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构想

2016-02-09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资源量储量矿产资源

■ 胡 魁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构想

■ 胡 魁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

文章提出修订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的新方案:继承其三维框架,以三位数码反映经济意义、项目状态和地质可靠程度。第二位项目状态变化较大,划分为三大阶梯,最高阶梯设计开采状态,估算开采储量(扣除设计和开采损失);中部阶梯地质勘查状态,估算地勘储量,为不扣除损失的原地地质储量;最低阶梯为预测未查明状态,估算预测资源量。第三位地质可靠程度,以块段衡量,分为一、二、三等三级。三级开采储量加三级地勘储量合成探明储量,明确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对象。新方案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便于与以往分类对比衔接,与油气、地下水储量分类术语更加协调,解决了1999分类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国际分类可以对比互懂。

固体矿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修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2009年笔者曾提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1],建议采用内方外圆的技术路线[2,3]。现如今,外圆依据的是联合国分类,由于UNFC-2009[4]对UNFC-1997进行了颠覆性改变,不再可靠;内方采用1992分类恢复ABCD,因为避嫌复辟倒退误解,而缺乏拨乱反正之勇气,一直未被采纳。几年来笔者通过参加修订该分类标准的研讨,获得了一些新信息,受到新启发,有了新构想,现在提出第二套修订方案,供有关方面参考。

1 第二套修订方案内容

第二套修订方案继承1999分类的三维框架,以三位阿拉伯数字代码反映经济意义、项目状态和地质可靠程度。第二位项目状态变化较大,划分为3个大阶梯,最高阶梯设计开采状态,估算开采储量(扣除设计和开采损失);中部阶梯为地质勘查状态,估算地勘储量,为不扣除损失的原地地质储量;最低阶梯为预测未查明状态,估算预测资源量。第三位地质可靠程度,以块段衡量,分为一、二、三等三级(预测资源量定为4级)。三级开采储量加三级地勘储量合成探明储量,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对象。详见表1。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第二套修订方案

对表1说明如下:

(1)三维编码含义。从左到右,第1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潜在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与1999分类相同;第2位数表示项目状态:1制定了采选设计方案或按照正规设计开采的矿山,2进行了地质勘查按规范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3预测未查明状态,只有概略地质技术经济信息;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分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不再采用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等术语。未经查明的预测资源量定为4级。

(2)按地质可靠程度,矿产资源分为探明储量和资源量两大类。一级、二级、三级储量统称探明储量。探明储量这一术语,来源于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会议指出,要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这里明确进行确权登记的探明储量显然不止是1999分类中探明的资源储量这一组,而还包括控制的和推断的。因此,为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看齐,以“探明储量”替代1999分类的“查明矿产资源”,以明确进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对象,同时废弃同名异义的“探明的”、连带层次级别不够清晰的“控制的”“推断的”等术语,代之以一级、二级、三级等层次级别分明的术语。

(3)以“资源量”代替“潜在矿产资源”。只有两种资源量:表外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表外资源量223,是经过勘查工作划定(第二位数字2),当前不能经济开发,但在可期的将来,由于市场形势变化或通过技术进步,可能经济开发利用的(第一位数字2,潜在经济的)。由于其当前不能开发利用,必然存在技术软肋,所以不论其控制网度的疏密,其地质可靠性等级都定为三级(第三位数字3)。称为表外资源量是因为平衡表外的概念概括了所有技术软肋因素,不止是低品位。另一种是预测资源量334,未经查明,可靠性差为4等,不具备可行性研究条件,但有理论研究和战略规划意义。

(4)探明储量有6种,按项目状态(第二位数字)划为两组。上面一组,称为可采储量,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考虑贫化因素,预期可以采出的量,这需要制定了采选设计方案或按照正规设计开采的矿山,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净重”。下面一组称为地勘储量,是按地质勘查规范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的结果,是不考虑设计、开采损失贫化因素的原地地质储量(毛重),这符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不必勉为其难。为什么又能判定其是经济的,而且从资源量中划出称为储量呢?因为我国有严格的勘查阶段划分和矿床工业指标管理。普查阶段参照一般工业指标,那是众多矿床实例经验的积累,不是个别人的经验;详查阶段、勘探阶段要根据各矿床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业指标论证,这种论证是地勘单位、设计部门、用矿企业三结合的纲领性可行性研究,其基本原则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生态环境许可。勘查阶段由低级到高级,阶梯式发展,每个勘查阶段都是一次地质调查—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的过程[5],因此当勘探阶段完成,计算出的原地量是具有相当可靠程度的,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这是经过众多项目长期历史考验的结果,不像某些西方国家阶段划分不清、指标管控不严,要到融资之时算总账。

2 第二套修订方案的优点与解决1999分类的主要问题

(1)简明扼要。将1999分类16种,归并简化为8种。

(2)坚持继承发展的改革思路,保持原有分类的特色与优势,解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未出现颠覆性的修改。基本保持了1999分类的架构和三维编码格式[6],与纵向历史分类体系容易对比衔接,无须专门套改;与横向对比,油气、水资源分类术语更加协调。见表2。

