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高校稳定工作的形势分析与风险预防
2016-02-09周宾
周 宾
(东北石油大学 后勤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社会热点论坛
社会转型期高校稳定工作的形势分析与风险预防
周宾
(东北石油大学 后勤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长期以来,资本主义的某些特点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一直在持续,亦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成了重点渗透领域,青年学者和学生也因此成为重点影响的对象。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十分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稳定所面临的形势显得更加复杂。因此,对高校稳定面临的形势做出准确地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而且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高校稳定;形势;预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愈来愈显现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且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混乱,尤其对高校的影响更是难以衡量。高校师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一些新奇的事物和观念。而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一些新奇的事物和思想缺乏正确的判断,往往会误入歧途并影响其今后的人生,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稳定工作就愈显重要了。高校稳定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而且对国家安全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
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观冲突十分的激烈,这对成长中的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内部挑战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制、结构、关系以及观念模式等方面就已经进入转型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引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深刻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制度的每一次巨大历史性变革,都会伴随着人们的观点和观念的变革。”[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师生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时,受利益和效益观念的影响,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但是,在合理地处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评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问题上,他们缺少正确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在社会转型阶段,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受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他们不仅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有急功近利的表向;既有自立自强的意识,也有国内外价值观念冲击下的迷茫和困惑;既有求真务实、敢于创新、追求成功的动机,也有实用主义的束缚,使之产生浮躁情绪。这些矛盾的存在,反映出社会转型期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一些困惑和问题。
(二)外部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各国家、民族之间的往来比过去任何时期都紧密和频繁,人类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普遍和广泛了,如可以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取其精华,可以加快本民族或地域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这都是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西方敌对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是长期存在的,利用他们在文化载体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尤其是通过覆盖全球的广播和网络打破时空界限,把资本主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当作普世价值和全球伦理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传递,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改变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正如美国学者德里克所说:“全球化是有意识形态的,它试图根据一种强有效地服务于一切利益的全球想象来重新构建世界。”[2]因而,西方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掩盖下,表现为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和渗透资本主义所推崇的西方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其实就是将资本主义全球化。这种西方文化价值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虽然利用“全人类利益”“全人类价值”的概念来刻意修饰,但是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国与国的界限,也不可能改变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反而会加剧边界清晰、追求相异、利益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价值冲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对外界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把重点放在高校学生身上。不难看出,近几年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高校稳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性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了。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优化教育结构,重点推进教育创新,使教育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互适应。此工作重点的提出说明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将如何进行改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这就需要所有的社会组成部分实现稳定和谐。高校的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维护高校稳定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校稳定
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汇集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全民的、大众的、普及的教育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有接受15年教育的权利。目前,高等教育事业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3]然而高校稳定的一系列工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随之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缓解现实矛盾,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石。社会稳定看高校,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因此,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需要高校稳定
随着国家高教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研究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如何合理发展的艰巨任务,而且担负着科教兴国的艰巨任务。只有高校和谐稳定,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才能够真正体现学科专业的特色,提升教学科研的水平;全面加强培养人才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所以,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是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园和谐有序需要高校稳定
高校的综合治理、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生活步调需要一种延续的、相承的、稳定的运转形态。高校稳定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排查和化解矛盾,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发觉并协调各方面的冲突,调度好各方面的关系,保证校园体系结构的稳定性、实现各层级间信息的有效交流,才能保证校园和谐有序。
三、社会转型时期维护高校稳定的预防措施
加强高校稳定工作要围绕党组织在高校办学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明确高校各级组织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职责,完善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师生法制观念,发挥思想文化引领功能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加强综治部门组织和队伍建设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水平,维护校园安定有序,为高校稳定提供保障。
(一)强化党的领导
学校党委要切实将维护校园稳定作为每年重点工作内容来开展,建立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形成党委和行政等各部门携手共治的工作格局,定期展开部门间交流、分析国内外、校内外的稳定形势,逐级明确责任范围,层层实行责任,使校园及周边稳定工作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建立和严格执行校园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全力打造校园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和法制建设
高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引导在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加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构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等,正确引导、鼓舞师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熏陶,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普法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普及要求,坚持定期在高校开展普法讲座,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师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思维,养成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并学会依据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些能为高校稳定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基础。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高校要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保密手册》《关于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的通知》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条令为依据,建立健全高校稳定工作规章制度,做到依法依规开展稳定工作,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秩序。
(四)加强重要节点专项预防治理
重要节点主要包括:历史上现有的若干政治“敏感期”,由国家或本省市召开的党代会、人代会以及较大范围的庆祝会等诸如此类的活动。这些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5]相关部门要深入理解重要节点的含义,彻底排查隐患之源,对于各种矛盾要做到及时处理,同时要特别监管重点人员的活动,强化专项治理力度。在重要节点,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必须做到有理有据,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坚决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开展综合治理
学校的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由校领导牵头,各二级单位作为成员单位,二级单位负责人作为校综治委成员,定期研究和开展全校的综合治理工作;二是由各二级单位的校综治委委员牵头,组成本单位综治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本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综治委开展综合治理的同时,还要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协调好政府相关部门,如公安部门、国安部门、安监部门等,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以消除不稳定因素,共同打造校园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稳定。
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稳定的校园环境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高校的稳定工作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稳定的育人环境,最终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56.
[2]王宁,薛晓源.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89.
[3]宋晓梦.高等教育面临两种文化冲突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0-05-15.
[4]王鹤岩,宋玉玲.社会转型时期“两课”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6):23—24.
[5]周宾.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33.
〔责任编辑:徐雪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4-0088-03
[作者简介]周宾(1971—),男,黑龙江肇东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石油高校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C1215106)
[收稿日期]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