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10果桑冻害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6-02-08邓真华杜贤明彭晓虹叶武光胡丽春石旭平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果率

邓真华 杜贤明 彭晓虹 叶武光 胡丽春 石旭平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2)



大10果桑冻害情况调查与分析

邓真华 杜贤明 彭晓虹 叶武光 胡丽春 石旭平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2)

调查了2014年江西省果桑2次遭受冻害的情况及冻芽处理、受冻后再发芽和果桑产量情况、冻害产生的原因、冻害发生的气候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是引发冻害的主要因素,冻害严重程度与温度、桑芽发育进度和地势相关,气温高桑芽发育进度快,发芽率高,其受冻率越高,桑芽遭受冻害就严重;地势较高处,桑芽发育进度快,桑芽遭受冻害严重;气温在-2.4 ℃以下,且桑芽发育到脱苞期至开2叶期果桑较易遭受冻害。冻害严重影响后期果桑的再发芽和产果量,遭受冻害较轻的大棚处理区桑椹产量最高,每667 m2果桑园1 053.0 kg(棚2区);露天处理区的果桑遭受冻害较重,每667 m2果桑园桑椹产量只有708.0 kg(露天1区),比棚2区减产32.8%。果桑受冻严重会影响再次发芽,导致发芽率偏低;遭受冻害后的果桑未摘除冻死芽的发芽率,比摘除冻死芽的发芽率提高了11.04%。因此,建议桑芽受冻后不要立即采取摘除措施,果桑设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温增产的效果,值得推广。

果桑;大10;冻害;气候条件;发芽率;桑椹产量

2009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引进栽植优良特色果桑品种大10、红果2号、白玉王、台湾果桑等进行试验示范,面积达1万m2。大10为无核三倍体品种,在各地引进栽培表现出成熟期早、桑椹产量高、品质好、汁多无籽、果叶兼用、生长势强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2]。由于每年气候变化,桑树容易遭受冻害,尤其对于发育早的果桑品种,危害极大。2010年3月10日,由于霜冻危害,造成江西省大10桑枝条上的萌发芽全部冻死[3],只能根刈重新养树。2014年春季,因受冷空气的影响,江西省果桑园又遭受了2次冻害。为了解大10品种冻害产生的因素,我们对2014年江西省果桑2次遭受冻害的情况及果桑受冻后再发芽率和产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据此提出果桑冻害的预防措施。

1 受冻果桑园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受冻桑园地理环境

大棚与露天栽植的果桑园位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内,果桑品种均为大10,调查3个梯度(每个梯度相差1.2 m)5处果桑受冻地块,棚1—东面地势较低处,大棚夜晚摇下薄膜;棚2—东面地势较低处(棚1的对面),气温高于20 ℃时大棚夜晚不摇下薄膜;棚3—西面地势较高处,大棚夜晚摇下薄膜;露天1—西面地势较高处(棚3的对面),露天2—东面地势最低处;每个地块1个处理区,共5个处理区。

1.2 冻害发生时的气候要素

由于2014年1月下旬至2月初气温较高,桑芽发育较快,2月中旬受冷空气的影响,果桑遭受了2次冻害,第1次冻害发生在2月10日,第2次冻害发生在2月19日。我们在果桑园发生冻害前后记录了气候与棚1、棚2、棚3、露天1、露天2处理区的温度情况,以便分析本地果桑发生冻害的气候指标。

1.3 冻害调查统计方法

1.3.1 发芽率和受冻率调查 于2014年2月18日和2月26日分别调查5个处理区的果桑发育程度和2次冻害情况,每个处理区分别调查3株桑树,每株调查1根枝条,取平均值,统计总芽数、发芽数和受冻芽数,计算发芽率和受冻率。

