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金山区推进“智慧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08张晓锋裴晓红冯连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0000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0095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0050上海市金山区农业信息中心050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金山区智慧

张晓锋 金 昼 裴晓红 钱 琎 冯连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0000;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0095;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0050;上海市金山区农业信息中心 050)

浅谈金山区推进“智慧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锋1,2,3金 昼3裴晓红3钱 琎3冯连芳4(1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0030;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210095;3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 200540;4上海市金山区农业信息中心 201540)

随着上海市《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出台,金山区将如何推进科创中心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金山区农业科技创新是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有力抓手,现通过对金山区以“智慧农业”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分析,阐明了金山区“智慧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金山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金山区;智慧农业;现状;不足;对策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市于2015年5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领,金山区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以“智慧农业”为载体的一系列实践工作在推动金山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金山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金山区对以“智慧农业”为载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并对全区“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1 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1 金山区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

1.1.1 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现状

金山区农委拥有委属基层单位12家,其中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0家,现有编制数260个(见表1)。截至2014年底,金山区有已在社团局正式注册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研究所10家,另外有2家正在筹建中的研发中心,其中1家为开展农业科研但没有成立研发中心的单位(见表2)。

表1 金山区农委下属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情况

1.1.2 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人员组成

表2 金山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情况

金山区20家农业科技单位中,共涉及农业科技人员249名(其中优质稻米研发中心、草莓研发中心与秀水种子公司、农技中心有人员重复)。具体科技人员构成情况:(1)按职称分类,有推广研究员10人、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63人、初级职称99人、技术员19人、无职称人员7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76%(见图1)。(2)按年龄分类,有30岁(含)以下34人、31-40岁67人、41-50岁84人、50岁以上64人;其中4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60%(见图2)。(3)按学历分类,有研究生16人、本科140人、大专66人、大专以下2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9%,但其中在工作以后取得在职学历的占比达50%(见图3)。

图1 金山区农业科技人员技术职称分布

图2 金山区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分布

图3 金山区农业科技人员学历分布

1.1.3 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

(1)科研项目情况。2013-2014年,20家农业科技单位共获得各级农业科技项目16项,累计科技经费921.5万元,其中市级项目7项(经费895万)、区级项目9项(经费26.5万元);从项目类型来分,技术推广项目12项、科技攻关项目3项、引进消化吸收项目1项。(2)科研硬件条件。20家农业科技单位中,拥有实验室或检测室的仅有8家,其中推广单位4家、科研机构4家。(3)科研合作状况。20家农业科技单位均与国内外各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开展工作对接和科研合作,其中有2家单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分别是美国和日本;有2家单位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开展工作对接,分别为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有11家单位与省级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工作对接,分别是上海市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新疆农科院、北京市林科所、郑州林果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园林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通农学院等;有5家单位与专业推广单位开展工作对接,分别是上海市农技推广中心、上海市农产品林业总站、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

1.2 金山区“智慧农业”实践情况

1.2.1 为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1)实施“千村通”工程。金山区从2006年底开始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在全区124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广应用“农民一点通”触摸屏智能信息终端,实现宽带网络和科技信息进村入户,达到村村通宽带、村村能上网。(2)构建农业信息化十大体系平台。2010年开始,金山区建设了农业执法体系、扶持政策监管体系、种子管理监管体系等农业信息化十大体系服务平台,基本涵盖了涉农的全部内容,充分体现了为民、便民、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3)搭建行政村网站,建设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金山区组织124个行政村信息化带头人,搭建村级网站。近年来,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改造,以“一村一网”为载体,积极推进村务网上公开,让广大老百姓随时随地查询涉农信息。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金山区金山卫镇八字村于2014年12月被纳入上海市智慧村庄首批试点单位。同时,在全区124个行政村推进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平台主要体现宣传政策、公开政策、信息查询、监督投诉等功能,实现“三公开”(即政策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结果公开)。(4)创设三农服务热线。2011年9月,金山区成立了“上海三农服务热线”金山分中心,开通了12316服务热线,组建了三农热线专家队伍,通过电话咨询、“农民一点通”视频、网上问答、短信咨询、书信回复、专家下乡、接待来访等服务方式,将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与现有农业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了各类农事网上咨询、各类农业问题网上诊断。

1.2.2 探索智能销售模式

(1)优质农产品逐渐推进电子商务。近年来,金山区积极发展“品牌农业”,以区域特色项目整合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2014年区农委与1号店、菜管家等开展战略合作,把金山区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开始全面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2)“强丰”无人售菜机创新销售模式。上海强丰作为金山区首批与上海中心城区进行农超对接的单位,从2012年开始在上海市区标准化菜场内成功开设“无人售菜”直销点,目前已先后在金山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开设了19台无人售菜智能终端机,又在静安区奉贤路、金山区金山嘴渔村、闸北区高平路开设了生鲜便民菜市场。同时,强丰公司开设了自己的网上超市,并入驻淘宝和上海农商银行网上商城,以线上下单预订支付、然后到就近的自动售菜机、新型菜场取货的形式,创新了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3)农宝信科微农游模式尝鲜。农宝信息科技由金山区山阳镇的“田头批”农业研发中心创建,通过微信订阅号,每天发布网络产品信息,方便消费者网上下单。在微信端口基础上,农宝信科进一步开发了移动智能手机端农产品供销平台APP应用,拓展了农产品营销的渠道。同时,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相继开发了微果批、微蔬批、微农游、微餐馆、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点评等栏目,突破了微信开发的端口瓶颈,无缝打通与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交换,首次实现可拓展商业运营功能。目前,该模式得到了市农委的认可,正在共同开发“微农游”APP平台。

