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地坍塌事故救援的思考
2016-02-07杜红晋
杜红晋
在建工地坍塌事故救援的思考
杜红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高层、多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各类坍塌事故较前几年大幅上升。由于建筑物垮塌事故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易发生二次倒塌,引发次生灾害;由于建筑物内部设施受损,不利于大型救援装备作业,导致救援行动困难、持续时间长。为此,本人希望能与各位同行分享山西阳泉某建筑工地坍塌事故救援经验与体会。
建筑物 坍塌 救援
1 基本情况
2013年10月22日15时50分,山西省阳泉市公安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阳泉市郊区的某在建大楼附楼的施工工地在进行三层顶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被埋。阳泉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特勤、南山、平定、郊区四个中队9辆消防车,45名官兵及4条搜救犬现场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同时,阳泉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市长等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成立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指挥现场救援,公安、消防、安监、卫生、住建等部门迅速到位,展开抢险救援,并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事故地点位于阳泉市郊区,为一栋三层混凝土结构大跨度楼房,其建筑总面积1400平方米,事故当日正在进行的是三楼楼板的浇筑工作,三楼的层高为9米(三楼为法庭);22日15时许,正当三楼楼板的浇筑工作即将完成之时,意外发生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违章作业,在浇筑三层楼板时,由于一楼和二楼浇筑的混凝土凝固时间未达要求,支撑三层楼板的脚手架下部未安装底部锚接、未垫模板,脚手架戳穿二楼4轴到6轴间楼板,三层楼板失稳,导致全面坍塌。垮塌面积约400平方米(21.6米× 20.4米),用于浇筑的400余吨的建筑材料从三楼塌落到二楼及一楼,二楼楼板有两处跨坍塌,且现场有3位施工人员被困其间。
2 处置和救援过程
辖区特勤中队3车18人迅速赶到灾害现场后,立即与事故方进行联系,确认当时在场施工的15名工人中有12名工人已安全撤出,有3人被困,2人位置确定,1人下落不明。情况了解后,指挥员将救援人员分成三个小组,救援组、警戒组、搜寻组开始施救。同时及时将事故现场情况向支队指挥中心汇报,并请求增援。
搜寻组首先对被困在附楼中庭二楼到一楼的破洞口处的第一名受伤人员进行施救,当时该施工员被钢筋卡在楼板的破口处。救援官兵一边安慰被困人员,一边通过使用液压支撑工具、无齿锯、剪切器等破拆救援工具,通过支撑、切割、破拆、牵引等手段,用液压支撑工具、剪切器将被困者周围的钢筋撑开或剪断,
让被困者能有活动空间,再利用无齿锯切断影响救援的杂物,施工人员用铁锹、镐等工具移除混凝土,大家齐心协力,于16时21分成功将第一名被困人员救出,经120检查发现身体多处受伤,但均为外伤,其生命体征正常,无生命危险,现场对其进行紧急处置后移送医院。
16时25分,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途中调集南山中队到场增援,并调集平定中队4条搜救犬到场进行搜救。联合市、区安监局、住建局,公安局、120等部门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指导现场救援工作,并命令全力抢救第二名被困人员和搜救第三名失踪人员。
16时28分,郊区中队3车16人到现场后,按照全勤指挥部的命令,立即展开了对第2名被困人员的施救工作。被困者位于二楼塌方的东南部,一只脚露在外,其身体完全处在被三楼掉下来的的1.5× 1.0米粗的水泥梁之下,开始紧急组织施救,首先要移除1.5×1.0米粗的水泥梁,郊区中队使用剪切器将10毫米的螺纹钢逐一截断,发现剪切速度慢,改用气割器、无齿锯多种设备齐上阵,施工人员配合移走影响救援的混凝土、模板、剪切下的钢筋等,经过10多分钟的紧张施救,压在被困人员上的1.5米粗的水泥梁逐渐变细,指挥员经过观察、评估,发现如果使用工地现有的塔吊将压在被困人员身体上的梁吊起、拉住,被困人员周围留有空间,被困人员可被拉出,大大节省时间,于是联系现场施工队领导,立即实施,救援小组首先利用塔吊将大梁固定,随后在无齿锯、剪断器以及扩张器配合下,于18时35分成功将第二名被困人员救出。由于其受伤较重,被压时间过长,已无生命体征,宣布死亡。
