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临夏州为例

2016-02-05敏生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村级党组织民族

敏生兰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临夏州为例

敏生兰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因所处环境的边际性、民族性、文化多元性等,其工作有着特殊难点与“痛点”。聚焦民族地区党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强化组织职能、选优配强“领头雁”、加强阵地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民族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是解决难题、应对挑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痛点;对策

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研究是党建研究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然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曾一度只作为党的建设中的普遍性问题去研究,而忽略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还有其特殊性,即有着许多不同于其它地区基层党的建设的特点与难点。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凸显,这对我们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研究也日益活跃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很多专家开始关注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特殊性问题。如周学军、刘永哲著的《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应对各种挑战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1]梁代生《关于青海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与几点启示》就民族地区党建的基本状况、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探讨。[2]刘先春、孙民杰《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对策研究》提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应以实际情况出发,以维稳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贯彻民族政策为原则推进。[3]张金豹在论文《重视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既要把握基层党建工作共性,又要把握民族地区个性,突出民族地区特点。[4]此外,还有许多学者专家都从不同视角对民族地区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显然,专家们普遍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不仅不排斥在某一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同样,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也具有“双重特征”,既有与其它地区党的建设共性的一面,包含了全国党的建设的一般原理、基本要素、普遍要求,同时,相对于全国党的建设又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也将基于这一观点,立足民族地区地缘性、民族性和文化多元等特征,聚集问题,分析问题,就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民族地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1.着力强化了各级党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把手”责任

夯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一把手”责任,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民族地区牢固树立了“抓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抓一把手责任”的鲜明导向,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机制。如临夏州建立了州县市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州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等,切实强化了“一把手”的主责主业意识。

2.推进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整顿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危及党的执政基础的最大“短板”。民族地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力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经过整顿的支部班子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正在整顿中的“软弱涣散村”党员干部的“知耻感”强烈,“集体荣誉意识”大幅提升。

3.努力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基层党组织注重从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上入手,不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和拓展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如部分农牧村,深入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工作,建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式为民服务代理网络。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核心领导作用得到一定体现。

4.积极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最基层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会议精神的阐释和解读工作。如临夏州编印了《民族政策应知应会知识》的小册子,广河县编印了《民族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宣传册》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痛点和短板

直击“痛点”,才能补齐短板。从调研情况看,处在经济发展落后、民族文化浓厚、稳定形势突出的聚集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些老矛盾新问题相互交织。

(一)部分职能弱化,作用发挥不明显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

民族地区往往集贫困与民族为一体,贫困人口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90%分布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平均贫困发生率7.2%的水平。[5]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而,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脱贫攻坚中的核心力量。但从目前情况看,民族地区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普遍较弱,在一些基层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书记的观念中,对抓党建工作与抓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模糊,“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受文化水平限制,一些村“两委”班子在推动本村产业发展上,创新意识不强,眼界不宽、思路不清,方法不多,对市场信息不敏感,更缺乏汲取和优化社会资源的能力,在开展党建工作与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现象。

2.提供政治调控和维持稳定秩序的能力较弱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陲,国境线漫长,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比如,云南省有16个民族是跨境民族,新疆与中亚的10个民族跨界而居,西藏毗邻五个国家。因此,民族地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战场和防御外敌入侵的战略屏障,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地域。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使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成为政治稳定的基石。在改革转型深入推进阶段,既得利益群体与受损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与冲突将更加明显,而民族地区又是“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重要区域。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是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能力有所降低,当一些摩擦纠纷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出面调停的往往是一些宗教上层人士和村里有威望的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级组织往往缺乏应对能力,不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一些群众性事件或涉及民族宗教因素方面的问题更是不敢管、不会管、不善管。

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能力比较贫乏

文化多元、宗教多元是民族地区的显著特点。民族地区大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宗教在民族地区具有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民族基础。因而能否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衡量党的组织政策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民族地区农牧村基层党组织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能力都较为贫乏。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但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会议精神仅停留在宣传层面,在落实会议精神和理解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深刻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对政策要义还不能完全领会,结果是党的政策要么走偏,要么闲置,要么运用不足。

(二)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难

民族地区党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较为严重,这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问题,尤其在农牧区党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较为严重,甚至在有些村出现“无人理事”的现象,党组织缺乏生机与活力。如新疆哈密农牧区35岁以下的党员仅占18%、村干部占20%、村支部书记仅占8%(数据由哈密地委组织部提供)。临夏州全州1145个村级党组织,共有村党组织委员5643人,其中46岁至54岁1863人,占33.0%,55岁至59岁784人,占13.9%(如图1),而在村党组织书记中,35岁及以下103人,仅占9%;46岁至54岁473人,占41.3%;55岁至59岁236人,占20.6%.显然,46岁以上任村支部书记的达到了61.9%.①文中临夏州数据均由临夏州委组织部提供,数据截止2016年6月底。

图1 临夏州村党组织委员年龄结构图(单位:人)

除老龄化较为严重外,文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如新疆哈密农牧区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6%、在村干部中占比11%、支部书记占比16%.临夏州村党组织委员中,本科只有143人,占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3285人,占58.2%(如图2)。村党组织书记中,本科47人,占4.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23人,占45.7%.