1.2.3 全面推进农产品可追溯

(1)“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应用。金山区“三品一标”认证率已连续3年位列全市第一,2014年更创新高,达到97.35%,这得益于金山区农产品安全中心建设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能对全区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和GAP认证的产地及产品,及时进行申报审查和认证后监管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从而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审查质量及认证后监管水平。(2)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上的应用,金山区已在全区生猪、奶牛上全面实施防疫环节的全程可追溯,通过移动终端智能识读器在养殖场(户)现场对防疫信息的扫描和识读,无线传输至农业部中央数据库,在电脑端实现当场查阅上传信息、防疫内容,确保了免疫的全覆盖。在种植业二维码追溯体系上的应用,金山区优势农产品基本实现了二维码标识,做到了全程可追溯。例如西甜瓜二维码追溯系统,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查询到生产基地情况、溯源总览、种植信息、质量管理、包装加工和运输销售等方面的详细信息。据统计,2014年“小皇冠”西瓜二维码使用27.44万张、“多利升”西瓜使用2万张、“珠丰”甜瓜使用3万张。在果树生产上,主要是以“施泉”葡萄、“皇母”蟠桃和“枫泾”黄桃等三大品牌为主,三大品牌应用二维码2013年为10.9万张、2014年为11.6万张。

1.2.4 休闲农业网络宣传效果明显

金山区农委积极建设“休闲农业”,以优势农业产业为依托、农业节庆为载体、互联网营销为手段,不断提升金山农业在广大上海市民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近年来,金山区主要打造了吕巷、廊下、枫泾和山阳四个主要休闲农业核心区,区内主要的农业旅游景点均拥有自己的网站及免费WIFI全覆盖,部分景点还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订阅号,通过微信开展产品营销活动。同时,金山区农委积极推动农业节庆,逐步探索新媒体的推介模式,如在“金山三农”官方微信、政务微博上大力推介金山草莓节、田野百花节、西甜瓜节等,吸引了广大市民来金山休闲踏青、采摘品味。以2015年田野百花节为例,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吸引游客85.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1.2.5 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利用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发展才能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例如水肥一体化项目,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输送到田间每一株作物的根系,在此过程中,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由电脑控制智能化操作供给作物。金山区在草莓种植上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既省工省力,又促进了草莓植株的生长,还提高了草莓产量,改善了草莓品质。同时,物联网技术也运用到蟠桃生产管理、蔬菜灌溉系统、水产情况监控等方面,并在金山区全面崛起。

2 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在对国内外推进“智慧农业”先进地区和案例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对照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

2.1 缺乏核心品种和技术支撑

金山区虽拥有20家农业推广单位和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或研究所,但对于自主品种的培育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仍缺乏软硬件的有效支撑,主要表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山本地品种不多,这种自主品种不仅仅体现在金山的优质农产品方面,还包括为农服务的农业设施设备、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科技研究等方面;同时。金山也非常缺乏自己的领军企业和品牌企业。此外,在“智慧农业”所需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2.2 对“智慧农业”的科研重视程度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对于科技改变农业的观念,农业科技人员和从业者还只停留在听过阶段,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农业科技;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虽然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是以项目形式投入,但在智能化设施、设备、软件开发、科技示范应用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是因为区农委下属科技推广单位,其每年的经费预算都在减少,相应地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少之又少,而农业研发中心和研究所在开展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也微乎其微,有几家研究机构甚至根本没有正常运转。

2.3 缺少示范化的“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在当前“智慧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金山区作为上海市农业大区,虽在农业的部分领域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亮点、树立了典型,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农业”仍差距不少。随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要求的明确,建设一个集种源保护、新品种引进示范、新技术推广、智能化设备研发、先进技术示范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已迫在眉睫。

2.4 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从1.1.2中可看出,农业科技人员职称普遍较低,中级职称以下人员占76%;40岁以上的科技人员占比达60%,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虽然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科技人员占89%,但其中有超过50%的科技人员是在参加工作之后通过函授、半脱产进修等方式,获得在职学历,真正的全日制本专业科技人员队伍还有很大的缺口。

2.5 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不足

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缺少很好的基地进行成果转化或推广应用;另一方面,金山区许多硬件条件、设施环境等较好的农业基地,却在急切地到处寻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显示出科研成果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这也严重阻碍了农业智能化的发展。

3 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智慧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方向,更是金山区今后几年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摸清家底、掌握现状,对照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进案例,结合金山区三农发展实际,以顶层设计的战略把控,合理制定金山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3.2 扩大交流合作,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实验室要以现有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研究所为平台,进一步与国内外优秀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扩大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做好平台搭建的服务工作。同时,要整合现有资源,共同推进建设金山区“智慧农业”大数据实验室,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

在当前金山区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上及亟待提升的信息化技术上,由政府部门与科研企业共同做好软硬件开发,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山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并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基础,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引领,大力探索和拓展金山“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3.4 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

(1)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区农委、区科委要积极争取农业科技项目资金,加大财政预算比例。(2)要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突破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瓶颈,建立科技人员激励机制。(3)要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让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入到对“智慧农业”的研究和发展中来。(4)要改进“智慧农业”人才培育机制,转变农业科技研究一定要出具体成果的片面性思维,建立允许科学研究犯错机制,重点培育能在实践中创新的技术人才。

2015-07-22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金山区智慧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基于安卓的智慧农业APP设计与实现
下期见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