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2016-02-06陈清华

中国矿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实践

陈 平,陈清华

(1.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陈平1,陈清华2

(1.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煤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能源来源,承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煤炭行业在矿产开采、选矿、冶炼及运输等环节难以避免地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其自身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迫切。作为煤炭院校,理应在高等教育变革和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掌握绿色矿山建设知识、具备绿色矿山建设技能、能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实践

煤炭行业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煤炭行业院校,理应在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长期以来,煤炭行业院校在煤炭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为煤炭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极大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对煤炭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加大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掌握绿色矿山建设知识、具备绿色矿山建设技能、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绿色人才培养。

1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既是煤炭院校对国家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也是煤炭行业高校对绿色矿山建设人才的主动适应,也凸显了煤炭院校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着力推进绿色人才培养,已逐渐形成国家、社会和煤炭院校的广泛共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竞争,而当代科技越来越能推崇运用高效低耗的环保生态手段[1]。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生力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与生态文明技能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乎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变革中的兴衰成败。因此,煤炭院校应加快绿色人才培养,并充分发挥大学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以此推进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我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绿色人才培养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地位非常突出,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占到70%。然而,煤炭在支撑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公众健康和温室气体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我国能源革命讲话中所说的那样,煤炭仍是国家的基础能源,但应在“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方面重点推进改革和创新。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煤炭能源革命的基本要求,实现煤炭生产与消费利用的安全、高效、生态、清洁、低碳、集约发展,提升行业现代化水平,支撑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消费的合理化[2],这均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煤炭行业需要煤炭院校大力培养绿色人才,以此推动煤炭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绿色人才培养是煤炭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 “办出特色”和“争创一流”,高校之间竞争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煤炭院校如何在高等教育变革和人才培养中取得优势,如何避免院校“同质化”倾向,将绿色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是其必然选择。煤炭高校加快绿色人才培养,既体现煤炭院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也是煤炭高校要融入主流、拓展空间和争取资源的必然选择。

2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现状探析

近年来,生态文明教育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煤炭行业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积极顺应国家能源资源发展要求,着力开展绿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参与并推动国家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煤炭院校在人才培养尤其是绿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生态文明意识较弱、生态文明知识匮乏、生态文明技能欠缺、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减弱等问题,制约了绿色矿山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认真审视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现状,深入思考与研究,找准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扎实做好煤炭院校的绿色人才培养工作。

2.1培养定位制约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

煤炭院校培养定位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从学校主观层面看,煤炭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未明确体现生态文明要求。通过梳理十余所煤炭院校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发现,煤炭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品德、知识、能力、国际化等要求,但没有明确提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要求,与行业人才培养对接程度不够,绿色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制约了煤炭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与培育。从大学生年龄层次看,“90后”大多出生在“四二一”家庭中,自我意识相对凸显,依赖性较强,对自身利益关切较多,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普遍较弱,普遍缺少生态责任意识[2],这也是煤炭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相对困难的客观因素。

2.2教学设计制约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

从煤炭院校教学实施过程分析,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取。一是绿色学科与绿色专业整合程度不够。从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培养专业目录设置中可以看出,对绿色矿业或生态文明均未正式设立相应的学科,学科体系设置尚未健全,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据调查,煤炭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平均在60个以上,本科专业设置数量整体偏多,煤炭主体专业之间融合程度不够,难以很好支撑绿色人才的培养职责。 二是绿色矿业类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煤炭院校主体相关专业开设生态文明类相关课程的高校比例相对较低,涉及煤炭开采、选用和环境保护的专业开设的绿色矿业类必修课程仅为1~2门,绿色矿业类选修课程比例较低,不到选修课程总数的10%。此外,从已开设的绿色矿业类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来看,集中在解决污染和治理环境上,缺乏对环境意识和生态理念的教育,难以适应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 三是绿色人才依托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由于绿色矿业及煤炭行业高校生态文明教起步相对较晚,可借鉴经验较少,除了少数来自生物类、环境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外,大多数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不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囿于课堂理论教学,缺少与道德相关联的实践活动,难以形成较好的绿色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2.3实践平台制约大学生生态文明技能的提升

