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黑龙江垦区玉米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浅析
2016-02-07陈国建
陈国建
(黑龙江省农垦二九一农场农业生产部,佳木斯 154000)
影响黑龙江垦区玉米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浅析
陈国建
(黑龙江省农垦二九一农场农业生产部,佳木斯 154000)
黑龙江垦区玉米产业因晚熟品种面积大而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调整品种和种植方式势在必行。文章分析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推广早熟品种、保护性耕作、播种、施肥等技术,为垦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品种 保护性耕作 播种 施肥 收获
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采用晚熟品种下棒收获,成熟晚,破碎和霉变率高,影响整地。在黑龙江垦区玉米产区积温条件下,要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对品种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以早熟品种秋季直收为主。
1 品种是玉米产业升级的先导
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一般为晚熟品种下棒收获,收后整地时间短,甚至来不及整地已经封冻。
近几年,垦区大规模种植德国KWS公司的德美亚1、2、3号,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而且也促进了秋整地。2014年,德美亚3号创造了垦区玉米产量记录,最高产量达到17.8 t/hm2。
德美亚系列品种生育期短,成熟较早,适合机械直收。生产形势的发展需要扩大早熟品种面积,育种单位选育早熟品种任务十分紧迫,生产单位也应积极地筛选品种。按照黑龙江省秋季气温低于16℃,影响玉米灌浆成熟的时间计算,生产用种的活动积温要比当地≥10℃的活动积温少150℃以上,杜绝越区种植才能保证安全成熟。密度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合理设计。生产中,当密度增加到8万株/hm2以上时,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植株的不均匀性,因而必须对种子进行播前分级,大小粒分开播种。要严格控制播种速度6~8 km/h,以保证播种匀度。“增密保匀”技术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增密”要考虑降雨条件,“保匀”则是减少楔子苗、空秆、小穗的关键措施。
2 整地应以提高库容量为中心
垦区整地以翻耕和秋深松为主,机械以联合整地机和德国雷肯、法国贝松翻转犁为主。从加深耕层扩库增容的角度看,深松35 cm以上可打破犁底层,提高蓄纳雨水能力和抗旱涝能力,作业效率高,耗能少。保护性耕作就是采用深松或耙地的措施,避免翻耕。在整地后,地表覆盖30%左右的秸秆。深松并不是每年都要采用,如果土壤疏松,可以采取耙地方式,节省成本,把秸秆混拌到15~20 cm土层中,地表留有30%左右的秸秆可以减少风蚀、雨蚀。翻地处理秸秆的效果好,地表干净,深度一般在20~25 cm左右,连年翻地易出现致密的犁底层,影响耕层渗透能力,库容量小,整地成本高,应作为辅助整地方式。
3 播期和播深
玉米增产提质的途径之一是延长开花-成熟的时间,保证有60 d时间灌浆才能提高成熟度。因此,适期早播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以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为例,4月下旬播种硬粒型品种,可使花期提前到7月中旬,保证灌浆期16℃以上天数达到55~60 d。早播的玉米播深必须控制在3~5 cm,过深会增加粉籽的风险。
4 施肥比例的调整
建议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2.3~2.5∶1∶1~1.2。春季播种的同时,施肥将造成种床不平整,影响播种质量。生产中,一般调浅施肥深度,保播种质量。磷的移动性差,施肥过浅后期吸收困难,影响发育和结实。
建议推广秋施肥技术,深度10~15 cm,春季只播种或播少量种肥,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缺锌、硼土壤上,施锌、硼肥可以提高结实率,生长整齐。结实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明确的促早熟的作用。秸秆还田应在地表撒施尿素后,再深松耙地或翻耕,可促进秸秆分解。
5 中耕要考虑保墒和保苗
中耕的作用可以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和除草。中耕不当会埋苗、伤根、跑墒,长势不匀。建议靠秋整地疏松耕层,用高标准化学除草方法解决草害。根据实际需要定中耕的时机和深度,不能以失墒、伤苗为代价提地温。
6 收获应以直收为主
玉米籽粒直收适合水分小的玉米,作业环节少,秸秆抛撒质量易控制。下棒收获玉米,秋雨多的年份堆放霉变率增加。由于下棒冬脱的环节多,损失率在5%以上,秋整地时间短,直收综合损失在3%以下。建议推广早熟品种,当籽粒含水量在秸秆上降到30%以下时直收,减少下棒面积,降低破碎和霉变率。实践证明,早熟品种直收是玉米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