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鸟瓷画的意境
2016-02-11黄小敏
黄小敏
浅谈花鸟瓷画的意境
黄小敏
瓷上的花鸟画,最初为纯图案,其纹饰多以物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繁荣昌盛,荷花(莲)寓意清白廉洁、洁身自好,并蒂莲、鸳鸯寓意夫妻恩爱,桃子、仙鹤、白头鸟寓意长寿,橘子、荔枝寓意吉利,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后继有人,鲤鱼寓意成功、富裕,喜鹊寓意喜气临门等,以之表达对生活的期盼和祝愿。后来受国画的影响,其纹饰不仅有了国画的韵味,而且引文人画入瓷,诗画相融,在呈现大自然美好景象的同时,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瓷上的花鸟画,无论是“以物寓意”,还是“缘物寄情”都是在营造意境。这种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然而,一幅花鸟瓷画能否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意境,一在作者,一在读者,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只间体味到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象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也就是说画之意境,一需作者营造,二需读者能体会,当作者营造的意境被读者体会出来,并与之产生思想、情感共鸣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画有意境。从这个角度来讲,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注意用通俗的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阐述作品的意境。
营造花鸟瓷画的意境,就创作这一角度而言,一指客观事物的再现,一指主观思想的表达,源于创作者的审美习惯。大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人们熟知的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
梅、兰、竹、菊,中国人喜欢的物象,称之为“四君子”。“梅之高洁傲岸,兰之幽雅空灵,竹之虚心直节,菊之冷艳清贞”的崇高品质,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品味出来的,是人类赋予它们的。创作者以梅、兰、竹、菊为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定能透彻理解,画之意境自然产生。历代文人画家以梅、兰、竹、菊为主题,借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元之郑思肖以兰寄寓亡国之痛,明之徐渭以菊发泄怀才不遇的情绪,清之郑板桥以竹表达对百姓的关爱之情,现代的齐白石以梅言志抒怀,人们不仅能读懂,并能在品出画之意境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他们的画作成为了人们可以读懂,可以理解的尚品。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说:“画,不是纯技术的表现,画的里面有韵味,画的背后有个人。”其实是指画里蕴涵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但如果画家选择了人们不熟知的事物作为表现的主题,读画之人不一定能读出画背后的内容。而当画家选择了人们熟知的事物作为表现的主题,读画之人在对画家的人生境遇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一定能读出画背后的内容。画之意境便在一写一读的互动中形成。
二、注重构图取势,善用虚实疏密
构图是表达意境的直接语言。瓷上花鸟画的构图主要在势,即图势要与瓷器的器势相吻合,这也是读者的欣赏习惯。
瓷器,除瓷板为平面外,其它的都为立体器。对于瓷板画,人们可能会以读国画的习惯欣赏之。而对于立体器上的画,人们可能就会先以画面的构图取势是否与器势相吻合,整体视觉效果是否舒适来取舍,而后才去细读画中的内容,细品画之意韵。所以,我们在创作立体器上的瓷画时,要注重构图取势,即图势要与器势相一致。
我们来看两件瓷上纹饰都为“八桃两蝠”的清代宫廷御用瓷:一件是《清雍正·蝠桃纹橄榄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橄榄。桃树依瓶势从瓶底蓬勃向上展枝至瓶颈,硕大的八颗桃实疏密有致地分布在瓶肩与腹上部的枝叶间;另一件是《清雍正·过枝桃树纹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弧壁,圈足。桃树起于盘外壁的足部并依盘势折向盘内,枝茎上的八颗硕桃分别分布在盘的内外壁上(五颗在盘内,三颗在盘外)。
为什么画面的内容都是“八桃两蝠”,而盘上的构图与上瓶的构图却不尽相同呢?一是因为器势不同。瓶为立柱器,树的立地生长之势刚好与之吻合,所以,瓶上的桃树蓬勃向上。而盘则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即有很大的平面空间,又稍有些立体空间,将其布局为向外延伸的态势,可将读者平视的目光引向器外,产生桃树生长的气势。二是因为雍正时期的桃实必画得硕大,瓶与盘的可布局空间不同。若将瓶上布局的蓬勃生长的桃树,依样布局在盘内壁的话,八只硕大的桃实堆在盘内,画面就会过密,产生拥挤感,而将桃树延伸到盘外,既能解决画面过密的问题,有能将人的想像延伸,产生虚虚实实地动态视觉效果。
“虚、实”是中国画构图技法,它是自然物象变化规律在画面上的反映,我们应把“虚、实”做为布局的手段来运用,以取得好的审美效果。“虚、实”在画面上的表现即为:物象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是实,无色是虚;密是实,疏是虚。清·蒋和在《学画杂论·章法》里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三、诗画结合,相得益彰
画花鸟者,多将自然物象之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蕴涵自己审美情趣的画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咏花鸟者,多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再现自然美景,抒发内心情感。画和诗,一有形,一无形,一有声,一无声,给予读者的视觉感受、想像空间、理解的角度不同,不同人生境遇的人从画或诗中获得的信息会有所不同,但若将“有形诗”之画和“无形画”之诗结合起来,人们便能准确地获得“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之内涵,画中意境亦可准确品味出来。
将诗画结合,从构图的角度来讲,是有益的,它可使画面更加灵动多变,达到既使构图起到变化,又可抒发画面未尽之意,使画中所蕴内涵得以生发明朗的特别效果。
总之,画花鸟瓷画,不能只是对自然物象的摹写,要走进大自然,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真正观察到花、鸟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晴雨风雪不同气候中的不同生活状态,才能捕捉到动植物相依生存的有情趣的瞬间景象,才能品味出它们的品格精神。
没能领悟自然物象的品格精神,没有赋予自然物象以思想情感的画作,不会在读者的脑中停留太多的时间。然而,画有思想,画有意境,且读者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能动之情,画便自然驻入了读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