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中的效果观察
2016-02-05郑海兰张锦玉
郑海兰 张锦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中的效果观察
郑海兰 张锦玉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3.54%,低于活动前的10.61%(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善,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品管圈是为解决工作岗位中的问题,自发组成团体,分工合作,利用品管圈工具分析、解决关键性问题,以达到工作目标。2015年1月3日,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成立“生命线圈”,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活动组
共12名医务人员自愿加入,年龄在26~50岁,选出1名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秘书。职称:主治医师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管护师3名,学历:学士2名,硕士3名,博士7名。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5年1~7月。
1.2 一般资料
选取113例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延边医院进行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活动前),平均年龄(45.9±3.8)岁;选取113例2015年6~8月在延边医院进行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活动后),平均年龄(45.5±3.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品管圈活动主要包括组织团队、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解析与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项基本步骤,根据步骤进行实施[1]。
1.3.1 确定品管圈成员并选定主题 本圈由12名人员参与,使用投票方式选出圈名为生命线圈,并确定圈徽。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备选主题,并填写主题选定评价表,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4个方面评分[2],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置管感染率”。
1.3.2 现状把握 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月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共113例血液透析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12例(10.61%)。血液透析室环境4例、医护无菌操作不当3例、患者自身护理不佳3例、带教老师资质不齐1例、患者依从性差1例。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制作改善前柏拉图,设定目标值[3]。
1.3.3 目标设定 将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由现有的10.61%降至4.49%。目标值设定理由为[4]:拟定圈能力值为7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10.61%-(10.61%×83.34%×70%)=4.49%。
1.3.4 对策拟定与实施 利用鱼骨图、真因分析—因果关联图、因果关联分析图冰山图等寻找问题存在原因,利用对策拟定评定表确定实施策略[5-6]。针对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且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置管出现皮肤改变等及各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无相应考核标准等,提高医生、护士的无菌观念,隔天处理1次颈内静脉置管,每天都需处理股静脉置管,增加科室内的业务学习,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无菌操作等考核及培训,严格按照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程工作,严格执行血液透空气消毒卫生管理标准,定期检测透析液的细菌等检查[7]。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3例2015年3~5月在延边医院进行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4例发生导管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3.54%,低于10.61%(χ2=4.31,P=0.038),且低于预期目标值4.49%。
3 讨论
导管感染为血液透析患者重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针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品管圈活动,分析导管感染主要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善,对于医疗护理人员责任心差、医疗护理行为不规范及各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缺陷,加强无菌观念并强化业务培训,进行深入健康教育[2],定期进行考核及培训工作,明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血液透析时间间隔内的管理。
本次研究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并加强培训工作等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总感染率由10.61%降至3.5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改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导管感染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潘燕.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2] 王蓉花,马逊,朱亚梅.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30-131.
[3] 何瑜,钟冬胜,肖健,等.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四川医学,2015,36(8):1190-1192.
[4] 张新蕾,宋娟,李媛.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置管术后导管感染率中的应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2):83-86.
[5] 周蓓. 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9):1537-1540.
[6] 胡君娥,宋健.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26-131.
[7] 盛彩虹,秦绪琼. 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179-180.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Rat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ZHENG Hailan ZHANG Jinyu Nephrology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Jilin 1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infection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before and after hemodi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us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was 3.5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10.61% before the activity. Conclu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and targeted improvement,the catheter infection rate can be reduc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Hemodialysis,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R631
A
1674-9316(2016)15-018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111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吉林 延吉 133000
张锦玉,E-mail:98568745129@qq.com