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2016-02-10师洪文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物质

师洪文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师洪文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始,人类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忽视了其他所有一切,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人们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自然资源,导致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农业生态危机。恩格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出科学的农业生态思想,主要包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促进城乡融合。这些思想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三方面的启示:必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恩格斯 农业生态思想 启示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态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生态文明”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词汇,全球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本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近年来农业生态问题越发严重。而早在19世纪恩格斯为了解决当时严重的农业生态危机而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生态思想,今天我们通过深入剖析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以期对解决我国当前的农业生态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帮助。

一、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产生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在18世纪时进入了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期间,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比人类以前创造的总和还要多。但是,在这个期间,人类主宰自然的思想不断强化,人类受到利益的驱使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物质生产资料,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紧张。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又导致大量的土地被征收,许多农业工作者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抛弃了土地来到城市打工造成土地的荒芜。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不顾土地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违背自然生长规律,使土地的肥力逐年流失,生产能力也逐渐下降,最终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农业生态危机。这次危机刚开始只是在英国,后来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欧洲。

为了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农业生态危机,英国科学促进协会首先采取实际行动,即在1837年委托当时德国著名的李比希教授去研究农业与化学之间的关系。1838年的英格兰著名的农学家劳斯发明了磷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教授在对大量实验与实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了专著——《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在这部著作中李比希教授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矿质元素是植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而土壤则是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给予,深入分析了土壤的肥力构成和土壤肥力与种植物之间互相给予关系,并创立了农业化学派。1850年前后劳斯又发明了氮肥,之后李比希的有机化学和劳斯的合成化肥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运用。欧洲的农场主们积极地去回收人类以及动物的排泄物,使其回归到土壤中去,以弥补土壤中流失的肥力。伴随着第二次农业革命的爆发,人们对农业生态问题特别是土壤肥力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借鉴许多先辈理论和自身实践,通过恩格斯不断努力,其农业生态思想得到产生、发展并且不断完善。

二、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科学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人类意识的改变而改变。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比较初级的认识,他在一部被称为“天才之纲”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土地没有人耕种仅仅是不毛之地,而人的活动的首要条件恰恰就是土地。”[1]当时的恩格斯已经认识到大自然如果离开人类是可以继续存在的,而人类一旦离开自然界就会丧失生存的条件。十九世纪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劳动也就无法实施,劳动最后把材料变成财富。”[2]在这本著作中,恩格斯对创造财富的源泉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不单独是劳动,也不单独是自然界,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相互尊重,而不是征服或者臣服。恩格斯认为“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本质在于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类则通过他们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3]人类在改造自然界之前,都会经过大脑的思考,去制定出一个有计划、体现着人类意识的一个活动方案,然后按照这个方案去改造自然界,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独到之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中心主义”不断加强,人类在不断追求利益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认为只要人类想要的,大自然必须给予,人类可以随意索取任何自然资源。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也认识到了这个状况,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人类对自然界取得的每一次所谓的“胜利”,将会导致一种人类无法察觉也无法控制的力量悄然“生长”,当这种力量和人类的行为“相交”时,就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后果,这就是“自然报复”。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在1844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在英国通往各个大城市的道路上时刻出现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们,他们推着手推车徘徊于道路左右,道路上一旦出现马粪,他们便飞速冲过去收集马粪去出卖。他们的这种行为在当时的国家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因为收集马粪去出卖也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在许多大城市里,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导致人类的排泄物得不到有效的回归,大量的消费垃圾却被排放到了河流之中,对河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时,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出现断裂。1876到1878年期间,恩格斯发表了《反杜林论》。在这本著作之中,恩格斯对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指出:“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是怎样进行的,首先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从自己周围摄取其他适当的物质,把它们同化,而体内其他比较老的部分则分解并且被排泄掉。”[4]恩格斯在大量研究生物学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自然界与自然界都在进行着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它们从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去吸收自己所需的物质,然后再进行加工,把新陈代谢物排出体外,最终分解于环境当中,这就是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的一个完整过程。在随后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中,恩格斯对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他指出,每一个生物在进行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过程中,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的,不是静止、片面、孤立的,因此,每一个生物在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之后,既是它本身但又不完全是它本身。人类与自然界、自然界本身所进行的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个过程又是不断前进与发展的。

