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导师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

2017-09-04邵明伟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摘 要: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强化,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指标,而导师制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流方向,更是锻炼内部学生创新技能的理想化路径。笔者的任务,就是在充分强调高职院校培养内部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论证高职导师体制之下进行内部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可靠性实践举措,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作为参考之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体制;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要首当其冲,即在确保持续推动产学研交互式融合进程的基础上,鼓舞更多企业与科研院、高职院校合作创建研究开发部门,产业技术联盟等组织。目的是开创出创新的大环境,使得高职院校能够竭尽全力地培养出创新素质和技能兼优的不同专业人才。至于高职导师制度下培养学生个体创新技能的具体实践应用细节,将具体如后续内容所描述。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凭借已学知识和理论,在各类实践活动之中持续开发出具备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全新发明技能。而高职院校存在和竞争发展的主流途径,就是为各类产业升级转型和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提供一定数量和质素的发展、复合、创新型技术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不断加大对内部各类专业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重视力度。

三、高职院校导师体制下进行内部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实践举措

所谓导师制,实际上就是一类教育体制,其价值地位几乎和学分、班建制度持衡。实际上导师制主要起源于19世纪牛津大学,其核心特征就是有助于持续拉近师生关系。作为导师,其不单单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性学习,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我国引入该类体制的时间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时代进步,如今高职院校开始纷纷引入导师制度。至于导师制下高职院校完成学生创新技能培养使命的有关实践处理细节将表现为。

(一)鍛炼学生的自学技能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高职院校在设计学生创新技能培养方案期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了解各类问题,保证掌握必要性研究技巧和特定产品设计的流程。如督促学生进行各类相关性的知识学习和资料检索整合,保证他们可以实时性强化对本专业和知识的熟悉度,顺势创建起健全形态的知识体系,锻炼所需的自学能力。长此以往为日后他们创新素质提升,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二)科学性确认课题选择方向

在进行课题选择期间,导师务必要保证迎合学生兴趣,即确保在秉承课题自行选择理念的前提下,客观性验证评估单位学生的知识水准与科研实力,进一步选取一些迎合专业和生活实际状况的课题内容,使得学生经过长期拼搏之后顺利贯彻预设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自信心。如在研究活动布置环节中,导师要积极发挥其应有的点拨效用,即鼓励学生全面开拓自身思路与想法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他们更多的创新潜能挖掘。

(三)加大创新实践中心的影响效用

在确保前期设计工作处理完毕之后,导师要做到将各类优质化成果进行全面性推广,使得中心的学生可以发挥适当的榜样示范作用,并带动所有学生自信心的树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中心人数相对有限,导师有必要将其作用点进行有机凸显的基础上,悉数发挥其具体的影响与示范效用。如选择将一切设计类文件摆放在课堂之上进行深入性讲解,将设计的产品直观性地向学生呈现,令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启发并朝着特定方向持续努力上进。与此同时,导师还应该考虑将自学方式和内容融合创建为一类体系,使得特定专业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利用图书馆等资源,进一步衍生出和谐愉悦的学习交流氛围。这样一来,涉及过往被动无目的学习等消极状况都会顺利消除,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自然就会全面得到改善。所以说,由点到面的进行推广,也是创新实践中心进行自身作用发挥和延展的关键途径。

(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涉及导师体制之下的创新实践中心,可以说是发现、培养人才的最佳区域,同时更可以保证高效率地落实因材施教目标。在创新实践中心内部,作为导师要保证持续拉近和学生内心距离的同时,积极校验评估个体的实际应用技能、锁定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专长,为后续因材施教提供方便。如面对一些具备高超领导技能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领导项目;针对一些科研实力相对理想的学生,要实时性进行指导,辅助他们真正步入科研的道路;对于一些文笔卓越的学生,可以尽量多地为他们安排文字方面的事务。归结来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务必要保证付出一定时间精力的前提下,进行单位学生悉心观察与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便是导师导字重要性的具体体现,更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技能锻炼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师制始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而创新、创业则是高等教育的具体目标和重点,所以说,全面处理好导师体制、学生创新教育的融合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持久研究的课题内容。基于此,各类高职院校要保证结合相关专业教育特征,进行各类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具体就是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持续鼓励和支持每个学生进行创新,使得饱含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产品得以快速培育;再就是加大服务教学控制力度,切实提升其整体性教学水平。不过高职导师制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路程还有很远,希望日后有关院校导师能够不断努力,开发设计出更加理想化的教育培养方案,真正为各类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芦峰.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26):78-94.

[2]李莉.基于项目实训的高职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26):155-177.

[3]李敏秀.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27):114-123.

作者简介:

邵明伟,男,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和学生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