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行动开展三年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
2016-02-11中民
专项行动开展三年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
由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三年的“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于近日圆满结束,大量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日前,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问题涉及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的原因、成效、各地各部门如何推动、推动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方面的具体措施、源头预防工作的开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及时通报情况,共商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联动的主动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了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各成员单位有力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救助、全面保护、妥善安置”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健全,返校复学和教育转化工作不断强化,大量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源头预防工作扎实开展,控辍保学机制不断完善,适学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明显减少。全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量2013年为18.4万人次,2014年降至15.8万人次,2016年第一季度仅为1.65万人次。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救助保护机构共帮助64483名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其中,接受义务教育38833人,占60.2%;接受职业教育8428人,占13.1%;接受特殊教育4226人,占6.6%;接受职业培训12996人,占20.1%。
为推动这项工作开展,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考核、完善信息化保障。为帮助滞留在救助保护机构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返家,民政部2016年1月1日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在推动流浪未成年人返校复学方面,主要开展教育转化、分类复学帮扶、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等具体措施。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基础台帐、跟踪回访评估、强化主动救助等措施,具体开展源头预防工作。下一步,民政部将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统筹推动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困境帮扶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适学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
(报道 / 中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