1.3.2 不同处理的再发芽率和座果率调查 2014年2月10日果桑第1次受冻后, 2月15日在棚3内设置受冻后摘除冻死芽(棚3-1)和不摘除冻死芽(棚3-2)2个处理区,其它处理区均不摘除冻死芽;于3月24日调查果桑受冻后再发芽情况,调查方法同1.3.1,统计总芽数、未发芽数和未座果芽数,计算再发芽率和座果率。

1.3.3 果桑产量和发病率调查 于4月初开始统计总果数和病果数,2014年4月10日调查各处理区每条产果数,调查方法同1.3.1;百果质量即随机摘取100个成熟桑椹称其质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株发条数调查5株桑树,取平均值;最后统计株产果量和发病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冻害对大10果桑生长的影响

2.1.1 第1次冻害对果桑的影响 2014年2月10日果桑第1次遭受冻害,2月18日第1次调查果桑树冻害情况,从表1看,大棚内果桑的发育比露天果桑快,其中,棚3处理区的发育最快,桑芽已开1~2叶,发芽率为91.57%,桑芽受冻率最高,达87.95%;露天2处理区的发育最慢,桑芽处于1/3脱苞期,发芽率为79.79%,桑芽受冻率为0。由此看出,桑芽的发育进度越快,桑树的发芽率越高,桑芽遭受冻害就越严重,其桑芽的受冻率也越高。从地势上看,东面地势最低处的露天2处理区的果桑,桑树发育最慢,未遭受冻害;处于地势较高处的棚3处理区的桑树发育最快,遭受冻害也最为严重;而地势较低处的棚1和棚2处理区遭受冻害的程度稍轻。棚2处理区在2月3日以前气温较高时晚间未摇下薄膜,气温稍低,桑芽发育较同一地势的棚1处理区要慢,桑芽受冻率比棚1处理区的要低12.45个百分点。

表1 第1次冻害对大10果桑不同处理区的影响 (2014-02-18)

处理区发芽、开叶情况总芽数/个发芽数/个受冻芽数/个发芽率/%桑芽受冻率/%棚1开1叶8475064089297619棚2鹊口期9184058092316374棚3开1~2叶8376073091578795露天1脱苞4/592770708370761露天2脱苞1/394750079790

棚1—东面地势较低处,大棚夜晚摇下薄膜;棚2—东面地势较低处,与棚1相对,气温高于20 ℃时大棚夜晚不摇下薄膜;棚3—西面地势较高处,大棚夜晚摇下薄膜;露天1—西面地势较高处,与棚3相对;露天2—东面地势最低处;表2-5相同。

2.1.2 第2次冻害对果桑的影响 2014年2月19日果桑第2次遭受冻害,2月26日第2次调查果桑树冻害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2月19—20日露天温度为-2.4~-2.5 ℃,露天栽培的果桑大10处于鹊口期,果枝上部的桑芽受冻,桑芽受冻率平均为45.32%,其中西面地势较高处的露天果桑发育稍快,桑芽受冻率为48.09%,座果率为47.45%;东面地势较低处的露天果桑发育稍慢,桑芽受冻率稍低,为42.55%,座果率为55.00%。露天果桑表现为桑芽受冻率越高,其座果率越低。由于大棚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棚内温度显示-1.5~-1.7 ℃,大棚果桑此时处于开1~2叶期,棚内果桑未遭受第2次冻害。

表2 第2次冻害对大10果桑不同处理区的影响(2014-02-26)

处理区发芽、开叶情况总芽数/个受冻芽数/个桑芽受冻率/%座果芽数/个座果率/%棚1开1~2叶85005206118棚2开1叶92006707283棚3开2叶88005806591露天1鹊口期9445248094464745露天2鹊口期9038342554955500

