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

2016-02-08蓝健允唐菊鲜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缫丝小蚕蚕农

蓝健允 唐菊鲜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2柳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广西柳州 545005;3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4柳城县国土资源局,广西柳城 545200 )



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

蓝健允1,2唐菊鲜3,4

(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2柳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广西柳州 545005;3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4柳城县国土资源局,广西柳城 545200 )

通过对柳州市2010—2014年5年间的桑园面积与养蚕、小蚕共育、养蚕农户数及规模养蚕、蚕农协会和缫丝企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柳州市蚕桑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从生产过程中的政策引导、蚕桑人才培育、蚕农素质、缫丝企业的市场竞争、当下农村劳动力的匮乏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短板;提出了工业强柳、以工促农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大力引进蚕桑产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培育本土实战型人才队伍,并以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不断发挥和强化蚕农协会作用,因地适宜地开展蚕桑生产。

柳州市;蚕桑产业;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综合利用

进入21世纪,随着东部、东南部地区蚕桑产业向西部地区的逐步转移,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凭借着交通及资源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承接该产业的重要地区。“东桑西移”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地区老百姓的收入显著增加。自2005年至2014年,广西家蚕茧产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1,桑园面积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1[1-2]。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丘陵地区,山地众多,气候温和,蚕桑生产区域发展优势明显,经多年的发展,至2014年底柳州市已经形成拥有桑园面积3.33万hm2、年产鲜茧5.1万t、产值19亿元、带动10万户农民的农业产业之一。近几年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增幅偏小,区域性及工业优势在蚕桑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为此,我们对近几年来蚕桑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产业综合分析,思考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为后续深入探讨蚕桑丝绸业整个产业链在柳州市发展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1 2010—2014年柳州市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1.1 桑园面积与养蚕情况对比分析

从2010—2014年柳州市桑园面积与养蚕情况(表1)看,2010—2011年柳州市桑园面积增长幅度较大,从29 215.6 hm2上升到31 205.9 hm2,增长了6.8%;2011年后,桑园面积增长放缓,2013的桑园面积比2012年还下降了31.8 hm2,减少了1.0%;2014年桑园恢复性增长了1 148 hm2,增长了3.6%。蚕种饲养量2010—2012年增长较快,2年增加蚕种饲养量220 854张蚕种;2013—2014年,蚕种饲养量小幅度增长,到2014年饲养蚕种1 373 875张,比2010年增加了252 719张,增长了22.5%。2010—2012年产茧量及蚕茧收购量都在快步增长;2012年后,产茧量缓慢增长,但蚕茧收购量却逐步减少。

表1 2010—2014年柳州市桑园面积与养蚕情况

年份桑园面积/hm2小蚕共育室/个共育蚕种/张小蚕共育率/%饲养蚕种/张产茧量/t盒种产茧量/kg蚕茧收购量/t2010292156119313923728001121156374368334293772011312059125542205372471192447467995392378372012322498132781720858251342010503378375477412013322180132885768566251337009511673383443822014333660115101433197383137387552143038044797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总体经济好转后,蚕桑生产有一段的显著增长时期,2012年后随着蚕桑生产用地的逐渐饱和,桑园面积及养蚕量增长放缓。同时,2012年后随着蚕茧缫丝企业对生产原料的相互竞购,本地区与外地间原料茧的相互调购频繁,鲜茧的外卖开始显著增加,本地区收烘本地鲜茧量逐步减少。

1.2 小蚕共育发展情况分析

生产上1~3龄期的蚕称为小蚕,4~5龄期的蚕称为大蚕。在小蚕饲育中有“养好小蚕一半收”的说法,说明饲养小蚕质量的好坏是蚕茧丰收的关键因素之一。小蚕饲养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养得不好直接导致大蚕发育不良、眠起不齐,乃至上蔟前发病死亡或在吐丝结茧中死亡等,直接影响到蚕农的收益。开展小蚕共育不仅能有效地把控小蚕饲育质量,也能使饲养技术不佳的蚕农降低养蚕的风险。

小蚕共育,特别是规模化小蚕共育,近几年来在柳州市发展较快,小蚕共育率稳步上升。从表1和图1可知,全市小蚕共育室个数由2010年的119个发展到最多时2012年、2013年的132个,到2014年减少到115个;小蚕共育率由最初的28.00%上升到2014年的73.83%。小蚕共育室个数及小蚕共育率的变化表明,柳州市小蚕共育技术逐年成熟、蚕农接受度逐年增高、单个小蚕共育室规模在逐步扩大,而技术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小蚕共育室正逐步被市场淘汰。

