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6-02-05王有鸿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教青年教师融合

费 威,王有鸿

(1.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对策分析

费 威1,王有鸿2

(1.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是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高校青年教师工作中呈现的以科研为主导、忽视教学、教学能力低下等状况;其既有现行制度的制约,又有个人追求成功的心态驱使,更有在高校生存发展的压力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由于与现行的评价制度、薪酬制度、培养培训制度、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需通过科教融合理念引领、建立学习共同体、建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制度体系、构建完备的育人系统、营造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文化氛围等措施来解决。

高校发展;青年教师;教学;科研

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学。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支配下,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条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活动效率。由于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是其教学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然而科教难以融合的问题在刚处于科研起步阶段、教学技巧尚未成熟的青年教师群体中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的队伍比例显著提高。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2013年度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近150万人,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27.23%,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46.85%,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62%,40岁以上中老年教师仅占不到37%.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通常是毕业后即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对教学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缺少严格的职业培训。虽然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岗后的继续教育制度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职业素质,但由于培训时间和内容的局限,成效并不显著。

由于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紧密程度高低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及长远发展。对此,本文通过访谈、构建博弈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我国青年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时的不协调现状,剖析相应的影响因素,探析两者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基于“科教融合”思想提出实现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促进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青年教师科教关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现行职称晋升的科研与教学评价体制下,青年教师的工作重点以科研为主导。面对职称考核以科研为主,教学次之的现实情况,许多青年教师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业,却把教学工作视为“得过且过”的任务。这些问题在入校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尽管高校科研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了相应的制度改革,力求科研成果精品化,同时将教学工作量作为考核教师的硬性指标。然而,近年来优秀青年教师(包括引进的海外博士等人才)的数量激增,进一步“激化”了青年教师间职称晋升的竞争。青年教师对工作重心的认知一边倒地倾向于科研,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认知出现严重失衡。

第二,重科研奖励的制度加剧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科研考核的易于量化以及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价值的快速体现和反馈,使得高校更注重对科研的投入与激励。除了职称制度的科研倾向性,在日常奖励制度中科研的奖励机制更为规范和细化、奖励力度更为突出。高水平学术论文与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奖金报酬加大了高校教师全心投入科研的动力。相比于教学的“持续投入与产出困难”,科研的投入就更加“有利可图”。在“名利双收”的科研奖励机制下,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更为突出。

第三,科研成果获得的相对容易性加剧了对教学的忽视。随着科教融合发展趋势的增强,部分高校在职称考评体系中实施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改革方针,对于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具有一定激励作用,但是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发挥成效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而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更能快速取得成绩,为尽可能多发高水平论文,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相比于科研成果取得的时效性,教学成果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除非教学技能与教学投入特别突出,才有可能在教学方面脱颖而出。因为教学方面的成果以及学生的反馈评价结果是随着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努力付出而循序渐进获得的,而相比之下科研成果能够较快突显,并在职称评定和荣誉获得上依然发挥较高比重的作用,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依然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科研上。

第四,青年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强烈意愿与平衡教学科研时间的成功心态之间的矛盾突出。青年教师们都渴望较快地适应教学工作并将其做好,具有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的强烈意愿。但同时他们矛盾于科研与教学在时间和努力分配上的“冲突”,以及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科教融合方法的困境。根据近年来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的经验,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结合自身研究背景,通过新生研讨课等易于实现科教融合的实践类课程,逐步探索适合自身的科教融合协调方法是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提高教学能力的有利途径。但是青年教师自身探讨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意愿与追求外在成功感的心理却呈现巨大落差。

第五,从实践来看,教学能力缺失是我国青年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具体表现在:驾驭课堂的管理能力缺失,授课内容和形式太过单一,教学研究能力缺乏,课堂创新意识薄弱,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无法与学生有效互动等诸多方面。其中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语言表达能力差,教学用语不规范;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不足;教学进度掌控能力差,课堂时间把握不准;教学意识薄弱,不重视教学理论研究;备课随意、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大纲和教案不规范等。

高校青年教师尽管学历高、有理想、科研能力较强,但他们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对两者关系的处理缺乏经验,并且更易受到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1]这些现状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相对低下,教学投入不足,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状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着现行制度的制约,又有着个人追求成功的心态驱使,更有着现实中在高校生存发展的压力。其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体认知因素

青年教师多拥有博士学位,具有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和科研能力强的特点,但通常缺乏教学方面的专门训练,教学能力薄弱。实际调研结果显示:由于职业理想和个人兴趣选择教师职业的青年教师仅占三分之一;而因为教师工作的环境、社会地位、薪酬、福利待遇选择作为教师的人占多数。实际上,教师职业的困难和压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很多预期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因而青年教师在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对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缺乏主观意愿。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教学能力发展滞后的结果。