2.1.3 冻害对果桑大10再发芽的影响 2014年3月24日调查果桑大10受冻害再发芽情况,由表3可知,大棚内果桑的再发芽率为50.98%~70.77%,座果率为49.02%~69.23%,露天果桑的再发芽率为71.88%~80.00%,座果率为65.63%~79.14%,露天果桑的再发芽率和座果率均高于大棚内。从果桑第1次受冻后摘除冻死芽与未摘除冻死芽情况看,棚3-2处理区内未摘除冻死芽的再发芽率为65.00%,比摘除冻死芽的棚3-1处理区的再发芽率(58.54%)提高了6.46个百分点;座果率提高了9.06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在摘除冻死芽过程中会对副芽有一定的损伤破坏,且有些桑芽未被完全冻死,有可能再次萌发。而棚1处理区的再发芽率和座果率都低(分别为50.98%、49.02%),这与桑芽受冻害严重有关;棚1和棚3处理区受冻害严重,影响了后期再次发芽,导致再发芽率偏低。

表3 大10果桑受冻后再发芽情况(2014-03-24)

处理区总芽数/个未发芽数/个未座果芽数/个再发芽率/%座果率/%棚15125026050984902棚226768070776923棚3-1#4117020058545122棚3-23612614365006028露天1329011071886563露天235707380007914

#—2014年2月10日果桑第1次受冻后,棚3-1区2月15日摘除冻死芽,棚3-2等其它处理区均不摘除冻死芽;表4相同。

2.2 冻害对大10果桑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大10果桑因遭受冻害和病害的影响,2014年各处理区每667 m2果桑园桑椹产量为708.0~1 053.0 kg,比2011年的每667 m2果桑园桑椹产量1 500 kg[6]减少29.8%~52.8%;而2014年果桑发病率仅为1.55%~16.79%,说明2014年果桑产量低是由于发生的2次冻害造成的。大棚内受冻最轻的棚2处理区桑椹的产量最高,每667 m2果桑园桑椹的产量达1 053.0 kg,比棚3-2未摘除受冻芽处理区的桑椹产量(937.5 kg)高了12.32%;而露天果桑以东面地势低处(露天2)的桑椹的产量较高,每667 m2果桑园桑椹的产量达757.5 kg ,比露天1(西面地势较高处)高了6.99%,这与露天2处理区受冻轻有一定的关系,说明果桑受冻的严重程度极大地影响了桑椹的产量。虽然露天果桑发芽率和座果率高于棚内,但棚内的产果量仍高于露天。棚内平均产果量比露天高30.50%。大棚桑椹产量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大棚内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轻有关。桑芽受冻后,棚3采取一半摘除冻死芽,另一半不摘除冻死芽2种处理,未摘除冻死芽的处理区(棚3-2)的产果量明显高于摘除冻死芽处理区(棚3-1),可能是因为在摘除冻死芽过程中对副芽有一定的损伤破坏,也可能是有些芽未完全冻死,不摘除仍可能恢复活力,桑芽会再次萌发。

表4 大10果桑不同处理区桑椹产量(2014-04-10)

处理区株发条数/条每条产果数/个百果质量/g株产果质量/kg发病率/%每667m2果桑园桑椹产量/kg棚11279353062611329390棚21399652670288710530棚3-11001294635971608955棚3-21001354636251559375露天11009243547211657080露天21459544350516797575

每667 m2果桑园栽150株。

2.3 本地果桑发生冻害的气候指标

从2014年2次发生冻害前后的气候与各处理区的温度(表5)看,果桑第1次冻害发生于2014年2月10日,大雪天气,10日晚至11日晨,棚内温度-2.9至-3.9 ℃,露天温度为-3.5至-3.9 ℃,棚内和露天果桑均遭受冻害。第2次冻害是2月18—19日,雨夹雪天气,19日晚至20日晨,露天温度为-2.4至-2.5 ℃,棚内温度-1.5至-1.7 ℃,仅露天果桑受冻。2次冻害均是露天果桑处于脱苞期至鹊口期,温度为-2.4 ℃以下。第1次冻害棚内果桑处于鹊口期至开2叶期,温度-2.9 ℃以下,棚内果桑受冻;第2次棚内果桑处于开1~2叶期,温度-1.5 ℃以下,棚内果桑未遭受冻害。由此推测,果桑遭受冻害的温度为-2.4 ℃以下,且桑芽发育到脱苞至开2叶期较易遭受冻害。棚内果桑与露地果桑的冻害气温阈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表5 2014年2次发生冻害前后的气候与各处理区的温度