表2 第二套修订方案与国内分类纵向横向对比

(3)解决1999分类G轴(地质可靠程度)含义不清、层次混淆问题。1999分类采用UNFC-1997技术路线,追求与国际接轨,但由于G轴层次混淆,既没有与UNFC-1997接上轨,也没有充分发扬本国特色优势,还引发其他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7]。笔者2009年提出的第一套修订方案,主张按照UNFC-1997的本意划清勘查阶段和块段级别两个层次,多年未能实现。后来UNFC-2009混乱的修正又模糊了两个层次,我国也无意牵头坚持UNFC-1997的正确原则,使前途更加扑朔迷离。第二套修订方案不得已求其次,只保留一个层次,将G轴只定位于以块段衡量的资源储量级别,迎合了中国技术界的关注习惯。而资源储量级别与勘查阶段的关系,留待“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去解决。

(4)将按地质勘查规范进行、遵照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产资源,划定为地勘储量,以原地量表达。解决了1999分类执行中资源储量评审部门与可行性研究部门互为前提,导致相当多的资源量不能转化为储量,大幅度贬低中国储量的问题[8]。摆脱了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间纷繁转化程序的困扰,提高了可操作性。与液体矿产、气体矿产的分类术语比较协调,都归属于储量。

(5)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对象,为政府掌控资源家底、贯彻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方针提供了技术支撑。

(6)可以与国际上各种分类进行对比。粗略的对比结果见表3[4]。唯有UNFC-2009对比关系混乱,失去了其包容东、西方对比框架的地位。

表3 第二套修订方案与国外分类对比

3 第二套修订方案与勘查阶段的关系

第二套修订方案不直接与勘查阶段挂钩,只涉及以块段衡量的局部层面,而整体层面的勘查阶段划分是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纲领,是中国特色与优势之所在,不得有丝毫疏忽。不能因为某些西方国家缺乏勘查工作的统一章程而放弃我国成熟有效的经验。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依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循序渐进,阶梯式发展,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分别达到提供靶区、发现矿产、工业评价、详细查明的目标,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地质工作规律的,是“多快好省”的做法[9]。为了达到各阶段目标,资源储量级别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指标和审计工具,在“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和单矿种规范中应当明确规定各勘查阶段求取的资源储量级别和各级别比例。参照三委《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暂行规定》[10]的有关条款,应用第二套修订方案则表达为:“普查阶段,一般探求123(三级地勘储量)+334(预测资源量)”“详查阶段,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一般探求122(二级地勘储量)+123(三级地勘储量),其中122(二级地勘储量),一般金属矿10%~20%,非金属矿20%~50%,并可提供矿山总体规划和预可行性研究使用。”“勘探阶段,按单矿种规范探求各级地勘储量,提交勘探报告,作为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的依据。”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11]DZ/T 0215-2002附录E,假如是大型中等复杂煤矿,“先期开采地段,121+122级地勘储量要占70%,其中121级地勘储量要占50%”,那就意味有30%的123级地勘储量要进入设计,可以计算113(三级开采储量),可采储量由111+112+113三级组成。详查阶段10%~50%是122级,主体是123级,若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制定了采选设计方案亦可以对应计算112+113级开采储量,而普查阶段的123(三级地勘储量)是不能转化为113(三级开采储量)的。可见探明储量级别分类是受到勘查阶段制约的。与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周到处理方式比较,西方某些国家把123(三级地勘储量)一律排斥在可采储量之外,就显得相当粗糙。

4 第二套修订方案与矿山设计和生产矿量关系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缘起于地质勘查,在设计开采领域也在延续应用,并发展到三级矿量。第二套修订方案与矿山设计的关系,参照《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12]GB50771—2012之 3.0.10作如下表达:设计利用的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应按下列规定估算:①依据的地勘储量主要类型为一级二级地勘储量(121+122),三级地勘储量(123)可部分使用;②三级地勘储量(123)可信度系数应根据矿床赋存特征和勘探工程控制程度选取0.5~0.8;“③设计损失量应包括露天开采设计不能回收的挂帮矿量,地下开采设计的工业场地、井筒及永久建、构筑物等留设的永久性保护矿柱的矿量,以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矿量”;④设计利用的储量=∑((一级地勘储量+二级地勘储量+三级地勘储量×可信度系数)-设计损失量);⑤设计开采储量=设计利用的储量-采矿损失量。

