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2016-02-05庄江兰张琴华
庄江兰 张琴华
探讨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庄江兰 张琴华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于我院行深静脉置管治疗的6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CVC患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06%,置管次数≥2次、留置时间≥15 d、静脉高营养≥10 d、存在并发症和应用激素均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深静脉置管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针对这些因素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
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护理干预
深静脉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具有创伤小、维护方便,无需反复穿刺并可长期使用等多种优点,因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为了解深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并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有效对策,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采取了一定的护理干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深静脉置管术治疗的64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9例,年龄28 d~14岁,平均年龄(8.53±2.79)岁。64例患儿中20例患儿行颈内静脉置管,22例患儿行锁骨下静脉置管,22例患儿行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5~15 d,平均置管时间(10.28±2.31)d。
1.2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置管部位感染:局部皮肤有红肿、疼痛症状,伴或不伴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阳性,或置管部位血液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无其他部位感染灶。全身感染:伴有寒颤、发热、肌肉酸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排除肺部及其他部位感染情况;体温>38.0℃,有发热伴或不伴寒战;导管培养结果呈阳性;拔管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导管穿刺口及皮下隧道处有硬结、红肿症状,有触痛感和少许渗出液[2]。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置管次数、留置时间、化疗周期、静脉高营养时间、并发症、激素应用等因素。
2 结果
CV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06%,共有9例发生感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9例患儿中6例(66.67%)置管次数≥2次、8例(88.89%)留置时间≥15 d、7例(77.78%)静脉高营养≥10 d、6例(66.67%)存在并发症、7例(77.78%)应用激素;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55例患儿中,有上述因素存在的例数分别为12例(21.82%)、9例(16.36%)、21例(38.18%)、7例(12.73%)、9例(16.36%)、10例(18.1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
随着临床上深静脉置管术应用的增多,其并发症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发生率最高的一项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发不良后果,危及到患者生命[3-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置管次数≥2次、留置时间≥15 d、静脉高营养≥10 d、存在并发症和应用激素均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置管操作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有创行,多次反复置管操作会对患儿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造成破坏,使感染发生率增大;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儿因导管使用频率高,使导管接头污染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高,若出现创口处理不当易发生致菌血症;高静脉营养药物的长期应用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增加了导管感染率;应用激素患儿白细胞计数下降,机体抵抗防御能力下降增加感染发生的可能性[5-6]。并且由于患儿机体尚未完全发育,尚未完全形成较强的免疫功能,机体抵抗力差,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2 护理干预对策
针对上述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可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或预防导管感染:(1)加强对病区护士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插入与维护、并发症的防治及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与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置管操作,并保证治疗室环境负荷相关管理要求。操作者必须熟练的掌握规范的置管技术,避免反复操作,争取一次成功,在触摸、插入及更换导管等操作前须彻底洗手,做好无菌处理[7]。(3)重视导管接头的消毒,时刻注意导管情况,是否保持通畅,在治疗目的达到后及时拔除留置导管缩短留置时间。
[1] 张志娟. ICU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15-17.
[2] 胡秀华,李晶,孙慧博. 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998-999.
[3] 李艳.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2012,33(12):2640-2641.
[4] 尹彩霞.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5,29(2C):730-731.
[5] 宋晓莉,苗慧,杨晓秋,等.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15-2516.
[6] 杨大运,齐战,高少伟.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66-3368.
[7] 贺作玉,徐英远,王晓芝,等.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473-4474,4485.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用科学方法来证实,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
(1)进行科研设计时有周密的考虑,排除可能干扰结果的不利因素;
(2)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
(3)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处理;
(4)无论是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对结果的分析要从本课题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论,切忌离题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二、先进性(创造性),是指论文是否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一篇论文尽管具备了科学性,但不一定是先进的,因为这个工作可能在数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已被别人证实过了。医学论文的先进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1)是理论水平,如原理探讨,疗效机制等是否有新的突破;
(2)是实践水平,如诊断水平或治疗效果是否高于一般水平及技术操作是否特别先进;但不论是实践水平或是理论水平的衡量,均应与同类成果现时的水平相比较,如与国外的、国内的、本地的同类课题水平比较才能给予评价。
三、实用性(应用性):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CVC)
ZHUANG Jianglan ZHANG Qinhua ICU Department,Children's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Quanzhou Fujian 3621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CV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that received CVC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of CVC was 14.06%,catheter placement time ≥2 times,catheter keeping time ≥15 d,intravenous high nutrition ≥10 d,pres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hormone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Conclusion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s easy to occur due to multipl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catheter,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atheter infection.
Deep venous catheter,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
A
1674-9316(2016)15-026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63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 泉州 3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