警戒组始终将侦查检测、安全防护贯穿于抢险救援行动的始终,经侦察发现,二楼的两根附梁严重变形,搜救组在利用人、器材、犬搜救失踪人员过程中,存在再次垮塌的危险,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立即决定搜救组先在外围进行搜救,同时安全员要加强警戒,明确撤离信号,一旦发现垮塌先兆,立即发出撤离信号,现场全体参战人员全部撤离,确保安全。经过现场建筑、结构专家研究后,决定调整救援方案:施工单位负责,(1)由负一层搭满堂脚手架支撑一层楼板,确保二楼塌到一楼的混凝土压不塌一楼楼板。(2)将二楼、三楼塌落下的混凝土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办法平均放置在一楼,减轻二楼的负荷。与此同时,由平定中队4支搜救犬,特勤中队、南山中队组成的搜寻组,继续对第三名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搜寻组利用搜救犬在400㎡的塌方区进行大范围搜索,经过多次搜寻,两只搜救犬都在塌方的中心点有强烈的嗅觉反应,再用生命探测设备进行准确的搜索排查,雷达生命探测仪借助于电磁波,可以穿透一定厚度的遮挡介质(钢筋混凝土),探测到人类存活者的生命气息,达到寻找存活者的目的。与事故方负责人研究,通过发生事故时当时在现场人员回忆被困人员可能掉落的位置(发生事故时第三名被困人员正在指挥三楼楼板的浇筑,她所处的位置就在塌方的中心点),通过对人、器材、犬发现的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确认了第三名被困人员的位置即:塌方的中心点,与事故方施工人员一起展开救援。
为了减少楼板的荷载,救援人员尽量在外围施救,减少救援人员数量,安全员要加强警戒,由于现场塌方严重,钢筋、水泥、脚手架、模板缠绕在一起,只靠消防救援器具切割钢筋、钢管进展缓慢,于是参加救援的住建局、施工单位调集多具气动切割器、大功率凿岩机参加救援,救援进展加快,在成功将中心点处三楼塌落的混凝土、模板、钢筋、1.5米水泥梁以及其他杂物切割移除后,于23日0时55分发现最后一名被埋压施工人员,已无生命体征,将遇难者抬出,救援结束。
此次救援历时近9个小时共营救被困人员3名,其中1人重伤,2人死亡。
3 救援行动评价与问题分析
消防部队作为主要的救援力量在整个的救援活动中发挥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在行动中好的方面:迅速行动,阳泉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集足够力量赶赴现场救援,全勤指挥部遂行指挥,果断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公安、安监、住建、卫生、交通、电力、事故单位等应急联动单位快速出动,调集大型起吊、破拆、挖掘、救护、保障等车辆,以及建筑设计、结构等方面的专家到场协助,为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装备保障;面对复杂艰巨的抢险救援任务,现场指挥员科学研判,严密组织,高效救援。采用“先易后难、先显后隐”的战术措施搜救遇险人员,面临二次坍塌,始终战斗在救援一线,确保了整个救援行动迅速、高效地进行;事故救援过程中,阳泉消防支队及时启动警地联勤联动保障机制,调集大量的气动切割器、大功率凿岩机,市电力公司500KW 发电机组现场供电,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贯彻于救援行动中,及时与建筑、结构专家等紧密配合,设立4 个安全观察哨,建立3 个安全检查点,确定紧急撤离信号和路线,进行不间断地观察和监
测。确保了在现场危险性大、现场情况复杂等诸多不利条件下,整个抢险救援行动的高效安全和圆满成功。
不足的方面:消防官兵参与大范围建筑垮塌救援少,经验不足,对于建筑结构的知识有欠缺,开始面对现场显得有些裹足不前,放不开手脚,哪里有二次倒塌危险,哪里较安全,研判能力不足;消防部队现在配备的抢险救援器材,种类多、功能全、便捷使用,但不适合大面积、长时间的救援现场,太粗的钢筋无法剪断,不能短时间多次使用,影响救援工作的迅速开展;搜救犬能够利用其敏锐的嗅觉和灵巧的体型,快速、高效地寻找到倒塌缝隙和埋压深处的幸存者,但搜救犬的嗅觉受未凝固的混凝土气味的影响,会出现偏差,当时现场4条搜救犬出现三个嗅觉点,因此需要使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进行相互验证,实践证明,不同的搜救犬对气味的敏感度也不相同,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两只犬以上同时搜索,相互印证从而定位。