图1 2010—2014年柳州市小蚕共育情况

1.3 养蚕农户数及规模养蚕对比分析

2010—2012年养蚕户数变化较大,2010年养蚕户数120 369户,2011年为139 126户,比2010年养蚕户数增加了18 757户,增15.6%; 2012年养蚕户数102 347户,比2011年直线减少36 779户,减少了26.4%,2013—2014年养蚕户数又有所增加,且2011年是养蚕户数的最高值(图2、表2)。与此相似的,有 “10亩”以上桑园的养蚕户数、养蚕收入超万元的养蚕户数,都是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2011—2012年迅速回落后再缓慢增长。养蚕收入超5万元的养蚕户数逐步增长,2013年后小幅度回落。养蚕户数的逐步减少及养蚕收入超5万元的养蚕大户的缓慢增加,表明蚕桑产业逐步实现小规模化饲养,户有桑园“7~9亩”、养蚕量在30张以上蚕种的农户开始增多。而大规模饲养户有较大变动后趋于稳定,可能是受到农村用工量的减少和用工价格增加的影响。

图2 2010—2014年柳州市养蚕户数和规模化养蚕情况

表2 2010—2011年柳州市养蚕户数与规模养蚕情况

年份养蚕户数桑园面积>“10亩”养蚕收入超万元养蚕收入超5万元养蚕户数比例/%养蚕户数比例/%养蚕户数比例/%201012036918221573976615727062011139126513473698137358572785220121023479453927159069910757105201310676088988377498726149631402014104887114681097924975612517119

1.4 蚕农协会发展情况分析

蚕农协会是由蚕农自发组织并为协会成员开展包括桑苗调运、种植指导、桑园维护管理、蚕种调运、养蚕技术指导、蚕茧出售、蚕农利益维护等多项服务的机构。2010年全市有蚕农协会43个,之后逐年减少,到2013年仅剩18个,2014年协会数量又有所增加,到年底增至27个。参加协会的农户数,近几年一直呈递增趋势,其中2010—2011年发展最快,从4 052户增加至28 541户,增幅为604.37%;但是,协会的年收入却在逐年减少,从2010年的6 318.0万元,减少到2014年蚕农协会无法统计到相关收入(表3)。在协会能够有效维护蚕农利益的情况下,发展迅速;但在小蚕共育迅速发展并获得认同,各级蚕业技术部门、小蚕共育户、桑蚕药经销商、缫丝企业技术人员等多方技术指导蚕农蚕桑生产,缫丝企业跨区域、跨地区相互竞争收购蚕茧等的共同影响下,协会的整体作用逐步降低,众多在会人员都处于相互观望的姿态,大部分蚕农协会已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况。

表3 2010—2014年柳州市蚕农协会发展情况

年份蚕农协会/个协会农户数协会年收入/万元2010434052631802011232854123958201223316535915201318316325955201427318350

1.5 缫丝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0年柳州市有缫丝企业17家自动缫丝机150组,但是2012年后因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1家缫丝企业停止生产,剩余16家自动缫丝机142组正常运转。在降低平均缫折及原料茧充足的情况下,生丝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4)。2010年后,国内国际茧丝需求量增加,缫丝企业订单增加,蚕茧市场频繁出现跨区域、跨地区调购等抢购现象,鲜茧价格逐年上升,每公斤鲜茧平均价格由2010年的32.2元/kg,上升到2013年最高值的41.8元/kg, 但根据我们对柳州市柳城县鸿艺丝绸有限公司等10家缫丝企业的生产调查统计,生丝销售一直稳定在32万~34万元/t。为此,生产较为粗放的企业,不得不逐步更换缫丝机组,提高茧丝质量、降低缫折,降低成本保障增收。

表4 2010—2014年柳州市缫丝企业统计

年份缫丝企业数/个缫丝机组/绪平均缫折/kg生丝产量/t20101715032042632011171473184512201216137318473920131614231446262014161423104813

