边境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加快沿边金融改革步伐和建设外向型总部经济为抓手,着力推进商贸物流、轻纺、农产品加工、生物能源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第三,加强边合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外引内联,加快与缅甸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办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深化经贸合作。

(三)突出重点,完善设施,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

1.要采取措施,保障经费,帮助扶持少数民族群众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做好文化传承工作。第一,实施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支持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及传承。扶持民族文学、艺术、影视、戏剧和新媒体等作品的创作传播,支持建立传习馆或工作室等传承实体,加快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建设。第二,支持民族文化对内对外交流,建立和完善临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及时代特征的民族村寨、民族文化广场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以佤文化的研究开发为突破口,推进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第三,借助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两个平台,着力提升“世界佤乡、天下茶尊,恒春之都、大美临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点对临沧市世居、特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甄别、归类整理,对民族民间文学、技艺工艺、医药医术等,应列项目、拨经费,组织专家团队与少数民族传承人、文化人、艺人工匠、医生等,在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甄别真伪优劣,对于落后的、迷信色彩浓厚的旧文化予以整理归档封存,留下历史的印记;对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文化进行推广弘扬,并与发展经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民族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让其呈现新活力,服务新时代,创造新价值。

(四)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促进边疆繁荣

1.维护好各民族的团结和睦。第一,“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临沧市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但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也会逐渐产生,因此,要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形势的分析研判,提前预见、及时发现,排查排除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隐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级。第二,要加强舆情收集、监测、分析、研判,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估分析体系。以建设示范区为平台,完善创建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典型引导,推进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第三,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继承发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四,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及配套法律规章的监督检查,确保民族区域自治法及配套的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地区资源开发补偿、城市民族工作、民族乡工作、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等相关制度,依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2.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第一,建立民族关系监测评估体系,完善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工作机制,以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定期开展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研判,倾听各族群众的合理诉求,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纠纷。第二,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理论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着力维护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3.进一步促进边疆的繁荣发展。临沧市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290.791公里,9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连接点,其所处区位正好是中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的中心地带,维护促进边疆的繁荣稳定意义重大。第一,要加快临沧边合区的建设,把孟定、清水河建成内联外通、支持大规模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一体化大口岸,把南伞建成跨境工业园区,把沧源勐董建成世界佤族文化城。第二,以昆明、临沧、孟定清水河为轴线,全力支持国家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建设,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临沧市建成名副其实的恒春之都、休闲度假之都、中缅贸易之都。第三,谋划好未来中缅贸易区建设的前瞻性规划,支持国内企业向缅甸进行投资,协商引进缅甸工商企业进入临沧市投资。要指导全市人民学习中缅交往的相关知识,以国际视野、开放心态迎接和真正融入即将到来的大开放新格局。

(五)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1.继续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第一,要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向民族地区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逐步在民族地区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和高中义务教育,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考加分录取政策,在市内高等院校划定比例定向录取、定向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并保证一定比例的农村生源。第三,建立完善志愿者和城镇教师支援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机制,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学。

2.加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第一,要进一步拓宽民族干部的选拔渠道,注重培养政治素养好、业务素质高、熟悉民族地区情况的干部。尤其要想办法培养从少数民族地方走出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让他们回到本民族地区,从基层开始,打好基础,立好根基,并选择好其中的精英,逐级提拔,成为中高级干部,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二,依托高等院校、高级党校,加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族干部队伍,实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机关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可继续采取特殊政策、划定相应岗位,对特少民族适当放宽招考录用条件、合理确定开考比例等措施,逐渐过渡。加大基层民族干部、村官培训和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完善民族干部交流机制,继续做好从市、县(自治县、区)、乡镇选拔民族干部到省级、市级机关和国有骨干企业挂职、任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

[2]临沧市委提出的全力推进南汀河流域“苗木产业带、生态景观带、林果产品交易带”建设,实现“万元山、万元田、万元人”目标.

[3]云南日报评论员.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一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N].云南日报,2015-01-26.

责任编辑:刘建文

中图分类号:D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167-06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者简介:赵忠武(1962-),男,云南凤庆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党史党建研究室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临沧市情与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临沧市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临沧市:组建“普通高中四校教育联盟”
Work as a team,win as a team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
中缅跨境劳务合作探析
临沧市书法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浅谈临沧市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临沧市冬季马铃薯开发潜力与发展思考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