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庐陵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016-02-11李春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庐陵吉州窑城镇化

李春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城镇化进程中庐陵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李春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31)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不仅要重视城镇化功能的完善,更要做好文化的传承,这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加强对庐陵文化的认知和保护,就是强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和民族身份的认同,也是唤醒民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

城镇化;庐陵文化;保护;利用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在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城乡的人口流动、就业结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导致一些文化资源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广大城乡承载着重要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旦这些文化资源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消失,必然会对我们未来的文化信息、文化基因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并在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不仅要大力发展现代文明,同时还要留住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存,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地处江西的吉安地区,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以吉安市为中心的毗临地区,城镇化的进程较一般地区推动更快,城镇化的推动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当地乃至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

一、古庐陵地区的文化资源概况

吉安,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一块红色革命的“红土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在这里相互交集、相互融合,形成了悠久的、璨斓的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是全国闻名的“民间灯彩艺术之乡”,而且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 传统文化资源

在古庐陵地区,古代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可谓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为当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层面的,即有形的文化遗产,包括遗址、旧居、古村落、古建筑、祠堂、古镇、石刻、墓葬等。据资料统计,目前不可移动文物500处,其中古遗址10处,古建筑346处,古墓葬12处,摩崖石刻2处。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王阳明等文化名人,都曾到此赏陶赋诗,文天祥更是在这里率窑工起兵抗元。如今,仍遗存24座窑包遗址、匣钵片铺就的街巷、明清民居、唐代建的本觉寺塔等珍贵文物。至于古村落,除“中国传统村落”——圳头古村外,其他保存较好的村落也为数不少。二是非物质层面的,即无形的文化遗产。庐陵文化中的民间文学、民间信俗、民间知识、岁时节令、人生礼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资源非常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表现为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形式,包括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具体来说,庐陵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灯彩。其中“鲤鱼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东园龙”、“茅田花灯”等被列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是民俗文化。这包括敦厚元宵灯会、永和干麦船、凤凰唱龙船等,其中有着独特的地方性、民间性文化特点。像“干麦船”,它是吉安地区永和镇白沙村传统“端阳庙会”的一项民间祭祀巡游表演活动,常与赣江水面上举行的“龙舟大赛”活动相对应,是一种于江岸陆地上举行的祭祀巡游模拟划龙船表演活动。三是吉安采茶戏。采茶戏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中叶,由最初吉安府的中部、北部几县农村流行的一种灯歌逐渐演变为当前的花鼓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场面和爱情为内容。四是民间技艺,包括雕刻、剪纸贴花、扎纸等技艺,像吉州窑剪纸贴花,即属于这一范畴。五是吉州窑黑釉瓷传统技艺。包括木叶纹黑釉瓷、黑釉瓷釉下彩绘、黑釉瓷剪纸贴花、黑釉瓷窑变结晶等四大技艺。

2.红色文化资源

古庐陵地区,是江西省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老苏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西南革命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活动较早的区域之一。这里曾发生了延福暴动、东固暴动、二·七会议、官田四·九暴动、九打吉安,中央苏区的一、二、三次反“围剿”以及施家边战斗、永阳战斗等历史上著名的事件,演绎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英雄史诗,创建了延福、东固、赣西南等革命根据地,诞生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正是因为这一历史,有关红色文化的旧居、旧址、纪念地、纪念馆、烈士墓(不包括散葬的,目前吉安县散葬烈士墓有1832座)、烈士纪念亭、将军公园等有形文化遗产很多。除了这些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外,还包括一些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歌谣、革命故事等。像革命歌谣,目前在吉安地区仍流传着《送郎当红军》、《打吉安》、《红军不怕反动派》、《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谣,他们与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一起发挥着宣传革命精神、锤炼党性的重要作用。

3.陶瓷文化资源

吉州窑在古代盛行较长时间,因而在吉安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吉州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烧造工艺,其中,简朴素雅的木叶天目瓷堪称一绝。目前,吉州窑釉下彩绘、吉州窑窑变结晶技术,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窑场有吉州窑、永和窑、彭家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吉州窑遗址还包括窑床、陶瓷作坊、老街区等。这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保留遗址规模最大且最集中的窑址群,也是世界罕见的古窑包遗址群,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宗教文化资源

历史上,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曾在这里交汇,从而给古庐陵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如位于吉安梅塘乡龙须山东麓的资国寺,山环林绕,环境优美。据史料考记,资国禅寺属皇家寺院,始建于唐代中期(约公元600年),为七祖行思开创的禅宗祖庭青原山净居寺的重要道场。曾附书院,释儒双修,代有高僧,盛时僧侣数百,香火兴旺,历代为庐陵名寺。资国寺已被列为国家AA级保护文物单位,正发展成为集朝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此外还有位于永和镇南偏东田垄中的本觉寺塔,也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庐陵文化中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丰富的文化、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更需要我们制定合理、科学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地保护、利用,以便更好地推广、传承和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庐陵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所面临的困境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庐陵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文化遗产生存难、传承难、创新难和管理难等问题。