到矿山开采阶段,矿山生产地质工作要提高储量级别,并在各级储量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准备程度掌控生产矿量。生产矿量分为开拓矿量、采准矿量和备采矿量三个级别(露天矿的采准矿量与备采矿量一致),故又称为三级矿量。以地下开采为例,开拓矿量是设计规定的开拓系统中井巷工程均已完成,形成了完整的矿井提升、运输、通风、防排水、充填等系统,据此可开掘采准巷道,并完成采准工作以前的生产探矿工程,在此开拓巷道水平以上范围内所控制的可采储量,称为开拓矿量(开拓矿量扣除储备矿柱,乘过采矿回收率,是净重)。采准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是指采准坑道已开掘完毕,生产探矿已完成的采矿场范围内的可采储量。备采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是在开采台阶上,矿体的两面围岩已被剥离,台级上面和侧面矿体已露出,具备回采条件的可采储量。三级矿量对可采储量的级别有不同要求。参照《化学矿山生产地质工作规定》[13]第七条,第二套修订方案在生产地质方面的应用,对应于三级矿量,各个时期开采储量的级别应达到下列要求:一般井下开拓工程设计112级以上,采准工程设计111级,回采工程设计超111级(在111级基础上加密控制),露天开拓工程设计111+112级,回采工程设计超111级。矿床类型复杂的,井下开拓工程设计112+113级(注意,包括了113级),采准工程设计111+112级。回采工程设计超111级+111级,露天开拓工程设计112级,回采工程设计111级。西方国家的储量概念与我国三级矿量对比或许更为贴切。

5 正确处理与国际接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际交流飞速发展的形势,我国资源储量分类的修订特别注意与国际接轨,但是对国际接轨的理解却有很大差异。有人认为我国储量分类标准必须国际化,国际化就是实行国际标准。可什么是国际标准呢?我们先后刮过美国风、欧洲风、加拿大风,现在又盛行澳大利亚风。他们大力推广CRIRSCO,称其为国际矿产储量报告标准委员会分类体系。不论挂上联合国或国际委员会的名号,其实都不是国际标准,只能是国际标准中的一员。中国标准在国际标准中也应有一席之地,对于矿产勘查经验和储量管理,我国应当拥有足够的民族自信。1999分类参照联合国分类框架,是因为赞赏它求同存异的框架精神[14],但UNFC-2009对UNFC-1997进行了颠覆性改变,我们不能跟风。为什么不能把美加澳的分类规范简单移植到中国?笔者认为至少有五点根本区别:一是出发点,美加澳重心在矿山开发商业性运作,我国重心在规范地质勘查行为;二是落脚点,美加澳在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我国在于节约集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三是决策机制,美加澳强调个人决断个人负责,我国惯例集体决策机构负责实行民主集中制;四是国家体制,美加澳都是联邦制国家,我国是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五是发展阶段,美加澳都是发达国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凯尔特教授说得好:因为“各国的国家性名词都有复杂的、经济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渊源”,只能求同存异,建立对比框架[15]。当今世界只能是多元文化互相包容共同发展,规范标准属于文化范畴,也是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国际标准可能有几种模式,各种模式之间应当互通、互懂、互认,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是笔者对国际接轨的理解。因此,学习外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洋为中用”。修订中国规范标准要内向驱动,坚持问题导向,把中国的问题解决好。进一步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为此要深入了解外国的做法,也得充分理解、公平对待我国的做法,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各国主权和民族文化为前提。

[1]胡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J].中国矿业2010(1):7-16.

[2]胡魁.内方外圆——对修订1999分类技术路线的建议[N].中国矿业报,2009-11-07(01).

[3]胡魁.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的温故知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18-22.

[4]张大伟,李剑,杨桦.乌克兰国家和国际矿产储量分类体系:现状与协同发展前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5]朱训.找矿哲学认识论的几个问题[C]//地学哲学与地质找矿.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7-12.

[6]胡魁.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及对我国储量分类系统的改革建议[J].中国矿业,l998,7(2):12-14.

[7]胡魁.为什么必须修订1999资源储量分类标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11-28(01).

[8]胡魁.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一升一降现象解析——1999分类标准缺陷误导宏观调控政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1):14-17.

[9]胡魁.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的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2(3):64-69.

[10]全国储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的暂行规定[Z].北京:全国储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1987.

[11]DZ/T 0215-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

[12]GB 50771—201210,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S].

[13]化工部.化学矿山生产地质工作规定[Z].北京:化工部, 1978.

[14]胡魁.三维储量/资源分类国际框架[J].中国地质,1996 (7):6-8.

[15]UNFC-1997,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S].

A New Conception of Classifcation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HU Kui
(Consulting and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scheme to revi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in 1999. It inherits it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refects the economic signifcance, project status and geological reliability with three digits. The second dimension, the project status, changes a lot,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dder. The highest ladder is designed mining status, to estimate the mining reserves (deducting the design loss and exploitation loss); the central ladder i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tatus, to estimate the geological reserves, not deducting the losses; the lowest ladder is predicted unidentifed status,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predicted resources. The third dimension, the geological reliability, is divided into one-two-three three classes, measured in blocks. The thirdclass mining reserves and the third-class geological reserves are combined into the proven reserves, which are the object of the right verifc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new scheme is concis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is convenient to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classifcation, and more harmonious with oil and gas and groundwater storage classifcation terminology. It solves the main problems encountered of the 1999 classifcation and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cation.

solid mineral; mineral resources; reserv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revision; natural resource; right verif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6)12-0004-05

2016-11-07;

2016-11-20

胡魁(1940-),男,河北省宣化县人,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特邀专家、咨询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矿经济研究员,工学学士,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量储量矿产资源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2019 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
W2018014 卡斯卡维尔首次公布资源量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