图2 临夏州村党组织委员学历结构图(单位:人)

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村,由于村里的党员干部对汉语的熟练程度有限,出现了“上级的政策带不下去,下面的情况摸不上来,自己的职责搞不清楚”的问题。而随着近年来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一些艰苦边远山区、劳动力输出力度较大的乡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发展高素质党员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在有些村出现“无人理事”的现象。而村干部待遇问题也使村“两委”班子岗位缺乏吸引力,一部分有思想、有能力、有文化、有创业精神的优秀青年不愿加入村干部队伍中来,认为当一名村干部没奔头、无出路,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状。显然,受这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农牧村普遍存在“四有四不强”(有人办事,能力不强;有心办事,实力不强;有章理事,执行力不强;有致富能人,带动力不强)和“三难一弱”(村干部难选,村干部难干,村干部难稳,综合素质弱)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党的自身建设的生机与活力不足。因此,农牧区基层党建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没有全覆盖

在民族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村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滞后。有一部分农牧村无固定的活动场所,无办公设施,村干部长期实行“家庭式、流动式”的办公。有的依托学校教室为活动阵地,办公条件简陋。还有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不达标,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临夏州1145个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平房414个,占36.1%;危旧房167个,占14.6%,其中不能使用的有99个,占危旧房的59.3%(如图3),可见,还有一半以上村级活动场所不达标。目前,虽然各地区都加强了村级活动场所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中央也有补助,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尤其是对于贫困程度深的民族地区的地方财政来说,补齐缺口资金是非常困难的,致使部分村级组织建设搁浅,已有的又年久失修,使得部分村级组织阵地的建设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牧村工作的需要,党员开会无场所、活动无阵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

图3 临夏州村级活动场所状况图(单位:个)

(四)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受地理位置、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乡村集体经济总量偏低,“无钱办事”成为阻碍乡、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乡镇或村委基本没有集体积累,如临夏州1145个村中,有集体经济积累的87个,仅占7.6%,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1058个,占92.4%,10万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仅有9个(如图4),大部分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仅限于出租房子、转租集体土地等领域,集体企业的收入普遍“散、少、小、弱”。受限于资金、技术、人员等条件,一些新型的村集体经济类型,事实上大都名存实亡,基本没有运行和发展,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农牧村集体经济的薄弱导致了“大沟没水小沟干”的一系列负面反应。由于缺乏资金,一些村级公益事业没法干,基础设施欠缺,村容村貌多年依旧,甚至导致村组干部也没有人愿意干,“无人办事”的问题突出,而且由于资金短缺,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出现了“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威信和影响力降低。资金缺乏严重影响到有些政策的落实。显然经济发展的落后,增加了基层党的建设的难度,并成为牵制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振奋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4 临夏州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图(单位:个)

三、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围绕突出问题,聚焦发力,有效切入。

(一)强化组织职能、释放综合效应

面对当前民族地区农牧村一些基层党组织职能弱化的现状,党组织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增强组织功能、释放综合效应。

1.精准施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要立足民族地区农牧村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方案,多措并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要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实现精准扶贫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要更新观念引好路。采取推荐引进、派驻指导、包点联系等有效办法,为农牧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思维、新活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引导党员干部从原来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致富带富能力。二要因地制宜选好路。基层党组织要聚焦村情民情实际,深入贫困家庭,帮助选准致富门路,着重在出路谋划、思想转变、量体裁衣等方面下功夫,使精准扶贫真正扶到根子上,扶到关键处。可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围绕培育壮大特色村寨旅游文化、农畜产品深加工、民族特需用品、藏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走产业富民之路。

2.把握大局,维护和谐稳定

基层党组织要把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觉,筑牢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引导群众形成法治思维中发挥“排头兵”作用。要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问题;要积极提高组织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利用基层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整合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在反渗透中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寺管会和宗教上层人士的特殊作用,引导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临夏州广河县西川大寺用《古兰经》经文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维护稳定工作要尽快转变工作方式,以文化引导为主,标本兼治,同时积极开展舆情分析研判,有的放矢,而非草木皆兵,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3.掌握政策,落实政策

早在红军长征途中,党就已明确指出“不懂得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不配当一个共产党员,不了解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和不参加这一工作的不配当一个好的红色战士!”[5]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着各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关系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要不偏不倚地准确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精神实质,防止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左”或“右”,避免出现“经是好经,但被念歪了”的情况,尤其越是基层,对民族宗教政策理解不透,对民族宗教事务把握不准,结果是在工作中往往伤害民族群众、信教群众的感情,极大的影响党群关系,甚至使一些一般矛盾和纠纷不断发酵和激化,演变成群众性事件。因此,要让基层党员干部当好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和推动者,通过正确执行民族宗教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此外,作为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要用足用好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要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政策不缺失、不缩水,见实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最大效应。

