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蚕品种秋·华×平30在淳安县原蚕区的繁育实践

2016-02-08曾光远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蚕种杂交种原种

曾光远

(杭州蚕种场,浙江杭州 310021)



曾光远

(杭州蚕种场,浙江杭州 310021)

介绍了在原蚕区繁育雄蚕品种如何选择原蚕户,秋·华和平30的原种性状、饲养标准、发育经过和原蚕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杭州蚕种场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的生产实践证明,雄蚕品种可以在原蚕区繁育,结果显示,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秋·华×平30雄蚕杂交种成品卵的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达到了专业蚕种场的生产成绩。

雄蚕品种;秋·华;平30;原蚕区;制种成绩;繁育实践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与常规蚕品种的雌性杂交,杂交一代的雌性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不能正常孵化与发育,而雄性个体则能正常生长发育并结茧,从而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1]。秋·华×平30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并于2005年通过省级审定的国内外第1个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2]。杭州地区是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饲养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之一,杭州蚕种场也是较早繁育雄蚕杂交种的专业蚕种场。早期由于雄蚕种繁育难度大、繁育系数低、繁育成本高,加上当时杭州蚕种场正由专业场向原蚕区转移等原因,导致中间有几年中断了雄蚕杂交种的繁育。为实现雄蚕杂交种繁育的本地化,促进杭州地区雄蚕杂交种的大面积推广,从2012年开始,杭州蚕种场在淳安县界首乡燕上村原蚕区开展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试繁;经过连续4年的繁育实践,逐步掌握了原蚕区繁育雄蚕杂交种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雄蚕杂交种繁育的稳产、高产、优质的目标,在此与广大蚕业工作者共同探讨在原蚕区繁育雄蚕杂交种的经验和体会。

1 原蚕区和原蚕户的选择

1.1 原蚕区的选择

淳安县界首乡燕上村地处山区,呈狭长的峡谷状延伸,两边高山,中间有清澈的溪流通过村庄,是淳安县桑园管理、养蚕技术、蚕茧产质量较高的蚕桑村,独特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于蚕种生产,尤其适宜于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的饲养。因此,选择该原蚕点作为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试繁点。

1.2 原蚕户的选择

雄蚕杂交种繁育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的饲养成功与否。饲养平30原蚕,一般要选择蚕室条件齐备,具有专用蚕室、专用贮桑室的原蚕户,要求房屋保温、保湿性能好,饲养水平高,防病能力强,桑园肥培好,特别是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原蚕户。

2 原种的性状与原蚕饲养技术及注意事项

养好原蚕,首先要了解原蚕的性状特点,尤其是雄蚕品种的性状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为此,我们要求每个技术员都充分了解雄蚕品种的性状特点和饲养技术要点[3]。

2.1 原种性状

2.1.1 秋·华 秋·华是斑纹限性蚕品种秋丰与华光的中系杂交原种,二化性,四眠。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淡黄色,每蛾总卵数520粒左右,良卵率95%左右。蚕种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文静,克蚁头数2 100~2 300头,各龄眠起齐一,食桑猛,行动活泼,强健好养;壮蚕体色青白,斑纹限性,雌性为花蚕,雄性为白蚕。在繁制雄蚕杂交种时,只利用雌蛾,故在4龄第2天应去掉雄性白蚕,只饲养雌性花蚕,以降低饲养成本。熟蚕营茧快,茧色洁白,茧形椭圆,缩皱中等。

发育经过:催青期10 d,幼虫期23~24 d,蛰中经过16 d(表1),全蚕期49~50 d,与平30对交需掌握起点胚胎一致,推迟2 d出库催青[3]。

2.1.2 平30 平30为日本系统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卵色限性原种,二化性,四眠。越年卵雌性为灰紫色,雄性为黄色,每蛾总卵数500粒左右,因是平衡致死系原种,雌雄各有1/2在胚胎期死亡,孵化率40%左右,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小蚕趋密性强,小蚕用叶要求适熟偏嫩,中秋蚕期饲养时,如小蚕用叶偏老,易发生五眠蚕;大蚕体色灰褐,普斑,体质强健好养;茧色白,茧形浅束腰,缩皱中等,雄蛾交配性能适中。