(二)知识结构因素

青年教师的个体特性包括教育理念、从业态度和自我发展的要求。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平衡,科研能力多强于教学能力。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知识方面,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和教育知识这三部分。然而近年来因高校扩招,教师需求量激增,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他们中大部分是非师范专业的博士生,因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学习,更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尽管大多数高校均实行了岗前培训制度,却很难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实质性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青年教师一旦入职,就将直接面对教学工作任务,对于教学知识的储备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无暇顾及,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三)制度与环境因素

制度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高等教育及高校的外部环境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考核政策多向科研倾斜,教学考核缺乏科学性。在高校发展战略中,教学与科研一直作为双重指标被关注。然而在现实实施中,政策通常倾向于重视对高校教师科研的要求与考核,在各种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科研仍占首要地位。这就导致了很多青年教师为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在科研工作中投入绝大部分精力,在教学中应付了事,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对教师教学任务的考核常因教学质量难以准确量化,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通常的做法是将教学课时量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而教学能力、学生反馈、教学质量等指标没有被合理准确地纳入到考核体系中。[2]即使部分高校政策将这些方面纳入到对教师的整体考评体系中,但却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与客观性,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有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平台及其制度,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条件两个方面。很多高校为提高学科和学校的国内排名,加大力度激励青年教师发表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丰厚的科研奖励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在这种环境作用下,青年教师追求科研发展而忽视教学进步成为了必然结果。

(四)个体实践因素

教学实践是内化教学知识和技能为教学能力的必要条件。实践活动对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力是指能够控制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并能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获得能力拓展和思想陶冶,在专业实践中可以发挥智慧优势,实现其与教学指导的碰撞,反思和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思想理念。但在现实工作中,青年教师积极投入的实践活动多专注在科研方面,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既能获得学术研究的提升和锻炼,又能多出科研成果,获得经费支持和奖金激励。而教学实践通常体现在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成果很难凸显,即使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讲授课程体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平,但这些教学成绩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直接的体现,比如荣获教学名师的称号、取得教学成果奖等,相比于科研成果及其收益,教学实践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三、青年教师轻教学与重科研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考评体系的科研化导向

目前轻教学、重科研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在青年教师中尤为突出。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重形式而轻内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和科研能力被作为首要目标。访问学者、学术休假、国内外研修等培训形式多样,但培训内容和类型多为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部分教育教学类的培训多为制度性的安排与规划,培训内容是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安排,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科与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差异性和需求制定培训方案。现行的教师考评体系在科研论文数量、课题数量和经费,以及研究生培养数量方面要求更多。[3]教学质量、课堂上下的教学投入等成为评价的盲区。这种科研化导向的考评体系驱使青年教师将科研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唯一追求。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和薪酬制定等方面,教学标准主要以教学工作量为主,缺乏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教学与科研工作所获报酬的巨大差异

青年教师作为工作岗位的“新手”,获得的工作待遇较低。他们缺乏归属感、主观幸福感低,在外界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容易迷失自我。这些都将直接打击其教学的积极性。分析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投入的博弈策略更能直观地体现这一原因。

青年教师通常会依据教学与科研对自身“利益”影响进行衡量,最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进行投入选择。根据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轻教学重科研”现象。利用静态博弈分析青年教师在“科教融合”与“轻教学重科研”两个策略之间的选择。令M表示青年教师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能够获得的全部净收益(以货币为单位衡量的值),即有限的利益所得。如果青年教师进行“科教融合”的选择,能够获得的利益为有限利益的平均值,即;如果青年教师进行“轻教学重科研”的选择,能够获得的利益为有限利益的.其中k>1,反映现阶段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体制下,科研投入相比于教学投入获得的利益比例更高,即.由此可得,青年教师在“科教融合”与“轻教学重科研”两个策略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如下:

从表1可见,当青年教师都选择“科教融合”时,可以获得平均利益为;当青年教师有的选择“科教融合”,有的选择“轻教学重科研”时,选择“科教融合”者能够获得利益为,“轻教学重科研”者能够获得利益为;当青年教师都选择“轻教学重科研”时,可以获得的利益分别为.根据纯策略纳什均衡分析有:当一部分青年教师选择“科教融合”时,由于,所以另一部分青年教师会选择“轻教学重科研”;当一部分青年教师选择“轻教学重科研”时,由于,所以另一部分青年教师仍然会选择“轻教学重科研”。因此,“轻教学重科研”与“轻教学重科研”是青年教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表1 青年教师“科教融合”与“轻教学重科研”的支付矩阵

