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2016-02-11文丰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

□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院 公共政策研究部,重庆 400020)

[收稿日期]2016-08-25

[作者简介]文丰安(1973—),男,重庆酉阳人,重庆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部副部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院 公共政策研究部,重庆40002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其理论内涵、理论来源、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系统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部分的探索。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指导。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5-004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这构成了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传统政治文化中就有“仁政”思想。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已有表述。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仁政”思想就曾提到,社会纷乱、战争频繁、礼乐崩坏、邦家混乱等,都是因为社会纲常不复有已。而大同社会则寄托着儒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就曾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即隐含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

近代政治文化中对于小康社会的设想,是在对儒家大同社会思想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而成的。康有为曾在《大同书》中提到:“升平者,小康也。”认为升平盛世就是小康社会。“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虽有善道,无以加此矣。”他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会经过小康社会达到大同社会。虽然大同社会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的一种美好设想,对于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反抗,也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变迁和中国经济在世界发展洪流中的现实趋向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不可能看清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但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是一个充满仁爱与平等的世界,蕴含着小康社会的部分合理因素。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战略目标凝聚成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一步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清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冷静分析发展趋势,抓住我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沉着应对,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的构想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三步走”战略到总体建设小康社会,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也体现了历代领导人对于前任领导人的方针政策的延续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中国梦的进行时和阶段性目标。

总的来说,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阶段性特征、全面性特征和均衡性特征:

阶段性特征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处于小康社会最开始的阶段。总体小康不完善,涉及的内容不全面,所以总体小康作为铺路石,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人民生活开始变得较为殷实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其存在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能否步入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解决影响现代化发展一切不利因素的先决条件。因而,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至高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表明了其阶段性特征。

全面性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演进进程中最大的特征。小康社会的发展直接代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原则,在现代化进程中目标的实现和发展阶段完成状况。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涵盖方方面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民主政治的发展、精神文化的需求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五位一体”多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包括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综合目标的制定,其最终目标是谋求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均衡性特征是指:从横向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进行对民主政治、科教文化、社会和谐、生态等方面的整体推进。现今社会,衡量社会是否进入小康,不再拘泥于经济发展这个单一的方面,而是同时对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基准,依据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程度来判断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从纵向上看,小康社会力求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追求均衡发展。不再仅仅依据某一地区是否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是以全中国人民共同达到小康水平为准则,力求使全国人民都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大道为基准。

三、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核心内容

小康社会不仅仅为理论上的设计以及思想上的思辨,而且切实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生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之中。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要求

民生问题关乎民心,系乎党运国运,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公开阐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2]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的方针,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医疗、教育、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加大民生改善,着力攻坚克难,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织就织密。习近平在2013年4月海南考察时又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到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之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就是随着其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达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曾阐明,欧洲国家的发达富强,不在于坚船利炮,而在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这才是治国之本。

1954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正式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三步走”战略,对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半个多世纪跨度的规划。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与时俱进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补充,充分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与社会时代相对应的发展步骤,更加明确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由此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密不可分。它们共同统一于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要求。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于补齐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鲜明地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更极大地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但是农村人口基数大、比重高,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加上农村的教育条件、科技水平、卫生条件等等远低于城市发展的水平,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偏远、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极低,部分地区机械化、专业化水平尚未起步。事实上,我国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不仅体现在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上,在教育水平、人才基础等方面也都相差甚远。仅仅依靠政策补助,作用微乎其微。加上人口大量流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另外,欠发达地区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正确的生态意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浪费严重、滥砍滥伐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现象较为普遍,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较为薄弱一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覆盖所有城乡的小康,是覆盖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小康,要加大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速度,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同时,加强住房保障机制建设,着力解决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树立信心,凝聚人心,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是依靠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提出:“我们党最坚实的基础就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享有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总量上增长了一百余倍,已经由一个贫弱的大国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必须要提出、实施新要求和新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六个方面,是我们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根本途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时期开创的,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可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保障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党必须要大力加强民主建设,不断扩大民主范围,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一府两院”的关系,完善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并通过座谈会与听证会的方式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首先,要健全权利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不受损害,加强民主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其次,要大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进行文化体制创新,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创新文化体系,促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软实力,防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侵袭。再次,要充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最后,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要加快优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空间进行明确的登记,分清归属权,权责明确,对自然生态空间有效进行监管。严格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征收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各项税收。同时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措施,对保护生态的生产者以鼓励。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广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和清洁型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三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网络使用QQ、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媒体进行宣传,使得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个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颇多。从而使我国真正成为富强、繁荣、美丽的绿色中国。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变化”。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下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要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地表示将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在不动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协同性。其次要更加重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提供、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推进经济结构升级。要适应需求结构转变,着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处理好出口、投资、消费这三者的关系,由过去以出口—投资—消费的模式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的模式。必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加消费需求。要扩大居民消费就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收入的同时减轻税负,不断扩大劳动者消费非生活必需品。要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着重调整一、二、三产业比重,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加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强生产管理水平等举措,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3]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

An Analysi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WEN Feng-an

(DepartmentofResearchonPublicPolicy,ChongqingAcademyofSocialSciences,Chongqing40002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issu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and expounded in depth the connotation,origin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is theory.Xi Jinping’s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the thought of 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is a furthe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sinified Marxism,deepening our Party’s exploration in the reform part of Marxism.In the current period when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ofundal zone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tackling-tough period of 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thought on 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 provides an important guide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two hundred years" and the China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Xi Jinping;comprehensively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China Dream

(责任编辑:朱文鸿)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