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结合运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2016-02-10陆霞
陆霞
经筋刺法结合运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陆霞
周围性面神经炎;经筋刺法;运动疗法
周围性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应用经筋刺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
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8~57岁,平均(37.82±3.17)岁;病程<7天10例,7~30天16例,>30 天4例;左侧面瘫17例,右侧面瘫13例;单纯性面瘫13例,Bell氏面瘫10例,Hunt氏瘫7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37.56±3.29)岁;病程<7天8例,7~30天17例,>30 天5例;左侧面瘫16例,右侧面瘫14例;单纯性面瘫12例,Bell氏面瘫10例,Hunt氏瘫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周围性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2)以单侧面部表情肌肉突发麻痹为主要症状;(3)不并发眼肌麻痹;(4)年龄10~60岁。排除标准:(1)由外伤、肿瘤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和中枢神经性面神经麻痹;(2)严重心脏病或肿瘤患者;(3)皮肤过敏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筋刺法,以我院临床经验选取阳白、地仓、牵正、颊车和迎香等穴位。采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30号,1寸),直刺穴位(每隔0.5寸,深度均不超过0.5寸,直刺1针),从地仓开始,经颊车、牵正、迎香、阳白、风池、合谷,得气后施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根据患者病情增减疗程数目。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对面部功能肌肉进行康复训练[2],主要涉及肌肉包括额肌(抬眉,做吃惊样的动作,蹙额)、皱眉肌(皱眉动作)、眼轮匝肌(用力闭眼)、鼻部肌(皱鼻根部,张大鼻孔、伸长鼻下部)、口轮匝肌(上下唇噘起)、颊肌(闭嘴引口角向后)、提口角肌(示齿,引口角向上后方)。目的在于使患者的主观意识参与肌肉控制,达到完成中枢神经冲动传递的训练。康复训练原则上肌力2级以下时可用手指帮助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时做主动运动,同时进行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的训练。每天进行3次,每次10min。同一部分肌肉1天内不连续训练超过2次,防止小肌肉群出现疲劳。
观察指标: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全美耳鼻喉科一头颈外科学会面神经障碍委员会推荐使用的评估系统)[3],在治疗前、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4]进行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分级,评分项目包括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额纹消失。各项分值0~5分,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5]痊愈:临床症状和疾病体征全部消失,面神经和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患处表情肌运动自然,左右两侧对称无差异;显效:面神经和面肌轻微功能减弱,安静状态无差异,仅笑时口角处略有歪斜,患侧做鼓腮和皱眉动作较正常侧略差;有效:有明显面神经和面肌功能减弱,患侧做额纹、闭目和鼓腮动作存在明显差异;无效: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运动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期面神经功能评分接近;治疗中期及治疗结束,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4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各项指标评分接近(P>0.05),治疗结束后,除额纹消失情况两组相近,观察组患者其它症状体征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报道认为受风寒侵袭和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因[6]。然而有研究指出患者由于免疫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局部血管痉挛以及由循环障碍引起的缺氧缺血都与该病的发作有关[7]。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由热邪或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太阳经所致,导致气滞血阻,经脉失养,患者出现筋结症状,具体表现为面部肌肉出现麻痹。由于该病病变部位较浅,临床为改善筋结,达到平补平泻的目的,采用经筋刺法,以捻转手法沿皮浅直刺[8]。运动治疗作为主要的康复疗法在多种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得到应用,而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运动疗法也是恢复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方法,患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一系列的面部肌肉训练,可促进受损肌肉和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由周围性神经炎引起的面肌痉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面部表情。
对于急性期面瘫的针灸治疗,有学者认为急性期过早、过强的刺激有可能会导致面神经局部的水肿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面神经所受压力增大,不易治愈,且更易产生变性从而留下后遗症,故急性期不宜针灸[9]。本次研究收集病例时因数量及时间上的有限,对于面瘫的病程未做详细分析,治疗方法也暂时统一。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2]林景琳.针刺加运动患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3):178-180.
[3]House JW,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2):146-147.
[4]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5:109.
[5]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 (9):786-787.
[6]黎俐,阿米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8例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8):23-24.
[7]刘贺志.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30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5):305-305,306.
[8]何晓宏,刘慧敏,李梦雪,等.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68-3469.
[9]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等.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65.
(收稿:2016-01-25 修回:2016-04-12)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金华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