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培养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016-02-05陈伟珍陈炳森
陈伟珍,陈炳森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培养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陈伟珍,陈炳森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摘要:校企互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企互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成为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当前高职院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定位不足,其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想和动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高职教育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性与内部规律性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性要求,也是推进高职人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造就数以亿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我院机电工程系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试点,围绕着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校企互动、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探索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型课程体系,重点推进校企互动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1.1总体思路
根据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并实施了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互动、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完成主干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使专业能力的培养多线并行、教学载体连环,从技术基础课开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职业活动,淡化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概念,使学生参加职业活动大大提前和增加,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观;围绕着典型的机械产品—减速器的设计和制作开展专业教学和编写教材,以减速器为载体编写出版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教材,使教学载体连环且持续渐进,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气呵成。
1.2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类专业“校企互动、三层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制定循序渐进的培养步骤,并为此建设必要的培养条件和提供成长的空间,让学生从创新的朦胧阶段到创新思维的建立,直至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第一阶段:引导刚进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机电自主学习中心”和“机电创新中心”的活动,自行开展小项目的设计制作,通过学做一体、自学与互助相结合的训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长期身处一种思维碰撞的氛围,使学生初步形成创新理念和兴趣;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大部分学生通过“工程机械研发中心”的生产教学对创新创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还有相当部分同学亲自参与产品研发过程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崭露头角,对创新创业有了较大的信心;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少部分对创新创业有着坚定信心的学生便可参加到“机电系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参与老师的校企合作项目,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1.3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广西及至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机电行业、企业调研,了解机电类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并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然后转换为学习领域支撑课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遵循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依据机电行业特点和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通过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等,将创新与创业的意识、理念、技术、方法等融入专业课程中。最后形成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宽基础多线并行”工学结合、便于校企互动的课程体系。
1.4搭建创新创业型教育实践平台
与多家企业形成合作办学关系,企业参与人才选拔、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实训带教、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其中,与广西南宁沃源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集研究、设计、生产于一身的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搭建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孵化基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解决了校企合作动力和校企实质性联合培养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方案的两个关键问题,建立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在学生身边营造了真实的生产环境,给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案例,为实训教学提供一个真实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兼职老师,为机电类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新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企业运营与管理的生产实践平台。
2 “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培养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取得的成效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和实施了“校企互动、三层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机电自主学习中心”和“机电创新中心”、“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机电系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层层深入的熏陶与训练,逐渐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为学生夯实产品设计、制造、控制“三条主线”,提供产品开发、产品创新、企业实践三种经历,培养机电领域的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三种能力”;完成主干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专业能力的培养多线并行、教学载体连环,确保了从技术基础课程开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毕业生获得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三条主线的训练和产品开发、产品创新、企业实践三种经历,具有机电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创业能力三种能力特质。成功做到2年学校教育与1年企业顶岗实习相衔接,实现了校企互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贯性。
2.2解决了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
重点实践了校企联合培养“三年一贯制”高职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已有37名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克服了高职教学中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止步于一般性参观、指导实习生的局限,使企业愿意出人、出资、出项目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愿意从事技术应用与开发并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创新和创业,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截止2015年底,机电类专业共建立22个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共接纳106名“基地”学生完成创业实践训练,每年接受200到300名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校企联合培养了37名毕业生,涉及设备维修、工艺改造、产品改造、技术应用、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首批12名联合培养学生已经毕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质。工程机械研发中心作为学院与南宁沃源重工共建的一个集工程和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产学研基地,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资金、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条件方面的优势,共同合作研发市场急需的新型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装备;同时,产品研发过程为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为提升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4年广西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落户我院,搭建了行业企业以及高校机电设备与维修学术交流平台,为普及和推广机电设备与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强化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提升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2.3校企互动实现双赢
学校建立了一支由校内专家、企业老总、工程师等构成的一流“双师型”师资队伍,聘请一批富有创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实习基地的导师。据统计,近五年,共有232人次的企业老总和工程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实训。
通过校企互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了如何将学校与企业在科技项目合作的优势转化为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优势,深层次解决人才培养环节的企业合作动力问题,企业的身份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变到积极参与的主角;解决了以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只停留在安排指导学生参观和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等表面合作,难以深入实质合作的问题。2013年至今,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产品,其中捻茶机、凿岩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获得国家专利3个;成立“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机电类储备人才订单班”、“宝钢订单班”、“上汽订单班”、“沃源-机电创新中心”,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2.4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012年以来,机电类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以“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为教学改革试验田,不断在机电类8个专业中总结推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在2012年随机对296名毕业生“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问卷”显示,2.7%的学生择业时首选自主创业,在2015年对重点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调查中,40%的同学希望毕业后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进行创业。毕业生中涌现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典型。
校企互动、师生联合建设成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生在区内外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53项。其中,2012年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决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项,实现了广西高职院校零的突破。
3 结束语
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通过拓展创新创业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有了明显提高,“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步德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3):44-46.
[2]尹翔.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52-55
[3]李孟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76-7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School Enterprise Interaction,Three Level Progressiv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HEN Wei-zhen,CHEN Bing-sen
(Guangxi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lytechnic,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It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which is the necessary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Guangxi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dhere to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gradually explore a"school enterprise interaction,three layers of progressive training way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has certain reference meanings to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45X(2016)03-0188-03
收稿日期:2015-12-05
作者简介:陈伟珍(1963-),女,广西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