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大熊猫”旧衣回收项目 假慈善者该罚

2016-02-14

中国民政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旧衣经营性衣物

杭州“大熊猫”旧衣回收项目 假慈善者该罚

近些年来,人们参与旧衣物捐赠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然而不曾想,有公司却将黑手伸向了这些爱心。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4月,杭州发起“大熊猫”旧衣物回收项目。截至2016年4月,杭州共有近2000个“大熊猫”,日回收旧衣物总量约三四吨。然而,就是这样的“爱心地标”,最近却被曝出借公益之名,行谋利之事,市民捐的旧衣物大多数流向下游企业,被高价倒卖。新闻引起舆论哗然,人们的爱心再次受到伤害。

有媒体立刻整理了近些年来类似的事件,证明这绝非个案。据《华商报》报道,杭州“大熊猫”事件并非个案,今年1月,上海诸如“大熊猫”“绿房子”之类的废旧衣物回收箱,打着“公益”或“政府实事项目”的旗号,其中的有些箱体却已被走街串巷收垃圾的小贩承包,导致旧衣物直接流向二手市场或焚烧炉。3月,浙江黄岩出现18个可疑募捐箱,本是企业回收谋利,却赫然印着“公益·环保旧衣物投放箱”“衣物投放口”等字样。假公益牟利事件的频发,已经说明了问题的普遍性及严重性。

针对越来越多的“假公益牟利事件”,人民网发表评论认为,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与利用了公众爱心。根据新出台的《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非营利原则,因此经营性的企业应该严格区分经营性活动和公益性活动的界限。监管部门及执法机关都有责任介入执法。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顾东辉教授认为,免费把旧衣物回收进来,本来用的就是社会资源,还“掐了大头捐零头”,这就与公益慈善背道而驰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要步入正轨,从社会思潮的根源上来说,必须守诚信、去功利、讲法治。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吕鑫副教授以《慈善法》第4条解读此类事件,他认为,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非营利原则,因此经营性的企业应该严格区分经营性活动和公益性活动的界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政分院副院长、副教授邵培樟也认为,借“慈善”谋取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涉嫌同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慈善法》。

《半岛都市报》以“旧衣捐赠中的‘糊涂’和‘精明’”为题发表了评论,他们认为,市民满腔热情地捐献废旧衣物,目的无非是扶贫济困,因此这些衣物的唯一去向理应是困难人群。废品回收企业并非公益性组织,其主动向政府部门“示好”,是一种无本万利的“精明”。而政府部门明知其经营性质,仍将捐赠物交由其管理,这是一种“糊涂”。这类事件伤害的不仅是市民的爱心,还有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这种教训值得相关职能部门铭记与思考。

杭州网通过采访有关人员得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曾连续多年发起旧衣物捐赠活动的杭州滴水公益负责人花亦缺说:“2014年之前均由义工在仓库分拣出合适的衣服,寄到西部贫困地区。尽管仓库和义工的成本都抵消了,但每年财务公示时,旧衣物捐赠这部分仍是赤字。”因此2014年4月,在“大熊猫”项目启动后,滴水公益却退出了旧衣物回收活动。正如益优社区互助中心负责人刘柏顺所言,对公益组织来说,旧衣物回收的人力、仓储、物流成本很难消化。

尽管公益组织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对于“假慈善者”还是要严罚,这个底线不能破。

猜你喜欢

旧衣经营性衣物
Clothes Donation Box
旧衣的旅途
复古时尚的兴起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女人衣物寄存公司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