促进城乡融合、缓解农业生态矛盾是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空气受到的污染,农作物得不到有效的光合作用影响了其生长;工业的发展使大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就是水资源,水资源受到污染,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城市化,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占用大量优质的耕地,使本来就受到危害的农业雪上加霜。原本应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受到利益的诱惑,纷纷跑到大城市去打工,使大量优质的土地变为荒地,农业生产能力一降再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器也在不断的改进,变得更加容易操作、更加智能化,因此所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这样就产生了大量来自农业区的过剩劳动人口。城市里骤然间出现的大量的农业人口,就会导致人类的排泄物无法回到土地中去,而只好排放到河流中去,使大量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正如恩格斯这样描述“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聚到艾尔克河里,此外,这条小河还要接纳附近污水沟和厕所里的东西,这就容易想象到这条河留下的沉积物是些什么东西。”[5]为了解决城市与农村对立的矛盾,恩格斯认为,农村的土地应该实行规模化经营方式。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实际情况,农户之间进行恰当的合作,组成一个具有规模化的经营方式。这样就可以使本来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集中、有效地利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为了解决日益增加的农业相对剩余劳动力问题,恩格斯指出,在农业公社建立之后,国家应该倡导发展公社大工业,即在农村和城市的交际处发展大工业,但是这个大工业由公社自己经营,这样公社大工业就可以把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吸收进去,公社大工业对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恩格斯为了解决当时危及英国后来蔓延至整个欧洲的农业生态危机,在研究大量理论、分析许多案例以及个人艰苦努力的基础上,终于提出了科学的农业生态思想。这些先进的思想不仅对解决当时农业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而且对解决我国现在的农业生态问题也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为科学认识人与自然提供了正确方向

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地球之上的,人类就是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人类也属于自然界。人类又和其他动物有所区别,那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人类特有的意识,使自然界变成自己所需要的某种形态,发挥这种意识的前提是,人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学会利用自然规律,使人类与自然更加友好的相处。目前,我国整体国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将近九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这些农业劳动者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不去尊重自然生长规律,例如上山乱砍滥伐导致山体荒芜,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为了保护农作物,过度猎杀野生动物,导致生物链的断裂等。由于农业生产者的生态意识不强,导致了许多农业生态问题的出现。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生态教育,使其改变那种错误的价值,形成一种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随着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经济效益呈大幅度降低趋势,农业生产者得到的报酬也少之又少,国家还应该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农民也要积极地去学习这些科学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做一个合格的“绿色”农民,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现实指导

恩格斯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界、自然界本身时刻都处于物质变换与新陈代谢之中,这个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正好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相吻合。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人类要适当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人类也要记住及时把新陈代谢产物返还到自然界中去,来弥补自然界的能量流失。注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科学性,认识到自然界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保持这种科学性并不断加以完善,才可以真正实现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恩格斯的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思想在指导我国发展循坏经济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物质交换与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排泄物在自然界之中得到分解最终又回归到自然界之中,成为自然界的养料。而我国现在由于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垃圾,这些垃圾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最后只能来污染环境。在恩格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应该通过关注生产源头,加之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形成一种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把物质交换与新陈代谢的过程运用到经济领域,实现“资源-生产-二次资源-二次生产”这样一个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尽可能利用少量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使生态与经济实现共赢的局面。实现能源得到最大发挥,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也会受到有效的控制,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保障

恩格斯的农业生态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研究出了一个解决城乡对立矛盾的方法,他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应该适当组成一个个规模适当的公社,这样分散的土地就可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效应,同时也便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先进,必然会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为了解决这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恩格斯主张在城市与乡村的交际处发展大工业,这种大工业必须有农村公社来组织经营,这样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我国目前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各个城市也在努力发展自身,先进的技术也在被大量的使用,导致许多涌入城市的农业生产者被迫下岗回到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们也可以借鉴恩格斯的思想,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来发展一批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这样农产品可以通过工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也会随着提高。建立一些生态旅游观光园区,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09、51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31.

责任编辑:李敏琪

2016—06—11

师洪文,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