对于煤炭院校而言,煤炭主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很强的工科专业,实习教学在煤炭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从校内环境看,煤炭院校校内实习整体偏少,校内实验平台整合力度偏弱,实验室开放较少,学生难以迅速将现代矿山技术、绿色矿业等知识用于课程实践,客观影响其在毕业后融入行业领域的进程。从外部环境看,目前,煤炭院校虽与行业企业共建了一批实习基地,开展了校企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但是,由于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使得行业企业不尽愿意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实习,缩短学生在煤炭企业的实习时间,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偏弱,难以满足矿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4经济下行制约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寒冬”的影响持续,许多中小型煤炭企业倒闭或重组,大型煤企产能效益下滑,纷纷减招、停招毕业生,或提高毕业生招聘门槛,进一步削弱了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到煤矿一线工作的热情。与其他专业毕业进入省会或大城市相比,一般煤炭行业所处自然环境差,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娱乐环境较同类城市相对较差,近几年煤炭行业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整体偏弱。如何将学生就业意愿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在学生就业中实现学生抱负、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的互利多赢,煤炭院校的教育引导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引导毕业生尤其是煤炭主体专业面向基层和行业就业的效果尚不明显。

3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体系建构

着眼于当前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困境,煤炭院校应将绿色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绿色人才培养过程,强化绿色人才培养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和完善系统的绿色人才培养体系,使煤炭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3.1确立矿业绿色人才的培养目标

煤炭行业高校绿色人才,应着眼于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使大学生具备生态文明素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是煤炭院校所有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着眼于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二是使大学生具备绿色矿业知识,掌握现代矿业探、采、选等科技技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能力,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对煤炭行业主体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既要通晓绿色矿业知识,掌握现代矿业技术,又要具备现代管理技术和国际视野。三是使大学生毕业后能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推动并实现矿业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毕业后到煤炭企业就业学生的要求,他们能积极参与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绿色矿业的建设目标。这三个目标层次逐级递进,厘清绿色矿业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将有助于我们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也是我们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导向。

3.2优化绿色人才培养过程

3.2.1重构绿色人才课程体系

围绕绿色人才的三级培养目标,需要煤炭院校结合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增设绿色矿业类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优化绿色矿业类专业课程、补充绿色矿业类选修课程等形式,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矿业类优秀课程教学资源,建立起有益于支撑煤炭院校绿色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体系。

3.2.2整合绿色人才学科专业体系

构建“绿色矿业”学科体系。形成以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学科为核心的,以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管理理念与方法、人文理论为支撑的多学科的矿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绿色矿业”。优化“绿色矿业”专业体系。按照现代煤炭工业新型产业链的需求,建立“资源勘查—矿井建设—资源开采—加工利用—环境保护—产品销售”的学科专业链,以此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适当增加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新能源专业。深入开展专业类群建设,打破专业界限,努力形成专业集群合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专业集群合力。煤炭主体专业还应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提升煤炭主体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矿业类人才奠定基础。

3.2.3做实绿色矿业教师培养计划

加大新教师引进力度,结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形式,补充一批具有现代矿山建设知识、积极参与绿色矿山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高水平教师,以此提高煤炭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水平。加大教师校内外培训力度,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校外进行绿色矿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定期举办绿色矿业相关的教学方法讲座、教学论坛、教学沙龙、教学观摩等活动,帮助、支持和引导教师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绿色矿业课程的教学能力。实施教师企业培训制度,支持和鼓励煤炭主体专业教师参加行业类技术培训和进修,及时了解和掌握绿色矿山建设最新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生态文明素养。

3.2.4改进绿色人才培养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支持教师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教师编写高水平特色教材,瞄准行业技术创新关键核心和瓶颈问题,把在现代矿业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充分运用到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加强意识培育,牢固把握高校思政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在思政课中积极引入绿色矿山及生态文明建设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等,强化学生绿色矿业思想认同,形成育人合力。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煤炭主体专业课程讲授方法,增加一定量的研讨、辩论、提问等互动环节,结合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大区域和国际合作教育力度,进一步发挥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国际矿业能源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的作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国际化视野。