4 几点思考
笔者作为救援专家全程参与指挥了此次救援行动,在抢险救援行动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战评,与参战官兵进行了交流,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同行们分享。
4.1 搜救犬搜寻被困人员作用显著
接到报警,知有人员被困,全勤指挥部途中命令搜救犬分队立即出动,到达现场后,施工方告知有三人被困,一人位置明显,虽已受伤,但叫喊“疼”,生命无大碍,立即施救;另一人已被1.5×1.0米宽的梁压弯,无生命体征;主要任务是寻找第三人,由于工地坍塌面积大,有400平方米,建筑材料塌落,相互搅在一起,依靠人工寻找被困人员是无法完成的,消防队员、工地施工员、相关单位的指挥员在工地上仔细搜寻了多次,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该发挥搜救犬的作用了,由于施工工地正在进行水泥浇筑,水泥的气味会影响到搜救犬的嗅觉,搜救犬训导员带领四只搜救犬来回在坍塌处搜寻,终于在现场发现有带血的手套,工友证实是被困人员的,让搜救犬嗅过后搜寻相同的气味源,两只搜救犬都在塌方的中心点有强烈的嗅觉反应,又使用其他搜寻探测仪,相互印证后,决定在此处开挖,后经过5个多小时清理塌落物,成功找到被困者。所以只要接到有人员被困,位置无法确定的抢险救援报警,搜救犬分队要立即出动。如此复杂的现场,如果没有搜救犬搜寻,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4.2 建筑工地坍塌事故现场需防范发生二次坍塌
此次事故发生后,政府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到达现场救援的人员数百人,救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人员太多,人自身的重量也可能造成新的事故,虽派出了安全员,也只在事故周围巡查,没有从整栋大楼的安全考虑,住建局建筑结构专家到达现场后,提出最危险的楼层在一层,而不在救援的二楼,因为三楼的楼板重量压穿了二层的部分楼板塌落到一层,大的荷载已由三楼通过二楼掉在了一层,最易发生二次垮塌的部位在一层,听到此结论我们感到后怕,这一结论是笔者预先没有想到的,若一楼坍塌,救援的数百人将非常危险,指挥部决定从负一层搭满堂脚手架支撑一楼楼板。在建筑结构方面消防是外行,事故现场处置过程中,尽量不要独断专行,要征求多方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加固才恢复了救援,否则发生二次坍塌,后果不可想象。
4.3 应根据现场情况,适时改变救援方法
由于坍塌面积大,脚手架、钢筋、混凝土相互缠绕,几乎是一体,仅靠消防的破拆设备,清理400平方米面积的救援现场,进度太慢,经指挥部决定由住建局、施工单位调集大量的气动切割器、大功率凿岩机及操作人员投入抢险,进度立刻提高;当发现有二次坍塌的危险时,指挥部开始要求全体人员撤离,但许多施工队的人员坚持要救人,这时指挥部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采取减少非必要人员,边加固,边搜寻的办法,后加固完成后,相互配合,救援进行得非常顺利,救援方和被救援方没有相互指责,被救援单位对此次救援非常满意,所以多沟通,多替对方着想,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才能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5 结语
由于建筑工地垮塌事故事发突然,正在工地施工的人员多,倒塌面积大,混凝土仍有流动性,钢筋、模板、脚手架相互缠绕,不利于大型设备进入,这种抢险救援现场既是对战斗员的考验,更是对指挥员的检验,指挥员要适时指挥,根据现场的情况,先易后难,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活人,发挥人、器材、搜救犬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我们的抢险救援工作将无往而不胜。
作者单位:山西阳泉消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