表中数据来源于每日温度计记录数据;棚3因温度计坏了,故未进行温度统计。

3 讨论与分析

3.1 冻害形成的机理

冻害的发生最主要是受气候变化引起的,低温是引起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果桑遭遇低温冻害后,桑芽表现为失水萎蔫,之后焦枯变黑,用手一捏芽体即成粉末碎片。冻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果桑品种和桑芽发育程度有关,桑芽发育进度越快,发芽率越高,其受冻率越高,桑芽遭受的冻害越严重。桑芽发育至鹊口期和开叶期是最易遭受冻害的时期,2014年果桑第1次受冻时大棚内桑芽正好发育至鹊口期和开叶期,果桑第2次受冻时露天桑芽正好发育至鹊口期。从地势上来看,处于地势较高处的棚3果桑发育最快,受冻最为严重,而地势较低处的大棚果桑则受冻程度稍轻,在东面地势最低处的露天果桑则未遭受冻害,说明冻害与地势也相关。

3.2 冻害与主要气候要素的关系

果桑遭受冻害与气温密切相关。2014年果桑遭受2次冻害时,夜间气温均低于-2.4 ℃,气温低是发生冻害的主要因素,推测果桑遭受冻害温度为-2.4 ℃以下。大棚本身具有保温效果,2014年大棚内果桑受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棚密闭性较差,果桑发生冻害后,在钢架大棚角落的密封处发现存在3~5 cm的空隙,大棚薄膜的接口处和揭膜处均会透气,加上大雪天气,致使夜间温度与露天相差不大。

3.3 果桑冻害的预测和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与气象预报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根据气象预报部门在冷空气来袭前发出的霜冻灾害性天气预警,做好预防桑树冻害的工作。二是栽植晚熟品种。据观察,种植发育慢的品种如白玉王和台湾果桑,可避免接触到早春寒及晚霜的危害,错开两者相遇的时期。三是用大棚栽植果桑。虽然大棚内果桑遭受冻害也较严重,但棚内栽植果桑的产果量仍高于露天栽植的,且果桑大棚栽培,只要加强密闭性管理,能起到明显的升温保温作用,还可减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增加桑椹的产量和单果质量,经济效益明显[4]。四是不要立即摘除冻死桑芽。未摘除冻死芽处理区比摘除冻死芽处理区的发芽率和产果量均要高,因为在摘除冻死芽过程中会对副芽有一定的损伤破坏,且有些芽未被完全冻死。所以,建议桑芽受冻后不要立即采取摘除措施。对遭受冻害严重的果桑树可进行适度剪稍,利用桑树的再生能力,促进中下部休眠芽及未完全冻死芽再萌发。五是加强肥水管理。果桑受冻后,应立即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果桑生长发育。如果能找到棚内果桑与露地果桑的冻害气温阈值,在低温时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冻害发生,对果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1] 叶伟其,柳旭波,曹鹏飞,等.果桑良种“大10”在浙江的引种表现与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1):100-102.

[2] 谢志亮,吴振旺.无核“大10”果桑的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11(1):30-32.

[3] 叶武光,杜贤明,曾菊根,等.“大10”果桑在江西省大棚栽培与效益初探[J].中国蚕业,2012,33(4):22-25.

[4] 叶武光,邓真华,彭晓虹,等.五个果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简报[J].蚕桑茶叶通讯,2012(4):1-5.

2015-08-31;接受日期:2015-11-0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 CARS-22);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151BBF60086)。

S888.74

B

1007-0982(2016)01-0023-04

第1作者信息:邓真华(1984—),女,江西吉安,硕士,助理研究员。 Tel:0791-85023010,E-mail:276450147@qq.com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果率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
更年期滋补可用桑椹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