(二)多措并举,选优配强“领头雁”

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领头雁”。一要重点培养,储备人才。要全面盘活后备干部队伍库,实行动态管理,对表现突出、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纳入干部培养总体计划。二要严格标准,重视选拔任用。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把群众口碑好,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熟悉民族特点,懂得和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确保基层政权掌握在能够忠于党、促发展的人手中。三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量化打分、民意反馈、实绩考核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考核评价机制。使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有据可依。要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把从严治党的要求延伸和贯彻到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监督管理之中,通过建立村支书“小微权力清单”,加强任期和岗位经济责任审计,促使他们愿干事、能干事、不出事。四是落实保障措施,健全完善激励制度机制。一是加大政治待遇。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使村组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二是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标准。积极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村组干部在“经济上有奔头”。

(三)扩大覆盖,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村级活动场所是村级党建的基石。要针对民族地区村级活动场所薄弱,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不断加大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村级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力度,逐步解决党组织活动场所少且简陋而寺院庙宇多的局面。坚持以建设服务型阵地的理念,进一步拓展村级活动场所的功能,努力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使党员干部、群众有处说话、有处开会、有处学习、有处议事、有处咨询、有处活动的地方,实现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整合,形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共用,努力把群众吸引到党支部的周围。尤其要在偏远地区要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改变有些地区群众只知道寺院庙堂,却不知道党员活动场所的尴尬境地,确保在行政村都有规范标准的党员活动场所,并向自然村、村民小组延伸,把党的触角延伸到民族地区的各个角落,从而把整个民族社会都纳入到党的组织体系中,实现党对民族社会的有效整合,为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综治工作中心(站)、村文化室(中心)、老年活动室等阵地作用,为基层党组织做好各项工作创造基本条件,实现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信息发布等的有机统一。

(四)突出重点,切实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农牧村集体经济是保持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它具有补偿、扶持和保障功能。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壮大农牧村集体经济,巩固党在农牧村执政的物质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积极引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多形式、多领域、多方位地寻求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模式。要因地制宜,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准路子,切忌盲目照搬,主观臆断。有些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忽视本村的客观条件贪大求功,好高骛远,结果是不但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起来,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发展村集体经济时,要立足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民族特色,一村一品。对缺乏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的“薄弱村”,要借力发力,整合各类帮扶资金,依靠人社、财政、科技、农口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在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另外还可通过结对帮扶,以经济强村和龙头企业带动“薄弱村”,形成共建模式。要把精准扶贫、双联活动等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挂钩,形成项目、资金、资源整合。总之,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在组织农牧民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农牧区的基层政权。

(五)深度融合,着力做好民族工作

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样,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同样是检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志。一是要找准党建工作与民族工作的结合点,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民族工作的深度融合。由于民族地区的民族性与宗教性,使得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交叉、相互交织。党的建设离不开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赖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民族地区党执政的有效性即执政取得的政绩及其实际效果是通过民族工作来实现的,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民族工作是党在民族地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做好党建工作又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两者要统一谋划、统一推进、统一落实,要以民族工作的成效检验党建工作,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境界。而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做好民族工作是应有之义。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要树立重视民族工作就是重视全局工作、做好民族工作就是做好发展稳定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二是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民族工作网络建设,强化乡镇和村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如临夏州广河县在基层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建设,在各乡镇派民族工作专干,使民族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此外还建立了民族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化管理。三是做好民族工作要注重依靠两种力量,需“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关注信教群众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如果对信教群众的信仰“不尊重”,“不理解”、“不在乎”,甚至采取错误的做法,广大信教群众就不会支持和靠拢我们,党的组织就失去了凝聚力和吸引力。总之,要把民族、宗教工作看作是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建立民族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专人负责,并纳入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范围,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民族地区的社会实际为背景,以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为出发点,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断探索和总结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

[1]周学军,刘永哲.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2]梁代生.关于青海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与几点启示[J].攀登,2001,(1).

[3]刘先春,孙明杰.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4]张金豹.重视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11-28.

[5]李忠斌,陈全功.特殊扶贫开发政策助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30年改革回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6).

[6]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97.

〔责任编辑 余粮才〕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CP’s Basic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in Ethnic Groups Areas——Taking Linxia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Min Shenglan
(Par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Gansu Provincial Party University,Lanzhou Gansu730070,China)

The party’s basic organizations in ethnic areas are featured with marginality,national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so far as their environment,which bring about special difficulties.The paper,based on analysis of these dif⁃ficulties and the local specific conditions,puts forward that it is the basic idea and countermeasure to meet up with challeng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reinforcing the position construction,developing collec⁃tive economy,etc.

ethnic areas;basic party organizations;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D262

A

1671-1351(2016)06-0081-06

2016-08-19

敏生兰(1977-),女,甘肃临潭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10CDJ0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村级党组织民族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们的民族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多元民族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