发育经过:催青期11 d,幼虫期23~24 d,蛰中经过17 d(表1),全蚕期51~52 d,与秋·华对交需提前2 d出库催青[3]。

表1 平30、秋·华原种各龄蚕的发育经过、全龄经过和蛰中经过 d∶ h

利用平衡致死系的限性卵色性状,在卵期可利用CCD光电分卵仪区分雌卵与雄卵,在繁制雄蚕杂交种时,种场只饲养黄色的雄性卵。

为降低雄蚕种生产成本,利用雄蛾可以再交的特性,繁育实践显示秋·华与平30的出库蚁量以5∶1为宜,秋·华4龄去雄后,参与制种的秋·华雌与平30雄的蚁量比为2.5∶1为宜。

2.2 温湿度饲育标准

平30、秋·华原种各龄的饲育温湿度见表2。

表2 平30、秋·华原种各龄蚕的饲育温湿度

龄期平30秋·华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1龄285~290880~910275~280860~9102龄280~285850~890270~275820~8503龄270~275800~840260~265780~8004龄260~260750~780250~255740~7605龄250~255700~730240~250700~720蛰中210~280750~800230~260750~800

2.3 原蚕饲养技术及注意事项

2.3.1 平30的饲养技术及注意事项 平30的饲养相对较难,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饲养温度适当偏高。1龄以28.5~29.0 ℃,2龄以28.0~28.5 ℃为宜,特别是小蚕期要适当提高饲育温湿度。各龄眠起时,特别是大眠时要注意相对湿度,防止不脱皮、半脱皮蚕的发生。(2)及时提青分批。由于平30小蚕期容易出现发育不齐的现象,不能等等齐再加提青网分批,而应及时分批提青,分批饲养,特别是加强较迟批次原蚕的饲养,确保平30的头数与健蛹率。(3)良桑饱食。叶质要适熟偏嫩,稀放饱食,做到薄饲多回,严防残桑过厚,导致遗失蚕增多。(4)加强上蔟工作。用方格蔟上蔟,蔟中及时捉去游山蚕,重新上蔟,并保证蔟中有合适的温湿度,以提高营茧率。(5)做好种茧期保护工作。适时采茧,加强种茧保护,确保每粒蚕茧不受损伤。

2.3.2 秋·华的饲养技术及注意事项 秋·华的饲养比较容易,但要注意抓好2个关键技术: 一是及时分批,要人为地拉开饲养批次,防止过于整齐而导致发蛾太涌,造成雌蛾损失。二是饲养至4龄去雄蚕时,要及早安排好人员集中时间去雄蚕,并做好复检工作,这是确保雄蚕杂交种雄蚕率的关键措施。

2.4 制种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

繁育秋·华×平30的一代杂交种,关键要解决雄蛾多次交配的技术问题,提高受精卵率。为此,在制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发蛾调节,确保雄蛾适当提前1~2 d发蛾,以保证有足够的雄蛾交配,并尽量减少雌蛾冷藏。二是合理安排交配时间,控制雄蛾交配次数,提高受精卵率。雄蛾每天交配次数以1~2次为宜,如超过3次,不受精卵明显增多。当日1交雄蛾,交配时间以2.5~3.0 h为宜;2交雄蛾,交配时间以3.0 h为宜;如果必须使用3交雄蛾,则交配时间应延长到4.0 h以上。三是当日不再交配的雄蛾要及时进雄蛾冷藏室,以7 ℃左右温度冷藏,每匾或每筐雄蛾数量不能放太多,防止损伤。

2.5 蚕病防控

原蚕区繁育雄蚕杂交种,关键在于防控家蚕微粒子病,要严抓常规消毒,重视大环境消毒,严格做好叶面消毒,从而确保每一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以下简称“防微”)措施都落实到位。

3 原蚕区繁育实绩

3.1 秋·华、平30的繁育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秋期在原蚕区第1次繁育雄蚕种时,饲养秋·华为330 g蚁量、平30为170 g蚁量,由于是第1次在原蚕区饲养,原蚕户经验不足,加上当年原蚕区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情况不理想,有部分雄蚕种因“超毒”被淘汰,虽然收茧量不错,但公斤茧制种量仅为1.51盒/kg,克蚁制种量仅为8.30盒/g。由于该原蚕区2013年春期家蚕微粒子病暴发,毛种淘汰率高达81.6%,大家对秋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没有信心,不敢大规模饲养;所以,在2013年秋期只安排秋·华为140 g蚁量、平30为80 g蚁量进行试繁,通过严格的“防微”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繁育过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无毒率达到100%,克蚁制种量突破了历史新高,达14.92盒/g。