3.3强化绿色人才培养实践

煤炭主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应系统整合和优化校内、校外两个平台,构建煤炭院校绿色人才培养的实践锻炼平台,切实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绿色矿山建设技能。

3.3.1系统打造煤炭专业校内实践平台

一是强化学生实验教学。结合现代矿山技术要求,积极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演示与验证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与前沿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做实矿业主体专业校内实验环节教学内容。二是加大学校各类实验室开放共享力度,整合各类基础实验平台和科研实验平台资源,形成煤矿主体专业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支持煤炭主体专业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择认知性和探索性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3.2协同企业共建学生校外实践平台

一是从制度设计减轻企业承担学生实习的风险。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的精神要求,煤炭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建立校外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由学校购买师生实习保险,降低煤炭企业安全风险。二是依托实习基地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扎实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实行实践基地建设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校企绿色人才培养共识,为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打造良好平台。三是建设专兼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推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现场的科研项目,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使煤炭主体专业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现代矿山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推进煤炭主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实施,改革毕业生就业推荐与选用形式,创新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为主体并覆盖至其他煤炭主体专业的校企协同学生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学生实践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4。在深入总结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实践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卓越安全工程师、卓越环境工程师等绿色矿业人才的培养试点,促进煤炭行业绿色人才的不断涌现。

3.4引导学生投身绿色矿山建设

积极加强煤炭院校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实践锻炼和基层就业等形式,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人生抱负和国家、行业需求的良好契合。

3.4.1加大校园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激励,营造校园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网站,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在线答疑、微博维信等活动,引导和培养形成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理性社会人。

3.4.2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生态文明技能。支持和鼓励成立生态文明相关的社团,支持和鼓励学生成立矿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水处理协会、电子废弃物处理协会等群团组织,通过组织有关环保内容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等,营造校园生态文明与绿色矿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校园节能减排活动,从行动上投身于校园的节能减排工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自行设立分类垃圾桶和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禁止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节约水电自觉抵制使用高耗能电器,以自身行动维护绿色校园的优美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大学生开展校外生态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环保宣传“湿地保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资源节约”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从社会实践中深化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认知。

3.4.3引导学生面向行业建功立业

通过就业引导,激发学生建设绿色矿山热情,使学生在行业和基层就业中成长成才。结合国家“能源革命”发展态势和世界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趋势,使学生明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责任使命,从思想上奠定学生投身煤炭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念。发挥煤炭院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将“学煤、爱煤、献身于煤炭事业”的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将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相结合,努力培养面向基层“留得住、用得上、作贡献、能成才”的毕业生。开展煤炭行业就业典型教育。开展煤炭行业专场报告会、成功校友专题报告会、煤炭企业招聘宣讲会等活动,组织毕业生到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育,打消学生对基层单位的顾虑,激发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决心。实施行业就业政策激励。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就业学生的现实需要,认真落实国家基层就业代偿政策,坚持奖助与育人并举,鼓励学生到基层、到煤炭行业就业,不断完善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吴青林,董杜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63-65.

[2]赵永明.“90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18-120.

[3]谢和平,刘虹.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EB/OL].(2015-03-02)[2015-8-3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3/314113.shtm.

[4]李霞,陈平.煤炭行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中国矿业,2014,23(9):26-30 .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gree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he coal colleges

CHEN Ping1,CHEN Qing-hua2

(1.Academic Affairs Divis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2.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are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energy source of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and has taken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coal industry in the mining,mineral processing,smel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have difficulty to avoid the area to varying degrees of pollution,its own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task is very urgent.As a coal college,it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al industry,and strive to cultiva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 grasp the knowledge of green mining,green mining construction skills,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mining professionals,to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al industry.

Key words:coal colleges;green talents;cultivation practice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江苏高校在生态江苏建设中的社会责任研究”资助(编号:2013SJD880120)

作者简介:陈平(1981-),男,汉族,四川资中人,助理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专业建设办公室主任。E-mail:chenping43@163.com。 陈清华(1972-),男,汉族,河南汝南人,副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E-mail:chenqh@cumt.edu.c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6)04-0026-05

猜你喜欢

培养实践
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刍议农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职导师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
浅议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创新实践
技能大赛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科研企业青年员工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