(三)师资培训缺乏实效性

高校教师的师资培训形式单一,考核标准低。由于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匮乏,许多教学知识和技巧主要通过岗前培训、专业教育学习等师资培训获得。然而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法规为主要培训内容、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方式,通常缺乏实效性。青年教师多是以应付考核要求,获得资格认可才参加和应付培训课程和考试。因此,师资培训难以发挥实际效果。同时,缺乏有效激励的教学考评制度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教学方面设有教学竞赛奖励、“教学名师”荣誉等形式的鼓励,但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少和教学资历浅,通常难以获得此类奖励。相比之下,科研奖励更能在短时间内激发青年教师的被认可“欲望”,并给予他们“名利双收”的丰厚回报。

(四)青年教师自我成长动机偏差及成长的长期性

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更要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自学的兴趣。这种教学主导者职责的实现要求青年教师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并在课外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但在实践中,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的动机不强,不重视教学活动中自我的主导性作用发挥。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欠缺教学阅历和技巧,且时代发展提出的高要求难以在短期内仅仅通过个人的努力达成。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传授和转化知识的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学新手的青年教师,不仅要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具备更高的教学素质。这些都要求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教学阅历和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标准。

四、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以科教融合理念引领青年教师素养发展。

为青年教师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关系,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通过“科教融合”理念促进高校教学实践与科研事业的协同发展将是有效的途径。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是科研融合式的教学宗旨。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各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实现方式、途径和目标上均有差异。只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异同,在人才选拔、培养和任用方面才能准确到位,只有明确科研与教学各自的能力边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教融合的优势,[4-5]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第二,建立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共同体。

科教融合理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大学研究的重要性,要求大学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建立科研、教学与学习三者联动的结合体。[6]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科教融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基于科研的有效教学形式的观点。[7-8]大学的本质特征是自由探究和创造。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态度,坚信科学的精神。因此,对科学研究的追求和热情能够使青年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科研与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是相互融合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与到基础科学研究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作为开发智能和培养批判思维的方法,科研活动更有助于教学创新与发展。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缺乏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差的问题。

第三,建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制度体系。

在制度上改变我国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局面,才能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实施教学与科研协调的职业规划路径。对此,高校应该在职称评定制度、科研与教学奖励制度方面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在教学方面制定科学的、易于量质兼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实施分阶段、可持续的教学考核,并以此作为其职称评定的教学方面绩效参考。在教学奖励制度方面,实施质量兼顾的综合奖励报酬措施,并且从课时、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成果(教改项目、论文、精品课、课件、网络教学设计等)多层次多角度设计奖励细则。在加强教学考评和奖励制度基础上,改善当前科研考评的制度倾向,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学科建设需求、教师课程特点适当配比教学与科研的考评比例,从而建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制度体系。

第四,构建体系完备的高校育人系统。

现代大学完整的育人体系包括教学、科研与文化。三者尽管各自承担不同的育人职责,但却相互交叉融合。只是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中,科研的育人职能与教学的学术性都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中被严重削弱,从而产生了教学才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观念,科研是脱离于教学的另一种职能。这种片面的认识从本质上就背离了现代大学的育人理念。[9]科研的育人职能体现在不同的育人功效和形态中,明显与隐含的形式各异。但科研育人职能的发挥必须借助教学和文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研的完整体系包括基础的学术文献研读、科研项目选题与论证、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成果的发明与转化应用等。这一复杂多变的科研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基于现代大学育人的本质,教学与科研本是一张皮。而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科学研究的内涵研究不足,将科学研究定位的狭窄和机械,将其与教学明确地分割开来。教学与科研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不能分离的两种形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才是正确有效的大学育人理念。

第五,营造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文化氛围。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管理改革的现状,通过定期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与反馈,以及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进行科教融合实践,例如开设研讨类课程等,进一步细化与完善针对我国青年教师的科教融合激励对策。为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潜力,充分利用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沟通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为实现“科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培育环境。同时,青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从事科学研究的优势,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研讨式教学、专题性内容教学等,将教学与科研充分融合,不仅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科教融合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不协调、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

[1]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专家工作组.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3,(4):20-22.

[2]王苓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58-59.

[3]向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4,(12):93-94.

[4]马晓静,王淮,姚日生.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62-163.

[5]张中强,唐翔,蒋艳.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高校科教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1):79-80.

[6]费威,王有鸿.“科教融合”下青年教师科技能力提升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5):102-105.

[7]宫钦第.科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5,(6):45-46.

[8]郑聪颖,周湘林.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在助推科教融合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5,(6):42-44.

[9]樊小杰,吴庆宪.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制度创新与文化重构并举[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9):50-55.

〔责任编辑 王小风〕

G640

A

1671-1351(2016)06-0115-05

2016-08-19

费威(1982-),女,辽宁鞍山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GHYB160033)及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yb20161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科教青年教师融合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