2 蚕桑产业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2.1 主导政策不全

自2010年以来,柳州市各级部门出台了“柳州市桑蚕良种补贴实施方案”“柳州市农业局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方案”等一些惠农、助农增产增收政策,布局全市蚕桑产业工作。针对蚕桑产业的发展和政策要求,承接实施了“桑蚕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水帘控温保湿技术在小蚕共育上的应用与推广”“桑蚕丝人才小高地建设”“优茧工程示范”“‘倍增计划’——现代蚕业发展工程”“2013年柳州市标准蚕房建设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家蚕抗NPV新品种‘华康2号’的试验示范”等多个项目,分别从桑苗、蚕种、小蚕共育创新推广、桑园优化管理、大蚕工厂化养蚕推广等涵盖生产阶段各个环节,引进现代化、机械化技术,降低用工成本,保障养蚕质量,进而提高蚕茧质量,既增加了蚕农收入,又能提升茧丝质量,缫丝企业也受益。然而,柳州市缺乏对整个蚕桑产业作用的把握,没有相关的能够统领整个蚕桑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从整个蚕桑丝绸业产业链来看,蚕桑生产只是其中最容易受到波动的环节。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基础,柳州市蚕桑产业虽然从整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缺少终端深加工环节的支撑,蚕桑产业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

2.2 专业人才紧缺

蚕桑生产同其他产业一样都离不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人才的推动,在蚕桑产业生产指导,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等环节,需要多层次的优秀科技人才共同合作、衔接,才能推动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据调查,2005年全国平均每万吨蚕茧拥有蚕业科技人员339人, 广西平均为105人[2]。目前,柳州市全市蚕桑产业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到5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 平均每万吨蚕茧拥有蚕业科技人员10人,远远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地制约了柳州市蚕桑产业的发展。

2.3 蚕农过于追求利益

蚕农在蚕桑生产中只注重个人的即时取得利益,片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从柳州市蚕农协会发展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蚕农只追求眼前利益的情况。蚕农协会是蚕农自发成立的共同利益组织,在蚕农协会能够为成员获取较大利益时,蚕农都积极成立协会、入会和上交会费;在蚕农协会运作出现问题时,会员大都只顾自己,在会观望,不积极协调、共同提升协会的运作能力。另外,在蚕茧市场景气时,为快收获利,部分蚕农在大蚕未成熟前过早使用蜕皮激素促使蚕体吐丝结茧,从而出现大量薄皮茧;并利用缫丝企业相互竞争收购蚕茧的热切心理,出售毛脚茧,不仅造成茧丝质量的下降,也造成缫丝企业生存困难,反过来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再者,由于部分商贩专门收购僵蚕,蚕农在养蚕中遭遇僵病的时候不顾环境污染,摊晒僵蚕,造成片区蚕病的流行感染,影响到地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2.4 缫丝企业的恶性竞争

为更多地得到原料茧,很多缫丝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地区收购蚕茧,甚至在明知道蚕农销售的是毛脚茧的情况下,同样竞相收购,不仅导致企业收购成本增高、茧丝质量差、企业利润低、生存困难,也助长了蚕农销售毛脚茧的行为。

2.5 农村劳动力匮乏

小蚕共育、大蚕工厂化饲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用工成本。但是由于养蚕过程中各龄期的蚕需要采摘不一样部位的桑叶,才能有效地促进蚕的健康与整齐发育;在采摘桑叶、添食环节上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小蚕共育时对采摘桑叶和添食要求更高。根据我们对柳州市柳城县鸿艺丝绸有限公司等10家缫丝企业的用工调查,目前大部分缫丝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用工难、用工荒和用工成本高的难题,无法满负荷生产;一般缫丝企业在生产时只开动2/3~4/5的机组,每天2班,每班8 h,23:00工人下班停止生产,员工月工资2 700~3 500元不等,企业还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缴纳相关保险,少部分还需缴纳住房公积金等。农村劳动力普遍匮乏,劳动成本逐年提高。

3 蚕桑产业发展建议

3.1 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全面开发蚕桑产业

柳州市是西南部地区的工业重镇,可以依托于工业优势,融合农、工技术和资金优势,探索发展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纵向发展茧丝绸产业,形成完整的蚕桑生产、茧丝绸深加工产业链;横向发展蚕茧综合利用、药用研究加工、生物肥料加工、叶绿素提取、能源发电、丝胶美容保健产品探索研究、桑枝食用菌生产等,开辟多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作为涉及数十万农户的农业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5年间带动的养蚕户数没有稳定可观的上升,而是趋于平稳甚至有些下行趋势是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柳州市应借鉴江浙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作为农业重点发展产业来抓,出台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统筹整个蚕桑丝绸业产业链、桑蚕丝及其副产品利用,引进丝绸深加工企业,拓宽桑蚕丝及其副产品利用的研究加工。

