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呋虫胺防治稻飞虱试验简报

2016-02-08胡育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12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呋虫胺吡蚜飞虱

胡育海 陆 爽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120)

吴 伟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湖县 224700)

50%呋虫胺防治稻飞虱试验简报

胡育海 陆 爽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120)

吴 伟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湖县 224700)

为有效控制浦东新区水稻生产上稻飞虱的为害,特进行了50%呋虫胺WP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50%呋虫胺WP 150-225 g/hm2,在稻飞虱低龄若虫期施药1次,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92.13%,且持效期较长,对水稻生长安全,该药剂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稻飞虱;50%呋虫胺WP;防治效果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成虫、若虫均可为害水稻,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吸汁为害。该虫害在水稻分蘖期发生,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在水稻抽穗期发生,会造成谷粒千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冒穿、倒伏,甚至绝收。稻飞虱具有“国际性、迁飞性、爆发性、毁灭性”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迁入虫源、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抗药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市稻飞虱大发生频率增加,如2012年上海市褐飞虱发生面积达31.52万hm2、白背飞虱发生面积达10.507万hm2,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近年来防治稻飞虱的药剂也在不断演替变化,尤其是自褐飞虱对吡虫啉等药剂产生抗药性后,寻找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新、好药剂迫在眉睫,为此,笔者于2014年8-9月进行了50%呋虫胺WP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靶标及药剂处理

试验对象为稻飞虱,以褐飞虱[Nilaparvata Iugens (Stal)]为主、占83.14%,灰飞虱占13.86%,白背飞虱占3.0%。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寒优湘晴”。试验设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家镇环东村进行。水稻播种期为2014年5月14日,6月9日移栽。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pH值8.0,有机质含量中等,2014年6月5日底肥施碳铵600 kg/hm2,6月16日活棵肥施尿素225 kg/hm2,7月2日施尿素187.5 kg/hm2。

供试药剂为50%呋虫胺WP(江苏克胜集团)、50%吡蚜酮WG(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试验设50%呋虫胺WP 150、225 g/hm2,50%吡蚜酮WG 150 g/hm2,不施药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30 m2,随机区组排列。于2014年8月27日上午施药,施药时水稻处于抽穗期、稻飞虱处于2-4龄若虫高峰期,用新加坡利农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用水量为750 kg/hm2。

1.2 气象情况

施药当天天气为多云转阴,平均温度为26.9 ℃,施药后第2、9、10天有雨,药后10 d总降雨量为13.8 mm,施药期间无极端天气情况。试验前15 d和试验期间未用其它药剂防治其它病虫害。

1.3 调查与结果计算

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 d、3 d、7 d、14 d调查残虫数量,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共查10个点,每点查5穴水稻,共查50穴,记载残留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活虫数×处理区施药后活虫数)/(对照区施药后活虫数×处理区施药前活虫数)]×100。将各处理间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4 安全性观察

观察各试验药剂对水稻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由表1表明,50%呋虫胺WP 150、225 g/hm2处理对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的防治效果显著,其防治效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持效期较长。药后3 d,50%呋虫胺WP 150、225 g/hm2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29%、86.08%;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86.47%、89.88%;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89.39%、92.13%。50%呋虫胺WP与对照药剂吡蚜酮间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50%呋虫胺WP 225 g/hm2处理的防效略优于对照药剂50%吡蚜酮WG。

表1 50%呋虫胺WP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药剂处理对水稻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均未发现药害现象产生。

2.3 综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克胜集团生产的50%呋虫胺WP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用50%呋虫胺WP 150-225 g/hm2,在稻飞虱低龄若虫期施药1次,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92.13%,且持效期较长,施药后14 d均能较好地控制稻飞虱为害。同时,该药剂安全性较好,且呋虫胺对哺乳类、鸟类、水生生物和蜜蜂都较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农药。因此,50%呋虫胺是防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3 使用技术要点

使用50%呋虫胺WP防治稻飞虱,其适宜剂量为150-225 g/hm2,施药适期为稻飞虱低龄若虫(2龄左右)高峰期,施药方法为喷雾法,用水量为750 kg/hm2。注意施药需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喷施水稻中下部位,施药次数可根据虫情而定,如稻飞虱发生较重,可选择高剂量并增加施药次数。同时,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且喜在水稻基部为害,容易被忽视,极易暴发成灾,因此,要密切关注农业部门发布的虫情预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动态,及时准确用药防治,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稻飞虱虫体小、繁殖力强,容易对药剂产生抗药性,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预防和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经济使用寿命。

2015-07-23

猜你喜欢

呋虫胺吡蚜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研究进展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呋虫胺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影响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育苗箱用呋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防效测定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