有了2季秋蚕期的繁育经验,2014年整个原蚕区开始大面积繁育雄蚕杂交种,其中春期繁育秋·华为520 g蚁量、平30为254 g蚁量,秋期繁育秋·华为650 g蚁量、平30为350 g蚁量;春期繁育成绩都很好,秋蚕期由于全省桑螟大暴发,燕上原蚕区也不例外,“防微”形势非常严峻,为做好预防工作,我们采取提高叶面消毒浓度及浸渍时间的措施,从而导致平30雄蛾的交配性能有所下降,不受精卵较多,特别是3交以上的雄蛾大部分为不受精卵,影响了蚕种产量。2014年和2015年2年的春期繁育成绩均十分理想。2012—2015年共繁育5个批次的雄蚕品种,共繁育秋·华×平30蚕种40 644盒,平均公斤茧制种量2.33盒,平均克蚁制种量11.63盒,雄蚕杂交种母蛾检验平均无毒率达到84%(表3)。

表3 2012—2015年杭州蚕种场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繁育成绩

原种名称繁育时期饲养蚁量/g收茧量/kg公斤茧颗数/粒不良蛹率/%秋·华×平30制种量▲/盒公斤茧制种量/盒克蚁制种量#/盒母蛾检疫毛种淘汰率/%母蛾检疫毛种无毒率/%秋·华平302012年秋33022378459185170504267376041481518309025秋·华平302013年秋1409298953248802687378743328227414920100秋·华平302014年春520271493488152547836675028980828012670100秋·华平302014年秋65039312955978350100861811159903200990095秋·华平302015年春6504111534852035098932731181350326513500100秋·华平30合计/平均22901392548531491204355458763334064423311631884

▲—由于雄蚕品种不同于常规品种,只有单交品种秋·华×平30 的制种量,装卵量为62 000~64 000粒/盒;#—公斤茧制种量是以制种量除以秋·华与平30的合计收茧量来计算,克蚁制种量是以制种量除以秋·华与平30的合计收蚁量来计算;表4相同。

3.2 秋·华×平30的卵质成绩

从2012—2015年杭州蚕种场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卵质调查成绩(表4)看,各季繁育的秋·华×平30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及无毒率成绩都比较理想,繁育5个批次的秋·华×平30雄蚕品种,平均良卵率99.07%,平均实用孵化率61.35%,符合浙江省地方标准DB 33/698.1—2008的《雄蚕种》[4]中质量(良卵率≥97.0%、实用孵化率≥49.0%、雄蚕率≥98.0%、微粒子病蛾率 ≤0.5%、盒装良卵量62 000±1 000粒)的要求。

表4 2012—2015年杭州蚕种场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卵质调查成绩

年份制种期别批次良卵数/(粒/g)良卵率/%盒装良卵数/粒实用孵化率/%2012秋制种1210070184099036320059382013秋制种1310028175098986251662912014春制种1406172175699256280561182014秋制种1410096173599206261361092015春制种150612017109890635126218平均17589907629296135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连续5期在燕上原蚕区繁育秋·华×平30雄蚕种的实践,杭州蚕种场已基本掌握了这对雄蚕品种的繁育技术,平均克蚁制种量基本稳定在10盒以上,繁育成绩位列各雄蚕杂交种繁育单位的前列,并完全实现了原蚕区的基地化繁育,为下一步雄蚕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雄蚕杂交种原蚕区繁育是完全可行的,其产质量完全可以与专业蚕种场相媲美。雄蚕杂交种原蚕区繁育的关键,一是要有一个能确保雄蛾冷藏温度的冷库;二是平30原蚕饲养户的饲养条件要好、饲养水平与技术要高;三是为了提高雄蚕杂交种的雄蚕率,一定要做好秋·华原蚕在4龄的去雄工作,而且去雄一定要彻底。

由于雄蚕种繁育综合成本较高,对原蚕区、原蚕户的要求高,建议在雄蚕种的定价上要体现新品种、新技术和高成本的因素,提高雄蚕种的出场价,提高蚕种场的经济效益。

[1] 何克荣,祝新荣.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性别控制基因转移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2):213-217.

[2]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等.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 272-1 276.

[3] 柳新菊,何克荣,祝新荣,等.雄蚕品种秋·华×平30性状介绍[J].蚕桑通报,2005,36(4):31-32.

[4]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雄蚕种 第1部分:质量要求:DB 33/698.1—200 [S].杭州:[出版者不祥],2008.

[5] 王涤龙,潘玮瑄,韩崇雷.家蚕平衡致死系平 30 雄蛾交配性能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94.

2015-11-03;接受日期:2015-12-20

S881.2

B

1007-0982(2016)01-0071-04

第1作者信息:曾光远(1964—),男,浙江武义,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0571-86014342,E-mail:13634102202@163.com

猜你喜欢

蚕种杂交种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