1. 庐陵文化资源的生存面临挑战

导致生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原因。《东园龙》与其他民间灯彩艺术一样,主要依赖于元宵灯节之类的民俗节庆活动。建国以后,民俗活动不甚提倡。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销声匿迹。尽管现在大力号召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但一些民俗机制、民俗组织机构等一时很难恢复,失去了民俗文化活动的土壤;另一方面,是现实原因,包括人口的流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变化、拆迁建设等。由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的《干麦船》失去了生存的文化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基本功能已经大部分被其他形式取代,象《干麦船》巡演活动这种文化项目作为民俗也就很难与生活融合了。

2.庐陵文化资源的传承面临挑战

这种传承难,表现在:一是传承人的年龄大,许多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独门绝技,口授心传,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因而传承人最为关键。从庐陵文化遗产传承的情况来看,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农村劳力纷纷外出经商务工,不少人长年不归。一些年富力强的灯彩艺人也外出寻求发展,致使队伍人员不齐,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二是传承机制出现瓶颈。如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工艺是一种家族传承的独门绝技,其关键技艺从不轻易外传。鼎盛时期,也仅有少数几个窑口掌握了该项技术。加之烧制难度特大,各个环节都要求极高,尤其是烧制过程中,全凭陶工丰富的经验,其制备工艺之奥秘颇难掌握。这种家族式的传承制度严重制约了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等瓷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3.庐陵文化资源的创新面临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代表农耕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以前的建筑材料多以木头为主,现在建筑多使用水泥钢筋。又如古建筑中的飞檐、马头墙、祠堂的楹联,吊顶,等等,雕刻精细,设计巧妙,修缮技术要求十分高,但现在从事建筑行业的工匠修补技术已经很难达到修旧如旧的技术水平。作为原创技术,一些老设备已经淘汰,启用了一些新的设备、新的工艺和新的装饰技法,燃料也改用天然气。由于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新的燃料的运用,实际烧制过程中出现了高成本的问题。由于木叶纹黑釉瓷(木叶天目)烧制成本太高,产业化进程无法开展,后续发展存在很大困难。因此,该绝技处于濒危之中。

4.庐陵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挑战主要是资金难问题

近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虽然有很大增加,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上,资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我们知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涉及到拆迁问题,这就涉及到解决群众的生活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经费不足,就无法开展普查、理论调研,组织民间文化活动、文字及音像资料采录编辑等工作的开展,从而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庐陵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思路

文化不仅是政治,而且还是经济、环境和形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对于如何加强庐陵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其思路主要有: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针对古庐陵地区古色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开发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主题的文化系列,并打造成特色品牌,内容可以包括有大型展览、大型情景歌舞、革命斗争全景画、革命博物馆、大型电视连续剧、中国红歌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其中,艺术家们曾推出过红色经典——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从2007年公演以来,久盛不衰,已在省内外累计演出60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创收1500多万元。实践证明,倾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是充分发挥名人文化效应。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名人资源的作用。不少地方的发展实践表明,地方名人文化资源作为地方特有的稀缺资源,能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地方的经济发展结构,是一条“零污染”的发展新路。古庐陵地区丰厚的文化土壤培育了众多的名人,涌现出欧阳修、文天祥、周必大、杨士奇、解给、杨万里等进士名人3000多人,这在州府一级行政单位也属全国之最的。通过加大对历史名人的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名人馆,规划名人园、发挥历史名人效应。

三是打造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建设中,要以大手笔的倾情打造历史文化景观,使其构筑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已打造的有:(1)《东固会师》巨型浮雕。这幅浮雕再现了1929年2月2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从井冈山来到吉安县与江西地方红军独立第二、四团胜利会师的场景;同时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浮雕展现的景象壮观恢宏,给人强大视觉冲击力。(2)“十万工农下吉安”巨型浮雕。这幅浮雕昭示人们,古庐陵这块土地曾经有过壮怀激烈的革命历史,同时也告诉人们牢记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3)庐陵文化广场的《正气歌》碑刻。碑石上镌刻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古代书法家文微明等十一人风格各异的文天祥《正气歌》书作。这些历史文化景观都成为最具人气的休闲娱乐场所或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四是将传统文化引入学校课堂教育。为加强庐陵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不断培植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应把历史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工作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积极组织庐陵文化进学校、进课堂。广大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了解古庐陵地区,熟悉了庐陵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是古村落要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工程。古代村落承载着众多历史文化记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古村文化遗存,始终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古村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如在吉安横江镇公塘村的葡萄观光园旅游项目,便是古村落与生态旅游的集中体现,使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G127

A

1672-4445(2016)03-0038-04

2016-04-11

李春(1964-),江西新建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庐陵吉州窑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赞庐陵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家乡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