3.2 引进和培训人才充实蚕桑生产技术队伍

利用政府资金主导力量,充分发挥“桑蚕丝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的作用,放宽条件、优待人才,引进蚕桑产业各层次的人才和具有显著研究工作成果的中高级人才到蚕桑生产研究机构、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产学研结合生产,积极构建“高校—部门”人才互通机制,与高校或研究院等研究、培育机构合作建立蚕桑产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基层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借鉴河池市、南宁市等其他地区的人才发展经验,培育本土实战型一线技术人才,充实蚕桑生产技术队伍,提升蚕桑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探索土地流转及蚕桑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农村土地闲置较为严重的问题,政府部门,特别是主导农业生产的农业、财政等部门应以蚕业发展处于良好势态的条件下,在“东桑西移”向“东绸西移”转型的关键契机下,在加大力度主导蚕桑产业发展的同时,出台鼓励性惠农创业政策,引导农民回乡创业,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开展大面积、规模化生产,探索机械化蚕桑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带动蚕桑产业不断扩大发展。

3.4 充分发挥蚕农协会的纽带作用

建立“企业+蚕农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蚕农”模式,使企业与蚕农形成命运共同体,实行片区定向服务、订单式收购蚕茧,不开展恶性竞争,统一拒绝收购毛脚茧等,共同改变不良的生产方式。蚕农协会成员与企业利益相连,结合小蚕共育的发展,由企业联合小蚕共育室及各级蚕业技术部门,利用小蚕共育室有效汇集蚕农的优势,与各级蚕业技术部门、企业一道为蚕农提供蚕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开展桑园管理和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区域养蚕环境消毒,统一蚕沙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3.5 因地适宜开展蚕桑生产

柳州市有“五县一城区”开展蚕桑生产,其中“三县一城区”的鹿寨县、柳江县、柳城县、柳北区的平地多,气候暖和,比较适宜种植高产叶大的桑树品种,也较适宜开展连片种植,工厂化养蚕,产业化经营;北部的融安县、融水县气候偏寒,山地多,温度适中,蚕茧年产量较低但茧质好,适宜种植耐寒、抗旱的桑树品种,小规模养蚕,精品化经营。

4 结语

蚕桑丝绸业是集蚕桑基础生产、缫丝业、丝织业等深加工、桑蚕丝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的一个纵横多链式产业,涉及农业、工业等,辐射面广,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强,是较适合柳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通过多年的发展,蚕桑生产在柳州市已经有效地带动了数十万农户增收,打造出众多蚕桑致富村。但是,蚕桑生产作为蚕桑丝绸业的重要基础产业,较多地受到终端产业的影响和制约。随着国内外等外部市场的变化,蚕桑生产波动较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纵观近几年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情况,增幅偏小,这不仅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土地资源的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匮乏不无关联。因此,科学地分析对比近几年蚕桑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思考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探讨整个产业链能否适合在柳州市发展,既能使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蚕农的生活水平,又能起到长远的服务效果、为全市经济增长服务,这是柳州市未来应该着眼思考的问题。

[1] 袁琳,贺亮军,乐波灵.桑蚕看广西全球敢称雄[N/OL].广西日报(数字报),(2013-11-26).http://www.gxrb.com.cn/html/2013-11/26/content_901761.htm.

[2] 封槐松. 2014年全国家蚕生产情况统计汇总表[J].中国蚕业,2015,36(4):92-94.

[3] 刘琴,黄宏远,刘艳.人才荒考验广西蚕业发展[N].广西日报,2007-02-12(4).

2015-09-17;接受日期:2015-11-19

[S88-9]

C

1007-0982(2016)01-0057-05

第1作者信息:蓝健允(1986—),男,广西柳州,硕士,助理农艺师。 Tel:18977228496,E-mail:569083820@qq.com

猜你喜欢

缫丝小蚕蚕农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躲雨
可爱的小蚕
缫丝生产污水深度净化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
嫘祖缫丝
也谈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技术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